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三四单元全国联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必修一三四单元全国联考(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届语文学科大联考必修Ⅰ三、四单元试题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语文教研室刘洪涛电话:13235376966邮箱:liuhongtao1969@163.com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21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寥(liáo)落兴(xìng)奋喋(dié)血长歌当(dāng)哭B.立仆(pū)惩创(chuāng)隔(
试题预览
2011届语文学科大联考必修Ⅰ三、四单元试题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语文教研室   刘洪涛
电话:13235376966  邮箱:liuhongtao1969@163.com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21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寥(liáo)落   兴(xìng)奋   喋(dié)血   长歌当(dāng)哭
B.立仆(pū)    惩创(chuāng) 隔(gé)壁    殒(yǔn)身不恤
C.解剖(pōu)   屏(bǐng)息   拭(shì)泪   叱咤(zhà)风云
D.菲(fěi)薄    夹(jiā)克     鳏(guān)夫  熙(xī)熙攘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婆娑  霄夜  响彻云宵  立竿见影
B.讴歌  呕气  风驰电擎  怨天尤人
C.噩梦  契约  沧海一粟  金榜题名
D.磕头  瞌睡  委曲求全  坐收鱼利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B.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C. 又听到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D.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________、________和装修。
②当然,最为________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③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________难忘。
A.改建  扩建  世人瞩目  终生   B.扩建  改建  令人瞩目  终生
C.扩建  改建  令人瞩目  终身   D.改建  扩建  世人瞩目  终身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黄老师的书房就是一个小图书馆,那里的图书真可称得上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了。
B.由于在春节前就已经做好防寒工作,因此那里的香蕉都能硕果仅存,蕉农也能安心过节。
C.小明看中了服装部那件新款的运动衣,可惜带的钱不够,因此只好忍痛割爱。
D.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6.下列加点的虚词用得准确的一项是 (    )
A.大学时代,对于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B.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寄托以青年。
C.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D.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即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B.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是人间。
C.神舟5号宇宙飞船载着杨利伟胜利返回地球,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它骄傲。
D.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发达国家曾为此付出过社会伦理道德几乎崩溃的惨重代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道德的科学解读
刘永
道德也许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但我们却能很快领会它。一名学龄前儿童知道不该在教室吃东西,因为老师说过这样的话。但如果老师说,可以把另一个学生从椅子上推下来,这个孩子会犹豫,他会说:“不行,老师不该这么说!”孩子拒绝学坏,即便某个权威人士支持坏行为。这就是道德和社会习俗的区别。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天生就能察觉这种区别。
当然,事实上,这个孩子有时会打人,也不会觉得这样做很坏,除非他被发现。大开杀戒的暴君也是如此。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豪泽说:“不同人的道德判断力是相同的,但道德行为各式各样。”我们明白规则,但我们并不是总会遵守那些规则。
道德最深厚的基础是同情,即明白伤害自身的事物也会令别人有同样的感受。其他物种也拥有这项品质。俄罗斯灵长类动物学家纳迪娅•科茨是最早研究人类以外物种的认知能力的人之一。她在家里养了一只年幼的黑猩猩。当黑猩猩爬到房顶上时,为了让它下来,通常采用的策略是呼喊、斥责和拿出食物,但很少起作用。但如果科茨坐下来并假装在哭,黑猩猩会马上来到她身边。
豪泽认为,所有人都掌握了他所谓的道德语法,但正如不造句语法就毫无价值一样,除非有人教你如何运用是非观,否则它也毫无用处。
是我们周围的人教会了我们。不同群体的不同的道德规范,因文化而异。在何时应该帮助别人、何时不应该的问题上,各个群体的观念冲突很大。普遍原则是:帮助与家族关系密切的人、忽视与家族关系疏远的人。一部分原因在于,亲眼所见的困境比耳闻的更加真实。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从前,你所在部落的幸福安宁对你的生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敌对部落的幸福安宁则不是,甚至是威胁。
然而,无须由国家制定道德规范,群体也能发挥这种作用。维护群体道德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就是排斥某人。相对于食肉动物,人类是弱小、没有抵抗能力的,因此,免遭驱逐是很重要的。
迫使我们遵守道德规范的机制很多,为什么还会经常出现不道德行为呢?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20位健康志愿者的脑部进行扫描,观察他们看到合法和违法场景时的反应。与关注虚拟犯罪场景关系最密切的脑部活动发生在杏仁核,这个位于脑部深处的结构帮助我们将错误的行为和惩罚联系起来,其活跃程度随着犯罪场景的严重程度上下波动。幸运的是,绝大多数人从未像连环杀手那样严重违背道德,但我们的确会在程度不那么严重的事情上违背道德。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必须在家中、社区和工作场所行为规矩,而是必须对我们所属的群体以外的人予以同等的道德关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8.下列关于“道德”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概念,道德的含义很是抽象,也许难以进行简明扼要的清晰表述。
B.对人类而言,道德具有先天性,其是非观的运用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C.道德判断力并不是简单的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知与行常常是相互割裂的。
D.道德是一种社会性的规范,是作为协调人与人关系的准绳而发挥作用的。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何人都具有大体相同的道德的判断力,但是日常道德表现却因人而异。
B.将心比心是人类乃至灵长类动物普遍拥有的品质,它构成了道德最为深厚的基础。
C.光凭道德自觉并不能约束个体行为,个体行为必须受到群体行为的制约。
D.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群体之间难有共同的道德原则。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学家对孩子是非分辨能力的研究成果,可以证实“人之初,性本善”。
B.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说事关所在群体乃至国家的幸福安宁。
C.既然道德具有先天性,那么在此基础上会很容易引导全体公民做好事,并蔚然成风。
D.道德建设上的最大难题,是跳出所属群体的小圈子,给予全人类以博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     
  B.张良入谢             谢:道歉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二次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监督
12.下列句中的“之”字,指代对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               B.置之坐上
C.置之地                     D.吾属今为之虏矣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间至军中          D.项伯杀人,臣活之
14.与例句“沛公安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具告以事
C.亚父者,范增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第Ⅱ卷
四.完成翻译和名句(18分)
1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3分)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分)

16、默写名句(8分)
(1)真的猛士,                         ,                            。
(2)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3)                    ,大礼不辞小让。
(4)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携来百侣曾游,                         。
(6)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           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诗歌鉴赏(8分)
1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10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4分)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4分)

六.语言运用(8分)
18. 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4分)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4分)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 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菁两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 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了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铁凝《从梦想出发》)
20、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写的人是:大作家孙犁;记的事是:
                                                          。(用一句话概括)(2分)。
21、文章开头部分“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我差不多可以背诵”等句子想表达什么意思? 从全文看有怎样的作用? (4分)
                                                                              
22、文章末段写道“多年以后”的一件小事,这件事与孙犁“带袖套”有怎样的联系?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用意?(4分)
                                                                              
23、请从选材和立意的关系上,阐述本文的写作特色。(4分)
                                                                              
八.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11届语文学科大联考必修Ⅰ三、四单元试题参考答案
一、
1.A(兴奋,xīng;长歌当哭,dàng)
2. C(A宵夜、响彻云霄;B怄气、风驰电掣;D坐收渔利)
3. B(A为反问句,用问号;C引号内的逗号在引号外面;D括号放到句号前面)
4. A(第二句“最为”后不能跟“令人瞩目”;第三句用“终生”,“终身”一词用于个人大事。)
5.A(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喜爱的东西。贻笑大方:让内行耻笑。)
6. C(A应用“对”;B应用“于”;D的“即”删去)
7. D(A“自勉诗”是对“于谦”的写照;B“并非”即“并不是”,后面不能再用“是”;C“这”指代的应为“神舟5号宇宙飞船”,而不是“神舟5号宇宙飞船载着杨利伟胜利返回地球”这件事,主语混乱)
二、
8. B(错在“其是非观的运用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的表述,原文是说“除非有人教你如何运用是非观,否则它也毫无用处。)
9.D(错在“不同的文化决定了群体之间难有共同的道德原则”的表述,根据文章,人类的不同群体具有普遍的道德原则)
10.C(错在“会很容易”的表述,根据文意,人们对道德是“知易行难”)
三、
11. D(督:责备)
12. D(之,代词,代指刘邦;其它选项均指代物,即玉斗或玉璧)
13. D(使动用法)
14. A(例句为宾语前置,A项为宾语前置)
四.
15. 
(1)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是不仁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相攻代替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
(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们,都穿了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给荆轲送行。到达易水河边,祭祀完路神之后,要上路了。
(3)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举起所佩带的玉玦来再三示意,项王沉默不答应。
16.
(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3)大行不顾细谨
(4)怅寥廓
(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6)风萧萧兮易水寒
五.
17.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六.
18. 答案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19. (1)“惠顾”改为“浏览”(2)“你”改为“贵”
(3)“可”改为“请”   (4)“洽谈”改为“联系”
七.
20、(2分) 我三次见到带袖套的孙犁先生 (的经历)。(不写“三次”或“带袖套”各扣1分)
21、、(4分) 作者自以为非常理解、了解了孙犁先生;为下文写自己真正认识孙犁作衬托 (作伏笔)
22、(4分) 诠释了孙犁“带袖套”的真正原因,表达出作者真正认识了孙犁质朴和美丽的人生。
23、(4分) 以小事现真情,以平凡的琐事显现深刻的道理。或把道理寓于普通的故事之中,把哲思寄于平凡的形象之上。
八.写作
24.(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218.59.146.3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上一个『高考语文名句解释』  下一个『必修一1、2单元全国联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