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市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1月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卫辉市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1月月考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南省卫辉市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1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范围:全部第I卷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完美食品——蘑菇埃及发表的一份科研报告透露,蘑菇不含胆固醇,其功用可与肉、水果甚至药品相媲美。埃及农业部食品科学研究所科学家拉吉布说,对蘑菇进行的化学分析证实,
试题预览
河南省卫辉市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1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范围:全部
第I卷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完美食品——蘑菇
埃及发表的一份科研报告透露,蘑菇不含胆固醇,其功用可与肉、水果甚至药品相媲美。埃及农业部食品科学研究所科学家拉吉布说,对蘑菇进行的化学分析证实,蘑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蘑菇的营养价值超过绝大部分蔬菜和水果,与肉很接近。许多科研报告认为,蘑菇可以代替肉。甚至有人称蘑菇为穷人的肉,因为蘑菇含蛋白质。鲜蘑菇含50%的蛋白质,干蘑菇含35%~40%的蛋白质。蘑菇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因为蘑菇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成分同肉、奶、蛋的蛋白质成分十分相似。蘑菇的蛋白质中有20多种可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氨基酸。蘑菇中的蛋白质可以百分之百地取代动物蛋白质,而谷物、豆类和蔬菜中的蛋白质只有40%~50%能替代动物蛋白。因此,蘑菇是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真正的和强大的竞争者。
此外,蘑菇还可以与水果和蔬菜相媲美,因为蘑菇不仅是蛋白质的来源,而且也是维生素的来源。经过分析证明,蘑菇是多种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因为蘑菇中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K、维生素E,蘑菇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其他植物更高。尽管蘑菇不含维生素A,但它含有这种维生素的初级物质——胡萝卜素。科学家指出,蘑菇也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蘑菇中所含的矿物质几乎与牛肉相等,高于奶和奶油等其他动物制品,同时,也高于黄瓜、苹果和西红柿等许多蔬菜和水果,蘑菇中所含的主要矿物质是钾、钠、磷,以及钙、铁、铜等。
拉吉布博士说,对蘑菇进行的分析表明,尽管蘑菇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物质,但同谷物、马铃薯和苹果等其他植物相比,蘑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只有3.5%~5.2%,而小麦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60%~70%。蘑菇的脂肪含量只有0.01%~0.2%。此外,蘑菇还含有助消化的一些重要的酶。一些分析证明,蘑菇中的酶多达24种。同时,蘑菇还含有一些促进食欲的物质。
蘑菇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使它成了一种完美的食品,但蘑菇的价值并不仅限于这些。蘑菇还是一种药,因为蘑菇所含的维生素B可以保护身体防患皮炎、粘膜炎和肠炎;蘑菇中所含的叶酸可以保护身体免患贫血;蘑菇所含的胆碱可保护身体,避免体内脂肪积聚、肾虚和脾脏肿大。此外,科学家已从蘑菇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蘑菇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适合糖尿病人和胆固醇偏高者食用。研究证明,连续数周食用一些蘑菇,胆固醇可以下降45%。因此可以说,蘑菇也是肥胖者和那些希望保持苗条身材和活力的人的理想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有5000多种蘑菇,其中可人工栽培的只有十多种。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生产蘑菇,美国居于榜首,年产量约20万吨;其次是法国,产量约18万吨;再次是荷兰和中国。
1.根据文意,对蘑菇是一种完美的食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蘑菇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其蛋白质可以百分之百取代动物蛋白质。
B.蘑菇是多种维生素的良好来源,也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它可以与水果和蔬菜相媲美。
C.蘑菇含有助消化的一些重要的酶,还含有一些促进食欲的物质。
D.蘑菇是一种药,所含的维生素B可以保护身体防患皮炎、粘膜炎,所含的叶酸可保护身体免患贫血等。
2.从本文看,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蘑菇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物质,但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
B.蘑菇中所含的矿物质与牛肉相等,高于奶和奶油等其他动物制品,高于黄瓜、苹果和西红柿等许多蔬菜和水果。
C.蘑菇中的蛋白质可以百分之百地取代动物蛋白质,因而它是动物产品真正的和强大的竞争者。
D.蘑菇可以作预防和治疗肿瘤及避免体内脂肪积聚、肾虚和脾脏肿大的食品。
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蘑菇将是糖尿病人、肥胖者和那些希望保持苗条身材和活力的人的理想食品。
B.蘑菇是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的强大竞争者,也是水果和蔬菜的强大竞争者。
C.世界上有5000多种蘑菇,可以人工栽培的在不远的将来会远远超过十多种。
D.鲜蘑菇和干蘑菇同样受到人们青睐,成为众多人的理想产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汉大昌文献公刘殷卒。殷为相,不犯颜 忤旨,然因事进规,补益甚多。汉主聪每与群臣议政事,殷无所是非;群臣出,殷独留,为聪敷畅条理,商榷事宜,聪未尝不从之。殷常戒子孙曰:“事君当务几谏。凡人尚不可面斥其过,况万乘乎!夫几谏之功,无异犯颜,但不彰君之过,所以为优耳。”官至侍中、太保、录尚书,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乘舆入殿。然殷在公卿间,常恂恂有卑让之色,故能处骄暴之国,保其富贵,不失令名,以寿考自终。
……
三月,汉主聪立贵嫔刘娥为皇后,为之起凰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以为:“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非以兆民之命,穷一人之欲也。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陛下践阼以来,已作殿观四十馀所,加之军旅数兴,馈运不息,饥馑、疾疫,死亡相继,而益思营缮,岂为民父母之意乎!今有晋遗类,西据关中,南擅江表;李雄奄有巴、蜀;王浚、刘琨窥窬①肘腋;石勒、曹嶷贡禀渐疏。陛下释此不忧,乃更为中宫作殿,岂目前之所急乎!昔太宗居治安之世,粟帛流衍,犹爱百金之费,息露台之役。陛下承荒乱之馀,所有之地,不过太宗之二郡,战守之备,非特匈奴、南越而已。而宫室之侈乃至于此,臣所以不敢不冒死而言也。”聪大怒曰:“朕为天子,营一殿,何问汝鼠子乎,乃敢妄言沮众!不杀此鼠子,朕殿不成!”命左右:“曳出斩之!并其妻子同枭首东市,使群鼠共穴!”时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先锁腰而入,即以锁锁堂下树,呼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计,而陛下杀臣。朱云有言:‘臣得与龙逄、比干游,足矣!’”左右曳之不能动。 
大司徒任、光禄大夫朱纪、范隆、骠骑大将军河间王易等叩头出血曰:“元达为先帝所知,受命之初,即引置门下,尽忠竭虑,知无不言。臣等窃禄偷安,每见之未尝不发愧。今所言虽狂直,愿陛下容之。因谏诤而斩列卿,其如后世何!”聪默然。 
刘后闻之,密敕左右停刑,手疏上言:“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四海未壹,宜爱民力。廷尉之言,社稷之福也,陛下宜加封赏;而更诛之,四海谓陛下何如哉!夫忠臣进谏者固不顾其身也,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陛下为妾营殿而杀谏臣,使忠良结舌者由妾,远近怨怒者由妾,公私困弊者由妾,社稷阽②危者由妾,天下之罪皆萃于妾,妾何以当之!妾观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心常疾之。不意今日身自为之,使后世视妾由妾之视昔人也!妾诚无面目复奉巾栉③,愿赐死此堂,以塞陛下之过!”聪览之变色。 
任等叩头流涕不已。聪徐曰:“朕比年已来,微得风疾,喜怒过差,不复自制。元达,忠臣也。朕未之察。诸公乃能破首明之,诚得辅弼之义也。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命等冠履就坐,引元达上,以刘氏表示之,曰:“外辅如公,内辅如后,朕复何忧!”赐等谷帛各有差,更命逍遥园曰纳贤园,李中堂曰愧贤堂。聪谓元达曰:“卿当畏朕,而反使朕畏卿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失令名, 以寿考自终                令:善,美好
B.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             牧:治理,管理
C.四海未壹,宜爱民力                   爱:喜爱,喜好
D.天下之罪皆萃于妾                     萃 :聚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谏诤而斩列卿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岂为民父母之意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以塞陛下之过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A.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B.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C.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D.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主刘聪立贵嫔刘娥为皇后,并为之大兴宫室,廷尉陈元达认为这是以无数百姓的性命来满足一人的欲望,是穷奢极欲之举,于是极力反对。
B.朝中诸大臣因偷窃俸禄,和陈元达相比深感惭愧,于是集体叩头恳求汉王刘聪宽恕敢于直谏的陈元达。
C.刘娥皇后深明大义,对汉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尤其那句“使后世视妾由妾之视昔人也!”带给我们鉴古思今明得失的深深思索。
D.选文中的刘殷是采取几谏的方式委婉劝谏,既不触犯龙颜,又能让汉王乐于接纳;而陈元达则是以锁腰方式直谏。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出,殷独留,为聪敷畅条理,商榷事宜,聪未尝不从之。
译文: 
(2)时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先锁腰而入,即以锁锁堂下树。
译文: 
(3)外辅如公,内辅如后,朕复何忧!
译文: 
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
庾信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前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灭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注:庾信原为南朝梁时著名的宫体诗人,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此诗为他仕北周期间所作。
(1)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                                                                                                                            
(2)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进行咏怀?试举一例作简要说明。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诗经•氓》)
(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4)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6)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保护雨声
郁小萍
近年回多雨的家乡,总觉得雨声变味了。一点小雨,声音都凶巴巴急哼哼的,仿佛一个脾气极好的人,突然变得火气十足,吵架的欲望和架势格外强烈。一个雨天,我到阳台上细细地听,想知道少小时悦耳的雨声,如今为什么会这样粗暴地硌心?
姐姐家在一幢L形楼房横竖两笔交接处,一座半弧的小坡联围起一横一竖另外两点,上面耸立着划地为界的院墙。院墙外有一幢充满叽喳声和管教声的小学校。土地金贵,小学旁又钻出一幢高层住宅,站在阳台上看不见它的顶。稍远些,学校和高楼之间再横生出一幢看得见顶又看不见底的楼房。齐心合力的建筑们,就只给我们的眼睛留下了很少一点天空。
在狭小空间里生活的人们喜欢仿效别人的生活方式。建房时,窗户上都修了挡雨的水泥棚板,但每家每户支出宽宽的防盗栏时,又悉数架上一张阔阔的防雨棚,绿色蓝色白色蓝白相间的条格……塑料雨棚分量轻薄,却因为身份时尚时髦而内心骄傲,对外界有一种夸张到变形的反应。很轻很轻的雨丝,哪怕一缕缕,一线线,都被迅速扩大成“嗒嗒嗒”、“啪啪啪”的喧闹,温顺变成粗暴,柔情化为无情。大雨更被夸张为无边的喧嚣,狂烈,肆无忌惮,目中无人,显现出不摧毁人的睡眠、心情、意志,就决不收兵的顽劣。
雨声曾被优美地描写成心跳,如今,这健康的心跳变成心脏病人狂暴无序的胡蹦乱跳。雨声曾被抒情地描写为天的眼泪,现在,却毫无美感地像一群骂街泼妇横飞的口沫……虽然一样能把大地冲洗得干净,却带着“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感觉。不是空灵,是空荡。不是希望,是绝望。不是力量,是暴力。那种慢慢而来的意蕴没有了。说来就来,没有浪漫的前曲。那种欲说还休的缱绻没有了,说走就走,一点柔情的回味都不留。
雨声,这大自然的精灵,就这样变质了,另类了。在这个连闪电也变得瘦小的狭窄空间里,人类视觉的享受被剥夺了,听觉的享受,也被剥夺了。
其实雨是委屈的。当它从天而至,它本来纯净,原生态,可爱可贵。我们在无际的绿野听雨,在雄壮或细柔的河流听雨,在高山、森林听雨,我们听到的雨声就是雨声。哗哗哗,沙沙沙,或者淅淅沥沥,无言无声。即使我们的城市不再有能把雨声变得乐音般叮叮当当的瓦屋,但这座水泥森林也只是让雨的嗓音变得有点儿像感冒而已。但当雨来到这个像“瓮”的地方,它被人类无限度密集的生活形态、被人类用现代工艺合成的物质,亵渎了,歪曲了。
雨原来有着和人相通的心性!正如一个优秀的人必得有另一个优秀的人才会理解、相知、相惜、相爱,雨也喜欢优秀的质感,本真的质感,自然的质感。当细细柔柔的雨无声地洇入幽绿的草地,它会像一个乖女子用目光表示淅沥绵长的爱。当大雨落到山野、高山,那种豪气的声音像一个女子让激情汹涌地勃发……
只是雨无法挑选同自己共鸣的物质。雨要靠我们来保护,靠我们为它择侣而居。如此,人在雨天的家中,才会觉得亲切,安稳,不躁,不急。有感谢,有感慨。有希望。有情调。有情意。有寄托。有向往。有信心。我们会同雨对话。会在绵长的雨声中,作温情的念想和回忆。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保护雨声”为题,不仅点明主旨,表明文本要谈的是“保护雨声”这一内容,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开头以拟人的手法写家乡雨声的变味,很自然低引出下文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的探求。
C.文中将雨声比喻成“一群骂街泼妇横飞的口沫”,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由于城市污染严 重,雨声变得难听,雨水也变得肮脏不堪。
D.作者认为,雨声变味是人类无限度密集的生活形态,人类用现代工艺合成的物质造成的。
E.文章用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保护好我们生存的魂精,才是保护好雨声的最佳办法,否则我们只能告别雨声。
12.“雨声,这大自然的精灵,就这样变质了,另类了”中的“这样”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意分条概述。
13.在作者看来,“雨”原来有什么样的特点?现在“雨声”与过去的“雨声”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14.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去掉。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
岱俊
1920年暑假一过,李济将转到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读博士学位,室友徐志摩则要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银行学,他们从此开始不同的人生。同船赴美,同室一年,分别后彼此都有些思念。从公开发表的1920年暑假后徐志摩致李济的九封信,大致可以看出如下几点:每封信徐志摩都爱说笑话,足显敏感好动的天性。他内心情绪炽烈,如对《新青年》团体的向往,研读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的内心激动,对国内派出的官方考察团的嘲讽和对留学风气的不满等等。他对李济甚为欣赏,对其改学人类学,表示“绝对赞成”,他写道:“子由心理而社会,由社会而人种,变虽速而径不拐,我绝对赞成。……老兄刚毅木讷,强力努行;凡学者所需之品德,兄皆有之,岂复能毁天以殉人乎。教育家言‘自动’,彼此体会此意上达可也。”
李济曾在一份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中,谈到改学人类学的动因:他初来美国(1918年)的时候,是想学纯心理的,1919年在那一门混了一个B、A、后就跑到社会学里边去了。现在他又想研究人种学。他的志向是想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寻出他所属的人种在天演路上的阶级。要是有机会,他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始源。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说,当年他初到美国,曾专门调阅了美国国会19世纪末的卷宗,里面正式记录着当年限制华工入籍的理由:中国人的脑容量比较小,他们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杨振宁留美的时间比李济晚了二十多年,足见当年美国对华人的歧视更甚,因此,李济的“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的想法,显然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哈佛大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镇,研究所设在皮博迪博物馆。李济知道自己是“半路出家”,遂如饥似渴地吸吮各种知识养分:狄克森的《大洋洲民族与文化》,神学院莱斯纳的《埃及考古学》,还有哲学、梵文及麦独孤教授的《心理学实验》等;此外,他还选了许多本可免修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的课。研究院教务长柴斯(Chase)教授“希腊考古学”,采用博物馆实物教学法,常以看图为主。当时,哈佛大学收集有关希腊遗迹与遗物的资料,尤其是建筑与雕刻方面的照片与图画,数量可观。上了这门课,李济对古希腊、爱琴海的文化艺术以及西方文明的起源有了较深的认识。年轻讲师虎藤(E、A、Hooton)原是学古文字学的,留学英国时兴趣转到人类学,做了一些考古工作。他刚从英国回来,走上哈佛的讲台不久,除讲授欧洲史前考古学外,还讲授一门最重要的课“体质人类学”。这门课是研究生的“铁门槛”,必须学会认识人的骨骼,且须懂得辨识碎骨片。考试时,虎藤就拿几块破骨头给学生认,认对了满分,认错了零分。这种近乎苛酷的训练,促使李济一步跨进了大门。
哈佛第一年,他掌握了人类学的一般情况,并开始形成博士论文的大致思路。1921年3月,他向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院提出读哲学博士学位的申请,随即开始做人体测量学调查。他在美国东部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波士顿中国侨民中收集体质人类学的材料,历时七个多月,先后测量了一百一十一人。他将所获得的数据,加上当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国人体质测量的材料,综合成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指导老师虎藤赞赏道:“你做得很好,这是一个新的贡献。”李济心里清楚,那是导师的鼓励,“用那一百一十一个人的测量,讨论号称四万万中国人的体质,显然是大题小做了”,况且“博士论文总不能单靠这篇短文交卷”。
这年暑假,虎藤得知李济无别的安排后,邀请他每天来皮博迪博物馆打半天工,交给他处理一批埃及人头骨:开箱、洗刷、整理这些头骨,按钟点付费。李济在和这五百个埃及人头骨的亲密接触中,度过了大半个暑假。这是一次很好的磨砺,对其日后进行生体测量和处理安阳殷墟出土的人头骨等都有直接帮助。
清澈的查尔斯河水,不舍昼夜,流过三个寒暑。李济在哈佛大学苦苦钻研,一本折合中文约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终于完成,并于1923年5月10日以“极佳”的评语获得正式通过。此为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开山之作。一位历史学家说,“自后中外学人凡论及中国民族及人种问题的,大都征引其书”。这年6月,二十七岁的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12月,被美国人类学会吸收为会员。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李济改学人类学是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当年美国人十分歧视中国人。
B.由于李济原来学习的并非人类学,因此他不得不复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的理想。
C.在虎藤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李济顺利地写出了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离实现他的理想越来越近了。
D.李济二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历时三年多,是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的第一部著作,李济也凭借它成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
E.本文运用平时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李济再哈佛求学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的人格魅力和他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16.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话有什么作用?

17.这篇传记表现了李济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18.李济的这段经历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B.成都是本博大精深的典籍,人们试图读懂她,但在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许多人对她的阅读也只能是走马观花。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所以只能敬谢不敏。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科学家眼中,沉溺于酒精并不浪漫。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导致酒精上瘾的关键,这种“快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使人强烈地产生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B.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警示人们: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至关重要。
C.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高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无期徒刑,难平民愤。
D.在2月27日举行的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比赛中,王濛勇夺冠军称号,并成为首位一人获得三枚冬奥会金牌的中国选手。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成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①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②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
③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④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
⑤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⑥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主,而且最适宜为王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⑥①②③⑤
C.②④①⑤③⑥ D.④①②⑥⑤③
22.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写一段文字。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认真理解这段话表达的情感,写一段描写“母亲来找我,又悄悄转身回去”的情景。要求:⑴借鉴《背影》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表达一种毫不张扬而又深深的母爱。
⑵合理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⑶不少于200字。
23.不同的人解读相同的信息,由于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用简明的语言陈述结论及其理由。要求角度明确,结论清晰,角度和结论一致,不使用具体统计数据。
据某市《2006年大学生消费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该市大学生人均消费支出12000元左右(当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863元),其中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67%拥有个人电脑,62%拥有MP3,46%拥有数码相机。
(1)角度:                                                  
结论及其理由:                                                                      
                                                                                                                                                                                                                                                                                                                                                                             
(2)角度:                                                                                                                                 
结论及其理由: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世博会刚刚结束,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上海成了一座悲伤的城市。
  截至19日,上海胶州路特大火灾事故已导致58人死亡。听,那是海哭的声音。。。。。。
  一位中年妇女流着泪,手指颤抖地摸索着在名单上找寻。她的女儿住在这栋楼。随后,她的手定格在一个叫“姚静华”的名字上—— 名单显示,目前状态:已死亡。
  一名脸色焦黄的女子在众人的搀扶下走进房间,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下一个『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底考试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