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高三语文摸底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1级高三语文摸底检测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级高三语文摸底检测题第Ⅰ卷(30分,每小题3分)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弓缴(jiáo) 彼恶(wū)知之 浡(ó)然 管龠(yuè)之音B.衅(xìn)钟 羽旄(máo)之美 溘(kè)然 莅(wèi)临指导C.赴愬(sù) 保民而王(wàng) 晔(yè)然 放辟(pì)邪侈D.孝悌(dí) 君子远庖(páo) 岿(ku
试题预览
2011级高三语文摸底检测题
第Ⅰ卷  (30分,每小题3分)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弓缴(jiáo) 彼恶(wū)知之     浡(bó)然    管龠(yuè)之音 
B. 衅(xìn)钟 羽旄(máo)之美   溘 (kè)然     莅(wèi)临指导 
C. 赴愬(sù) 保民而王(wàng)   晔(yè)然      放辟(pì)邪侈 
D. 孝悌(dí)  君子远庖(páo)     岿(kuī)然     施(yí)从良人 
2.指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地崩山催   朝避猛虎   子规啼夜   飞湍瀑流 
B.金尊美酒   高堂明镜   烹羊宰牛   长醉不醒 
C.牵衣顿足   千村万落   禾生陇亩   健妇把锄 
D.群山万壑   日夜乾坤  戌马关山   隔篱呼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C.宿迁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3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足足涨了每平方米500元:宿迁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徐州、淮安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以无数匹马的重复为主题,以寥寥几笔线条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和几棵孤单的树为背景,形成背景与主题简繁的强烈对比,这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提出,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中等收人人群比重,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
C. 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D. 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测序和组装分析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二、科技文阅读(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5.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6.  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释] ①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造随园投诗文       造:造访      B.与人留连不倦     与:结交 
C.再起,发陕西         起:被起用    D.其考自远来县治   治:治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考乃喜,入官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君亦遇事尽其能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盖未有及君也                   盖亦反其本矣
D.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0.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枚的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他被排挤外放做知县,因写文著书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学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在江宁的为官情况,这和第一段“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和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侧面突出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第Ⅱ卷  (120分)

1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3分)
译文:                                                                      
②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3分)
译文:                                                                      
③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4分)
译文:                                                                      
四、诗歌赏析及默写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  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13. 默写(6分)
(1) 《兵车行》一诗中用夸张手法描写战争之残酷并揭示其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谨庠序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小题。(22分)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
14.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4分) 
                                        
                                                                       
15.文中第3段有哪些表达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16.“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6分)
                                       
                                       
                                                                             
17.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6分)  
                                                                             
                                                                             
                                                                             

六.语言运用题
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本月11月抵达成都,他强调,中国有能力举办女足世界杯和奥运会,举办男足世界杯当然没问题。布拉特也引述了“蹴鞠”的历史,不知他“足球起源于中国”这句话,是否暗示中国申办男足世界杯有戏。
布拉特10日从瑞士国际足联总部抵达上海,参加了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的开幕式和揭幕战,昨日来到成都。他表示在13日返回瑞士后,不久将专程到北京和中国足协商谈“中国承办男足世界杯”一事。
2010年世界杯已经确定在南非举行,目前2014年世界杯还不知花落谁家,国人拭目以待。
答:

19.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中秋节”。(5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公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民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                                                                   
                                                                             。
20.不同的人解读相同的信息,由于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解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用简明的语言陈述结论及其理由。要求角度明确,结论清晰,角度和结论一致,不使用具体统计数据。(6分)
    据某市《2006年大学生消费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该市大学生人均消费支出12000元左右(当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863元),其中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67%拥有个人电脑,62%拥有MP3,46%拥有数码相机。
    (1)角度:                                                               
结论及其理由:                                                                
                                                                              
(2)角度:                                                               
结论及其理由: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2)、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随着岁月更递、时光流逝才逐渐变得有价值起来的。譬如古董,没有岁月的积淀便没有它的价值,年代愈悠久便愈值钱!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汉•韩婴《韩诗外传》
  请以“莫等待”为题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800字)














 
2011级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C  2C  3C 4B
5、C(A、B大同小异,从人类受惩罚的原因去分析,不全面;D侧重于谈人类怎么适应环境,只是一个方面)
6、A(第二段提到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
7、B(文中说到“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可见作者的态度是肯定的,而不是“也许”“有可能”)
8.D(治所) 
9.D(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B人称代词,自己的;指代词,那些。C无实意,何不。A副词,这才;副词,竟然)
10.A(“因写文著书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应为“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
11.①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计分点:著、而、仕)
②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替他们把这些表述出来了。(计分点:世人、达、为)
③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 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计分点:以为、足、绝) 
12.(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
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13.略
14.因为它的独立存在体现了山村的岑寂(2分)(如答“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得1分),揭示了到了秋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洁,归于自然的道理。(2分)
15.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2分)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1分) 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实在的氛围。(2分)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1分)(如扣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特色一一进行阐述也可,每点2分,三点6分。)
16.秋天的果实或劳动的结晶(意思对即可)。(2分)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1分)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1分)这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2分)
17.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
②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
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每点2分)
18.(4分)例:布拉特于成都证实中国正在申办男足世界杯。(或:国际足联主席认为中国能申办男足世界杯。)人物事件各2分,超出字数扣1分。
19.(5分)中秋节是农历8月15日,月亮最圆最亮,人们最易思乡念亲、期盼团圆的传统节日。“时间”、“月亮特点”、“人们感情”、“传统节日”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不是单句则该题不得分。
20.(6分)参考示例:(1)大学生角度: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作为纯消费者的大学生人均消费已超出市民的人均纯收入。(2)家长角度:孩子时尚消费过高。拥有手机个人电脑等时尚产品的孩子占了太大的比例。(3)商家角度:大学生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商机无限。拥有各种电子产品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每小题3分。角度和结论一致给1分,阐述合理得当给2分。若角度和结论不一致该题不给分。使用具体数据酌情扣分。
21【猜题理由】  高考作文重视引导考生做人、惜时。时间总是在和人开着玩笑,懵懂的时候接受了太多而不懂珍惜,成熟的时候后悔太多却无处弥补。本题可引发多个主题:孝敬父母,关爱老 人;
  【构思点拨】  “莫等待”就是不等待的意思,强调抓紧时间、立即行动!可以在题目前补充出主语:孝顺、学习、爱国、实现理想等。
  写记叙文可以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教训或经验;写议论文侧重从必要性、怎么做等方面展开论述。人生首要之事——莫过于尽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故行孝当及时,错过机会,将是终生的遗憾。
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辞官之后,在江宁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祖父名锜,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
  巡抚金鉷大人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完篇了,文词很瑰丽。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鉷就举荐了袁君。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结果应试落榜。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改派到江南做县官,最后调任江宁知县。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当时尹文端任总督,最了解袁君的才能。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不久辞官回家,后再次起用,被派往陕西。刚到陕西,因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成都外国语学校10——11学年度9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0年高一分班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