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三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整理校对:永州市一中刘小忠(2010年10月3日下午考)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纤绳 掀起 仙山琼阁 翩跹起舞 B.剿除 姣好 脚踏实地 矫枉过正 C.推诿猥琐 唯唯诺诺 委曲求全 D.颤栗 忏悔 胁
试题预览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整理校对:永州市一中  刘小忠
                            (2010年10月3日下午考)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纤绳 掀起 仙山琼阁  翩跹起舞
B.剿除 姣好 脚踏实地 矫枉过正
C.推诿           猥琐 唯唯诺诺 委曲求全
D.颤栗 忏悔 胁肩谄笑 馋涎欲滴
1.C(C 项均读wěi 。 A“纤绳”读qiàn ;B“姣好”读jiāo;D“颤栗”读zhàn,“忏悔”读chàn,“胁肩谄笑”读chǎn,“馋涎欲滴”读chán)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①他很快地从荒唐中走出来,并没有沉缅其中。 
②高三时,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确实可佳,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驰。
③对于谢亚龙等三人被带走调查,有知情人表示自己并不意外,甚至表示有蛛丝蚂迹可循。
④日本政府竟将钓鱼岛划归冲绳县石垣市,改名“尖阁列岛”;针对日本的行径,中国大陆对钓鱼列岛再次声张主权。
⑤包拯公正地断了好多积案。博得了清官的好名声;而其不循私情、仗义执言的品质犹为可贵。
⑥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2.D(①沉湎  ②可嘉   弛   ③蛛丝马迹  ⑤不徇私情  尤)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身为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抗战不久就向侵华日军暗送秋波,后来干脆潜逃越南,卖身投靠,公开作了日寇的走狗。
B.媒体有一个评论说超级女声是“前台审丑,后期审美”说得的确在理,每年到了决赛阶段,收视率飚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也算在另一方面成功了。 
C.专家指出,洞庭湖周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只顾眼前利益,“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
D.楼市追求急功近利。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的。
3.C(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水獭想吃鱼,却把鱼赶到深水里去了.老鹰想吃鸟雀却把鸟雀赶到树林里去了。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争取到的人赶到敌人那边去。不合语境。暗送秋波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史无前例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就是再丑的媳妇,到了最后,也还是要见公公婆婆的,再躲藏也没有用,引申为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的。)
4.下列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十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来到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论文再审校一遍。
B.近年来,国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大胆推行兼并和破产的做法,创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C.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提出了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D.我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法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销量突破400万辆,成为美、日之后的第三大汽车销售国。
4.B(A有歧义,“自己”指代不明;C句式杂糅,时态杂糅,“目的”与“了”矛盾;D主宾搭配不当,“汽车产量”不能是“生产国” “销售国”)
5.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我在一棵枯死的胡杨树跟前站立了很久。      
         ,                           ,                      。                            ,             。                   ,那么,沙漠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变成春天的故乡呢?
①我赞叹它
②乃是因为它虽然已死去千年,但仍然以一棵树的形象存在于人间
③那么就可以证明,沙漠只是后来的演变
④既然沃野可以变成沙漠
⑤由此也引发我的思考:既然千年前这里还有树木
⑥它虽然再也听不见春天的召唤,但却给执著的生命留下了不朽的启迪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⑤③④②① C.⑥⑤④③①② D.①⑥⑤④③②
5.A(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与连贯。做这类题时梳理清楚作者的立足点非常重要。“我在一棵枯死的胡杨树前站立了很久”是一个重要的立足点。因为下面就按照“树木形象”、“作者思考”来行文,最后是作者感悟。另外,注意可以和下文的“那么”相关联的词语。)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其中6~9题,每小题3分,10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赉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逾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注:①茶马,即茶马司,主管榷茶、买马。②中官,宦官,太监。③帑金,公款。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宜设官累民                     累:劳累  
B.勿重困军民,报可               报:回答  
C.再迁左副都御史                迁:调动 
D.杲等引罪                           引:引发  
6.B (A 累:使……劳累  C   迁:晋升 D  引: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杲竟卒于雷州戍所                   得复见将军于此
B.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公亦以此自矜
C.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       秋毫不敢有所近
D.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7.B( B项,用,因为。A项均为“在”; C项均为“……的地方”;D项均为“却”,表转折)                             
8. 下列各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王杲体恤百姓的一项是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  ②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  
③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  ④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  ⑥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 ③⑤⑥  
8.C   (②其原因不明;③主语是总兵官顾寰;⑥ “久不进”的原因不明)
9.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杲对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对态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由此深获信任得以加官进爵。  
B.赈济河南大饥,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发放赈济灾银二十万两,使很多灾民避免了饥饿致死的命运。  
C.在户部尚书任上,针对社会边穷库虚的实际,王杲献言献策治国,深得信任;积极举措治政安民,却不尽合乎帝意。  
D.阻止安平侯请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贿下狱而又无力自雪其冤,王杲命运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难以自主的社会现实。

6.B   7.D   
9.A(“ 由此”两字没有根据)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译文:                                                             
(2)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译文:                                                             
(3)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
译文:                                                             
10.(1)(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掌管查实陕西茶马事务。
(2)按照先例,修缮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
(3)当时国库储备上报匮乏,各处边疆请求增加军饷(的要求)没有空过一个月。

译文:王杲,字景初,是汶上县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掌管查实陕西茶马事务。皇帝派遣太监出任兰、靖两地茶马经营。王杲上书说边疆穷苦,年成歉收,不适合再设置官吏让老百姓受累,没有得到回答。
嘉靖三年,皇帝将要派遣太监到苏州杭州督办织造业,王杲上书劝说(不要这样做),皇帝没有采纳。过了很久,王杲提升为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官,第二次升为左副都御史,提拔为户部右侍郎。河南地方出现严重的粮食歉收,(皇帝)委派王杲前往赈济。王杲请求紧急调发公款,皇帝命令拿出临清仓库银五万两资助这次行动。(王杲)到后,又请求调发十五万两白银。(老百姓中)得以保全性命的人数都没有办法计算。赈济事情办完后,皇帝赏赐银币。接着,王杲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总督漕运事务。按照先例,修缮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总兵官顾寰认为军队和老百姓穷困衰败,请求调发两淮地区的结余的盐银七十万两(来承担),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同意。王杲改变作法,以两年漕运的十分之三来折合,那省下的转移搬运费用来修理运输船只,不再加重军民的困苦,得到回答可以。
过了一年,王杲担任户部尚书。皇后的父亲安平侯方锐求讨张家庄马房一块地方。王杲说这块地方面积有二千多顷,是出产法定赋税的田产,不能够答应,应当拿大恩寺属于官府掌控的土地二十顷给他。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国库储备上报匮乏,各处边疆请求增加军饷(的要求)没有空过一个月,全国各地水旱灾害的情况又比较多,给事中李文进提请讨论增加储备和积蓄。王杲陈列了九项措施拿出来献给皇上,随即又献上节制财用的十项措施,全被皇帝采纳。过去的成法,每年水道运粮四百万石。王杲认为粮食有余但是开支不足,(所以)遭遇天灾人祸大致上都会改用银两折抵,用来方便老百姓。一天,皇帝看见改用银两折抵的人数都超过了一半,非常吃惊,就拿这件事责问户部,王杲等人承认罪责所在。皇帝告诫从今以后必须遵守祖上的成法,不要轻易改变。
王杲掌管邦国大事,没有他不操劳的事情,皇帝极为倚重他。后来,皇帝发布诏书购买龙涎香,王杲好久都没有购进,皇帝因为这个而不高兴。给事中马锡弹劾王杲还有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说仓场尚书王炜也受贿,(几个人)一并送下监狱。王杲、艾朴发派去戍守边疆,王炜废弃为一般老百姓。王杲最后死在雷州戍守的地方。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人替王杲雪洗冤屈。皇帝发布诏书,恢复王杲的官职,享受祭葬的待遇,赠与太子太保的头衔。
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答: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1。答:(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杜牧《阿房宫赋》)

(2)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3)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            。(屈原《湘夫人》) 
12.(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3)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荚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荚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荚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时真正体验。
D.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个重要趋向,但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二的,是诗意化的。
13.B(“只要”错误,原文中是”只有”)
14.下面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   )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 ,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 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 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答案:A 
15.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论述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答:                                                                   
15.答:前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的观点。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16.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4分)
答:                                                                             
16.答案: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17.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根据全文,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4分)
答:                                                                           17.答案: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指:完善自我,性灵未染,难得糊涂,通情达理。

18.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如果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除外,那么,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聊天时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答:                                                                           18.答案:①孔子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②淡泊名利,融于自然。
19.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然后再结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                                                                           
19.答案:积极“入世”,关注社会生活、人伦世理。(或“重事功、重人伦”)。
①孔子还要入世救人,维护周礼;②主张贵贱有序,教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③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④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六、选做题(6分,任选一题作答)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日本的研究人员以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测试结果统计表
学年   总平均分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立性
2 24.80 18.90 4.04
3 28.65 22.15 9.15
4 21.38 16.57 6.69
5 40.37 30.95 13.25
6 35.66 25.00 12.18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几个特点是:(6分,写出两条即可) 
(1)                                                         
(2)                                                       
(3)                                                       
20.答案:  ①整个创造性思维呈发展趋势;
②四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低,五年级最高;
③流畅性最高,独立性最低。
21.根据下面的这则新闻写一则新闻短评。(6分)
今年9月5日,体操明星桑兰在博客上发表一篇名为《什么是家政服务》的文章,控诉每月2500元请的保姆工作不力,致使家中各个角落都很脏乱:床头打印机蒙了一层灰,卫生间墙壁瓷砖上部一片黑迹,抽油烟机周围满是黄黑的油垢,相框上灰尘满盈一摸一个手印,队友当年赠送的千纸鹤的绳子上也长了“千年的尘土、万年的毛儿”……桑兰在投诉保姆种种“劣行”的同时,将自己所雇保姆的个人信息等公之于众。
      9月6日:保姆杜春兰回应桑兰博客“公审”,认为桑兰太挑剔,难照顾。说自己两个月瘦了十几斤。还抱怨桑兰一天要导3次尿,一次就是两个小时,她每天还要遛3条狗。桑兰4个月换了3名小阿姨,小杜质疑桑兰是否也有不对的地方。
     因为桑兰是名人,事情发生后,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网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月考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  下一个『黄冈市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2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