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桃花源记》的中考题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近几年《桃花源记》的中考题及答案(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汇集近几年中考题,可以帮助系统复习。《桃花源记》近几年的中考题及答案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9.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10.B(交通:互相通达
试题预览
汇集近几年中考题,可以帮助系统复习。《桃花源记》近几年的中考题及答案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9.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10.B(交通:互相通达)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1.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1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林”。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怡然自乐”。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 (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8.B  悉:全,都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9.A解析:A.豁然:开阔或通达。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6.C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做标记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诣:对、向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7.A  A.土地平旷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D.来此绝境
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8.B
A.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B.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  C.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
9.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他们)便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中,摆酒杀鸡作饭(招待他)。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6.C)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7.A)               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8.B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①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①交错相通②便要还家②通“邀”,邀请③子之哭也③你④苛政猛于虎也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今吾子又死焉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 记叙(描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 虚构(想象)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 反衬(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20.(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        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 晋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1分)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①鲜艳美丽) ②屋舍俨然(②整齐的样子)③便扶向路(③沿、顺着) ④寻病终(④随即,不久)
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世外桃源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 1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2)悉如外人 全,都(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邀请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义 B交错相通  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 意足。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具 言”与“所闻”各1分,其中“所闻”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 ))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 ,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2分)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⑵阡陌交通(交错相通)⑶颖脱不羁(束缚,约束)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停止)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 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饮酒(归园田居)》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避秦时乱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诚不可缺诚:确实(4)卒亡天下   卒:终于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A解析:A.豁然:开阔或通达。B.交通:古:错杂相通;今:运输事业。C.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D.无论:古:更不要说;今: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10.C解析:这两句话不能表现桃花源人害怕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3、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告诉(1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
15、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乙)阅读李肇的《王积薪闻棋》,回答问题。(5分)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宿于逆旅(旅店)   ②良宵难遣   (排遣,消遣)
17.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2分)
答: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18.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天外答: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19、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发现桃花源—(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咸(皆))⑵便要还家(延)
22、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分)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二)太宗论盗(9分)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⑴或请重法以禁止  有人  ⑵朕当去奢省费  去除 ⑶轻徭薄赋 减轻 ⑷安用重法邪 怎么(哪里)
25、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⑴路不拾遗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 ⑵商旅野宿  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26.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二)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日:“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好       (2)吾用多。财物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1)君之楚.奚为北面?   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1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6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飞跃,雪山汹涌,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神色严肃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3. 解释下面所开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予始四望惨淡  予:我           (2)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    停止
14. 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按照上面语段加以概括。(2分)
(1)风渐劲时: 亦甚雄快(愉快(2)猛风大起时:神色严肃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         
15.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2010中考“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情形。(2分)
   答: (抓住特征描述1分,语言优美1分)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C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
  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全品中考网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志:做标记)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全品中考网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开心学国学竞赛答案』  下一个『福建省漳州三中、南靖二中2010届高三年第二次联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