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太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0太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0太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 一、拼音识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5分) 1、书写评价。(根据全卷的书写情况评分。)(3分)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滑稽jì 迁徙xǐ 哽咽yàn 苦心孤诣yǐB、隽妙juàn 丰
试题预览
2010太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   全卷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拼音识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5分)


1、书写评价。(根据全卷的书写情况评分。)(3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滑稽jì     迁徙xǐ       哽咽yàn      苦心孤诣yǐ
B、隽妙juàn     丰腴yú       沮丧jǔ       豁然开朗hè    
C、蜷缩quán    矜持jīn         濒临bīn       岿然不动kuī
D、讪笑shān      蹲踞zūn       磐石pán       以讹传讹é 
3、 下面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2分)                               (     )
A、指高气扬     怨天忧人     消声匿迹     头晕目炫
B、怒不可遏     相题并论     花团景簇     一泄千里
C、眼花缭乱     按部就班     弄巧成拙     矛塞顿开
D、未雨绸廖     毛骨耸然     笑容可鞠     痛心疾首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举世瞩目的北京2008年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口号是“点燃激情、传递梦想”。据报道,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已经于2008年6月7日进入广西,在桂林、南宁、百色三座城市传递。
4、    假设火炬也进入我市,请你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玉林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3分)
   观众朋友们,                                                                  
                                                                                 
5、为了迎接这举世瞩目的盛况,体现和平、友谊和全民参与的主旨,请你自拟一条“迎接奥运圣火”的宣传标语。(标语中要有“奥运”或“圣火”或“奥运圣火”字样,16字以内。)(2分)
                                                                               
6、为了宣传奥运,支持奥运,你班也准备举行一次以北京奥运为主题的活动,你作为班长,你准备组织本班学生开展哪些活动?请写出你的活动方案。(写出三个)(3分)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二、古诗文与名著阅读(23分)
7、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8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3)、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4)、根据下列语境,各用两句连续的古诗句填空。(课内外均可)
 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           ,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         ,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7题。
送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8、下列对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二项是  (4分)          (    )(    )
A、这是诗人在扬州与朋友分手时所作。所谓“淮上”,即指扬州。
B、这首诗有一个特点,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向潇湘”,诗人自己则上长安。
C、诗歌的一、二句,先交待分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滋味。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这二句是借景抒情,寓景于情,情景交融。
D、三、四句即景生情,“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的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离愁别绪,颇有典型意义。
E、诗歌虽然流露出淡淡的依依惜别的思绪,但在依依袅袅的杨柳,蒙蒙渺渺的杨花的映衬下,展示了一派大好的春光,与诗人当时的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强项令》(范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袍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后特征为洛阳令 / 征于色,发于声         B、将何以理天下乎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C、宣悉以班诸吏 /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D、敝车一乘 / 公与之乘
10、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
                                                                               
11、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为董宣所写的人物传记,记述了他秉公办案和日常生活的典型事迹,展现了他不畏强权、公正廉明、清高不羁的高尚品质。
B、第一段写董宣对湖阳公主家奴依仗权势杀人一案处理的全过程。这一段从正面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依法办事的可贵精神。
C、第二段记述了他死后家境的贫困,侧面反映了他一生清正廉明的高贵品质。进一步表明了他的坚实的思想基础,表明只有清正廉明、不谋私利的人才能不畏权贵。但他死后,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多少的财富,又体现了他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一面。
D、本文对人物采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描写,更加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2、名著阅读:下列对名著的表述得当的一项是(2分)……………………………………(    )
A、唐僧分别在五指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流沙河收白龙马,鹰愁涧收沙悟净。
B、《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赵子龙,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
C、“……队伍扑向那敌人锐势不可挡,和那白匪军血战了一场,一个青年战士突然受了重伤,共青团员他跌倒在地上……”是电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曲的一段歌词,该名著的作者是前苏联著名的作家保尔•柯察金。
D、《水浒传》中有三位著名的女将是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她们的绰号分别是一丈青、母夜叉、母大虫。
三、现代文阅读 (23分)
(一)染绿的声音(13分)
①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②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溅绿的声音。
③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徒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④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地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
⑤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二项是(4分)…………………………………(    )(    )
A、从文中“喧哗”“晨噪”“呼啸”“咆哮”“也有声音”、“有许多声音”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山居”的环境氛围总体是喧嚣、热闹的。这也是我喜欢到这里来的原因所在。
B、文中语言优美,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于文采,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采用了烘托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的神奇魅力,也写出了“我”对“染绿的声音”的不同感受。
C、作者倾心谛听大自然的声音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我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更主要的是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
    D、就全文来看,“染绿的声音”实际上指的就是森林里风刮过的声音。
    E、 第④段中,“我在夜里常常睡不着觉”的原因是山林里的各种声音干扰着我,尤其是那些“染绿的声音”。
14、从第③段中可看出,我对绿的声音有哪些不同的感受?(3分)
                                                                                 
                                                                                
15、文末划线句说“若能轻轻地……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16、本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二)、骄傲的乞者(11分)
①你是一个重症残疾人,平时就靠着两只变形的手,将一双瘫痪扭曲的残腿麻花一样地缠绕在胳臂上,这样支撑着身子,用臀部在地上磨着,沿街“行走”着乞讨。你有着一张污垢纵横的面孔,一身稀烂肮脏的衣物,面前放着一只破旧的搪瓷杯,老远就能闻到你身上散发的怪臭味。在路人眼里,你是一堆没有尊严的移动的垃圾。是的,你矮小得不足六十公分;你卑微得如同随风飘零的枯叶;你的身上总是承载着怜悯、鄙视、厌恶、甚至呵斥。
②或许,你心里明白自己的处境,也知道人们对你的看法,但是你已经习以为常。就这样,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每天风雨无阻地穿行在大街小巷,匍匐于人们的脚根之下,乞讨着一个两个带着些许体热的零币。晚上,你将天当房地当床,卷曲地倒卧在街边墙角,或桥洞底下,微闭着眼睛一遍一遍计数着天上的星星。
③说实话,人们真的不愿看到你这样卑贱地行乞,你这样的情形,多少是对人类尊严的讽刺,是对生命和人性的亵渎。然而,你顾不了这些,或许根本想不到这些?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待在孤老院,收容所?至少那儿有吃的和住的。难道,你是在追求某种程度的自由或散荡么?
④有一天,你从许多路人的言语中听到“5.12”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你从人们的神色中和语气上得知灾情的巨大,伤亡的惨重……你听着听着,心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剧烈地窜动,你那早已麻木僵硬的感觉神经开始不安地颤抖,布满眼垢的眼角涌出一些潮润的光泽,你垂下了蓬发垢面的头,你的嘴在不由自主地嗫嚅着,想说什么?
⑤不久,你看到街道上和大厦的门前渐次出现一些赈灾募捐活动的场面,许多人排着长队,神情凝重地往一只红色纸箱中投入50、100、500、1000……多少不等的钱钞。
⑥你忘记了今天还没有吃一顿正经的米饭,中餐是从垃圾桶里捡到的半个馒头。出于某种亢奋,出于从未有过的感动,出于内心深处生命的呐喊,你用双手撑起身子,缓慢地往捐款箱前挪去。
⑦募捐活动的工作人员以为你是来乞讨,很多时候你是这样做的。有人要把你撵开,也有人要塞给你一些钱,让你到别处去。
⑧你第一次急红了脸,第一次摇着头拒绝人们的施舍,你固执地爬到募捐桌前,高高地昂起污秽的脸,大声而清楚地喊道:“我来捐款,请让我捐款!”
⑨现场的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空气在此刻凝固了数秒钟。
⑩工作人员如梦初醒地望着你,大家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位女孩子眼含泪水将那只红色的纸箱搬下来,放在了你的面前,你闻到一股高级化妆品的清香,那张娇丽的带着甜美微笑的青春的容颜离你是这么近,几乎碰到了你的额头。你有些晕眩,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对一张漂亮的异性的脸蛋,这张美丽的脸蛋正神情专注地将微笑奉献在你面前,你知道,这笑容是属于你的!
⑾你慌乱了好一阵子,好一阵子之后,你忽然想起自己是在做什么。你用扭曲的手,举起那只破旧的搪瓷杯,把十几个硬币清脆地倒进了募捐箱。
⑿你抬起头,从所有人的眼中读到了尊重和感动!你忽然发现,蓝天原来是这么崇高!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段划线句“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一堆没有尊严的移动垃圾”表明了作为乞者其社会地位的极端低下,失去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尊严,遭受着世人的厌恶和遗弃。
B、第③段的记叙中,乞者之所以不愿意呆在孤儿院或收容所,是因为他不愿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在追求某种程度的自由和散荡。
C、第⑥段中,乞者“第一次急红了眼”的原因是为因为大家都认为他是来行乞的,特别是在募捐现场行乞,更不合时宜,要撵他走。
D、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而不采用第三人称“他”来写,一是为了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距离,二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乞者的深深敬意。同时文章告诉我们:善举不分地位的高低,爱心不论钱财的多少,只要真心付出,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同样值得尊重和感动。
18、请对文中④划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的批注。(3分)
                                                                                
                                                                                
19、说说文章标题“骄傲的乞者”的含义(2分)
                                                                            
20、文中①—④段反复对乞者进行描写,这对主题的表达有何作用?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作文修改与写作(60分)
 (一)、作文修改(10分)
音乐无处不在
①a音乐是人类最美好的。没有它,生活将变得平淡。有了它,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     
                                            。
②自从婴儿刚刚降临,音乐就已进入到他们的耳里。伴着优美动听的A《摇篮曲》,宝宝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此时,大街小巷中,到处飘扬着那优美的乐曲。
③我真正接触音乐,是在5岁学电子琴时,从那时起,音乐就在我的身边转动。b尽管走到哪里,总会听到一些流行歌曲,它们总是那么美好。c长大后,一个人静静地常常听着流行音乐,或者是交响曲,这些都会让我心情流畅,轻松无比。在家中,也许还会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B“锅碗瓢盆”交响曲,虽然它不是那么悦耳,但也是生活中的音乐。
④音乐也能陶冶情操。音乐,无论是抒情的,还是热情奔放的,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启事。d从《从头再来》中,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从《生命交响曲》中,使我领略了生命的雄壮。正是这些音乐,时时在我们身旁,才使我们的心灵逐渐走向成熟。
⑤音乐不仅要听,更要领略它作曲的企图,表达的情感。音乐能够净化心灵。若用心去听音乐,享受到的不仅是这首曲子C怎样的优美?怎样的好?而且它使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无处不在。D从小到大,从早到晚,在大街小巷里,在家中,到处都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充满幸福。
21、文中划横线的a、b、c、d四句都有语法上的毛病,请造择其中的二处进行修改。(2分)
         处,修改:                                                               
         处,修改:                                                               
22、在第①段后补写一个扣题的语句,并使之上下衔接得当。(2分)
                                                                                  
2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有一个词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2分)
     改为     ;          改为        。      改为      ;           改为         。
24、文中加       处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处。(填序号即可)(1分)
25、从与主题的关系看,第③、④、⑤段都有一些内容不恰当,请选择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二)、26、写作(50分)
根据原诗的内容、主题,将李白的《静夜思》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
附原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0









200









300





语文模拟试题答案(二)
1、根据卷面情况酌情赋分  2、C  3、A  4、示例: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之光的奥运火炬向我们走来了,熊熊燃烧的祥云火炬必将进一步点燃玉林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借助“玉柴”王牌动力,一定会把奥运的和谐之光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5、示例:奥运圣火中国燃烧,时代脉搏神州跳动;迎奥运 树新风 讲文明;心系祖国,情系奥运;奥运向我走来,我为奥运添彩;参与奥运你我他,世界友谊靠大家 ;点燃奥运圣火,放飞青春梦想;让奥运圣火燃遍玉林大地。6、示例:方案一:进行张“荣耻照我心,我心系奥运”的手抄报比赛;方案二:“奥运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方案三:“奥运在我心”的诗歌朗诵会。方案四:社会调查《你心中的迎奥运》  7、①箫鼓追随春社近  ②只吹的水尽鹅飞罢③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④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帆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自在最高层 8、CE  9、C  10、从此捕捉打击仗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的。京城的人称他为“卧虎”。11、B  12、D  13、BD  14、轻柔而凝重;茁壮生长的蓬勃;悲壮和磅礴;恬淡而平和(至少写三点,每点1分)  15、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山林之音的独特感受,反映了作者远离尘嚣,回归大森林,融入宁静、安适、愉悦的大自然的强烈愿望。16、作者对恶浊世俗的痛恨,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纯洁自然生活的向往。 17、B  18、通过动作、神态、外貌的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乞者在听了“5•12”大地震后的消息后,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感情在激烈回旋的情态,写出其对灾区人民的关注与担忧,为下文写其捐款的义举作铺垫  19、①乞者对自己的爱心行为及受到人们的尊重而感到自豪、欣慰;②我们为社会有这样充满爱心的乞者而感到自豪、欣慰;20、这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一开头就把乞者写得那么丑陋、肮脏、卑微,是为了和后面他捐款的高尚行为形成鲜明的比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反衬了乞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人格,有力地突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21、a句在句末加上宾语“声音”;b句把“尽管”改为“不管”;c句把“常常”调到“静静地”的前面,把“流畅”改为“舒畅”;d句去掉“从……中”或去掉“使”;22、示例:可以说,在人生的旅途中,音乐无处不在。23、飘扬——回荡;转动——萦绕;启事——启示;企图——意图;24、C  25、第③段最后一句,写的是另类的音乐,与题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不符;第④段写到了“音乐也能陶冶情操”,第⑤段段写到了“音乐不仅要听,更要领略它作曲的意图,表达的情感”。从全文看,违背了围绕中心写作的原则,因本文主旨是写音乐无处不在,而这些内容写的是音乐的作用。
26、略 (111.123.44.4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上一个『太来中学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下一个『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训练:第一单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