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规范格式六点(讲座)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诗歌鉴赏答题规范格式六点(讲座)(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六点观照五点:让字词鉴赏滴水不漏——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之一【鉴赏困惑】在单个词鉴赏的时候,一些同学不知道从何入手,往往用“这个词用得很好,很形象很生动”来概括,但是没有一句切合采分点,结果是写了很多话,却一分也得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词的鉴赏不能离开句子进行,同样也不能离
试题预览
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六点

观照五点:让字词鉴赏滴水不漏——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之一
【鉴赏困惑】
    在单个词鉴赏的时候,一些同学不知道从何入手,往往用“这个词用得很好,很形象很生动”来概括,但是没有一句切合采分点,结果是写了很多话,却一分也得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词的鉴赏不能离开句子进行,同样也不能离开整首诗词进行,“一个词的妙处”中的“一个词”往往是这首诗词的最富表现力的词,它的表现力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呢?我们必须对此进行考察,才能找到单个词鉴赏的钥匙。
【题型分析】
    一般来说,单个词的鉴赏通常这样出题,比如:历代评论家对该词十分赞赏,你认为它妙在何处?或者:这首诗中的某个词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分析。那么我们从哪几个方面考察呢?综合起来看,我们鉴赏单个词,必须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 看该字词有无运用修辞手法。
2. 看该字词有无转化(动静、虚实、乐哀、远近等)现象。
3. 该字词所反应映的 事物情状。
4. 该字词所表达的 作者情感。
5. 该字词在结构上的作用。
上面五个方面把单个词的 妙处、作用、表现力都涵盖进去了,其中有两点不能少,那就是第三点和第四点,其它三点有则分析,没有就不写,不必面面俱到。有了这五个方面的考虑,我们的单个词鉴赏是不是变得简单而且可操作了呢?
【规范格式】
根据上述五点给大家一个规范格式,在考试时按这个规范格式答题,就可以避免挂一漏万的 现象,更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 情况。
格式:该词采用……修辞手法,化……为……,写出了……情形,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 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
【答题示范】
给大家举例,请看下例: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得很传神,请说出他的妙处。
参考答案:“挂”字采用比拟的 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庐山瀑布的 磅礴气势和远看时的特有形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 喜爱之情。(没有结构的作用,不用回答)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题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倦”字 既写出作者对朝代更替、兴亡交现的倦怠和厌倦,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田园、过着“酿酒煎茶”闲谈日子的 内心情怀,从结构上看,他还有为下文“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埋下伏笔(呼应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的 作用。(没有修辞手法和 转化,不必回答)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题目:本诗最后一句的 “空”字历来被评论家所称道,请你说出它妙在哪里。
参考答案:“空”字写出芳花自落、小鸟鸣叫无人欣赏的 情景,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和浓浓的惜春之情。(没有修辞手法没有转化,没有照应铺垫,不用回答)
【请你试一试】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安静地打禅。毒龙:坏念头)
题目:诗中的 “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十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题目:“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传颂千古的 名句,其中的 “弄”很有表现力,请说出它的表现力体现在哪里。
答:                                                                     
                                                                          
                                                                          

物象探情:让意境分析丝丝入扣——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之二
【鉴赏困惑】
    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当我们看到“请分析这首诗的 意境”或者“请归纳这首诗的 意境特点”这样的题目时,一些同学往往只想到“意境优美”、“意境深远”之类的 词语,至于如何分析,如何归纳心中并没有一个做题的规范,即不知道应该从什么角度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归纳,所以在做题时往往随便授寻一些词语,简单凑合一下,当然,凑合的结果是得分很低。那么 我们该如何做意境鉴赏这一类的 题目呢?
【题型分析】
这样的题目涉及到诗歌鉴赏的 一些基本原理,比如物象、意象和意境的区别,这些概念必须弄清楚,否则鉴赏就会一头雾水。
(一)物象和意象
1.“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作者给我们描绘的 客观环境;“意境”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环境。
2.“意象”就是指包含作者情感的具体的事物;“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
3.“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二)意境与意象的联系与区别
1.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意境是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与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2.意象美是意境美的基础,意境美是意象美的升华。
3.两者中,“意”是共同哦的,不同的是意境含“境”,指整体的 客观景物、社会事物;意象中含“象”,指具体的形貌、物象。意境是在意象的 总和中产生的。
因此,分析意境必须扣住两个方面:意和境。
(三)考查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请选择角度,简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规范格式】
该诗抓住(采用)……(意象列举)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 画面,营造了……的 氛围,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答题示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题目: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解答:该诗抓住了新雨、明月、松、清泉、竹、莲、渔舟等物象,为我们构造了月照松林、泉流石上、浣女夜归、渔舟返航等画面,营造了清新淡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享受田园秋色、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2.题目:请分析这首诗表达情感的方式。
解答:作者抓住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沙上静睡的物象特点,给我们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像,营造了明净绚丽的暖春氛围,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的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读后令人禁不住为作者感到欣慰。
【请你试一试】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饮相泪,秋水鸣马蹄。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中日见征战,连年闻鼓攀。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请概括这首诗的意境特点。
答: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答: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场。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作者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扣点细析:让语言品味由难易—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之三
【鉴赏困惑】                  
    语言品味类鉴赏题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许多同学往往采用大而化之答题法来完成,即用一两个(甚至三四个)大而无当的词语概括一下,就以为答题完毕了,要知道这样的答法是无法拿到一分的,因为这种大而无当的词语可以用在任何一首诗词曲的鉴赏上,而试题要求你:针对“这一首诗(词、曲)”来分析它的语言,太过普适等于没有回答。比如,用“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来评价一首诗,可哪一首不是这样的呢?
【题型分析】
     一般来说,出题者出题时,会考虑下列几个因素:
1. 采用的诗词曲语言特色比较明显,学生比较容易把握。
2. 它要求答题者吴安泽语言特色中的一个因素,并不要求面面俱到。
3.  语言特色包括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语言修辞特色,语言风格特色,还包括使用语汇的 特色(比如元曲大量使用北方方言)等。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平时掌握一些有关语言特色的 用语,答题时根据自己的 阅读感受,选择给自己感受最为强烈的 那一点进行鉴赏就行了。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我们可以记住一些诗人、词人的 语言风格术语: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 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胸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蒙眬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 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考查形式:请分析这首诗(词、曲)的语言特色。这首诗(词、曲)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具体分析。请自选角度对本诗(词、曲)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规范格式】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是: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示范】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题目:上面这首宋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称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
解答:这三句话的语言特色是含蓄蕴籍。作者借“帘卷西风”营造悲伤的氛围,并且用“黄花”与自己作比,突出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的特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恨与相思之情。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1、 题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解答: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口语化。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借一个女子询问同行者是否是同乡的语言描写,既写出女子的直爽:“妾住在横塘” ;又写出女子说话时的动作:“停舟暂借问” ;还写出女子的心理推测“或恐是同乡”.生动地写出了乡间女子的淳朴和可爱。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题目:分析该诗的语言特色。
解答:该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诗画一体。作者用清新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新雨后的山峦,松间的一轮明月,石上的汩汩清泉,而更让我们惊喜的是画中还有从竹林中洗衣回来的女子,在莲叶间时隐时现的渔舟,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闲适之情。
 【请你试一试】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答: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
1、 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具体分析。
  答: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有人说,苏轼的这首词字字含泪,感人肺腑,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                                                                                      
                                                                                          
                                                                                            

细粗兼具:让形象归纳生动具体—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之四
【鉴赏困惑】
    我们在鉴赏诗歌形象时,往往都是一句话:该诗刻画了什么什么形象。这个“什么什么”一般都是表示事物性质的词语(粗),这样答题 有一个缺点:不具体(细)。往往要丢1~2分。怎样才能做到每分必得呢?一言以蔽之:粗细兼具。粗的是总体概括,细的是在答题时必须具体到诗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
【题型分析】
   要答好形象鉴赏题,必须明确几个要点:
1、诗歌中的形象包括哪些?诗歌中的形象包括:
⑴ 人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它人物。
⑵ 自然景象或意象: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2、 形象鉴赏题有哪些考查方式:
⑴ 请分析诗中某一物象(人物)的特点。
⑵ 诗中的……形象具有那些特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 作者是怎样刻画……形象的?
⑷ 诗中的……句(联)勾勒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 形象鉴赏如何做到准确无误?要准确无误地鉴赏形象,我们必须做到:(1)看题目了解 诗人的 写作意图。(2)读注释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3)审意象了解作者的 写作心情。(4)椐史料了解作者的写作类容。
【规范格式】
诗人通过对……(1物象)(2神情____诗歌原词、动作——诗歌原词、心理——诗歌原词、衣着——诗歌原词,或者“所见、所闻、所感”等)的……描写,采用……(修辞手法)手法刻画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说明:“诗歌原词”指的是诗中所采用的具体词语;“修辞手法”指的是如果诗人采用了修辞手法则 需要点明,没有则采用常规修饰性词语。
【答题示范】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带我归。
绝句最后两句刻画了“幽竹”形象,请对该形象作具体分析。
解答:诗人通过对谷口“春残”、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飞”去和幽竹在 山窗之下“不改清阴”的景物描写,借助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了与作者相知相亲、情深意长的幽竹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情怀和对始终相伴、情意不减的幽竹的 喜爱。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中刻画了诗人通过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和敬亭山默默慰籍作者的描写,采用拟人和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自己孤独无依的 情貌,表达了作者渴望知音而不得的苦闷情怀。全诗含蓄蕴藉,独具魅力。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
请分析该诗中的人物形象。解答:诗人通过对一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 老兵归家途中的所闻:“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归家之后所见:“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回家后所为:“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及老兵的神情:“泪下沾我衣”的生动而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连年征战、家人离世、生活艰辛、孤独无依、老而得归的 老兵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 厌恶和对老兵不幸遭遇的同情。
【请你试一试】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蜀僧 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名贵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典故。这里借“流水”表示自己对蜀僧的知己之感。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请分析这首诗中“蜀僧”的形象: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①宣室:汉文帝未央宫前子室。请分析该诗中汉文帝的形象。
                                                                                   
                                                                                     
让手法分析思路清晰——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之五
【鉴赏困惑】
在古诗词艺术手法鉴赏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名词搞得糊里胡涂,什么“写作艺术”、“写作手法”,什么“抒情方式”、“写作技巧”,明目繁杂,搞得我们不知所措。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概念意思是相同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现在,我们来一个正本清源,让大家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题型分析】
    常出现的艺术手法鉴赏题有下列题型:
1. 请分析这首诗(词、曲——以下简称“诗”)的艺术手法。
2. 请从思想艺术的角度分析这首诗。(题目要点:手法)
3.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技巧。(题目要点:手法)
4. 该诗(某几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内容?(题目要点:手法和内容)
5. 简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题目要点:这其实是一个意境鉴赏题)
6.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要点:手法和情感)
【规范格式】
     首先明确几个相同或相近的概念: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写作艺术=写作技巧=表现手法(手法里最具特点的)。这些概念都是从整首诗的角度考虑的。
     然后列出思路:
     1.整体把握(针对诗歌整体):①首先考虑诗歌题材:是叙述诗、抒情诗还是说理诗?②因为大多考查抒情诗,所以接下来应该思考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③间接抒情诗占多数,那就要思考间接抒情艺术(抒情技巧):是借景抒情还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④因为大多是借景抒情诗,那么必须思考写景角度:是定点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是静景还是动景?是什么样的感觉体验呢(视觉、听觉……)?是虚景还是实景?是近景还是远景?是乐景还是哀景?是正面写景还是侧面写景?是面上之景还是点上之景……⑤如果是说理诗,那就要分析直接说理还是间接说理。间接说理里,是借事说理还是记游说理?
     2.局部透视(针对诗歌局部,即某一句或某几句):①赋、比、兴手法的运用。②渲染、衬托、对比、烘托、主宾移位、点染等表现方法。③各种修辞手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答题规范格式:
手法认定+结合诗歌原句分析或分类分析+诗人情感(或这种写法的效果)
【答题示范】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田园乐 (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这首诗写景的特点在于:写景角度缤纷多姿,。才色彩搭配上看,画面和谐明丽,既有红色桃花,又有绿色杨柳,既有蒙蒙烟雨,又有黄莺清啼;才动静结合上看,画面富有生机;既有静景描写“桃红”、“柳绿”,又有动景描绘“莺啼”声声;从感觉捕捉上看,既有视觉形象“桃”、“柳”,又有听觉形象“莺啼”.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乐曲《关山月》。②梅花:乐曲《梅花落》。
请说说这类首诗抒情上的共同的。
解答:①都借月亮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②都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抒发自己的起情感。
【请你试一试】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分析该诗的抒情方式。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脉络清晰:让比较鉴赏手到擒来——古诗词鉴赏规范格式之六
【鉴赏困惑】
对于古诗词的比较鉴赏,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概:这样的题目太容易扣分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我们要么比较得不全面,要么比较的不是最关键的要素——这样的答题怎么能不被扣分呢?那我们该如何做到尽善尽美呢?一句话,要脉络清晰。
【题型分析】
  一般来说,能够构成比较鉴赏的诗词往往具有下列因素:
1、几个诗人同时就一件事共赋一题。2、不同时期的诗人同咏一事或一景。
3、二人及多人的唱和诗。          4、艺术手法相类似的诗。
  一般的考查方式:
1. 这两首诗的题目相同,它们的主旨(表达的感情、渲染的氛围等)有什么不同?
2.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请问它们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差异?
3. 给出某评论家评价这两首同题诗时的评论,问:你同意其观点吗?
4. 用一首(诗、曲)与一幅同题材的对联相比,问:对联中的联语与诗中哪一句诗说的是同一件事?
5、版本差异对比,一个版本与另一个版本上存在词语方面的差异,问:你认为哪一个词更好?为什么?
6、请比较这两首同题诗内容好艺术上的异同。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古诗词比较该比较些什么?特别是题目范围比较大的时候(比如上面的第6种题型),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内容比较列举:
1. 比较诗的题材;2比较诗的主旨; 3. 比较诗中情感;4. 比较诗的境界。
形式比较列举:
1. 比较诗歌体裁:是近体诗(律诗、绝句)还是古体诗。
2. 比较表达方式:叙事、抒情还是说理。
3. 比较抒情方式(整体):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典言志抒情、借古讽今)
4. 比较写景角度: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上下、动静、远近、哀乐、虚实、感官特点等)
5. 比较表现形式(局部):意象设置、渲染、点染、对比衬托、照应、主宾移位等。
6. 比较修辞手法。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江西省上饶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  下一个『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八上期末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