哈师大附中2010年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哈师大附中2010年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罗隆基的人权思想①罗隆基说:“人权,简单说,是一些做人的权。人权是做人的那些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衣,食,住的权利,是身体安全的保障,是个人‘成我至善之我’,享
试题预览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罗隆基的人权思想
    ①罗隆基说:“人权,简单说,是一些做人的权。人权是做人的那些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衣,食,住的权利,是身体安全的保障,是个人‘成我至善之我’,享受个人生命上的幸福,因而达到人群完成人群可能的至善,以及最大多数享有最大幸福的目的的必须的条件。”
②这段话,讲了做人的“那些必要的条件”。首先,是维持自然生命的物质条件,这是最低层次的人权。譬如工作权,通过工作获得报酬,就是满足这个条件的一种人权。这样的条件,主要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是排除别人侵害的条件,它满足了人对于安全的需要。它针对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再次,是个性与人格发展的条件。它针对的是身与心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人的生物性与精神性之间的关系。它意味着,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人有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这种追求也是一种人权。最后,是个体向群体作出贡献的条件。它针对的是人与人类的关系.或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它表明,人是一种类的存在,人要通过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方式,来实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融合。这种条件的实质,是个体在群体中获得承认、获得尊重的权利。
    ③罗隆基批评了若干经典作家关于人权的看法。譬如17世纪的霍布斯认为“人权是满足一切欲望的东西”。但罗隆基认为,人有许多欲望,根本就不应该得到满足,“许多自命的大伟人有专制欲,有多妻欲,我们就不能根据人权的理论,说这种欲望,应该满足”。再譬如l9世纪的边沁主张“人权依赖法律根据。”对此罗隆基也不赞同,他说:“智者作法,愚者守法,是中国过去的历史。强者立法、弱者服法,是中国近来的现状。”这种实证意义上的法律,显然也不可能为人权提供根据。
    ④他说:“法律与正义公道是两件东西,这是世界各国普遍的通病。从法律上我最多可以知道我现在有些什幺权利,找不到我应有什么权利。”他还说:“人权是先法律而存在的。只有人民自己制定的法律,人民才有服从的责任,这是人权的原则之一。法律的目的在谋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只有人民本身知道他们本身的幸福是什幺,才肯为他们本身谋幸福。谋取本身的幸福,这又是人权之一。所以说人民制定法律,就是人权。所以说法律是人权的产物。人权与法律的关系,我的结论是法律保障人权.人权产生法律。”
    (节选自《罗隆基的法哲学》)
1.以下不属于罗隆基认为的人权的一项是(3分) (    )
   A.通过工作获得报酬。            
B.趋利避害,保证自身安全。
   C.通过精神层面的追求,发展人格。
D.通过贡献他人,获得承认与尊重。
2.文中第三自然段划线的“这种实证意义上的法律”是指(3分) (    )
   A.指中国历史上有智慧的人制定出的需要普通人遵守的法律。
   B.指中国近代强势有权的人创立的让弱势群体服从的法律。
   C.指历史和现状都不是人民谋取自身幸福而自己制定的法律。
   D.指作为人权的根据,让人们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权力的法律。
3.以下对原文信息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罗隆基认为,个体的人的欲望很多,只有达到完成人群的至善和最大多数人享有最大幸福的目的的条件,才是高层次的人权。
   B.罗隆基认为,个性发展是人的生物性存在,人格发展是人的精神性存在,只有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才是人权。
   C.罗隆基认为,人权先于法律而存在,法律因为人权而产生,法律是为保障人权服务
的。
   D.罗隆基认为,将法律和正义公道看做两件东西是世界各国的通病。法律规定了人的一些权利,但人权超过了法律的规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明德马皇后讳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客卿敏惠早夭,母蔺夫人悲伤发疾慌惚。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救制僮御。内外咨禀,事同成人。初,诸家莫知者,后闻之,成叹异焉。后尝久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日:“此女虽有患状而当大贵,兆不可言也。”后又呼相者使占诸女,见后,大惊日:“我必为此女称臣。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逾于所生。”
    初,援征五溪蛮,卒于师,虎贲中耶将梁松、黄门侍耶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责所侵侮。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掖庭。由是选后入太子宫。时年十三。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时后前母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肃宗。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谓日: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肃宗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荐达左右,若恐不及。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连立为皇后。
    先是数日,梦有小飞虫无数赴着身,又入皮肤中而复飞出。既正位宫闱,愈自谦肃。身长七尺二寸,方口,美发。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觳,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
    十五年,帝案地图,将封皇子,悉半诸国。时楚狱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系者甚众。后虑其多滥,乘间言及,恻然。帝感悟之,夜起彷徨,为思所纳,卒多有所降宥。
    及帝崩,肃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
    (摘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注]①阴后:即阴皇后。    ②朝请:即拜谒皇室,要求皇后妃嫔也参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后闻之,咸叹异焉     异:对…感到惊异
   B.帝案地图,将封皇子     案:通“按”,察看
   C.因相证引,坐系者甚众     系:关联
   D.卒多有所降宥     宥:宽宥,饶恕
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明马皇后入宫后严于律己的一组是(3分) (    )
   ①内外咨禀,事同成人     ②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
   ③能诵《易》,好读《春秋》     ④既正位宫闭,愈自谦肃
   ⑤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     ⑥后虑其多滥,乘间言及,恻然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马皇后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所以,她很小就料理家事,管理僮仆,僮仆家里家外凡事向她请示报告。
   B.父亲死后,由于家势衰微,被人欺负,所以马皇后的从兄马严向蔺夫人请求让她进宫。进宫之后,马皇后待人礼节周到,特别受宠爱。
   C.马皇后是个非常慈爱的母亲,对非亲生孩子肃宗尽心抚育,肃宗秉性淳厚,虽然有时候和皇后之间有些隔阂,但非常孝顺马皇后。
   D.马皇后秉性纯良,好学节俭,德冠后宫,得到了皇太后的称赞,以及很多宫人的敬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虎贲中郎将粱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5分)




   (2)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毂,就视,乃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连未暇论奇字①,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8.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4)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觅渡,觅渡,渡何处?
    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l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予,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水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幺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他的词才。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
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⑦秋白不朽。                                                   (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想写瞿秋白的文章已有六年,始终都没有写出来,因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让人无法理解。
   B.支撑着瞿秋白慷慨赴死的理性力量是他对生死大义的明了,所以才能视死如归,不恤以死去殉自己的理想。
   C.文章③一⑤段借助段首的排比,从三个方面对瞿秋白展开评述,既赞美他的文学成就与临难的从容,更赞美他解剖自身弱点的坦荡,这就在记其行的基础上突出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D.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只干成了一件事。
   E.本文结构缜密,具有较强思辩色彩,而比喻、对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又显露出作者 非凡的文字功底。
   (2)结合全文,简析作者笔下的瞿秋白是个怎样的人。(6分)





   (3)简要概括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的好处。(6分)





   (4)你怎么理解第⑥段中“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这句话?你怎样看待瞿秋白面对名利时的选择?(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先进的“渔政310”执法船前往钓鱼岛海域执法。对此,日本海上保安厅加强了跟踪、干扰,并妄称中国渔政船装备有“重武器”,企图混淆视听。
   B.工信部近日发布通告.指出360和腾讯之争.特再声利益置之度外,表示将依据职权,会同有关部门对两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C.朝鲜近日发表评论说,美国和韩国最近全面加强军事同盟关系将激化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朝鲜针对美韩联合进行的“护国演习”将会采取行动睚眦必报。
   D.连续作战的火箭队再一次吃到了败仗,他们在客场以大比分输给了达拉斯小牛队.遭遇了客场四连败,赛季初打进季后赛的豪言壮志已经灰飞烟灭。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果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集中国柔美、浪漫一体的艺术感受的话,不如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则是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浪漫亚洲。
   B.新一轮降雪降温昨天在内蒙古东部拉开序幕。由于接连不断的降雪,致使内蒙古许多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C.近期,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农业部等多个部委出台了多个物价调控新政,一系列“组合拳”力度加大,并且手段多样,一场稳定物价的调控战役就此开始。
   D.国务院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调查组透露,事故的深层原因是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造成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
1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        ,         ,        ,        ,
              。
   ①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
   ②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③国家馆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居中升起,层叠出挑
   ④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⑤地区馆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
   A.⑤④③①②     B.③④⑤①②
   C.③①⑤④②     D.②⑤④③①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个字。(5分)
根据《唐律疏议》可知,在中国唐代,一旦某种食物变质,已经让人受害,那么所有者必须立刻焚烧,否则要被杖打90下。如果不毁掉有害食品,反而送人甚至出售,致人生病,食品所有者  要被判处徒刑一年。如果这种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本应被焚烧但未被焚烧的有害食品造成死亡,食品的所有者也要按过失杀人来处罚。


16.仔细观察新开楼盘“东方哥德堡”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道小题。(6分)

   (1)根据图中内容概括出该楼盘的两个主要特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先生想要从公路大桥方向驾车到该楼盘的接待中心购买一套住宅,请用简明的语言为他指明一条最佳行进路线,不超过5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下800字的文章。
我们知道,长颈鹿有着长长的脖子,据说,长颈鹿绝非从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最重要的就是食物的变化,无论是灌木还是树木,为了躲避被吃到的厄运都在不断地生长,这对于脖子短的长颈鹿来说便是残酷无情的灾难,它们因为无法吃到足够的食物,如果不努力改变自己.很快就会走向生命的终点。
        从长颈鹿赢得这场生存之战胜利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系:被关押
5.B.(①是说马皇后人虽小却有治家能力 ③是说马皇后爱读书 ⑥是说马皇后仁慈善良)
6.C. 肃宗和马皇后之间始终没有一点隔阂
7.⑴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 因此家庭更加失势,又多次被有权地位高的人欺负侮辱。(5分)(因、谮、为…所句式各1分,句意2分)
⑵望见马皇后袍衣稀疏粗糙, 反认为是质地细密的绫绸绉纱, 走近仔细一看, 就不禁笑了出来。(5分)(朔望、以为、就各1分,句意2分)
8.侧面烘托。(2分)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3分)
9.“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2分)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4分)
10.(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3)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弓如霹雳弦惊。赢得生前身后名 
11.(1)A、D(A项没写出来的原因不是瞿秋白让人无法理解,而是他像一个谜,让人无法看清摸透,作者深怕仓促下笔,写不出他的博大深邃。D.项原文第6段明确指出,瞿秋白一生的悲剧在于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
   (2)①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②心忧天下、视死如归的革命家。③淡泊名利、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精神和人格的自我完善的哲人。(6分,每点2分)
   (3)①“觅渡”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它直接促成了这篇文章,使作者不再为“无从写起”苦恼。② “觅渡”是文章的主线,有效的串联起瞿秋白的一生,更深入的剖析了瞿秋白的精神世界。③“觅渡,觅渡,渡何处?”既以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6分,每点2分)
   (4)①“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实际是对瞿秋白勇于剖析自我的行为的一种赞美与解说,瞿秋白舍弃英名流芳的“事”的机会,勇敢地在《多余的话》中自暴弱点与黑暗,就是因为他要成就自己对坦荡无私的人格的“心”的追求。
②我赞赏这种行为,因为在他心中,探索比到达更可贵,他追求的不是世人眼中的声名,而是德与道精神的自我完成,他的这种宁可舍其事也要成其心的崇高追求正是现在人们所缺失的,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也应该做一个精神世界的富有者。
也可以不赞成这种行为,不要因为个人思想认识问题,而影响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这也是一种才华的浪费,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一个人可以在追求到名利之后,再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那样会更好实现自己更崇高的追求。“事”与“心”是可以有机统一的。(8分)
12.A.混淆视听: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B.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C.睚眦必报: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D.灰飞烟灭: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消失。)
13.C.(A.根据语境“不如说”使用不当,应该为“那么”。B.成分残缺,后一个句子介词掩盖了主语。D.“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事故的深层原因”是“事故”主宾搭配不当,表述混乱)
14.答案:C 由前文可知,陈述顺序应先国家馆后地区馆,排除A.,由国家馆采用红色斗冠造型判断,应连接华冠高耸。可以排除B.,第二句应为总结句,所以放置到最后,排除D。
15.唐代严格杜绝有毒有害食品的流通。
16.(1)坐落学府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发达 (2分)
   (2)通过公路大桥后向北行驶,沿利民大道行驶到学院路后左转,至学院路与时代大街交汇处,即为接待中心。
    或:通过公路大桥后向北行驶,到秦家路向左转,到时代大街右转,至时代大街与学院路交汇处,即为接待中心。  (4分)
17.阅卷参考:长颈鹿并不只是停留在适应的层面上,它们最终选择了主动提升,并最终赢得了这场残酷的生存之战的胜利。当然,动物世界是非常残酷的,因为它们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生存问题,根本不允许它们选择逃避,选择逃避便等于选择了死亡,所以它们必须面对这一切,必须通过主动提升并优化自己的方式来赢得生存。我们也是一样的,谁也没有逃避的理由,一切都要勇敢地面对,并且要学会在环境中求生存。生存是基础,提升是必然,因为一切事物都在向前发展着,停滞与自我满足是万万不可取的。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进攻;与其被迫改变,不如主动提升。主动提升让我们永远领先一步,永远最先尝到甜头。
【参考译文】
明德马皇后, , 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小的时候失去了父母。哥哥马客卿敏惠早死,母亲蔺夫人悲伤得病, 精神恍惚。这时马皇后十岁, 料理家事, 管理教育僮仆, 僮仆凡事请示报告对她像成人一般。起先, 各家没有知道的, 后来听说了, 都赞叹惊异。马皇后曾经久病, 太夫人叫人占卜, 占卜的人说:“ 此女虽有疾病可是最终应当大贵, 卜卦上显示的吉兆简直妙不可言。”后来又叫看相的为众女孩相面, 看相的见到马皇后, 大为惊讶地说:“ 我一定要向此女称臣。然而她地位虽贵却少子, 若抚养他人的儿子得力, 也当会超过自己亲生的。”
以前, 马皇后父亲马援征伐五溪蛮,在军中病死, 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 因此家庭更加失势,又多次被有权地位高的人欺负侮辱。马皇后堂兄马严不能忍受这种忧愁愤怒, 告诉太夫人断绝和窦家的婚姻关系, 要求把女送进宫廷。于是这样选中马皇后进入太子宫。当时马皇后十三岁。服侍阴皇后, 与同列宫妃接触, 礼仪规则都做得很周到, 上下相安。于是获得特异的宠爱, 常居后堂内室。
显宗明帝即位, 立马皇后为贵人。这时马皇后前母姐姐的女儿贾氏也选入宫, 生肃宗。明帝因为马皇后无子, 命令由她抚养肃宗。并对马皇后说:“人不一定自己生儿子, 只怕抚养他人子而不加意爱护。”马皇后于是这样尽心抚育肃宗, 劳苦疲累超过自己所亲生。肃宗也孝顺天性淳厚笃实, 感恩的品性天然具备, 母亲慈祥儿子孝顺, 始终没有纤维芥蒂般微小的隔阂。马皇后常常因皇帝的子嗣不多, 常常怀有忧愁叹息, 便推荐送达左右的妃嫔, 以得皇帝的宠幸, 惟恐做得不够。皇太后说:“马贵人的懿德为后宫之首,(立为皇后)就是她了。”于是被立为皇后。
马皇后在立为皇后前几天, 梦见无数小虫飞扑附著在她身上, 又入皮肤中而再飞出。立为皇后之后,身处宫闱正位, 她就更加谦恭肃敬。她身长七尺二寸, 口方,头发秀美。她能诵《易经》, 喜欢读《春秋》、《楚辞》, 尤善于《周礼》、《董仲舒书》。她常穿着白色的厚缯, 裙子不加边。初一及十五众妃嫔参加朝拜, 望见马皇后袍衣稀疏粗糙, 反认为是质地细密的绫绸绉纱, 走近仔细一看, 就不禁笑了出来。马皇后告诉她们说:“这种素缯特别适合染色, 所以我才用它。”六宫妃嫔没有不叹息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哈三中12月份月考试卷』  下一个『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福安市南片区期末考初三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