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同类拓展阅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同类拓展阅读(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鼎湖山听泉》课外拓展阅读听泉阅读提示:儒家说:“吾当一日三省吾身。”在东山魁夷写来就是“听泉”。一种枯燥的道德课程,被画家用精美的文字绘制下来:一群鸟儿,不停地飞翔,它们被清澈丁冬的泉水吸引,停下来倾听,然后就知道了飞去的方向。联系本文开头对鸟儿生存状况的揭示:这是一个壮阔的鸟群;有时和睦相处,互
试题预览
《鼎湖山听泉》课外拓展阅读
听 泉
阅读提示:
儒家说:“吾当一日三省吾身。”在东山魁夷写来就是“听泉”。一种枯燥的道德课程,被画家用精美的文字绘制下来:一群鸟儿,不停地飞翔,它们被清澈丁冬的泉水吸引,停下来倾听,然后就知道了飞去的方向。联系本文开头对鸟儿生存状况的揭示:这是一个壮阔的鸟群;有时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战争和暴力不断的人类社会,不断反省人类自身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这种以物寓意的写作方法和清新自然的写实风格融为一体,使文章形成了冲淡、自然、含蓄的审美特点,达到了“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

(一)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群。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野,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阴下闪烁。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不要认为鸟儿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都不清楚,就连那些领头的鸟儿也无从知晓。
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是着了迷似的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翅飞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 ,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鸟儿依然呼啦啦拍击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
(二)
森林中有一泓泉水,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有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说来,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
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
鸟儿站在清澄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样。它们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鸟儿想随处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
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
(三)
我也是鸟群中的一只,所有的人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掩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①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 ,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泉水常常问我:你对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吗?我总是深感内疚,答不出话来,只好默默低着头。②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舍弃清高和偏执。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

选自【日】东山魁夷《听泉》

1、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鸟的飞翔”和“泉水”的特点。
鸟的飞翔:                                                                 
泉水的特点:                                                               
2、为什么说泉水知道鸟儿的飞行方向?(      )
A.因为鸟儿可以在泉水旁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
B.因为泉水自鸟儿的心底里流出。
C.因为泉水从古到今不停地奔流,阅尽了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
D.因为泉水映出了鸟儿的身影,让它们明白了自己已不是天之骄子了。
3、通读全文,我们可以说,这是篇寓意散文。文中的“鸟儿”是象征        ,“泉水”是象征            。
“美,正在于此”中的“此”指                     。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每题答案均不超过40字)
①                                                                   
②                                                                   
5、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联系上文说说你对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50字以内)。
材料一: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对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人类向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源的数量十分巨大,已超过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能力。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其它各类资源频频告急。由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使用,使生态环境朝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种群灭绝等各类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材料二: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而其中人为因素有:人口剧增、大气环境污染、海洋生态恶化、土地遭侵蚀、土地盐碱化、土地沙化、森林资源锐减、水污染等。
材料三: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如果说“禽流感”、“非典”等是自然对人类微观方式的警告,那么“海啸”、“地震”、“沙尘暴”“泥石流”等则是自然对人类宏观方式的警告,这些天灾都可能毁灭人类。人类的科技发现、发明与发展,可能会降低天灾带来的危害,但不能根本消除这种灾害。
                                                                                                
                                                                                                
答案:
1、鸟飞的特点:接连不断地飞,不明目的地飞,不明原因地飞,着迷似的急剧地飞,不计后果的飞。
泉水的特点:悄然流淌、顺其自然,从容不迫,阅尽生死荣枯、历久不竭、富有生命力。(意思对即可)
2、C
3、人   人的心灵中应有的真、善、美    舍弃自我
4、①提醒我们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倾听心泉,反思自己的生活,更好地走向未来。
   ②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为所欲为。不能不顾一切盲目追求快速发展。(意思对即可)
5、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人类的发展必然要适应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发展的唯一出路。”“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只有适应自然规律,人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生存空间”“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必须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顺应自然规律。”


听   雨
崔舸鸣
阅读提示:
本文不仅描写了所“听”到的风雨之景,而且将心目中的风雨人生化,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人生况味。作者将夜雨过程分作了四个阶段:初雨时—发展时—高潮时—衰落时,并以此来比况人生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新意迭出,隽永耐品。文章将少年的清纯、青年的浮躁、中年的深沉、老年的圆通形象地描述出来,深入浅出,让人欣赏到一副妙趣横生的“人生风雨图”。

    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风裹着土腥味儿涌进窗时,才嗅到雨的气息。渐渐地密了,浓了,落在屋檐上,树叶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响声;大多数的仍无声地投入大地干涸的怀抱。此时的雨声带了些许诗情。无论哪一滴雨,都无法选择自己将落到何处。这是雨之少年。而人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是否也是不谙世事不识愁味的洒脱无拘呢?  
   ① 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噼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仿佛急于向世人证明什么,一如人涉世未深,为名利,为稻粱,四处奔波,虽不见得有古人那种“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之漂泊感,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忽一阵疾风掠过,凉意透进,溽热顿消,一道闪电趁风卷帘时射进来,虽闭目在黑夜中也感到眼前一亮。②随后,雷声轰然炸裂,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抖动;继而狂风大作,雨似天河倾泻,急骤地叫喊着,宣泄着,仿佛要冲刷人间角落的龌龊,荡尽所有污泥浊水。又一串惊雷如山崩地裂,似要震醒那些沉溺物欲的麻木心灵。这是光明磊落者之间的庄重宣言,无私无畏。几千年前,汨罗江畔的屈原,面对的可是这样沉沉的黑夜?聆听的可是这样叱咤风云的雷电?他的抑郁他的愤懑他的心声他的呐喊又有谁听得见?如果这算作雨到中年,是否也如人之壮年?成绩斐然者,呼朋唤友,觥筹交错,在人生的舞台上恣意挥洒自己的得意,而失意者只能借雷电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呼声。  
    不知何时,雨声慢慢显出倦意。它累了,乏了,厌了,渐稀渐少,雨滴的间隙中似乎透着思索。雨声从从容容,不急不缓,仿佛历尽沧桑的老人,回首人生,有欢乐,有迷惘,有失意,有辉煌,如今都不得已淡然,不再去解释什么,说明什么,只闲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夜听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不觉夜已阑珊,雨声渐无。或许,外面已是雨过天晴星光灿烂了吧?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57


1、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雨声四阶段和人生四阶段的特点。
2、 雨声四阶段:                                                                                 
人生四阶段:                                                                                 
3、 赏析画线语句的妙处。
①                                                                                            
②                                                                                            
4、 课文《鼎湖山听泉》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谢大光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4、“或许,外面已是雨过天晴星光灿烂了吧?”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 雨声四阶段——初雨时: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发展时:噼啪有声;高潮时:狂暴急骤、轰然炸裂;衰落时:从从容容,不急不缓。
人生四阶段——少年时:不谙世事,不识愁味、洒脱无拘(清纯);青年时:不耐烦的躁动(浮躁);壮年时:深沉;老年时:阅尽人生,淡然通透(圆通)
2、①运用拟人手法,“有了些脾气”“撞”“ 不再是羞涩”、“不耐烦的躁动”生动形象写出了夜雨发展阶段雨点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慢变快的特点。②运用夸张手法“雨似天河倾泻”极写暴雨之大,又用拟人手法“急聚地叫喊着,宣泻着”赋予人的愤怒情绪,“仿佛要冲刷人间角落的龌龊,荡尽所有污泥浊水”表现了狂风暴雨的壮烈之美。
3、“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4、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对理想人生的憧憬。(意对即可)


《林中小溪》课外拓展阅读
小 溪
杨沫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运用第一人称,以小溪流向大海为线索编织故事,写了小溪在太阳的指引下,明白了人生的真理:挣扎----奋斗----拼搏----超越,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挫折,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和它的同伴们一起奔向大海的故事。反映了作者追求真理,追求革命理想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揭示了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奉献给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的哲理。文章想象丰富而奇特。

我是一条流淌在崎岖山间的小溪。我满身洒着细碎的光亮,怀着对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流啊,顺着山绕过石,不停地流。我有时被乱石阻塞,有时被泥沙搅混,但我浑浑噩噩,不知宇宙的真谛为何,不知生命价值何在。我绕过碎石,抖抖泥沙,又淙淙地向前流去。还不时仰望夜空,欢乐地听起夜莺的歌唱。一次,猛地撞在重迭的巨石上,我似乎被击碎了。呻吟着看着自己----我已经变成一畦小水洼,瑟缩在巨石缝隙中。喘息一会,感到不自在,我想跳出去,却跳不出。怎么办?我悲伤地哭了。突然大石缝隙中闪过几缕阳光,随着阳光响起亲切的声音:“小溪,生活的真理你知道么?挣扎----奋斗----拼搏----超越。”我听着,却不知这声音含义。我无力挣扎,昏昏睡去。醒来了,不知怎么,我又成了小溪。原来是我身边的水多了,自然地从石缝中窜了出来。我又是我了!
多么美丽的春天啊,我流淌在山间小路上,路边盛开着艳丽的鲜花,峻岩上嫣红的桃花,轻盈的绿柳,笑靥迎人。我挨着她们轻轻地流过。她们对我说:“小溪,你就这样快活轻松地流下去吧,这就是你的幸福,你的归宿。”我点点头,得意地顺流而下。一天,突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般一声巨响,我猛地不能动弹了。我看不见天,看不见地,看不见红桃绿柳。我虚飘飘不知自己是否存在。我死了,却又渐渐苏醒。我瑟缩在一层硬壳里动弹不得。溪水被阻隔,我渐渐枯竭、干涸……咱等待死亡么?我虚弱地问自己。突然岸缝间闪烁着几束阳光。“啊,太阳!”我大喊着,“我真喜欢你,你是万物之母,你是光明的源泉,如今你又出现了,我要奔向你,请你救救我吧!……”忽而阳光不见了,我听见发自宇宙、也好像发自我自身深处的声音:“挣扎、奋斗、拼搏、超越,你才能找回自我!”我沉默了,我想着那欢乐的玫瑰色的日子,但那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永恒的、永恒的真理是什么?我叹息、我思索、我寻觅……
阳光又出现了,而且愈来愈灿烂,我似乎有所领悟,于是我开始挣扎,开始奋斗。几经拼搏,几经寻觅,我身上的溪水渐渐多了,渐渐活而有力了。猛一挣扎,我竟从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来。经此挫折,我反而比过去粗犷了,宽阔了。我跳跃在岩石树隙间,有意地寻觅起同伴----原来道道山梁间都有那么多或比我大,或比我小的溪流。它们都和我一样不停地向前奔泻。大自然使我们越靠越近,越聚越宽。终于我们汇聚成河、汇聚成大江,最后我和我的同伴们一齐涌向无边的大海。
在大海里我才发现我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因为我已把我的涓涓细流,无条件地奉献给了大海。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09年第4期


1、文中的三个短句“我叹息,我思索,我寻觅”顺序能否调换?谈谈你的理由。
                                                                                                
2、第三自然段“我渐渐枯竭、干涸……咱等待死亡么?”这一句子中,作者用了一省略号。有人认为这省略号是多余的,但有人却说用得好。请谈谈你的见解,并陈述理由。
                                                                                                
3、小溪两次走出困境、第一次是“自然地从石缝中窜了出来”,第二次是“竟从埋葬我的地下跳了出来”。说说“窜”与“跳”有什么不同?
                                                                                                
4、请你比较一下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中的小溪和本文中的小溪形象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答案:
1、不能换 叹息、思索、寻觅代表了小溪领悟的过程,也是挣扎----奋斗----拼搏----超越的过程
2、用的好,省略号含义深刻,展现了小溪痛苦挣扎的过程
3、窜:显得很轻巧,衬托出了第二次挫折的的困难与艰辛。跳:是一种战胜困难的快乐。
4、相同之处:两者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并且都克服了前进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最终都到达目的地——大海。不同之处为本文的小溪开始的时候还是懵懂无知,“浑浑噩噩,不知宇宙的真谛为何,不知生命价值何在”,后来在太阳的指引下才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林中小溪》中的小溪一开始就有着坚定的奔向“自由水域”的信念。本文重在描写小溪的成长领悟过程,而《林》文重在描写小溪的快乐坚定的历程。




走过河流
季晓涓
阅读提示:
季晓娟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女孩,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大城市养尊处优的生活,她是一个小男孩眼中最普通的母亲。她说:“从不害怕往低处流,那是按照自己意愿的自然的生命状态。以河流的名义。源自底层,流向底层。拥抱大地,紧贴根脉。”在她的笔下,河流不仅仅是河流,涓涓流淌着的其实就是她自己最真实的生命状态。她走过河流,认识到时光易逝。然而她更愿意走过河流,去关注更广泛的人生,让自己的生命更完整。

每天每天,我都从一条河流上走过,一条比我的生命要长久的河流。在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它就已经诞生了。在我离开这个世上时,它还将继续流淌。一条河流,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如我简约的生命,一头一个家。每天每天,当我踏过它身上那架石板桥走向外面的世界,我都无法漠视它,像无法漠视内心的欢乐与惆怅。每天每天,我都有一种冲动,我想和它对话,我想写写它,和从它上面走过的自己。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那么,我今天看到的它已不是昨天的它了,虽然它仍叫着那同一个名字。
逝者如斯。
但是,我仍愿意相信,这条曾润泽过我童年的河流,这条我曾经远离,终于又回到它身边的生命的河流,依然识得我的容颜,一如从前。昨天的太阳再也照不到今天的树叶,而今天的树叶也不是昨天的那一片了。这样想着,我又觉得自己实在好笑,为什么执拗地想让它记着并且认得我呢?我难道还是昨天的那叶子吗?
 沿着河走,从一段生命到另一段生命,我踏实地走过一段寂寞、细碎的日子,但是我渴望走过河流,走到外面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只作为一个妻子,不只作为一个母亲,而是一个社会人,那样我的生命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援着梦想的阶梯,在一双双温暖的手臂引领下,我终于跨过生命的河流,重又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河流的两岸年年开着相似的花朵,河流的两岸年年走着不同的人生。走着走着,人就长大了,人就成熟了,应该说,我还是我自己。还是那个矜持善感的女子,但每一段生命的内容都不同,每一段生命,我都有不同的目标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诗歌,关于生命。对于人生的种种际遇,我的心满怀激情。积极向上地活着,忧伤但不颓唐。这条生命的河流,每当面对它,我就成了一个诗人,我觉得自己如同它岸边的一株清白的植物,不蔓不枝,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象我自己,不欺人不骗人,对得起自己的心灵。
河流的一侧是温暖的家,河流的另一侧是精彩而无奈的世界。走过河流的自己,去看世界了解世情,关注更广泛的人生,心有了一些自信,人变得旷达了。走过河流,走过先前的那个小女子,视野开阔了,思想有了更广阔的飞翔的空间,心灵有了坚强的承受力,这是一个人成长创造的前提。
走过河流,走过我自己。

原载于《散文》2000年第1期

1、这条河流为什么是“比我的生命要长久的河流”?(不超过30字)
                                                                                                   
2、“今天看到的它已不是昨天的它了”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它依然识得我的容颜,一如从前”?
                                                                                                  
4、第四小节写了两层意思,请概括层意。
                                                                                                  
5、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株清白的不蔓不枝的植物”,你会想到什么植物?作者这样写想表明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6、通读全文,说说“河流”和标题“走过河流”的含义。
                                                                                                  
答案:
1、无论是我未到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它都在流淌着。
2、世界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着 
3、因为河流对我的爱一如从前家人对我的爱。
4、第一层:渴望走过河流。第二层:跨过河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5、会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表明自己的生活是坦然的、真诚的、正直的。
6、“河流”即变化而永恒的时光。“走过河流”的意思即决不停止,而要不断前进,创新自我,完善自我。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外拓展阅读
攀越雪山(节选)
潘岳
阅读提示:
   香格里拉雪山是神奇的,神奇在它的变化无穷,神奇在它四千多米的海拔高度,神奇在它的原始古朴清静自然,神奇在它的泥泞颠簸难以攀越。然而你读了这篇散文,你更会陶醉在作者神奇美妙的文字里,陶醉在他铮铮作响的语句中,更会陶醉在他征服自己、征服自然的喜悦中,陶醉在他经过雪山洗礼后的大气与灵气中。

香格里拉,意指世外桃源,由外国人先发现。
四千平方公里的一块神奇净土,坐落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处。两省香格里拉之间虽相隔300公里,却很少有人穿越省界走完全程。为什么?因为要走完这1500百公里的全程,需翻越十四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大雪山;需忍受连续十天心脑缺氧的折磨;需耐住泥泞山路的疯狂颠簸;需习惯瞬息万变的霜雨与烈日;需克服在万丈绝崖上盘旋行车的恐惧;需学会在脏陋的旅馆中忘掉热水、灯光与抽水马桶,咀嚼着青草的香味沉沉入睡;更需要一种激情,就是无论多脏、多苦、多累、多险,你都能爱这条路,因为这条路上有座座巍峨的雪山。这里就是香格里拉。
一路上是绿波涟涟的草甸湖泊,远处是绵延起伏的层层云山,天边是直插苍穹的雪峰。头顶着深蓝的天,手摸着飘浮的云,人、汽车、牛羊在这幅图画里浓缩成一粒粒清晰可见的黑点。你会突然感佩造物主的伟大,你会突然惊奇大自然的和谐,你会突然发现自身的渺小,你会感到自卑,感到莫名的胆怯,会对自己的进退忽生茫然的疑惑,还会用一种假装看透红尘的心态,去掩饰遁世的消极。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在雪山下行车,我们充满着敬仰与神往,会不由自主地跪在松软的草原上,用清洌的泉水洗净脸上的路尘,双手合十,一脸虔诚,向着高不可测的凛凛雪峰膜拜。
在雪山的半山腰行车,我们感到自豪与激动,会站在某个绝崖边,冲着前后左右相邻的群山放开喉咙任情长啸,让回声荡在空寂的山谷,与雄浑的沉涛融合在一处。
而在雪山顶上行车时,心中却感到莫名的萧索。呼呼的风,低低的云,厚厚的雪,黑黑的岩……我们会选择一块最高最大的巨石,献出一束雪白的哈达,再站在高处向下俯视,此刻,群山叩首,万兽皈依,大河奔流,江天如画。有一种说不出的苍凉与悲壮,还夹杂着几许恬静与平淡。
雪山,最能凝炼人的精神。长征时,有人一疏神就倒下了,再也没能站起来;有人掉头跑了,再也没能爬回来;而更多的人,咬咬牙,手挽着手,用超然的精神征服了雪山的极限,也征服了自己的极限。他们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而这一段看似平常的爬山经历,也被后代们演绎成英雄的故事。
雪山,最能警示人变化。雪山中的一切景物如同道具,冥冥中自有苍天任意置换。雪山上的风雨雷电千变万化,你恐惧等待时,他偏不来;你一旦忘记了他,他又猝然而至。雪水化作的清泉最是妩媚动人,一旦霜雨交加,立即汇成江河,泥沙俱下,淹没一切。
雪山,最能诱发人诗情。香格里拉的雪山汇尽天下水光山色,最是诗意。在这条路上,即便你从未写过诗、爱过诗、看过诗,难道不会催发出你的阵阵诗意?
雪中的松林最是潇洒惬意,但当你流连忘返,迷失了方向时,这松林就成为吞噬你灵魂的黑海。我们爬亚丁雪山的五色海,不过十几里山路,本来好好的,鸟啼花开,风和日丽。可刚祭拜完神湖,半分钟内,神山显灵、黑云突降,一场似米粒般的飞雪当头而罩。才躲起来,黑云又突然四处散去,太阳高悬,满山霞晖。前方望去,四川亚丁香格里拉雪山中的最高峰——仙乃日神峰忽然展现,那气象万千、奇绝壮丽的景观让人震撼不已……这种忽娇忽嗔、忽险忽奇、忽顺忽逆、忽美忽丑、忽冷忽热的雪山脾气,像是苍天的脸,一会儿凌驾九霄、不可一世,一会儿又清纯可爱、憨实厚朴,充满着野性与温柔,也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雪山是活的,人更是活的,是个男子汉,就能应付、就能适应,就能彻彻底底想通天、地、人三者之间相生相克的恒理。
说石,这里的石头最奇。稻城有个海拔四千米的海子山,山表有一千多个湖泊,湖边是草,草上散落着亿万块硕大无比的怪石。百万年前,冰川移动,板块碰撞,没形成耸立的山,没形成陡峭的岩,却变成约千公里长的、天下最为壮观的乱石滩。
再说说松。松柏乃万木之王,要领悟松柏的王气,不在黄山,而在亚丁、中甸、泸定,总之,在香格里拉。这里有伞盖如云、苍斓斑驳的古松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周测试题』  下一个『(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与评估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