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隆丰中学九年级上期语文期中试卷A卷(100分)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qìn)在梦想。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huì)。C.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gè)尽职守。
试题预览
隆丰中学九年级上期语文期中试卷
A卷(100分)
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qìn)在梦想。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huì)。
C.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gè)尽职守。
D.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fēn)外妖娆(yāo ráo)
2.下面句子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B.我们对于这种人,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赫的。
C.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当我临近时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D.态度决定高度,环境造就成功,在开拓人生时,即要端正态度,也要懂得放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的“超级女声”让爱唱歌的女孩们一夜成名,身价百倍。
B.为了“神州六号”能够成功发射,技术人员们日夜操劳,呕心沥血,终于使飞船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
C.为了备战空前绝后的2008北京奥运会,我过奥运健儿正在加紧训练,争取再创佳绩。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史记 陈涉世家》
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陈涉少时 吾闻二世少子也 B.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得鱼腹中书 乃丹书帛曰 D.为坛而盟 为天下唱
5.下列句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与“杀之以应陈涉”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B.固以怪之矣 C.以激怒其众 D.祭以尉首
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少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出他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三.7.将下列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八句填写(8分,每小题一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10-14题。(10分,每小题2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五.作文(60分)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选做一题。
(1)半命题作文《留些 在心中》
要求:a.自定立意;b.自选文体;c.不少于600字;d.不得抄袭、套作。
(2)求索是一种探寻,一种追求,一种对生活的审视和发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以“求索”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a.自拟题目,不可用话题做题目;b.自定立意;c.自选文体;d.不少于600字;e.不得抄袭、套作。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共12分)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法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②,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③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④。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⑤。今君之游不然,师行⑥而筹粮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纵山⑦而不反谓之流,纵水⑧而不反谓之连,纵兽⑨而不归谓之荒⑩,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①遵:循。②巡狩:视察。③省:考察。④豫:指帝王秋天出游。⑤度:法度、准则。⑥兴师动众地出行。⑦顺流泛舟游乐。⑧逆流泛舟游乐。⑨打猎追逐不知满足。⑩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
6、请从列举的名著中,选出两部,将下面的段落补充完整,要求结构和字数与前两句相近,意思连贯。(4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8分)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⑾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2009年3月26日,18名身穿汉服的成都青年当众完成汉代成人礼,而成都某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亦随即启动。为此,该区某中学规定全体学生每天读一篇《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还要求背诵,并宣布考试要涉及,于是全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但对此,家长中出现了两种声音,有的认为好,有的认为不好。因此,学校举办了一次辩论会,就此事展开讨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反驳?(4分)
反方:我方认为,国学经典可以不读。初中学生学习《弟子规》主要靠背,他们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吗?学校组织学习这类国学经典,是否有“跟风”之嫌?何况,国学经典中也有不少封建糟粕,不利于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方:
13、根据语境及表达要求,回答问题。(4分)
14、仿照例句,以“父爱”为内容写一组句子。(4分)
隆丰中学九年级上期语文期中试卷答题卷
A卷(100分)
一 、1.( )2.( )3.( )二 、4.( )5.( )6.( )
三.7.(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分)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八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 ,只有香如故。
(2)池上碧苔三四点, 。
(3)过尽千帆皆不是, 。
(4)浊酒一杯家万里, 。
(5) ,西北望,射天狼。
(6) ,载不动许多愁。
(7)马作的卢飞快, 。
(8)受任于败军之际, 。
(9)力尽不知热, 。
(10)更深月色半人家,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9-13题。(10分,每小题2分)
9、上面语段的敌论点是:
10、上面语段的敌论据是:
11、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 )
A、直接批驳 B、通过驳论据来驳敌论点 C、通过驳论证来驳敌论点 D、间接反驳
12、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指的是:
“自欺力’指的是:
13、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特殊称谓 D、表讽刺否定
五.作文(60分)
B卷(共50分)
一、1、从“ ” 到“ ”,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2分)
2、“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描绘出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共12分)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遵海而南 南:南面 B、纵水而不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3分)
译文: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3分)
译文: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人文思想;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体现了一种“与民同乐”的人文思想;请谈谈本文体现了晏子的怎样的人文思想。(4分)
答:
三、(一)名著阅读
6、请从列举的名著中,选出两部,将下面的段落补充完整,要求结构和字数与前两句相近,意思连贯。(4分)
备选名著:《西游记》、《简•爱》、《家》、《格列佛游记》
读书可以增智,读书可以长才,读书更能丰富人生。读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收获。读《老人与海》,我们懂得了人可能被打倒但不可被打败的生存气概和人生真谛;读《红楼梦》,我们了解了钟鸣鼎食之家繁盛的过去和衰败的原因;
读《 》, 读《 》,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8分)
7、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3分)
答:
8、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9、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5分)
答:
10、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 (3分)
答:
11、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读完本文后,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4分)
答: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2009年3月26日,18名身穿汉服的成都青年当众完成汉代成人礼,而成都某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亦随即启动。为此,该区某中学规定全体学生每天读一篇《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还要求背诵,并宣布考试要涉及,于是全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但对此,家长中出现了两种声音,有的认为好,有的认为不好。因此,学校举办了一次辩论会,就此事展开讨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反驳?(4分)
反方:我方认为,国学经典可以不读。初中学生学习《弟子规》主要靠背,他们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吗?学校组织学习这类国学经典,是否有“跟风”之嫌?何况,国学经典中也有不少封建糟粕,不利于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方:
13、根据语境及表达要求,回答问题。(4分)
为了缓解考试前压力,周日你和家人到龙泉山赏桃花。那里气候宜人,景色优美,但午后却下起了雨。第二天你的朋友问你:“昨天玩得开心吗?”你会怎样回答?
(1)消极表达:
(2)积极表达:
14、仿照例句,以“父爱”为内容写一组句子。(4分)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九上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A卷
一、二题 1. B 2.C 3.C 4.B 5. C 6.B
三.翻译 1.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吧?(重点词亡、等,各0.5分,其余通顺,大意正确即可。)
2. 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闻名显达。(重点词苟全、闻达)
四.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10.自夸地大物博;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怀古伤今。
11.A或C都可以
12.“他信力”指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
“自欺力’是指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如果学生去解释词语,可酌情给0.5-1分。)
13.D
五.作文:1.标题5分;2.书写、标点符号5分;3.平均分48分左右,最高分不超过57分;不足200字,给分不超过25分;字数不足酌情扣2-5分;其余按中考标准评分。
B卷答案
1. 梳洗 斜晖 (1词1分,答词所在的句子也可以)
2. 成千上万的船过去了,也不见思念的人回来;眼前所见,只有落日的余晖和悠悠逝去的江水而已。表达女主人公思念远人的心情,以及从希望到失望的哀伤。
3. A
4. (1)“您问得太好了!”晏子拜了两拜。(“之”、“再”各一分,语句通顺1分)
(2)贫困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补”、“息”各1分,语句通顺1分)
5、君主应走进人民中间,关心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应纵情逸乐。
6、略
7、 ①没有享受过父爱(或: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或: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 )②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 ③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表示过一点亲昵(或: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一点1分。共3分)
8. 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3分)(能答到欣慰的原因、伤感的原因就可以。)
9. 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或:“平静的水波”比喻父亲外表的威严和冷峻,话很少,笑很少,从不表示亲昵,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激流”比喻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强烈的爱)(理解“平静”1分,理解“激流”1分。共3分)①给儿子倒酒 ②卖驴让儿子复读 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 ⑥深情叮嘱(一点1分。共2分)(共5分)
10 .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1分)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或: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两个方面各1分,共2分)(共3分)
11. (1)围绕“代沟”1分,观点1分,分析2分。共4分。(共4分)
12、(有辩论的格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方认为,要读国学经典。它有利于推进文明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我们每个学生的文明素养的形成,有利于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共4分)
13、(本题应注意“消极”与“积极”的鲜明对比)示例:(1)噢,别提了,还没有玩就下起了雨,真是倒霉的一天!(2)昨天真不错,玩得很愉快,尤其在中午下了场雨,雨中的桃花更美了。(共4分)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句通顺,句子生动形象。示例:父爱是一滴雨,让你的心田即使在干涸的季节也能清新爽朗;父爱是一盏明灯,让你的眼睛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敏锐地洞察人生。(共4分) (118.112.184.10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
山东省文登市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诊断性练习
』  下一个『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形成性评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