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十三中高三阶段性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哈尔滨十三中高三阶段性训练(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憔悴淬火萃取粹白之裘猝不及防B.瞋目缜密嗔怪臻于致治甄别真伪C.清澈覆辙撤除动辄得咎天寒地坼D.饯别践约兽槛剑拔弩张前车之鉴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②该
试题预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憔悴   淬火   萃取   粹白之裘  猝不及防
B.瞋目   缜密   嗔怪   臻于致治   甄别真伪
C.清澈   覆辙   撤除   动辄得咎   天寒地坼
D.饯别   践约   兽槛   剑拔弩张   前车之鉴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        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
②该校在培养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方面有着      特点和       优势。
 ③在评价标准上,       要看数字,      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A.稳定    鲜明/明显    既/又
 B.稳定    明显/鲜明    虽然/但是
 C.稳固    鲜明/明显    既/又
 D.稳固    明显/鲜明    虽然/但是
3.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运用正确的项是(   )
A.到了高三,王智华来了学习劲头,一有不明白的事儿,就缠住老师问个不够,总要问个山穷水尽才满意,到第一次模拟考试时,他的成绩真的有很大提高。
B.这位老实的农民在超市中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超市的物品。
C.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D.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上面的话看来,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淡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文法上多加剖析。“                           ”。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能作出好文章。              ,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
这就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①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②大匠能使人巧,不能诲人以规矩
③艺术的基本原理则是寓整齐于变化 ④艺术的基本原理则是寓变化于整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9分,每小题3分)
                               病毒的秘密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节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或相应条件)的良好环境下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故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结构这样简陋的病毒算不算是生命?生命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两条:能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从这点来说,病毒具备了生命的重要特征。但它又不是完整的生命,因为所有生物体的生命特征都寓藏于DNA的双螺旋链中,惟独病毒没有双螺旋,而只有一条单链,有时还不是DNA而是RNA,所以病毒只具备了部分的生命特征。因而病毒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生命形式。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也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两字上。“变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的意思,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会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现在可能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选自2003年第6期《中国科技纵横》)
5.下列对“病毒”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体积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B. 没有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C. 无独立生存能力,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
D. 比细菌更小,没有细胞结构,有生命特征能够致病的微生物。
6.下列对“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病毒不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B. 使人对病毒“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的弱点有了直观的认识。
C. 从结构、形态等方面说明病毒生存能力的脆弱。
D.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绘出病毒的“寒碜”形象,使人容易消除对病毒的畏惧感。
7.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毒一旦被人排除体外,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B. 毒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C. 者透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得到病毒并不可怕的认识。
D,人产生的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力是病毒变种的克星。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杜正伦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8、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为当时称美                称:称道
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            私:有私心
C.臣职当修起居注              当:掌管
D.但全无令誉                  令:美好
9、 唐太宗认为杜正伦,“忠直”,下面四句话中不属于这一看法的一句是(  )
A.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B.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
C.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
D.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10、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
C、杜正伦接受了唐太宗交给的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这不但毫无效果,还惹得太子抗表闻奏,太宗因此大为恼火。
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忠直”不复荐在,最后落得个“配流州”的结果。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2分)
11.翻译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
 译文:                                                            
                                                                           。
(2):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译文:                                                             
                                                                         。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要求。(8分)
金陵图 
       韦庄
              水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画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1)在韦庄之前,高蟾曾写过《金陵晚望》,诗中写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认为当时的王朝危机四伏,画人为此很苦恼,认为国家的衰败景象,很难在画家笔下描绘出来,对这个问题,韦庄是如何评论的? 
答:                                                         。
(2)韦庄认为这位画家通过画图怎样再现了南朝的历史? 
答:                                                         
                                           。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4分)
⑴.智者千虑,            ;             ,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⑶.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4----17题。(共22分)
小鸟,你飞向何方
赵丽宏
在黄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鸟儿来到了我的沉默的鸟巢里。
我喜欢泰戈尔的诗。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泰戈尔就把我迷住了,一本薄薄的《飞鸟集》,竟被我纤嫩的手指翻得稀烂。那些充满着光彩和幻想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
《飞鸟集》破损了,我渴望再得到一本。然而,文化革命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我的那本破烂的《飞鸟集》,也被人拿去投入街头烧书的熊熊烈火中,暗红色的灰烬在火光里飞舞,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我仿佛看见老态龙钟的泰戈尔在火光里站着,烈火烧红了他的白发,烧红了他的银须,也烧红了他的朴素的白袍。他用他那冷峻而又安详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看着,看着,他的神色变了,似有几许惊恐,几许不安,也有几许愤怒,几许嘲讽……
我还是喜欢泰戈尔。在动乱的岁月里,我默默地背诵着他的诗,以求得几分心灵的安宁。诗人的风,正飞经海洋和森林,求它自己的歌声。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中了--那宁静而又浮躁的海洋,那广袤而又多变的天空,那温暖而又清澈的湖泊,那葱郁而又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我忽然异想天开了:到旧书店去走走,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结果,当然叫人失望。但,我发现,有时还会有几本罪当火烧的书出现在书架上,或许,这是由于店员的粗心吧。于是,我抱着几分侥幸,三天两头往旧书店跑。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走进冷冷清清的旧书店。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大红的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啊,竟是《飞鸟集》!
该不会有另一种《飞鸟集》吧?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果真有泰戈尔的名字。随即,我又紧张了,是的,这年头,得而复失的太多了。挤压着《飞鸟集》的一片红色,又使我想起街头那一堆堆焚书的烈火,那漫天飞扬的纸灰……我赶紧向书架伸出手去。
几乎是同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两只手,都紧紧地捏住了《飞鸟集》。这是一只瘦小白皙的手,一只小姑娘的手。我转过脸来,正迎上两道清亮的目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站在我身旁,抬起脸看着我,白圆的脸上,一双清秀的眼睛眨巴眨巴地闪动着,像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微波起伏,平静中略带点惊讶。
我愣住了,手捏着书脊,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她开了口: 你也要它吗?那就给你吧。声音,清脆得像小鸟在唱歌。
我的脑海里忽然旋起个念头:在这样的时候,她还会喜欢泰戈尔?莫非,她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于是,我轻轻问道:你知道,这是谁的书?
谁的书!小姑娘抬起头来,颇有些惊奇地看着我,秀美的眼睛睁得滚圆,转而,开心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做了个鬼脸:这是一个老爷爷的书,一个满脸白胡子的印度老爷爷。我喜欢他。说罢,用手做着捋胡子的样子,又格格地笑了。如同平静的池塘里投进一颗石子,笑声,在静静的店堂里荡漾……
啊,还真是个熟悉泰戈尔的!我多么想和她谈谈泰戈尔,谈谈我所喜欢的那些作家,谈谈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啊!然而,这样的年头,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谈话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即便年青,我还是懂得这一点。小姑娘见我呆呆地不吭声,刷地一下把《飞鸟集》从书架上抽下来,塞到我手中:给你吧,我家里还藏着一本呢!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她已经转身去了。我只看见她的背影:一件浅紫色的衬衫,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两根垂到腰间的长辫,随着她轻快的脚步摆动……
她走了,像一缕轻盈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歌……
14.文章题记里说:在黄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鸟儿来到了我的沉默的鸟巢里。 清晨的鸟儿的意义是什么? (6分)

15.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我喜欢泰戈尔诗句的原因是什么? (8分)

16.文章写我与小姑娘在书店相遇过程的真正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4分)

17.选出下列对全文的理解有误的两项(   )(   )(4分)
A.全文以小鸟作为构思全文的线索,它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指泰戈尔的《飞鸟集》,二指我在书店邂逅的小姑娘,她就像一只希望之鸟。
B.这是个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故事,作者通过《飞鸟集》被焚烧的过程,意在说明“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灾难。
C.寻找《飞鸟集》的过程,实际上也向我们昭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精神文明不免遭遇野蛮与黑暗,文明终究会战胜野蛮,光明终究会战胜黑暗,因为人类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追求真善美的信念和希望。
D.这篇文章采用象征主义及虚实结合的方法,控诉了野蛮对文明的毁灭,文笔清新。
E.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诗一般的笔调和意境,表达了文明必定冲破重重阻力迎来光明这个信念和希望。因此用优美的故事表达出欢快的题材,
六、(16分)
18.灯谜,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含蓄深沉而又绚丽多姿的小花。它知识性较强,构筑新颖,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灯谜的语言平实精炼,有很浓郁的文学气息,言词中深藏人生的哲理,富有隐喻和暗示性质。请写出下列灯谜的谜底。(任选两题)(6分)
(1)忧愁幽思作离骚(猜白居易七言诗一句)
谜底:                                                  
(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猜四字成语)
谜底:                                                  
(3)李逵对镜频叹息(猜宋词一句)
谜底: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5分)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浸月亭: 

20.手机短信具有简洁、明晰的特点,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节假日期间人们互相祝福问候的主要方式,请以“高考“为话题给你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发条短信共勉,请在短信中最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5分)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切都是可以突破的。人们需要突破的界限,不是山河,也不是大地,要突破的是自己的头脑和思想。我们从刀耕火种中走来,我们走向工业革命,我们从原子走向太空。我们穿越历史,从诗经到唐诗,从唐诗到宋词。我们突破的是一切的桎梏。
从历史到现实,从现在到未来,从学习到工作,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我们突破的桎梏很多,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以“突破桎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D(A.猝cù  B.瞋嗔均读“chēn”缜zhěn 臻甄均读“zhēn” C.辙辄均读“zhé”其余读作“chè”。D.项均读jiàn)2.A.3.D(A项“上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 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B.“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办法忍受。“忍无可忍”应改为“被逼无奈”或者“无奈之下”。C项“在劫难逃”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4.D
二、5.D(ABC分别说明病毒的一个方面的特征,不全面)  6.C(“形态”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形状。此句运用比喻只是说明了病毒的结构和大小,无形态)  7.D(D项的句意重点是说明人群的免疫力的作用的) 
三.答案:8.B(偏爱) 9.B(这是杜正伦的话,意思是说国君的每一句话对圣德都有影响,不能说错话)  10.A(不要辜负唐太宗的举荐)
四.11.见译文划线处。
参考译文: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杜正玄、杜正藏都考上了秀才。在隋代,考取秀才的一共才十几个人,而杜正伦一家就出了三个秀才,很为当时的人称道。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相魏征上表推荐杜正伦,认为古今以来难有人比得上他,于是杜正伦被提拔授予兵部员外郎之职。太宗对杜正伦说:“我现在让推荐有品行有才干的人,并不是我偏爱这种人,而是因为他们对百胜有好处。我对于宗族亲属以及功臣旧交中的品行才干不佳的人,自始终没有任用他们。因为你忠诚正直,我现在任用你,你应当努力工作,和我的任用相符。”
贞观二年,杜正伦被授给事中兼知起居注的官职。太宗曾对侍臣们说:“我每天上朝,每讲一句话,都要想一想这话对老百胜有没有好处,所以就不能多说。”杜正伦进谏说:“君王举动一定要记下来,这些存留在左史官那里,我的职分是掌管撰写起居注,不敢不尽自己的正直。陛下如果有片言只语违背道理,那么千年以后都会连累圣德,并不只是对现在的百胜有损害,希望陛下慎重对待它。”太宗听了杜正伦的话很是高兴,赐给杜正伦二百段绢。
贞观四年,杜正伦连续升官做到中书侍郎。贞观六年,杜正伦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人一起上书奏事,很符合国君的心意,太宗就为他们设宴,并趁机对他们说:“我经过观察自古以人臣忠于君主的事情发现,人臣如果遇到开明的君主,就能够竭尽忠诚对君主加以规劝谏诤,至于像龙逢、比干这样的忠贞之臣,竟然免不了被加刑杀戮。做国君不容易,做人臣则极难。我又听说龙可以驯养,但它喉下有逆鳞,要是碰到它,龙就会杀人。国君也有逆鳞,你们竟不躲避,而且还敢于去碰它,触它,每每进献封事。如果能经常这样,我哪里还有什么危亡的忧虑!”不久,杜正伦双担任散骑常侍,兼摄太子右庶子。太宗对杜正伦说:“国家的太子,自古以来都很被重视,一定选择有道德的人作为他的辅助。现在太子年纪幼小,志向思想还没有确定,我如果能够早晚都见到他,还能够随时随事对他加以告诫约束,现在已经把监国委托给他,(我却)不在他身边,我知道你志向大,胸怀宽,有操守,恭谨诚实,能够勉励正直道义,所以就暂让你离开我的身边而去辅助太子,你应该知道这个委任的分量。”杜正伦在两宫出入,参与主管机要秘密,因影响治理而很受赞许。当时,太子承乾脚有疾患,不能上朝进见,喜欢亲近众小人。太宗对正伦说:“我儿子虽然脚有毛病,但还是可以做些事情的,不过他没有美好的声誉,没有听说他爱贤好善,他私下邀请接近的多是地位不高的人,你要好好观察他。如果教导他他不听,必须告诉我。”杜正伦多次劝谏,太子不接受,他就把太宗说的话告诉太子。太子上表把这事报告了太宗。太宗对杜正伦说:“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太子?”杜正伦回答说:“我开导他,他不接受,所以就用陛下的话来吓唬他,希望他有所害怕,或许会回到善良。”太宗很生气,把杜正伦逐出朝廷,让他担任谷州刺史,接着又降为交州都督。后来承乾图谋叛逆,事情牵涉到侯君集,说派侯君集将金带送给杜正伦,因此被发配流放到州。
12. (1)韦庄认为所谓“画不成”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一般纳的画家只是迎合世人庸俗的心理,指画歌舞升平的盛世,只会粉饰天平,不能真实地再现社会现实。
(2)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危城破堞,并非繁盛的帝王之所,那是使人感到伤感的古城,这就是三百年金陵真实生活的再现。
13.⑴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  ⑵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⑶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五.14.指小鸟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它给人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希望。15.它使我在少年时充满了光彩和欢乐;泰戈尔的诗使我在动荡的年代求得几分心灵的安慰。16.小姑娘和我都是同时代的人,一同经历着那个苦难的岁月,是泰戈尔的《飞鸟集》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她的出现,使我不再觉得精神上的孤独,更使我看到了一丝穿透黑暗的光明。17.B E(B项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有误。E项“欢乐”一词错,应该是“沉重”。)
六.
18.(1)谜底:似诉平生不得志(谜面取于《史记•屈原列传》,“离骚”是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后的作品;“忧愁幽思”即“不得志”;而屈原名平,。谜底出自《琵琶行》。(2)自作主张。(3)独自怎生得黑。
19.(4分)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20.手机回复内容,只要合乎要求即可。(略)
21.作文(略) (218.25.106.2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练习』  下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校本教材练习资料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