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四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宣城四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宣城四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卷Ⅰ(选择题)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应届yīng气氛fēn信笺jiān轻鸢yuān一蹴而就cùB.三昧mèi诘问jié贮存zhù毗邻ǐ清沁肺腑qìnC.沮丧jǔ胜饯jiàn坍缩dān付梓zǐ咬文嚼字jiáoD.破绽zhàn蕴藉jì戗兽qiàng
试题预览
宣城四中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卷Ⅰ(选择题)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届yīng  气氛fēn  信笺jiān   轻鸢yuān  一蹴而就 cù
B.三昧mèi   诘问 jié  贮存zhù   毗邻 bǐ    清沁肺腑qìn
C.沮丧 jǔ    胜饯 jiàn 坍缩dān   付梓 zǐ    咬文嚼字jiáo
D.破绽zhàn  蕴藉  jì  戗兽qiàng 告罄qìng  眉眼颦蹙 pín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思忖    岑寂    明信片    迄今为止    不落言荃
B.妨碍    援例    绿茵场    旁征博引    步履维艰
C.缜密    尺椟    挖墙脚    委屈求全    套语滥调
D.针贬    融洽    度假村    自鸣得意    锱铢必较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实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它们(蚂蚁)__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过来,_过平地,_过高墙,_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观察   跃   绕   翻     B.觉察   越   绕   翻  
C.观察   跃   翻   绕     D.觉察   越   翻   绕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木”__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__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__“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__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A.不但   而且   至于   而且     B.如果   就   关于   或者
C.不但   而且   那么   或者     D.如果   那么  至于  甚至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____,____,____,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质。
A.自在无碍    兴尽而返    独往独来
B.兴尽而返    独往独来    自在无碍
C.独往独来    兴尽而返    自在无碍
D.兴尽而返    自在无碍    独往独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来,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B.五年后,在一次演出中,他们两位老同学终于碰上了面,两人一见如故,还现场搭配演了一段小品。
C.大英博物馆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D.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补充几点,权当抛砖引玉吧。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的习惯,因为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是很好。
B.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平台。 
D.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 个别的建筑物,一般的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B. 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C.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劳动人民提炼出来的,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D.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地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

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翠翠,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B.“忠则陈情,孝则出师。”这就说明《陈情表》可以和《出师表》相媲美。 
C.朱光潜,安徽桐城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代表作有《说“木叶”》等。
D.古人纪时方法多样,“子时”、“三更”、“夜半”都是指23点至凌晨1点。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薯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因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存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想象出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1、下列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12、下列说法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有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14、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建筑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态化”,与古代文学的积淀密切相关。 
B、“内向性庭院”是我国古代庭院最具典型性的建筑。 
C、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是说小院诗化了,可见小院必定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D、一个人诗情画意的素养,影响着他对建筑形象的欣赏与创造。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⑴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⑵,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涉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可十二丈   可:达到    B.适自通州将北还   适:刚好
C.山川之胜     胜:美景    D.美好不外见       见:显现

16.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穷山之巅            B.留连不忍别去
C.相继而履其地        D.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1)乳而下垂          (2)吾尝终日而思矣
B.(1)洞以此三人得名    (2)园日涉以成趣
C.(1)地得因人以显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D.(1)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2)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游记,在写法上与一般的写景游记不同,它既生动记述了游历的经过,又在此基础上用相当篇幅抒写了因游历而引起的感慨。
B.文章写景,先写三游洞的地点,次写外貌,续写地势,最后写内景,把岩洞的景观写得特色鲜明,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C.以对三游洞得名原因的说明,作为第一部分记游和第二部分议论的过渡,颇具匠心。它是记游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阐发本文主旨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D.最后一句关于“不幸”的感慨,不仅仅是叹惜“美好不外见”的山川,也包含着作者对自己和一切怀才不遇者的深深叹惋。 

卷Ⅱ(非选择题)
四、(11分)
19.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______________
(2)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_________________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此日六军同驻马  ,                      。(杜牧《马嵬》)  
(3)              , 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
(4)木欣欣以向荣,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五、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1-24题(15分)
                        乡村的风   
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友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21.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3分)

22.文章描写乡村的风,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3分)

23.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5分)

2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或第五自然段中举出一例加以赏析。(4分)

六、(10分)
2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根据前句仿写。(6分)
汉语中有许多通过巧妙地调整语序来表达丰富含义的常用语。例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意思是不担心通常发生的情况,只担心极少发生的特殊情况,强调做事要谨慎,防止发生意外;又如:“               ”,意思是                           ,强调                                 。

26.汽车市场火爆,新型汽车层出不穷。为了扩大影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汽车生产商借助各种媒体大打广告战,以吸引消费者。如下面两则汽车广告语:
现代汽车——驾驶现代,成就未来
别克君威——在动静中容智慧,于无声中见君威
请你为郑州生产的宇通客车拟一则汽车广告语。(不要套作)(4分)
                                                          

七、(60分)

27.以“沟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力求深刻、充实、有文采、有创新。










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考试答题卷

卷Ⅰ(选择题)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卷Ⅱ(非选择题)共96分

19.(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2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6分)
如:“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4分)
                                                                      










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考试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B 6.C 7.D 8.B 9.D 10.C 

11.C(本节的写作对象是“中国古代建筑”)
12.A(“古代建筑的内向性庭院式空间”和“情态”这两点缺一不可)
13.B(A更美在其空间,C应该是院墙阴影,与树无关 D因果颠倒) 
14.C(小院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不一定能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15.A(可:大约)
16.A(穷山:走到山的尽头)
17.A( A都是表修饰,地。B前者是介词,因为;后者是连词,来。C前者是介词,凭借;后者是介词,趁着。D前者是连词,那么;后者是连词,但是。)
18.B(次写地势,续写外貌)

19.(1) 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从两崖之间发出的哗哗水声。
(2) 有一块大石头将路挡住,(我们)便弯着腰从石头中间的空隙过去。
20.(略)

21.①风拂炊烟图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
22.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
23.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2- 3段)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4段)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6段)
24.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
  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

25.26.27.(略)



[参考译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的走陆路二十里,在江的东面,就是下牢关了。路很窄,走不了,便下了车,上了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从两崖之间发出的哗哗水声。于是又下船从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上去直至山顶。又从上面下去,下面的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将路挡住,便弯着腰从石头中间的空隙过去。一出去便看见非常开阔平坦的一个大石洞,高六十多尺、有约十二丈宽。洞口有二根石柱,把门分为了三部分,就像三开门的房子一样。
中间的室像客厅,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像别馆。洞中间有一岩石像钟乳一样地下垂着,敲击它就会发出像钟声一样清脆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形状规则的小石突兀而立,敲击它就发出像磬声一般的声音。这地方还有些石头夹杂着土,撞它就发出逄逄的鼓音。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二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的歌声缕缕不绝。  
  以前唐时白乐天(居易)从江州司马迁官为忠州剌史,而他的好友元微之(元稹)也恰好从通州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会,喝酒十分高兴,都不忍离别,所以一起来此洞游玩。三游洞因此得名。后来,宋朝时欧阳永叔(欧阳修)及黄鲁直(庭坚)两个人都先后被贬到夷陵,相继来此洞游,有的还写了诗文来记这件事。此时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是谁斥责我赶走我的吗?谁把我贬到这里的吗?和我一起来游玩的,有本地学使陈公之子伯思、仲思。我不是陈公,即使想来这里,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些原因.而陈公因为公务这次没有一起来,但是就算他来了,到底是有幸运还是有不幸呢?(注:白元欧黄四人都是被贬于此或者因贬路过此地才来游玩的.三游洞也因此就像是贬官们自得其乐的地方.陈公也是一位官员,但不是贬,所以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也就是说,贬官与三游洞没有什么联系。)  
  像乐天、微之这样的人就是世俗所说的伟人,名重一时,所以凡是他们到过的地方,都传到后世.这个地方也就有了名.像我这样的即使走遍幽奇的山水,险峻的地方,和虫儿鸟儿到这个地方来又有什么不同呢?话是这样说,但山川之美,如果是在大的城市交通方便,则那些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来游玩。而放在荒凉偏僻的地方,则美好的风景并没有显现,人们也不能亲自前来领略它的美好。唉,这哪里是一个人的不幸呢? (注:作者的意思是说,人们没能领略此地的美,是人们的不幸,而贬官们能来此地游玩,恰好是一种幸。) (114.103.138.3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上一个『项城三高2010——2011学年上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  下一个『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