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配套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下册配套检测题(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下册配套检测题检测1第一单元(A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监生(jiàn)胳臂(ei)烟霭(ǎi)莞尔(wǎn)B.朱拓(tà)踌躇(chú)暂时(zhàn)讥诮(qiào)C.两颊(jiá)正月(zhēng)荸荠(ó)黝黑(yǒu)D.渣滓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下册配套检测题
检测1                      第一单元(A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监生(jiàn)   胳臂(bei)     烟霭 (ǎi)     莞尔(wǎn)
B.朱拓(tà)     踌躇(chú)     暂时(zhàn)    讥诮(qiào)
C.两颊(jiá)    正月(zhēng)   荸荠(bó)      黝黑(yǒu)
D.渣滓(zǐ)     炮烙(páo)     间或(jiān)    胡诌(zō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内涵    简捷      寒暄    宽洪大量
B.噩梦    辖制      撮合    哀声叹气
C.孤僻    嗤笑      赔罪    战战惊惊  
D.代劳    萤火      震荡    筋皮力尽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说完,把纸盒顺手抛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去了。
B.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C.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刚强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D.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但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老船夫却做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混淆是非”了。
B.我们要老实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C.你一会儿冲出去,一会儿闯进来,把班级闹得沸反盈天,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D.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名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武器、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粮食。
B.他也真怪,虽然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而且一定带着雨伞。
C.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
D.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节若有人对溪唱歌,隔溪附和,实在太美丽了。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每当湖水澎湃,           ,碧水流霞,水天相接,横无际涯。
⑵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
⑶阳光融化了湖水,细雨润泽了山色,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①伫立湖滨,眺望烟波浩淼    ②伫立湖滨眺望,烟波浩淼
③好席子,白洋淀席          ④白洋淀席,好席子
⑤春风吹绿了柳枝            ⑥春风把柳枝吹绿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①冬季日短,    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    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     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②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     渐渐地舒畅起来。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又   且    总算   就     B.却   但    还是   反而
C.却   且    还是   就     D.又   但    总算   反而
8、对文中①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冬天肃杀的景象,使读者对祥林嫂的惨死更加同情。
B.烘托“我”强烈的压抑和悲愤之情。
C.表现社会的黑暗,世道的炎凉。
D.预示着寒冬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9、文中“陈旧的玩物”“活得有趣的人们”分别是指(   )
A.“无聊生者”和“厌见者”
B.祥林嫂和鲁四老爷
C.过时的供人玩乐的人和乐观的人们
D.祥林嫂和包括“我”在内的鲁镇的人们
10、对文中划曲线②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这样无依无靠的人,活在世上既然如此受罪,还不如干脆死去,这对祥林嫂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B.祥林嫂不能一味地只想自己活命,也要考虑他人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祥林嫂还是死去的好。
C.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我”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D.表达了“我” 对这个吃人的社会强烈的愤激之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底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丙)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11、对甲文的写景段与丙文的写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的景物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此展开。
    B.甲文的景物描写形象传神,充满寓意:这里是全民皆兵,连荷花都在严阵以待。充满必胜的信心。
  C.丙文景物描写创造了一种平静的富有诗意的气氛。
    D.丙文景物描写烘托出这群妇女寻夫未遇的失意与无聊之情。
12、选出对乙文中的“弥望”与甲文中的“一望无边”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均指到处是荷叶。                B.乙指荷叶满塘都是,甲指荷叶满眼都是。
C.只是乙是书面语,甲是口头语的差别。  D.乙指荷叶满眼都是,甲指荷叶满淀都是。
13、甲文中作者眼里“高高挺出来”的荷花箭,在乙文中则是(  )
A.亭亭舞女      B.袅娜的     C.羞涩的    D.田田的
14、甲、乙两文的风格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清新俊逸   乙  细腻含蓄      B.甲  开朗刚健    乙  细腻含蓄
C.甲   慷慨悲壮   乙  清新俊逸      D.甲  细腻含蓄    乙  清新俊逸

第Ⅱ卷  (共108分)
四、(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远远地看见那道铁门,我想起母亲的话:“去吧,孩子,大胆地去吧!”
走近铁门,老板问:“你是来应聘的吧?”我点点头。
老板说:“年轻人,凡来这儿应聘,必须先过三道门。第一道呢,就是这铁门。”老板做出一个“请”的姿势,那样子很滑稽。
我轻轻地推了推,它没有开,于是我又重重地推了推门,门似乎是越推越紧。我灵机一动,将门向外拉,不想门竟轻轻地开了。老板投来赞许的目光,说:“小伙子,你很有创意!”第二道门是一对红彤彤的木门,关得很紧,却没有上锁。不就是一对木门么?我用力推,用力拉,门没有开的意思。我恼怒了。这时,我听见母亲说:“孩子,每扇门都有它独特的开启方法。”
可是,这扇门要怎样开呢?
我喜欢看老鼠偷东西吃。我常常把装有食物的密封纸盒放在老鼠出没的地方,然后偷偷躲在一边。老鼠很快发现了食物,用牙一下一下地咬破纸盒,然后钻进去把东西吃了。我突然发现我自己就是一只老鼠,只要有东西吃,用什么方法都行。于是,我找来一块大石头,破门而入。
老板站在我面前微笑:“年轻人,你很有勇气。”
第三道门很特别,是用玻璃围成的圆门。
老板说:“里面就是你工作的地方。”
我看了看屋内的摆设,看见了21世纪现代化的场景。  同时,我从玻璃上看到了自己——蓬乱的头发和被风吹白了的胡须。我很纳闷,我一个小伙子怎么这么短时间就变成了一个糟老头子?我犹豫着,不敢开启那扇门。我害怕失败。
老板试探地问:“怎么,不试试?”
我又听见母亲对我说:“孩子,要大胆地尝试,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把钥匙。”
钥匙会在什么地方呢?我已不下千次问自己。
老板说:“这是最后一扇门。”
对呀,我已越过了两道门,难道最后一道就这样放弃?我不甘错过时机,不再犹豫,大步向门走去。
门却自己开了。
老板说:“恭喜你,过了三道门!”又说:“里面还有三道门,你敢进吗?”
我点点头:“我想我可以!”
“那你怎样开那三道门?”
“用钥匙。”
“钥匙在什么地方?”
“在我心中。”
老板会心地笑了。
15、“我”打开第三道门后,老板说:“恭喜你,过了三道门!”这句总结式的话,如果依照打开第一道门、第二道门那样一种说法,老板该怎样说?老板的这些话有什么含义?(4分)
                                 ;                                        
                                                                            。
16、“我”最后回答,钥匙“在我心中”,意思是什么?(4分)
                                                                    。
17、作者为什么把第一道门安排成铁门,第二道门安排成木门,第三道门安排成玻璃门?(6分)                                                                         
                                                                          。
18、每开一道门前,“我”都会想起或听见母亲曾经说过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过了三道门后,老板说“里面还有三道门”,含义是什么?(4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送 花
                       F•奥斯勒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了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亚当夫人前后来访的情景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篇小说以议论开始,以议论收尾。请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最后一句话补完,然后分别说出两处议论的不同作用。
 (1)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议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议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简要分析划线的句子在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答:                                                                      
                                                                              
                                                                              
22.下面对文章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亚当夫人的人生态度由消极转化为积极的关键是她从墓地回家后,医生治好了她的病。
B.小个子守墓人那番率直的话是老妇人对生活的态度发生转变的关键。
C.每个礼拜给死去的儿子献花,是亚当夫人生活的情感的全部寄托,她也从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D.小说首尾呼应,结构紧凑,主题鲜明。
E.文章情节发展大起大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12分)
22.请从下面备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1)倘若不幸战败,我只会在马上战死,决不会跪地投降。常言道:“                  
                 。”
(2)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这也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的缘故吧!
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②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答:(1)          (2)                     
23.仿照下列示例,以“风”为喻体,写两个本体不同,意思不同的比喻句。(可以不仿示例的句式。)(6分)
示例:酒
①友情如酒,时间愈长久,香味愈醇厚。
②春雨如酒,怀着心事的人只要看一眼,心就醉了。
造句:风
①                           
②                           
24.根据提供的情景,分别写一段得体的话,每段20字左右。(4分)
(1)情景一:假如你在市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领奖后对未取得名次而沮丧不已的同桌说:“                                                                。”
(2)情景二:假如你在市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回到家里报告好消息,向正在伤心的母亲说:“                                                              。”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把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检测2                第一单元(B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的字韵母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埋怨      谄媚        心宽体胖      大腹便便
B.罢黜      拙劣        辍学          相形见绌
C.错过      措施        醋瓶          厝火积薪
D.荟萃      淬火        鞠躬尽瘁      猝不及防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轻歌曼舞    察言观色     负偶顽抗      慈眉善目
B.源远流长    和颜悦色     感恩戴德      断壁颓垣
C.利令至昏    貌合神离     纷至沓来      文过饰非
D.凤毛麟角    功亏一匮     粗制滥造      得陇望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由于天下大雨,这场球赛刚踢了三分之一就被迫    了。
(2)上当者说,骗子一般在30岁左右,男女配合,大多在自由市场、城乡     部活动。
(3)我们要正视困难,充分地认识分析困难,     以足够的精神准备来战胜困难。
A.终止    结合    然后        B.终止    接合    然后
C.中止    结合    从而        D.中止    接合    从而
4.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领导集思广益,开拓办学路子,提高办学质量,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B.这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建筑物的富丽堂皇,也不是建筑材料的不同凡响,而是环境的得天独厚。
C.这里有美仑美奂的田园风光,成群结队的鸡鸭牛羊,幽静而不冷寂,安谧而不偏僻,确实是一个住人的好地方。
D.张大夫的医术非常高明,曾让许多病入膏肓的晚期癌症患者起死回生。
5.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美英联军负责人4月16日称已向巴格达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B.上帝是很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年轻的我们切忌不要扮演寒号鸟的角色。
C.对待岗位,我们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决不能因为人手紧张而把那些不称职的人员安排到岗位上。
D.从近二十年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表明,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赵本山炮轰央视是炒作。
B.部分影院学生推出优惠票招揽顾客。
C.雅虎新浪合资网上拍卖。
D.当事科长领导出面道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人俗,其艺未必俗。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惟其艺不俗,故巴尔扎克自负其征服世界的魅力:“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雨果则在其坟前云:“当他站在时代上面去创造绝对价值,没有考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时,巴尔扎克就到达最伟大的地步。”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说赵孟頫俗,那是民族意识蒙蔽了审美意识,其实赵孟頫的字是不会与俗字联姻的。我们不为贤者讳,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的确去雅甚远,但齐白石的画俗吗?我们惟一的解释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论,当上述大师趋附名利时,灵魂的蒸发物是“庸俗”,而当他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最能悟到自身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的是托尔斯泰,他说有—个人性的托尔斯泰和一个兽性的托尔斯泰,而兽性的托尔斯泰恒为人性的托尔斯泰所打倒。亦如《伊德和自我》所云,原始的伊德显然是很不堪的;惟有“超我”的追逐,使伊德趋向完美。
    显然当艺术家升腾着庸俗之气的时节,和天下的俗人没有任何区别,俗谚云“诗人之作清绝,慎勿为邻居”,恐怕是这诗人灵魂二元分裂和组合表现特显,故诗可读,而人不可交。谢灵运即是最佳例证。
当一个艺术家创作时,他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当他不创作时离于道、摒于德、背于仁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样的例证亘古至今,不绝如缕。哲学家似乎也不例外,譬如卢梭和弗兰西斯•培根。这种矛盾的状况,是不能轻易用“伪君子”三字去说清的的,上帝造人或女娲造人,大体用的泥巴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二元结构的形成,我们可以追溯到杳远的太古。
即使同一作家和画家,其作品也可能蕙莸杂处,雅俗并存,雨果在巴尔扎克坟前固不会罗列他所写的充满脂粉气的、鄙俗的、同时效力于几个文坛鸨母的文章,茨威格却读到过这些,然而权衡轻重之后,茨威格还是把崇敬和赞叹奉给了巴尔扎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龚定庵(龚自珍)的一首诗,可谓深恶痛绝,细味之,的确俗得可以。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间,便说寻春为汝归。”“偶赋凌云”时龚定庵灵魂中蒸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千古绝唱;而当他“偶倦飞”时,鄙陋人性暴露无遗,对女人说谎,而且目的是“寻春”,百年之后,我深为龚定庵耻。然而权衡巨细,我在愤怒之余,还是把尊重奉给龚定庵。
我们所希求的当然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然而当我们以此尺度去苛求古人时,恐怕打击面会过宽,所幸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成果,而不一定先了解隐私劣迹后再读诗歌文章,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把比较宽容的尺子,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时过境迁,坏人的劣迹与他的作品距离会越来越大,恶劣的品德和秽行,作为原始的兽性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剩下的好东西总是属于人类智慧的一部分,于是我们会读到元遗山论谢灵运时的备极赞美之句:“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谢灵运以“池塘生春草”五字留芳千古,而那些“无补费精神”的诗人早为人忘却,这些诗人中必然有为人品格比谢灵运高尚百倍者。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这是史家所必须注意及之的。
7.对本文第1段内容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引用巴尔扎克“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是为了说明其“艺不俗”。
    B.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实际上表明他认为巴尔扎克“人俗”。
    C.作者采用了明代以来的正统观念,认为赵孟頫俗,是因为他作为宋室子孙却仕宦于元朝,是民族意识蒙蔽了审美意识。
    D.历来人们为贤者讳,很少提到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而作者却援引此作例证,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可贵而清醒的认识。
8.对本文有关“人俗,其艺未必俗”的举例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俗谚云“诗人之作清绝,慎勿为邻居”,说明诗人其诗可读,而人不可交,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人俗,其艺未必俗”的道理。
    B.灵魂中蒸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千古绝唱的龚自珍,作者认为他的一首诗的确俗得可以。
    C.巴尔扎克一生写过一些充满脂粉气的、鄙俗的、同时效力于几个文坛鸨母的文章,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印证了“其艺未必俗”。
    D.“当他站在时代上面去创造绝对价值,没有考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时,巴尔扎克就到达最伟大的地步。”雨果说这话表明他也认为巴尔扎克“人俗,其艺未必俗”。
9.下面对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但艺术家存在自身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的现象,有些哲学家也不例外,譬如卢梭和弗兰西斯•培根。
    B.同一作家和画家,其作品也可能蕙莸杂处,雅俗并存,如巴尔扎克与龚自珍。
    C.艺术家们或者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或者是品德恶劣的坏人。
    D.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最后成果,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
10.俗从何来?下面对此的概括较为全面的一项是 (  )
    A.当一个艺术家创作时,他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当他不创作时则离于道、摒于德、背于仁。
B.人性的二元论,使艺术家们在趋附名利时,灵魂蒸发物是“庸俗”;而他们在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C.当艺术家升腾着庸俗之气的时节,和天下的俗人没有任何区别
D.大师们及哲学家善于伪装的“君子”行为和鄙俗的文章。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郭崇韬一言九鼎》,完成11~15题
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祟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是时,庄宗军朝城,段凝军临河。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取黎阳、卫州,而李继韬以泽潞叛入于梁,契丹数犯幽、涿,又闻延孝言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以谓成败未可知。庄宗患之,以问诸将,诸将皆曰:“唐得郓州,隔河难守,不若弃郓与梁,而西取卫州、黎阳,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毋相攻,庶几以为后图。”
庄宗不悦,退卧帐中,召祟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将士疲战争、生民苦转饷者,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且唐未失德胜时,四方商贾,征输必集,薪刍粮饷,其积如山。自失南城,保杨刘,道路转徙,耗亡太半。而魏、博五州,秋稼不稔,竭民而敛,不支数月,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臣自康延孝来,尽得梁之虚实,此真天亡之时也。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
庄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因问司天,司天言:“岁不利用兵。”崇韬曰:“古者命将,凿凶门而出。况成算已决,区区常谈,岂足信也!”庄宗即日下令军中,归其家属于魏,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用八日而灭梁。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11.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韬延之卧内                延之:延请他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单元练习


上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上)期中检测题』  下一个『株洲健坤外国语学校2010级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