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散文阅读训练一、桐花声里燕子飞郑小琼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
试题预览
散文阅读训练
一、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1.(2分)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2.(2分)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3.(2分)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4.(3分)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3分)最后一段文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文章这样结尾有何表达效果。
二、让孩子拥有高贵的心地
池莉
亦池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缓缓进步,比成绩更令我高兴的,是亦池的品德,在12岁到15岁之间,在一个人青春发育过程中最兴奋最迷惘最青涩最莽撞最脆弱的阶段,她健康地走向成熟,一如既往地如她儿时那样,温良、清纯、厚道、安稳,少言寡语,绝不显摆招摇,对他人充满善意,富有合作精神。我知道这才是她将来理想有望实现、事业有望成功和生活得幸福的最根本条件。
比如亦池是这样处理一件麻烦事的:那是初三时一次课间休息,学生们在操场上运动玩耍。一个男同学打篮球热了,脱下棉袄,要亦池帮忙照看。亦池就将男生的棉袄接过来,挂在旁边的树杈上,自己一旁看守。忽然上课铃声响了,男生大叫:“我的棉袄。”亦池急忙拉下棉袄,扔给男生。可是,树枝剐破了棉衣的下摆,撕开了一道约摸两寸长的口子。男生立刻气势汹汹,不依不饶地索赔,因为这是一件新买的正宗法国名牌阿迪达斯,价值好几百元呢。亦池安静地回答他两个字:“好的。”周末,她把男生的棉袄带回了家,吩咐我说:“你缝一缝自己穿吧,买件新的我赔给他。”亦池居然还很幽默,说:“妈妈,没有想到一个小男生的棉袄你穿着还很神气呢,算我给你一个机会穿穿法国名牌吧。”
这就是我的孩子!其实连我们大人都认为这男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的口子又在下摆,细针密线缝好根本就看不出来,我替他缝补好再赔一些钱就是了,怎么就一定要赔全新的呢?再说亦池还是替他照看呢,做好事还做出麻烦来了?但亦池绝不与人争论,就像大人对小孩子说话那样,不温不火给我们一句话:“算了,人家要赔就赔吧。”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峰回路转,男生的家长得知情况后过意不去,向我们道歉并批评了他们儿子的不懂事。亦池把我缝补好的衣服带回学校还给了男生,此后再无一句闲话。
在抚育这个孩子的过程中,多少次,趁她酣睡,我都会忍不住深深凝视她,心里冉冉升起一种骄傲。随着她渐渐长大,这一种骄傲从来没有减弱:那就是这孩子的高贵心地与端方品质,是她浑然大度的忍与让。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收获、最大的宽慰和最大的幸福。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母亲,能够给予孩子的最金贵的东西,也是足以流传子孙万代的唯一财产。
6.(2分) 概括本文叙述的这个故事。
7.(2分)在母亲眼里,亦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8.(2分)品味下面这个细节的表达作用。
但亦池绝不与人争论,就像大人对小孩子说话那样,不温不火给我们一句话:“算了,人家要赔就赔吧。”
9.(3分)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10.(3分)指出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摇啊摇啊,采莲船
时光如梭,童年记忆里的许多人和事已渐行渐远。在不多的记忆片段中,唯有那活跃于乡下的乡村土戏———摇“采莲船”,犹如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常常在我的记忆里飞旋盘桓。它是一首首赞美家乡美丽,人民勤劳的咏叹调,如今它又成了留存我心中的那支幽深的思乡歌……
记得每年的元宵节,总有以我爹为首的好事佬拉起一帮人,自编自唱“采莲船”调儿恭贺新禧。那采莲船是由村里心灵手巧的小媳妇们用竹子和各色绸缎编扎而成,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活脱脱一只洪湖水里的大花船。采莲船的戏班里分打乐组、唱腔组和动作组,六七个人就可组成一套班子开演了。
别看当时的乡民们日子贫苦,但他们对这种乡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精神,是现在的我们所不能比的。他们把那种土得掉渣的原生态民间小戏当作了精神大餐。当村头的大喇叭通知这天要玩“采莲船”了,于是大家早早收工,吃完饭,洗个澡,换上新衣服,呼儿唤女出动了。家长们牵着大的,背着小的,提着灯笼,打着火把,挤着感着涌向戏场子,生怕去迟了抢不到看戏的最佳地儿。
随着一声长号吹响,场外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采莲戏开演了。只见由我爹扮演的艄公手握船桨,踩着锣鼓的节拍,一晃三摇地划着船儿出场了。只见漂亮的采莲姑娘随着艄公的唱腔和船儿的摇摆左舞右蹈,他们时儿作轻盈前行状,时儿作迎风冲浪状,时儿又作泊船采莲状……船的尾部还跟着一个穿青衣的小生,摇一把大蒲扇,小丑儿样的尽显滑稽之能事。
船儿晃晃悠悠,划到稍稍富裕点的汪老大门前,只听见爹扯开他浑厚圆润的嗓子,一板一眼的唱开了:“采莲啊船儿采莲灯,叫声同志们你是呀听——采莲船儿才开锣,我来到汪府送恭贺,一恭贺,二恭贺,恭贺贤东富贵多。采莲船儿把脚跌,门神对子两边贴,左边贴的秦叔宝,右边贴的胡敬德。”
伴着优美的鼓点,爹边划边唱得抑扬有致。吉祥顺耳的唱词乐的汪老大全家出动,满场子发着香烟和瓜子,甚至还塞给戏班子一个“红封子”。
“嚓——嚓——嚓嚓泽……”一阵锣鼓响过,船儿又旋到了胖三嫂家门口,爹又边划边唱:“手拿呀艄杆儿把船划,我今儿到了三嫂的家,三嫂的礼性真是大,又是烟来又是茶。手拿蒿杆儿一仗高,各位同志听根苗,府上的嫂子风格高,好像当年的阿庆嫂!”
三嫂是村里公认的孝顺贤慧媳妇。听着悦耳的贺词儿,三嫂早已乐颠颠的端出花生,米子糖给大伙儿吃,并给辛苦了大半夜的戏班子成员端来热乎乎的荷包蛋和泡米子……当然,爹的那碗黄里透红的荷包蛋是被馋巴巴的我们兄妹仨瓜分了的。
那时的我很佩服爹出口成章的口才。他临场编来的唱词幽默诙谐,切合实际,常常惹得满场子人哈哈大笑,掌声不绝。混夹在人群中的还是黄毛丫头的我,那时最大的愿望是快快长大,也去当一回漂亮的采莲姑娘……
夜已渐深,采莲船已玩遍了大半个村寨,乐队也敲响了收场鼓。这时瞌睡虫也开始袭来,大人们又开始唤各家的娃子归家了。带着满心的欢乐和浓浓的倦意,我跟着火把组成的长龙走向家去。隐隐约约中,听得清远处的鸡已开始打鸣,新的一天已不觉来临……
11.(2分)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12.(2分)本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摇“采莲船”的?
13.(2分)摇“采莲船”在作者的记忆里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4.(3分)细读我爹对汪老大和胖三嫂的唱词,从语言欣赏角度举例,说说好在哪里。
15.(3分)读完本文,一定会勾起你对儿时生活的记忆,请用60字以内写一个你记忆最深的童年游戏。
四、海边荒石
高立群
①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②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
③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拣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
④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⑤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
⑥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
⑦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
⑧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⑨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16.(2分)试将全文划分为两个部分。并说明理由。
17. (2分)第7段说,离开了海水,“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里的“死了”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3分)“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一句中“令人起敬的爱”是指一种怎样的爱?
19. (2分)划线句子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____________
20. (3分)作者说,浸润在海水里的石头像“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离开了海水的石头“怪模怪样”、“灰不溜秋”,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文章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
2.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我”家的梧桐树成了它们归来的家;“我”长年奔波在外,故乡的家是“我”能够停歇的地方。
3.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梧桐树花期之迟,令人难以察觉。
4.写出了燕子迁徙归来后在梧桐树上兴奋和鸣的情景。表达作者对这些活泼燕子的喜爱之情。
5.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想象,再加上深情的询问,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也含蓄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事也起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6、一男生请亦池帮忙照看棉袄,亦池在还给他时因着急而刮破了,亦池大度地答应了索赔要求。
7、亦池是一个温良、清纯、厚道、安稳、少言寡语,绝不显摆招摇,对他人充满善意,富有合作精神的孩子
8、这个细节,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传神地表现出亦池“浑然大度的忍与让”。
9、随着她渐渐长大,这一种骄傲从来没有减弱:那就是这孩子的高贵心地与端方品质,是她浑然大度的忍与让。
10、本文为“总分总”结构,首段即介绍了亦池的品德,中间三段讲述了一个故事,具体表现了这种美德;最后一段画龙点睛,再次赞颂了孩子的这种美德
11.本文主要是回忆儿时活跃于乡下的乡村土戏——摇“采莲船”的故事。
12.时间顺序。
13.它是一首首赞美家乡美丽,人民勤劳的咏叹调,如今它又成了留存我心中的那支幽深的思乡歌……
14.唱词押韵,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汪老爹唱词押uo、ie韵);唱词内容吉祥顺耳,让听者心花怒放(如把三嫂说成是当年的阿庆嫂)。
15.要求:所写游戏内容精炼,让人一看就明白;语言通顺,无别字,字数在60字以内。
16. ①到⑥自然段为一部分,⑦到⑨为一部分。划分的依据是前部分以记叙为主,记叙的是海边挑拣美丽的石头后发现不再美丽的事情。后部分以议论为主,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引发思考。
17.指石头离开海水的润泽后失去了它们在海边的美态。
18.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和环境,都有自己的美,我们要尊重它们,欣赏它们,而不能贪婪地占有它们。
19.自责和懊悔。海水中的石头本来很美, “我”把它从海水里拣起来,暴晒在岸边的阳光下。由于“我”的犯傻,石头失去了原来的美态,引起了我的反思,由此我产生了自责和懊悔的心理。
20.对比。由于一时的私念,意外地剥夺了石头的美丽。这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增加了作者的自责感。并且有利于于表现主题,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和联想。 (121.13.107.23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
文言文《小石潭记》的
』  下一个『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