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上)月考试卷(九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20分,附加题得分作为前面五大题失分的补偿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整合(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疮痍chuāng谄媚chǎnměiB、悖谬èimiù未雨绸缪chóumóuC、毋庸赘言zuì寝衽rénD、狡黠jiǎoxié虎视眈眈d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
试题预览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20分,附加题得分作为前面五大题失分的补偿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整合(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疮痍chuāng   谄媚chǎnměi      B、悖谬bèimiù   未雨绸缪chóumóu
C、毋庸赘言zuì  寝衽rén          D、狡黠jiǎoxié  虎视眈眈d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纵横诀荡  瘦骨磷峋     B、死心踏地  无稽之谈  
C、惴惴不安  堰苗助长     D、嗟来之食  难辞其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刘翔成功的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与难以想象的付出。
B.学习不仅需要牢记,更需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C.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建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一宏伟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D.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十分关注灾情,全力援助灾区,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4.按要求默写名句。(任选其中四题作答,错、漏、添一字不得分,4分)
(1)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论语〉十则》)
(2)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3)《滁州西涧》中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写出了作者悠闲的心态,也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的句子是:                 ,                   。
(4)“度尽劫波兄弟在,                   ”。今天,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状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鲁迅《题三义塔》)
(5)后人常常引用宋人辛弃疾词中“           ,         ”两句来说明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        ,长一智。(熟语)
5.下面是一首流行歌曲《千古绝唱》的歌词: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人生自古谁无情,情到深处天地恸,人间多少绝唱千古颂,莺莺张生红娘子,十娘怒沉百宝箱,若无真情无绝唱,情海无情波涛涌。风流淹没红尘中,大浪淘尽多少痴情种,雷峰塔压白娘子,红楼梦中梦难醒,千古绝唱千古情……
上面这首歌词中提到了多个民间、历史故事,请你写出其中三个故事的名称或书名。(3分)
答:                                       
6.说话有讲究:一位中学生到别人家作客吃饭。席间,他说:“阿姨,这道菜不好吃。”这句话使人尴尬又不礼貌。如果你是这位中学生,换种说法,你会说:“                        。”这样该说的话也说了,礼貌也有了。(3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赏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9题。(6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面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A、“绿肥红瘦”呼应了“海棠依旧”。
B、“绿肥红瘦”说自己酒喝多了,而人消瘦了。
C、“绿肥红瘦”是说海棠长得很茂盛,而人因下雨刮风失眠而消瘦。
D、“绿肥红瘦”的本义是海棠因“雨疏风骤”,叶儿茂盛,花儿凋零。
8.作品巧妙地运用对话方式,揭示出暮春时节自然变化,其中“            ”一语,新颖传神,成为“暮春”景象的代用语(2分)
9.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表现了词人                        的心情。(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⑥货:财货,这里指钱。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①故患有所不避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吾腰千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12.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13.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8题。(12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4.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5.第⑧段文字指出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    )(2分)
A、捏造事实  B、以偏概全  C、不明真相   D、一小见大
16.第⑧⑨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分别指代什么?(2分)
a.中国人:________  b.中国人:________ 
17.揣摩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是诬蔑。


18.本文的语言既有辛辣嘲讽,又有热烈的赞颂,试找出文章中一两个例子加以剖析。(3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3题。(15分)
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家庭方面。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支持自己的孩子读书。即使贫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的家庭,也是如此。旧时,有卖田地供子女读书的;有长年吃稀粥咸菜,从嘴里掏出钱来做子女学费的;有挑担、卖樵(柴)供子女上学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旧志书上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的学生因为家里贫穷而不能专心读书,他的父亲就从千里之外背着书回来教他;有的妻子为了供丈夫读书,就帮人舂米,两天只吃一次饭。
家族方面。各宗族都很重视兴学育才,办好本族子弟的教育,把这视为本族兴旺发达的大业。宗族的祠堂大都用来办学馆、学校,祠堂亦学堂,确保子弟就读。各宗族大都置有“公田”,收取的租谷或租金(俗称“公尝”),用途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育本族子弟,包括开办学校,聘请教师,奖励学业优秀子弟,资助无钱读书的子弟等。许多宗族在这方面都有议定,有的还载入族谱。如《池氏族谱》载:“御制有曰:‘从今不薄读书人’,况宗族乎!自后,凡入泮者(注:经考试录取进府、州、县学读书的生员,俗称“秀才”),众公太及本房公太,各贺银叁两”。再如《宁都直隶州志》称:“赤贫之士朝入胶庠(注:胶为大学,庠为小学),暮成富室,激劝之方,最为尽善。”
城乡方面。各族姓社区竞相义举,集资办学。至清代中期,蒙馆、社学、义学、书院数以千计、学风鼎盛。古时若出了秀才、举人、进士,现代若出了大学生,不管出在哪家,都被视为全乡、全村的荣耀。在一些乡村,采取各种办法,筹集钱粮,用于资助和奖励学生读书。这一做法,旧时有,现在亦有。有的地方,筹集奖学基金,对考入高中、大学的学子,奖励多少,或补助多少,都作为制度固定下来,鼓励学生努力读书。
海外方面。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热心桑梓,慷慨解囊兴办了许多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其中,他们最为关注、最愿意资助的,便是教育事业。以梅州市为例,早在清末,就有不少华侨和港澳同胞,或个人捐款,或募集资金,在家乡兴建中、小学堂。驰誉海内外的梅县东山中学,从1913年创办到1949年,华侨捐资兴建的教学楼、礼堂、图书馆、科学馆等,就有12座。客家地区许多建筑完美、设备设施完善的学校,大多数都是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兴建的。如闽西巨富胡文虎30年代在南洋发达后,自己一个人就曾赞助、承办中小学达1000多间。当代的曾宪梓、田家炳等许多侨领,更是这方面的楷模。华侨和港澳同胞乐于捐资助学,反映了客家人热爱桑梓的秉性和崇文尚学的良好传统。
社会舆论方面。客家地区广泛流传这样的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放条鲤嫲八尺长。鲤嫲头上承灯盏,鲤嫲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写文章。……” “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山鹁鸩,咕咕咕,唔读书,做苦工。”这两首童谣充分反映客家从小就被灌输了崇文尚学的观念。在客家民间谚语中,也不乏这类内容,如:“耕田爱(要)养猪,养子爱读书。” “子弟不读书,好比冇眼珠。” “不识读书,有目无珠”等。
这些童谣、谚语,是前述几个方面的思想轨迹,是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是整个客家人的共识。可以说:在客家人生活的社会里崇文尚学,兴学育才、耕读传家蔚为风气,成为客家人的传统美德。
19.整体感知——请你阅读上文后,写出文章的主旨大意。(3分)
答:

20.内容探究——本文依次从家庭、家族、   、   、    方面阐述“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里崇文尚学、兴学育才、耕读传家蔚为风气”的。(3分)
21.文章梳理——本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和      ;语言的主要特点是
     (3分)
22.语言品味——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上品味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这个句子的精妙之处是                                            (3分)
23.情感体验——品读文章最后两段,会引起你对童年的联想和情感共鸣。请再写出一首(不少于3句)你所熟悉的童谣或者一句与劝学相关的名言警句。(3分)
答:


四、名著推荐阅读(9分)
  (A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古时有个书生,做了一个词,单题那贫苦的恨雪: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拈絮撏绵,裁几片大如拷栳。见林间竹屋茅茨,争些儿被他压倒。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手拈梅花,唱道国家祥瑞,不念贫民些小。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
(B) 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拨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走不到三五里,早见近村人家都拿着水桶钩子来救火。林冲道:“你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 提着枪只顾走。那雪越下的猛。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此处选文有删节)
24.上文选自《            》,作者是          。(2分)
2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选文A 中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4分)


26.选文多处写到风雪,请说说其作用。(3 分)



五、写作实践(50分)
红灯亮时,表示车辆行人必须停止前进;绿灯亮时,指示车辆行人可以通行。在现实生活中,“红灯停绿灯行”除了指交通规则外,还可以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标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们心中总要有盏“红绿灯”。
请以“心中有盏红绿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
(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
(3)已而                       (4)坐客方尽欢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说 拜 谢 退 而 约 客 客 至 期 毕 集 独 兵 部 侍 郎 陈 良 祐 不 至 说 殊 不 平。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2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整合(16分)
1. (2分)B 
2.(2分)D
3.(2分)A
4.(共4分,错、漏、添一字不得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相逢一笑泯恩仇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6)吃一堑
5.(3分)故事示例: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书名示例:《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三国演义》。
6. (3分)示例l:阿姨,除了这道菜,其它的都很好吃。示例2:阿姨:真是众口难调,这道菜不合我口味。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6分
7. (2分)D
8. (2分)绿肥红瘦
9. (2分)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二)12分
10.(3分) ①祸患 ②停止③作动词用,腰中缠着
11. (4分)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一下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②你(平日) 最擅长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了呢?
12. (2分) 例:人要学会取舍,否则就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开放性试题,但答案中要要包含学会取舍之意)
13. (3分)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2分
14.(2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5.(2分) B
16.(2分) a、指部分中国人(或一小撮中国反动派) b、全体中国人
17.(3分) “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18.(3分) 示例1:例如第①段中“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示例2:例如第⑦段“往往也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第⑧段“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等等,都热情地讴歌了从古到今,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中国的革命力量。
(二)15分
19. (3分)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或: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里崇文尚学、兴学育才、耕读传家的蔚为风气,成为客家人的传统美德。
20. (3分)城乡、海外、社会舆论
21. (3分)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22. (3分)示例1:“光”、“郎”、“塘”押韵,琅琅上口。示例2:以景写情,“秀才郎”“骑白马”是世人理想、期盼之情的表露。
23. (3分)童谣示例:月光光,得人爱,狐狸烧火猫炒菜,鸡公砻谷狗踏碓。萤火虫,唧唧红。唧望唧,碗里鲫。
名言警句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书到用时方恨少。
四、名著推荐阅读(9分)
24. (2分)《水浒传》;施耐庵
25. (4分) 细心谨慎(安分守己),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写出两点即可);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每点l 分)。
26. (3分)为林冲的活动设置了一个自然背景(1分);越来越大的风,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1 分);风雪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 分)
四、写作实践(50分)(略)

附加题(10分)
1. (4分)(1)邀请(2)邀请(3)不久(4)正在
2. (2分)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中考评分是: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 (2分)张说两次上奏,是因为陈良祐未到,“用事”的张说内心不快,想皇帝惩罚他。
4. (2分)看不惯张说“用事”,不畏权势。

【参考译文】
淳熙年间,张说很有权势,担任都承旨的职务。有一天,张说上奏说想要宴请各位侍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说:“我要赐酒肴为你助兴。”张说拜谢。回去后就约请客人,到了日期,客人们全都到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到,张说很不高兴。不久,中使带着皇帝恩赐的美酒佳肴到了,张说上表感谢皇帝,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原本奉了圣旨,而后才敢邀请客人的,唯独陈良祐不到,他这样做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中使)上奏后,皇帝回头对小黄门说:“张说的宴会还没散吧?”小黄门回答说:“他既然是奉旨请客,一定会通宵达旦的。”皇帝就命令再次赐酒肴给张说。张说十分高兴,又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多次召请陈良祐,他终究不肯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忽然听到报告说皇帝任命陈良祐担任谏议大夫。客人们正在尽情欢乐,听说了这件事,都怅然失意地散去。 (116.16.10.12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试题』  下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上)期中检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