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语文必修二模块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语文必修二模块试题(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语文必修二模块试题一、语文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婆娑(suō)愆期(xiān)垝垣(ɡuǐ)窈窕(yáotiáo)B.旌旗(jīnɡ)虚诞(xián)溘死(kè)驰骋(chěnɡ)C.箜篌(kōnɡ)伶俜(pīnɡ)绰约(zhuó)踯躅(zhízhú)D.羁鸟(jī)阡陌(mò)商榷(q
试题预览
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语文必修二模块试题

一、语文基础(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娑(suō)    愆期 (xiān)       垝垣 (ɡuǐ)         窈窕(yáo tiáo)
B.旌旗(jīnɡ)   虚诞(xián)      溘死 (kè)          驰骋(chěnɡ)
C. 箜篌(kōnɡ)     伶俜 (pīnɡ)       绰约(zhuó)       踯躅(zhí zhú)
D. 羁鸟(jī)     阡陌(mò)        商榷(què)        哺育(bǔ)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成为当代最遭 _______和最受_______的人。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是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_______他,_______他。
A.忌恨  诬蔑  诅咒  诽谤             B.诬蔑  忌恨  诽谤  诅咒
C.忌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D.诬蔑  忌恨  诅咒  诽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勤奋的创造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励志,才会不断进取。
   B.只要“华盛顿号”的舰载机胆敢进入中国12海里以内的领空,中国就应通过无线电提出警告和抗议,如对方仍不撤离,我应毫不犹豫地使用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将其击落! 
C.美国前总统布什称,他当年发现了引发金融危机的问题所在也提出了解决办法,但国会的否决使这些努力难以成行,因此对于金融危机他可以做到“问心无愧”。
D.在人际交往中是否讲礼仪已成为衡量人们文明修养水平的尺度。恰到好处地使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可以提高个人的素质水平,广结人缘,成功办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贡献做了崇高评价和热情赞颂。
B.《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盛赞和传颂。
C.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不能不顾而乐之吗?
D.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一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献了1000元钱。

5.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B.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多用语气词“兮”字。《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雨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他的“美丑对照”原则:美就美得白璧无瑕,丑就丑得令人恐怖。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都
B.信可乐也              信:实在
C.死生亦大矣            大:伟大
D.齐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作相等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仰观宇宙之大                  B. 当其欣于所遇
耳得之而为声                     于人可为讥 
C.  足以极视听之娱                D. 及其所之既倦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抬头观望宇宙的伟大,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茂盛。
C.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
D.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即使时代不同世事不同,但是兴叹抒怀的原因,人们的思想情趣也是一致的。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书圣”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前一部分主要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和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C.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D.本文语言别开生面,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崇尚华丽辞藻,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三、(共27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5分)
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②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
③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______,______。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两题(7分)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⑴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中的“归”字统领全诗,诗前八句从本性、志气等角度交代了归因。
B.“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自己,“旧林”、“故渊”则比喻田园生活。
C.九至十六句用“赋”的艺术手法,由远及近描写了田园风光,融情于景。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写了诗人回归田园后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

⑵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给人哪些美感?结合本诗以及你所掌握陶渊明的诗文,写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10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共5分)
风沙侵扰敦煌莫高窟面临危机
  敦煌百年,百年敦煌。“多病”的莫高窟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窟内过半有壁画的洞窟遭遇病害!有人曾断言,如果不对莫高窟加以有效保护,50年或者100年内,它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有关人士拿莫高窟1908年拍摄的与2004年拍摄的285号窟壁画相比较。时隔近100年后,该壁画更加残破不堪。据敦煌研究所汪万福介绍,风沙严重威胁着莫高窟的安全,20世纪80年代以前,窟区每年要清理的沙子就达3000立方米到4000立方米。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这里连续开窟造像,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窟内现存有彩塑3000多身,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由于莫高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涵深邃、艺术精美,早在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受蒙古高压的影响,敦煌地区气候干旱,风沙频繁,年降水量40多毫米,蒸发量却高达4300多毫米,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特征。加之莫高窟与鸣沙山毗邻,洞窟又建造在砂砾岩或砂岩山体上,千百年来受风蚀、沙尘、地震、雨水冲刷影响,稍有风吹草动,沙子便会如下雨般落进窟区。很多窟内壁画因此变色、起甲、酥碱甚至脱落。 
  敦煌研究院专家分析,莫高窟现面临着三大危害,一种是积沙,一种是风蚀,还有就是风沙尘。据不完全统计,莫高窟现存有壁画或彩塑的492个洞窟中,已有250多个洞窟、4000多平方米壁画出现起甲、空臌、变色等,而这些都与风沙有一定关系。 
  “莫高”突厥语为“神圣”之意。作为“圣地”的莫高窟,起初沙害并不明显。元明以后,世家大族陆续搬离了敦煌,洞窟里才开始堆积起沙子。到清朝末年,莫高窟已变得残破,后来引起轰动的莫高窟藏经洞,便是王道士在清理窟内积沙时发现的。 
  时代变迁,宝窟神圣,保护敦煌迫在眉睫!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尝试用各种办法阻挡风沙。先是在崖面上方修了道防沙墙,但收效甚微,之后又在崖顶挖了防沙沟,不久也被沙子填平了。近年来,敦煌在鸣沙山种植草方格,终于把沙子牢牢固定在了原地。接着又营造2公里防护林带,使小气候得到调节。敦煌研究所的汪所长表示,此防护体系建立后,进入窟区的沙子减少80%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莫高窟面临的危机已彻底化解。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加以有效保护,莫高窟就不会在50年或100年以内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B.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因其历史悠久、艺术精美。
C.目前,莫高窟受到风蚀、沙尘、地震、雨水冲刷、人为损坏等的严重威胁。
D.防护体系建立后,进入窟区的沙子减少80%以上,使莫高窟面临的危机彻底化解。

15.如果将“据不完全统计”改成“据统计”,表达效果会怎样?请说明理由。(2分)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共11分)
枫树的怀想
⑴沿着山路,缓缓而上,行走在栈道蜿蜒奇异变幻的三清山。一眼望去,从山脚到山巅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各种野花野草,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尽情享受自然母亲双手的爱抚,忘却了世俗的纷扰,诗情画意自不在话下。
⑵我停在山间上小憩,微风吹拂,新鲜洁净的空气让我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洗涤,头脑也感觉舒畅清醒。然而,毕竟已是人间暮秋,花木最好的季节已过,风吹处,一地的黄叶飞转。想起《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下便隐隐有了些感触。
⑶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慢慢地走。渐渐入了山谷深处,恍惚间转过几株稀败的枯树,抬头,猛然撞见一片红,那是一棵枫树,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枫树。形状上并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但是它的颜色,就像画家在调色板上恣意的挥毫,底层的树枝燃烧着绚丽的绯红,中间是火焰一般生动的淡黄和橘黄,而到了顶端则摇曳着如醇厚的葡萄酒一般的艳红。我的心,突地一颤。我惊诧,在这人迹罕至的山野角落,居然藏着如此遗世独立的一份美丽!
⑷不由自主地,我走向它。这是一株中年的枫树,成熟但绝不衰老,枝干上有风刀霜剑留下的伤痕。而它的叶子,那种红,我再一次不能不感叹。那是一片燃烧着诗的火海,跳跃着辉煌的光焰涌进我的视线;它仿佛是被即将出征的壮士的激情点燃的,豪迈而昂扬。
⑸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风呼啸着从枝与枝之间掠过,乌云密匝匝在空中纠结,似乎随时都可能覆盖下来,毁掉些什么。然而,枫树学会了无言忍受。地下有根须在,就可以默默积聚汁液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它把自己修炼得铁枝铜干,并从这枝干中孕育了旺盛的生命力,当百花凋残万木枯槁的时节,它搏动出生命最美的色彩。
⑹当我沉醉于这瑰丽壮观的红时,我却又发现,红,并非枫叶全部的颜色。在红色的掩盖下,还有一些单薄的、枯黄的、皱皱巴巴的叶子,就像被挤干了水分,截断了生命的源泉,所以只能暗暗枯萎了。它们藏在其他叶片的背后,避开了凄寒的秋霜,逃过了冰凉的冷雨,却终究没有躲开萎落的命运。恰恰是它们,早早地被秋风吹落枝头,归于尘土。
⑺在枫树面前,我任思绪飞扬,凝眸枫树的沧桑与柔情,美丽的苦梦诠释着高贵的孤独,能体味到一种境界一种精神。透过秋日的阳光,我倾听枫树的心语,我读懂了枫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姿态,是勇敢地迎接磨砺,还是试图逃避?生命注定要经历风霜的洗礼,才可以升华出纯粹彻底的红!
⑻人生也如枫树。只要我们有一颗适应四季的心,对生命怀有包容,充满信心,坦然面对,静心品味人生四季,那么四季都会象枫树一样美丽。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散文由枫树联想到人生,通过对枫树生存姿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丰富美丽的人生的赞美之情。
B.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写景状物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包含哲理。
C.首段写行走在三清山,“忘却了世俗的纷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淡泊宁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D.第5段实写枫树多年来任寒风呼啸、任乌云纠结覆盖却无言忍受之景,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E.文章开头两段写我山间行走游览;3到7段描写枫树之美;结尾一段议论,点明本文主旨,给读者深刻的启示。

17.第3段中作者写道:“那是一棵枫树,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枫树。”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分条陈述。(4分)



18.文章第7段写“我读懂了枫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姿态”指的是哪两种生存姿态?有何用意?(3分)




六、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唤醒自己的体味或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700字左右。


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语文必修二模块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15分,每小题3分)
1.D (A.愆qiān  窈窕yǎo tiǎo    B.诞dàn   C.绰chuò )
2.C
3.A(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4.B(A.成分残缺,去掉“在……中” C.不合逻辑 D.歧义句)
5.B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
6.C
7.B
8.B
9.D

三、(共27分)
10.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泣孤舟之嫠妇③险以远,则至者少。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12.⑴C.应该是“由近及远”描写了田园风光。
⑵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樊笼”比喻官场生活。(1分,答“比喻官场”也给分)表达了厌恶官场(1分)、回归田园的喜悦之情。(1分,答“向往自由或热爱田园生活之情”也给分)。
13.(10分)答案要点:
美感特征:清新(明丽、多彩)、恬静(宁静、平静)、和谐(祥和),诗句中确实能体现的其它美感特征亦可。
示例:
 清新(明丽、多彩):“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恬静(宁静、平静)、和谐(祥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评分标准】
①分四项给分
      美感特征的准确概括:2分,能准确概括出两点特征,每点1分。
举例3分:举出的例子力求贴切。
赏析2分:对例子有比较形象、贴切的赏析文字。
结构合理,表达有条理,语言流畅:3分。
②字数扣分
少一行(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共5分)
14.A(3分)
15.“据不完全统计”,指的是对莫高窟现存有壁画或彩塑受害的部分统计,而“据统计”则是全部统计。如果改成“据统计”,虽有250多个洞窟、4000多平方米壁画出现起甲、空臌、变色等现象,但不能突出地强调风沙对莫高窟的重大危害。另外也不符合事实。(2分)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共11分)
16.BE(4分,A感情归纳错,C非本文的感情基调,D非实写,为想象的,是虚写)
17.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和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要点为:枫树外形、色彩美丽,如诗如画;枫树具有坚韧、顽强的品质,令人崇敬。(4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上“饱经沧桑”“遗世独立”等也对,但前两条不可缺)
18.两种姿态指勇敢迎接风雨的磨砺和逃避风霜洗礼。作者由枫树的生存姿态感悟到:人生注定要经历各种磨砺,才能升华更高的境界,突出了中心。(3分,两种姿态,1分;分析作用,2分)

六、作文(50分)




育星教育网 www.ht88.com (220.180.24.10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乐山市高中2012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下一个『中学语文初二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