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版七年级下册单元同步练习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湖北版七年级下册单元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 鄂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北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少年是多么的美丽!充满了彩色与梦幻,是永不凋落的花……[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确凿()菜畦()斑蝥()倜傥()()敛()脑髓()桑葚()宿儒()()盔
试题预览
湖北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
◎少年是多么的美丽!充满了彩色与梦幻,是永不凋落的花……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 斑蝥( ) 倜傥( )( )
敛( ) 脑髓( ) 桑葚( ) 宿儒( )( )
盔甲( ) 拗( ) 秕谷( ) 锡箔( )( )
蝉蜕( ) 鼎沸( )( ) 攒在一起( ) 人迹罕至(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àn( )赏 mì( )食 书shú( ) 和ǎi( )
(2)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 (稀少) 觅食(寻找) B.敛进(收拢,收缩) 鉴赏(鉴定)
C.人声鼎沸(开水) 拗(用力弯曲) D.攒成(簇聚)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4.请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给初到西宁(或大通、湟源)的朋友,介绍本地的自然风光或土特产品。(2005•青海西宁市中考题)
5.选择题。
(1)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2004•湖南株洲中考题)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B.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C.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小说《故乡》选自《呐喊》,作者是朱自清。
D.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4)“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比照的意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有以下三种理解,比较恰当的理解是( )。
A.因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成年以后回忆起来都很有趣,所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B.作者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
C.“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5)最后一段写到人在课堂上用纸糊的盔甲做游戏,“我”在“画画儿”,这是为了说明:( )
A.作者从小热爱艺术。 B.说明上课爱玩。
C.表现作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和对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的追求。
(6)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排比)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比喻)
D.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6.文学常识填空。
(1)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 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 》《 》,本文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 》又名《 》。
(2)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是 和 的生活,用“从……到……”的形式,同时表明了文章的记叙顺序是以 的变换为主。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
(一)课内精读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mì( )食的时候才好。④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bǐ( )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 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jiá( )的“张飞鸟”,性子很zào( ),养不过夜的。
7.根据拼音写汉字,填在文中括号内。
8.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动词。
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A.两样:___ __ B.相宜:__ __
10.这段文字叙述的重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B.冬天可以在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
C.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拍雪人和塑雪罗汉无人鉴赏。 D.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捕鸟充满了乐趣。
11.用原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不超过11个字)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2.本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课外拓展
临 窗 看 柳
①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 )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②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 )随风飞舞。
③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 )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④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
13.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
14.解释加点的词。 (1)春寒料峭: (2)载歌载舞
15.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 。从写作意图看,“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写出了 ,由此可见,本文明写的是 ,实际要写的是 ,这是一种 的写法。
16.段中描绘的“窗外”和末段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简述理由。
17.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请你谈谈他明白了什么?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一)阅读链接(2005•临沂市中考题)
山 的 呼 唤
琼 瑶
(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3)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5)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7)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8)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9)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10)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本文写于1970.5.17
18.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① 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② 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19.文中第⑦至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2分)
①白天的玉山:
②晚的玉山:
20.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答:
21.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
22.试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答:
(二)新题链接(2005•泰州市中考题)
23.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 》。(2分)
(2)“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3分)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24.“童年”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美好的,最难忘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令人留恋,请你以“童年生活”为话题,写一篇回忆性的作文,400字左右。
2.心声
[文笔精华]美文中散步,品尝心灵的鸡汤……
◎花朵有了绿叶的理解,可尽情地绽放美丽;人与人之间有了理解,可尽享人间至爱至美……
[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呵斥( ) 恍惚( )( ) 窸窸窣窣( )( ) 过瘾( )
簪子( ) 妒忌( )( ) 嘟嘟囔囔( )( ) 发窘( )
抽噎( ) 契诃夫( )( ) 蜷(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保yòu( ) dǎo( )告 道qiàn( ) 眯feng( )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005•沈阳市中考题)
生命的美丽展现在搏击风雨的翱翔中,展现在乘风破浪的前行中。同学们,请以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来感悟生命的美丽吧!
(1)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破”应查 部。
(2)请在后面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破”的读音:
(3)下面词语中“破”字与原文中加点字“破”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势如破竹 B.一语道破 C.打破记录 D.大破敌军
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斩钉截铁:
狡猾:
(2)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 保佑:
(3)你在妒忌。 妒忌:
5.揣摩语言。
(1)京京心里痒痒的,忍不住又折回去,趴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听。你能说说句中加点的动
词的作用吗?
(2)妮儿有一双特别黑特别黑的眼睛,一笑,那双眼睛就眯缝起来,带着点狡猾的神气。“狡猾”是什么意思?从感情色彩看是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6.填空。
(1)《心声》是一篇 (体裁),作者是 。题目“心声”的含义
一是 ;二是指
,它的作用既是文章的 ,又是文章的 。
(2)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万卡》,其作者是 , 国小说家、戏剧家。
其小说代表作有《 》《 》等。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
(一)课内精读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吧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祯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他又站起来了,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
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最后,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
7.小说的三要素是 、 、 。本文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
,用了 描写、 描写、 描写等描写方法。
8.指出下面对京京的描写各属于什么描写。
(1)她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得往四下里看了看。( )
(2)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
(3)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 ( )
9.小说的情节一般由 、 、 、 四部分组成。节选部分是小说的 。
10.本文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
(1)请你找出选文中两处侧面描写的地方用“ ”表出来。
(2)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文中另一人物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的心理变化如何?你对这位程老师有什么“心声”要表达?
心理变化: —— ——
心声:
11.什么原因促使京京最后举起了手(用文中语句回答)?从中你可以总结出什么道理来?
原因:
道理:
(二)课外拓展
帽 子 的 故 事
①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但
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②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地宜布:“同学们,我们的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③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④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⑤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⑥善良韵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 难堪:
(2)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抢眼:
13.文章第②段,班主任郑重宣布同学必须戴帽子上学,她对帽子有什么要求?并请你猜测一下老师这一个举措的意图。(4分)
14.文章第③段写安娜上学,“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这一描写,反映她怎样的心情?(2分)
15.根据文意,写出文章第⑤段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2分)
16.根据文章中心,在最后一段划线处加几句恰当的议论性的话。(3分)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一)阅读链接(2005•随州市中考题)
寂寞女儿心
⑴女儿上学以后,正式从母亲那里搬进我们这边的小家。感情上的疏离,使她对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亲昵的举动,有时她爸爸抱她,她表情别扭极了。
⑵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100分至少跟我没有照过面,经常会让我们在不及格的卷子上签名,要不就是留堂,午餐守着饭和菜等着迟迟不归的她。我这样一个爱面子的人,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证,全是说她不好,等我青着一张脸回到家,当然要对她大发脾气。
⑶她渐渐变得落落寡欢,从不主动与我们交流,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很久,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上学、放学都是闷闷的。
⑷成绩还是不好,留堂照旧,老师的埋怨也照旧,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老师说她表扬、批评都那个样子,晚上我和她爸爸自嘲道:“荣辱不惊”啊。
⑸一天临近放学前,突然降下暴雨,狂风怒吼,粗粗的雨柱被吹得横扫万物,闪电雷鸣更是不在话下。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雨停。我便拿了一把伞又撑着一把伞到学校去。
⑹走至立交桥时,我停下来看车,再过两条马路便是女儿的学校,陡然间,我发现女儿正在雨中狂奔,她好像一点也不怕雨,在雨中展开长腿长臂,像小俊马一样扬蹄飞跑,(批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在雨中自由自在的情态)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背上是硕大无比的书包,她仍然轻盈地腾空飞跃。
⑺我在马路的这边大声喊她的名字,但哗哗的雨声淹没了我的声音,她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在雨中酣畅地奔跑,那一瞬间,我呆住了,她这种举动,分明是压抑已久之后的借题发挥,她心里一直不愉快,因为永远受到责难与批评,可是她说不出,她还没有能力描述心中的感受,所以只好无奈地接受寂寞童年,今天因为大雨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行人、街道都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她于是趁着乱也舒缓一下沉闷的心情。
⑻我停止了叫喊,在雨中一直等到她发现我,跑过来,雨已经打湿了我整条裙子,她更是落汤鸡一般。我说,这么大的雨,怎么不躲一躲再出来呢?她说,躲了,看它不会停,又怕你们等着急……
⑼我拉着她的手回家去。
⑽教育子女的道理,谁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能做到一半已属不易。我自封潇洒之人,也颇同意无为而治,但真正见到60分,照样勃然大怒。
⑾社会发展到今天,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想到她以那样压抑的心情度过人生初游,也是一件令人悲情的事。毕竟,我们除了希望她好以外,还附加了许多诸如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期待、我们的面子,我们其实也很看重这些,而一颗小小的童心又怎能装得下这一切呢?
⑿现在我们的情况有所好转,只是我必须经常地说服自己,也很累,也很想在雨中奔跑。
17.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事的主要内容。(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⑺自然段中“借题发挥”一词。(3分)
19.第⑽⑾⑿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20.文中的女儿也许就是你,也许是你身边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思考,想对老师、家长倾诉倾诉,沟通沟通。那就请你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句话。(不超过30字)(3分)
21.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参考文中示例,在原文中,对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结构、特色等某一方面进行批注。(2分)
(二)新题链接(2005•黄石市中考题)
22.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鄂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初三游记散文(乌篷摇梦到春江)阅读训练
』  下一个『
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