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集贤县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集贤县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不久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针对美国
试题预览
集贤县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不久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针对美国政府和社会在能源和气候变化上的态度大声疾呼:“美国的生存正处于危险之中,更有甚者,人类文明的未来正面临着危险。”戈尔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美国在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方面的尴尬境地——从中国借钱购买波斯湾的石油,燃烧石油的过程中破坏地球。实际上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困境:高昂的油价,过度的排放,脆弱的经济,紧张的国家关系。戈尔为美国制定的方案是“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并“要求国家致力于在10年内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洁的无碳能源”。也许这一方案并不适合所有国家,但戈尔“这需要彻底地改变的理念和勇气”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挑战的必由之路,但低碳之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人对依赖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表示怀疑。许多政治家在选票的“诱惑”和“威慑”之下随波逐流,没有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这些政治家并不缺乏敏锐的战略眼光,只是缺乏勇气!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从内涵看,低碳经济模式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中国既需要摆脱对碳基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从现实利益看,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查塔姆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在一篇题为《气候变化:中国与欧洲能源和气候安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注重发展和采用先进的气候技术,与中国致力于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其地位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问题在于,我们需要立即行动。因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等待的时间越长,减排的成本就越高。如果将减排的开始年度从2010年推迟至2020年,全球每年所需的减排量将增加一倍。中国应当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审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全球新的经济转型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实现绿色发展,建立低碳社会和和谐社会,并为建设和谐世界作贡献。当然,是否承诺是一回事,怎样承诺、承诺多少又是一回事。任何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加入全球减排行列,将意味着选择一场公共资源战争,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黑色战争。              (选自《科学时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能源、环境和安全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B.低碳经济意味着经济发展就是要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
   C.低碳经济同时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D.低碳经济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2.下列说法中对原文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戈尔分析说:美国目前处境尴尬,生存面临危险,这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共同问题。
   B.戈尔提出一个可以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困境的方案,即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并要求各国致力于在10年内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洁的无碳能源。
   C.尽管已有很多人认识到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仍困境丛生,还有很多人对依赖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表示怀疑。
   D.政治家们没能承担应有的责任主要是因为目光短浅,片面迎合大众发展经济的要求。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实现低碳经济,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从而挫伤人们环保的信心。
   B.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长时间的等待,换来的代价将更大——减排量增加,国际关系更为紧张。
   C.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国内绿色发展,建立一个低碳社会和和谐社会,是一条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路。
   D.在全球新的经济转型时期,无论是从现实利益角度看还是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发展低碳经济都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21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 
4.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无,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 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 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 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3分)
   (2)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4分)
  (3)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8.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2)丛菊两开他日泪,                 。                 ,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荀子•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将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看   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只想快点离开。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怕妈妈再说什么,培德赶紧把妈妈“扶”出了房间。
培德拉着母亲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写出了培德在得知妈妈到来后内心的惊喜和急于见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B.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的描写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同时也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
C.“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描写表明培德仍然沉浸在妈妈的到来给他丢了面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内心痛苦异常。
D.齐姆森“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的质问未必是因为不知道培德为什么让妈妈离开,而是包含着对培德拥有母爱而不知珍惜的一种不满。
E.小说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培德这个爱慕虚荣而且不知悔改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的强烈批判。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属于哪方面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6分)
(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此生惟愿长报国
                   ——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记者:顾瑞珍 吴晶晶 胡浩
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遍地。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听到钱老逝世的消息,8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十分悲痛。“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在一次亲自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钱学森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于是,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他的秘书代他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
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1991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在涂元季记忆中,钱老一生就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955年,钱老把自己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老师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钱老看到自己为中国人争了气,非常激动。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钱老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得睡不好觉。第三次是钱老得知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他的心情也十分激动。”
也许,这三次激动时刻正是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钱老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
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节选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11月)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第二段中“科学泰斗”与“静静”、“悄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人们对钱老崇敬以及对他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之情。
B.文章第三段起到了总括全文的作用,其中以“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几个字概括了钱老的一生。
C.“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一节内容既不属于钱老的科学成就,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无关,因此脱离了文章的中心。
D.这篇人物访谈通过庄逢甘院士和涂元季的回忆从侧面介绍了钱老,以小见大、真实可感,让我们对钱老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E.钱老一生中的三次激动,表明了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热爱。而这也是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此生惟愿长报国”是对钱老一生的高度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请分条陈述。(6分)
(4)钱老去世后,网络上有人将他和在科学史上同样做出过巨大贡献却加入美国国籍的科学
家杨振宁作对比,认为钱老更高尚,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三亚房价已赶超迪拜,海南楼市泡沫已然存在,但投机者还期盼着海南国际游岛细则的出台,却不想泡沫可能会破灭,这真是痴人说梦。
B.导演王全安以《团圆》获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至此,他在柏林电影节上的获奖数与张艺谋等量齐观,仅逊于华人影坛翘楚李安。
C.近来,公安机关和体育主管部门高举法律利剑,依法严厉打击足球界参与“假球赌球”的违法犯罪人员广大球迷和社会各界对中国足球能否就此重生正拭目以待。
D.一向以质量优异,做工精细著称的丰田汽车在美国遭遇多起投诉,其产品信誉已受到严重影响,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看来即便是名牌产品也会出问题。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国家有关部门近期出台的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多种措施,是渴望实现买房梦想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B.一场突然袭来的强烈地震使海地顷刻间陷入巨大灾难,各国救授队冒着危险奋力搜救那些消逝在瓦砾中的幸存者。
C.国务院关于医疗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
D.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15.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语文试题答题卡
选择题  (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3分)
                                                                                  
(2)(4分)
                                                                              
⑶(3分)
                                                                               

8.(6分)答:                                                                       
                                                                                 
                                                                                 
                                                                                  
9.(5分)答:                                                                             
                                                                                   
                                                                                   
                                                                                  
10.(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选考题(请在所选题的题号后打“√”)
11(   )12(   )         
⑴              
⑵(6分)答:                                                                            
                                                                                    
                                                                                   
                                                                                  
                                                                                  
⑶(6分)答:                                                                     
                                                                                    
                                                                                   
                                                                                  
                                                                                  
⑷(8分)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  下一个『 人教版必修三复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