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度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检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05—2006学年度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检测试题(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题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一) (二) 分数 亲爱的同学们,转眼之间已到了期中,语文课本中美的文章、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是否让你如痴如醉。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了吗?用下面试题检查一下自己,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知识展示平台一、积累及运用(24分)1.
试题预览
2005—2006学年度
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一) (二)
分 数

亲爱的同学们,转眼之间已到了期中,语文课本中美的文章、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是否让你如痴如醉。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了吗?用下面试题检查一下自己,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知识展示平台
一、积累及运用(24分)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汉字或拼音。(3分)
①(tuān)         急     ②(mò)        然      ③茅(sè)      顿开
④ 肇        祸           ⑤浩淼                   ⑥履            历
2.下面的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填入表中,并加以改正。(2分)
    潜移默化      威言耸听       摇摇欲坠      走头无路      
眼花潦乱      群星荟萃       陈词烂调      无动于衷
错别字

改正

3.名句点击(4分)
(1)王湾《次北国山下》一诗中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2)杜牧《赤壁》中包含“偶然的机遇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哲理的诗句是:         
               ,                           。
(3)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天下离人美好心愿的诗句是:                      , 
                          。
(4)写出一句你收集到的古诗词中咏月的千古名句(本册课文除外)                  ,
                             。
4.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说出除课文中所写而外的两种传统节日及习俗。(2分)
①                                                。
②                                                 。
5.请根据所学的“对联”知识,试结合《社戏》一文拟写对联。(只补全下联)(2分)
     上联:月夜行船观社戏
     下联:                    
6.走近文学名著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2分)
  (2)请从你了解的中外名著中写出一部包括书名、作者及自己熟悉的一个故事情节和阅读感受。(5分)
书  名 作 者 故事情节 阅 读 感 受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快要过40岁生日了,请你打电话给电视台为母亲点播一首歌,祝贺母亲的生日,以表儿女的一片孝心。
    电话已接通,你说: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社戏》一文的有关段落回答文后问题。(16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是戏,但或者也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社戏》出自         写的小说集《               》。(2分)
2.从文段中找出“发散”一词的同义词(1分)    发散——(       )
3.“月色便月蒙胧在这水气里”中“朦胧”一词词性属于        词,意思是                 
4.“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之香的夜气里”中“他”指代              。(1分)
5.这段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说说作者是从哪些不同的感觉角度描写的,写出例句并说说这样具体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从         觉方面描写的景物有:                                       
                                                               (1分)
(2)从         觉方面描写的景物有                                        
                                                              (1分)
(3)从         觉方面描写的景物有                                         
                                                                  (1分)
(4)作用是                                                              
                                                                  (3分)
6.第二段文字中,“我”的心情是变化的,请在下面的空格内分别用一个词写出变化过程。(2分)                → 沉静 → 
7.结合文段景物描写,练习试从嗅觉的角度写一句描写景物的句子来。(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3分)
忽  略
   夕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淋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要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来西瓜。”
孩子咬了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 母亲和孩子对小瓜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2. 文中哪些句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忽略”?(3分)
                                                                         
                                                                        
3. 揣摩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短语,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① 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②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眼睛……
                                                                 
4. 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她们的区别在哪里?
                                                                         
                                                                   (2分)
5. 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
                                                                      (2分)
6. 联系全文的内容说说标题“忽略”有什么含义?
                                                                       (2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10分)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所选语段写了两件趣事,第一段写的是          ,第二段写的是           。(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句。
  “庞然大物”是指           ,这是相对          而言的。“拔山倒树”中的“山”是指          ,“树”是指        。(2分)
3.比较并辨析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4分)
        必细察其纹理(      )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       
        以丛草为林  (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你认为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7分)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加点的字。(2分)
(1)我欲之楚:                 
(2)此数者愈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2分)
                                                                               
                                                                                
3.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3分)
                                                                               
                                                                               
                                                                               

 四、作文。(50分)
    节日里,我们可以和家人团聚;节日里,我们可以放松身心出去游玩;……请以“过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2.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3分)① 湍 ② 蓦 ③ 塞 ④ zhào ⑤ miǎo ⑥ lǚ
 2. (2分)威—危  头—投  潦—缭  烂—滥
 3.(4分)(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要课文外即可)
4.(2分)①重阳节——登高,外婆家给出嫁的女儿家送糕、柿子等,
   ② 元霄节——赏灯吃元宵。(只要是除春节、端午节而外的其他传统节日即可)
5.(2分) 品豆赏景忆乡情  (只要符合对联的要求即可)
6.(1)(2分) 美  马克•吐温
  (2)(5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7.(4分)(只要符合口语交际,用语文明意思表达简明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一)(16分)
  1.(2分)鲁迅  呐喊       2. (1分)弥散
  3.(2分)动  朦朦胧胧融为一体       4. (1分)笛声
  5.(6分)(1)视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2)嗅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
(3)听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4)表现了“我”对江南农村自然美景的热爱,烘托了我急于看戏的兴奋愉快的心情。
6.(2分) 兴奋   自失
7.(2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13分)
1.(2分)母亲认为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孩子则认为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
2.(3分)①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②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③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
3.(2分)①“咯咯”表现出孩子笑声的纯真;“满眼憧憬”写活了孩子充满幻想的神态和心理。
②“睁大眼睛”表现出孩子的坚定和信心,透出一咱惹人喜爱的稚气。
4.(2分)老师惊讶于孩子的想法,而母亲只关注“分数”,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她们的区别在于如何对待孩子的想法。
5.(2分)表现了孩子失望的心情。
6.(2分)忽略了孩子纯真的童心;忽略了孩子对生命关爱的爱心。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10分)
 1.(2分)神游山林  鞭打哈蟆
 2.(2分)蛤蟆  小虫子  土砾  杂草
 3.(4分)(1)代词  指藐小微物    代词  指蚊子   
          (2)动词  当作   介词  被
 4.(4分)(1)我在土著人墙丛草当中,出神地游玩,心情舒畅极了。
    (2)突然有一个庞大的家伙掀倒“山”,压倒“树”而来。
 5.(2分)因作者留心观察细致,且有一颗善于联想和想像的童心。
(二)(7分)
1.(2分)(1)之:到……去         (2)善:好
2.(2分)即使你的马很好,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啊。
3.(3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办事情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只要方向道路对头,就能充分发挥有利条件。相反地,如果方向道路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就会转变为不利因素,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作文。(50分)略 (115.49.31.16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0学年八年级月考试题』  下一个『四川省巴中市巴中中学2009届鸿志班招生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