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册 鄂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总分:一、积累及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骸骨(hái)自艾自怜(ài)惬意(qiè)浪殓波平(lián)B.惬意(qiè)汗流浃背(jiā)袅娜(niǎo)趋炎附势(qū)C.衣钵(ō)眼花缭乱(liáo)荟萃(cuì)钟灵毓秀(yù)D.沉湎(miǎn)寻幽揽胜(lǎn)
试题预览
语   文   试   题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积累及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骸骨(hái)   自艾自怜(ài)    惬意(qiè)    浪殓波平(lián)
B. 惬意(qiè)   汗流浃背(jiā)   袅娜(niǎo)    趋炎附势(qū)
C. 衣钵(bō)    眼花缭乱(liáo) 荟萃(cuì)     钟灵毓秀(yù)
D. 沉湎(miǎn)  寻幽揽胜(lǎn)  秀颀(qí)     吹毛求疵(cī)
2.下面句子横线上依次填进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望着远处绵延起伏的阿尔金山,那被风沙       的道道褶皱仿佛也在哀求。
②疲倦像涨潮一样,从他身体的各处   上来,但是他顽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      。
③大片乌云像一堵    不透的墙一样    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
A.撕裂  涌  征服  穿  挡     B.吹破  冒  打跨  射  挡
 C.吹裂  扑  制服  看  挡     D.撕裂  涌  淹没  穿  挡
3.给下列语段空格处填写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人们各展其喜才,各显千秋,            ,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A、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B、粗犷  婉约  豪放   细腻
C、豪放  细腻   粗犷  婉约   D、细腻   粗犷  婉约  豪放
4.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那峰骆驼竟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
B.我的哀伤消失无踪,我的精神重又鲜活振作!
C.我仰视天空,暝暝中觉得还能好转,和平与安祥会重新回来。
D.每逢这个人对他勉强发出一种低声咕噜似的吆喝,它就无精打彩地龇着牙。
5.下面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②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③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④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⑤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⑥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A ④③②①⑤⑥⑦    B ①⑤⑥⑦④③②   C  ④③②①⑥⑤⑦   D ①⑥⑤⑦④③②

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酸碱食品与健康
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 
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④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
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⑥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6.下面对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 介绍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     B. 酸碱食品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C. 人体能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   D. 酸性体质会导致多种疾病。
7.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可是人体的血液呈中性偏碱状态。
B. 柠檬虽然很酸,但是它是碱性食品。
C. 维持人体体液酸碱平衡主要靠人体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骨骼。
D. 维持身体健康不能完全靠人体自身的平衡系统。
8.根据文本介绍的知识,下面说法或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你发现妈妈每天晚餐时都要吃一个西红柿,感到很奇怪,妈妈解释说:“因为妈妈想给自己的身体补充一些酸性食物。”
B.你发现晚餐餐桌上尽是鱼肉海鲜,奶奶解释说:“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这些食物。”
C.你因为牙疼去看病,医生诊断为龋齿,并指着你手上的一罐可乐说:“一定要少喝碳酸饮料。”
D.同学很奇怪你吃盒饭时只吃菜不吃饭,你说:“我只爱吃泰国香米煮的饭,因为那种精米特别香。”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9—11题。(共9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9.下列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  (被)
(2)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   (少)
(3)正患无隙以规之 (缝隙)
(4)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书信)
1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为众忌疾
B、不以物喜 扶苏以数谏故
C、先天下之忧而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1.对甲乙文意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的萧条凄凉景象及天气晴朗的明媚景象,既写景,又写情,为后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B 乙文叙写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缘由及目的是借古仁人抒写自己的胸怀志趣并劝勉滕子京。
C 甲文借助虚拟的“古仁人”形象,寄托范仲淹自己的思想和抱负。
D 乙文叙述滕子京“负大才”而遭贬谪的目的是为《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形成对比,劝勉滕子京要像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共14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2)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译:                                                                      
13.古诗文积累运用。(6分)
(1)门前流水尚能西,                         。
(2)                  ,山色有无中。
(3)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往往要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觉痛苦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名句“故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来激励自己。
(5)环境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                    ”的旷达胸襟。

五、现代文精读(15分)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李  晓
○1他的亲人,有13 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
○2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一样。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她的儿子成了国家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 1942 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3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母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总理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
○4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后,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5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6多幸福啊,总理的母亲。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7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总理,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选自《意林》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5.从文中找出印证第○6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



16. 第○2段插入总理小时候的生活片断有何用意?



17.分析第○5段“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一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8.从第○6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复杂情感?


19.古人曾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叹,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面对七旬总理与九旬母亲之间的真挚情意,你有何感想?



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8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种变化与进步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以“关注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0.下面是同学们拟定的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2分)
A、从衣食住行看身边的变化  B、从城市面貌看身边的变化
C、从环境保护看身边的变化  D、从季节变换看身边的变化
21.某同学以“关注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变化”为选题,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助分析并回答问题。(4分)
[甲]2006年9月,某消费者在超市购得一盒月饼,当日拆开食用时,发现月饼已过期变质,他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这件事,只好自认倒霉。
[乙]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消费者如果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丙]2009年6月5日,某消费者从超市买回一袋豆腐干,却吃出一只苍蝇。他立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向工商部门投诉。经调查核实后,商家依法按商品价款的10倍作了赔偿。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                                                         
                                                                
②[丙]材料中的消费者维权成功与什么因素有着直接关系?(2分)
答:                                                         
                                                                
22.某小组以“关注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为选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周后,他们将各自搜集的材料汇总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依次作了如下发言,其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我们搜集的材料虽然已经比较丰富了,但都是文字材料,显得有点单一。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B、我很赞同你的意见,我们还可以搜集一些影像材料。材料的丰富和多样化可以使我们的报告更有说服力。
C、利用现有材料也可以写出一份不错的报告,而且将影像材料制作到报告中,对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是算了吧。
D、你这是懒汉思想!做事怎么能这样畏首畏尾呢?不想干就直说!我是追求完美的。没有你,我们照样能做好!

七、写作(50分):
2008年在汶川抗震救援中,被困50多小时的东汽中学学生秦静文,对爬进废墟给她注射救护针的张艳君医生说: “谢谢阿姨,你快出去吧,这里危险。”当时年仅3岁的郎真,在自已被从废墟救出后,躺在担架上的他,向救出自己的解放军官兵敬礼致谢。他们的言行,感动了中国。
今年在玉树抗震救援中,一名小姑娘被救离险境之际,看到为了救她而疲累无比的搜救人员,马上说:“真的谢谢啊!”接着又说:“打扰你们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一句 “打扰你们了”再一次感动了中国。有网民赞叹说:“这小女孩实在太懂事了。”
他们感谢救援人员的言行,为什么能感动亿万国人?因为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知恩言谢,年纪虽小就既懂事,又会做人。知恩言谢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青少年是否成熟、懂事的一种表现。懂得感谢,是知晓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懂得感谢,是对别人为自己付出的尊重;懂得感谢,才能用行动回报别人为自己的付出。懂得感谢的价值,就是心中有了他人,这就能增进人情、友情、亲情,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使社会更加和谐。              

请以“学会感谢”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体验,也可以谈感悟、看法,还可以编成故事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2010-2011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题参考答案(部分)
一、积累及运用。
6.B(ACD概括的都是局部内容)
7.C(骨骼是备用的,主要靠碳酸盐系统、蛋白质等分子、肾、肺等缓冲机制。)
8.C(A西红柿是碱性食品。B鱼肉海鲜都是酸性食品,不能过多摄入。D精米白面是酸性食品。)

四(共16分)

12.(3分)温总理日理万机,却不忘常给母亲打电话。说明:意近即可。    
13.(3分)在日本成功演讲后,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母亲;在美国访问时,回忆幼时母亲对他的“四真”教育;在天津帮一位母亲救助生病的孩子;在视察时向一位母亲了解民情,掀起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次情不自禁地流泪。说明:一件事1分,任意写出三件事、意近即可。 
14.(3分)插入部分写出总理小时候经历的战争苦难和生活的艰辛,交待他“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说明:意近即可。   
15.(3分)“柔软”表现了总理的善良,“滚烫”表现了总理的赤诚。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温总理对母亲、对人民的浓浓爱意与满腔热忱。说明:意近即可。
16.(3分)牵挂和关心。说明:意近即可。
17.(3分)提示:开放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20.(1)D
(2)①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从无到有,逐渐增强。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或:国家健全了法律法规。)
(3)D二、 (59.175.213.16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鄂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测试卷』  下一个『沭阳县东关实验中学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