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安溪梧桐中学高中毕业班10月份质量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1届安溪梧桐中学高中毕业班10月份质量检测(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届安溪梧桐中学高中毕业班10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梁晓艺时间:2010.10.27(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3),潦
试题预览
2011届安溪梧桐中学高中毕业班10月份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梁晓艺   时间:2010.10.27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4)白露横江,                。              (《赤壁赋》)
(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陈情表》)
(6)                    ,得天人之旧馆。      (《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 棋鬼》)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         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系:捆绑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3分)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5.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3分)
②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6分)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回塘: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从诗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           (填入一种花卉名)(1分)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
  B.因为“绿萍”,所以“莲舟”不能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于被人阻碍。
  C.“骚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历史上屈原似的文人墨客。
  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情,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3)“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根据名著内容填空(5分)
(1)汝南许劭素有知人之名,他曾评价曹操,语极精当。他的评价是“ ①                 ,②                    ”。
(2)香菱为了学诗先是拜③_________为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细细品味④_   ____ 的诗;然后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写成一首咏⑤_____      _的好诗。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三国演义》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写道:“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将应命而去。”
周瑜的 “如此如此”就是对“反间计”的部署,请简述一下“如此如此”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2)《子夜》最后一章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请简述这一章的内容。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2分)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英才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 
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10.下面不属于《史记》对音乐功能的论述的一项是 ( ) 
  A.乐自内出。 
  B.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 
  C.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 
  D.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 
11.下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B.良乐作用于人,能使人生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C.儒家认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 
  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创作乐,让人在音乐的主宰下不知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音乐被当作治国的工具,具有治世的社会功能。 
  B.由《礼记》可知:在中国古代,儒家治国重礼乐轻刑法。 
  C.《尚书大传》、《礼记明堂位》都记载了周公以乐治国的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 
  D.今天,乐或许能成为治世的辅助工具,而乐治思想可以为现代治国方略引进一种新思维。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瓦尔特•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他像一枝箭,穿过一层厚厚的藤叶与尖利的荆棘,沉沉地跌坐在一堆石子上,脸与双手都被荆棘划破了。靠头顶上缠绕的藤枝当掩护,他尽可能地快爬,想离开战场远一些。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瓦尔特•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这时,瓦尔特•施那夫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饥肠辘辘,寒冷难熬。接着迷迷糊糊,噩梦不断。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有个女仆吓得张大了嘴,两眼直瞪,一动不动,手里的杯子砰然掉在地上。其余的人,都跟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
开始,就这么一声惊呼,由八个不同的嗓音同时发出的惊呼,骇得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紧接着,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瓦尔特•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这是黎明前寒冷的时刻。矮树丛中,有许多人影在悄无声息地偷偷移动,黑暗里,不时有一两把铜铁利器的尖梢,被缕缕月光照得闪闪发亮。
突然,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瓦尔特•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瓦尔特•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选自《莫泊桑作品选》,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遍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使施那夫斯的形象真实鲜明。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E.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
14.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都很精妙,请说明景物描写的内容和作用。(4分)
15.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5题。
                              自传:文学生活五十年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里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会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 “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N.Sacco)和樊宰底(B.Vanzetti),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人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我的住处就在先贤祠(Pantheon)旁边,我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像前,对这位“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日内瓦公民”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回到寂寞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底在信中写道:“青年是人类的希望。”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
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完成了,八月里我从法国一座小城沙多—吉里把它寄回中国,给一个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我打算设法自己印出来,给我的大哥看(当时印费不贵,我准备翻译一本小说卖给书店,拿到稿费来印这本书)。等到这年年底我回到上海,朋友告诉我,我的小说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说是这份杂志的代理主编叶圣陶先生看到了它决定把它介绍给读者。《小说月报》是当时的一种权威杂志,它给我开了路,让我这个不懂文学的人顺利地进入了文坛。          
(节选自《巴金自传》)
13.下列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巴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言不由衷,感情不能表达出来,苦恼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纸笔。
B.作者出生在富裕家庭,亲眼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境况,看到了社会的黑暗,萌发了救人、救世、救自己的思想。
C.巴金从小就喜欢小说。写了五十年,最终成为小说家。
D.先贤祠旁边的生活经历,激发了作者写作的热情,写出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E.叶圣陶慧眼识才,对巴金顺利走上文坛给予了帮助。
14.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对文中1927年巴黎生活细节的描写作简要赏析。(4分)
15.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接着又说“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但事实上巴金的文学创作不仅拯救了自已,也确实起到了“救人救世”的作用。如何理解“救自己”与“救世界”的关系?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许多成语和俗语意思相同,一庄一谐,一雅一俗。例如“强人所难”相当于“赶鸭子上架”,“臭味相投”与“一个鼻孔出气”意思差不多,“自相矛盾”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下面给出一些成语或俗语,请你写出意思差不多的另一个俗语或成语。(任选3个作答。)(3分)
 (1)直言不讳  ―――                                  
 (2)咎由自取――――                                       
 (3)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4)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                                   
17.结合漫画与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据1月24日《长江日报》报道,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 考生人数逾万,有4所高校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8字)(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恐龙灭绝了,但留下的化石依然显示出它们曾经的强大;孔子去世了,但儒家的思想依然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考;北京奥运结束了,但奥运的精神依然振奋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那些过去了的一切,虽然已经从人们眼前离去,但它们背后的某些东西也许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消失。
    请以“                  依然在”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011届梧桐中学高中毕业班10月份语文质量检测答题卷
一、(27分)
(一)1.(6分)
(1 )                           (2)                          
(3 )                           (4)                        
(5 )                           (6)                          
(二)(9分)2、            3、            4、         
5. (3分)(1)                                                                               
(3分)(2)                                                                            
(三)6.(6分)(1)              (1分)(2)               (2分)
 (3)                                                                             
                                                                               
二、(16分)
(一)7. (5分)(1) ①                 ②                  
 (2)③            ④            ⑤           
8、(5分)第(    )题









(二)9.(2分)(1)               
(4分)(2)                                                                               
                                                                            
                                                                                  
三、12.(9分)
10、           11、            12、         
四、(15分)选(    )题
13.(5分)                
14.(4分)                                                                                      
                                                                               
                                                                                
15.(6分)                                                                                     
                                                                                       
                                                                                     
                                                                                     
五、(13分)
16. (3分) (1)                             (2)                                
(3)                   (4)                  
17。(3分)(1)                                                                        
(2)(7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论语》一课的总结试题』  下一个『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周练(四)及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