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09—2010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南充市2009—2010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高二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充市2009—2010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内容填写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指定的位置。2.考生务必将第I卷1-10小题的选项填写在第Ⅱ卷前“答
试题预览
南充市2009—2010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内容填写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指定的位置。
2.考生务必将第I卷1-10小题的选项填写在第Ⅱ卷前“答题栏”所对应的空格内,否则不能得分。
3.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递交试卷Ⅱ即可。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共30分)
一、(共12分,每个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迤(yǐ)逦     敕(chì)造   忖度 (dù)       少不更(gēng)事
    B.惬(qiè)意    蹩(bì)进    打烊(yàng)       命途多舛(chuǎn)
C.怆(chuàng)然  蓬蒿(hāo)   丛冢(zǒng)  无色无臭(xiù)
D.不啻(chì)   埋(mán)怨   罪愆(qiān)       户枢不蠹(d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 
    A.混账  为虎作伥  莫谈国是   共商国事
    B.慌乱  兵荒马乱  初出茅庐  金榜提名
    C.决择  变本加利  疏林斜辉   惊惶失错
    D.瘐毙    蘖根祸胎  孤舟嫠妇   别出新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反思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和母语及母语文化边缘化现状,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风暴的旋风下正面临传承危机,令人担忧。
C.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提高国民素质。
D.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侵权、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关汉卿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B.戏剧文学即文学剧本,戏剧语言是剧本的核心内容。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即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则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C.《赤壁赋》是一篇“赋”,“赋”讲究辞采、体物铺陈。《陈情表》的“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讲究对偶,对偶句往往由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 
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曾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
在李欣海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言论并非全然是危言耸听。作为供职于非政府组织(NGO)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生物学专家,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践。目前,由他负责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有一个饶有意味的名字:“蓝图”计划。
李欣海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强调,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鼠兔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或因中毒而死掉。”他说,“每一种生物都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任何种群的灭绝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场灾难。” 
一个常识是,人类不能独自存在。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的灭绝。因此,保护所有生物及其基因和生存环境,即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一项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台,并于次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公约》第一次承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任务”,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及“公平合理地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 
中国在大会上签署了此《公约》,成为世界上率先加入《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
实际上中国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物多样性正受到高度威胁。据了解,中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濒危植物物种比例高达15%-20%,濒危物种达4000-5000种。
 损失是巨大的。根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十年进展》报告,仅外来物种入侵一项,每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00亿元。 
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国会议呼吁,各缔约国应从纸上谈兵转向实际行动,加强努力、采取措施,在2010年以前停止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 
中国作为缔约国之一,积极响应呼吁,开始采取措施降低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蓝图”计划应运而生。2006年,TNC与国家环保总局等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
该项目为期3年,由中国政府与TNC各出资300万美元,拟协助中国官方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规划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并为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摘自2008年2月13日《中国青年报》,作者郭建光。
5.下列对《公约》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
B.首次承认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的共同任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公平合理地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
D.出台伊始,所有缔约国都在积极行动,采取措施,来阻止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在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B.鼠兔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或因中毒而死掉,这将可能因破坏生态平衡而引发一场灾难。
C.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并不乐观,生物多样性受到了高度的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数量每年剧增。
D.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给我国带来了严重而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00亿元。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根据计算机模拟表明,当今物种灭绝的速度远远快于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而造成这一恶果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生存空间的极度膨胀。
B.1992年就已出台生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其实在颁布后的十年内没有起到任何时实质性的作用和效果。
C.“蓝图”计划实施以来,已采取积极相应措施,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效果十分显著。
D.我国与TNC联合出资启动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将在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棋   鬼
                                       蒲松龄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翔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面目寒俭,悬鹑结①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②。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不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惭愤。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③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嘱付圉④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已僵卧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卷四》)
【注】①悬鹑结:鹑鸟尾秃,像补缀连结在一起,形容衣服破烂。
②撝谦:谦逊。③遑:闲暇。④圉(yǔ)人:马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                 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系:捆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公礼之,乃坐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B.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酌之以酒,亦不饮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自晨至于日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南充市2009—2010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答题栏




总分栏

题号 第Ⅰ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第Ⅱ卷(共120分)

四、(25分)
11.把以下文言句段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3分)     (蒲松龄《聊斋志异•棋鬼》)
                                                                                
                                                                                
②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3分)    (《庄子•逍遥游》)
                                                                               
                                                                               
                                                                             
③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4分)       
(韩愈《祭十二郎文》)
                                                                                
                                                                                
                                                                                
12.阅读下面这首曲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梅 花 酒
                                      马致远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①,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②;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 
  【注】:①糇(hóu)粮:干粮;②寒螀(jiāng):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答:                                                                                                                                                                                                                                      
13.在下面空缺处填入相应的内容(任选一组,每空1分,共7分)
⑴、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
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李密《陈情表》)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苏轼《前赤壁赋》)
 ③.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               》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⑵、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苏轼《前赤壁赋》)
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王勃《滕王阁序》)
③.曹禺话剧创作的处女作《         》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五、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共20分)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勾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邂逅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我的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14. 作者描绘的老妇人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试作概括分析。(4分)
答:                                                                            
                                                                                
                                                                                
15 本文在构思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具体说明。(6分)
答:                                                                            
                                                                                
                                                                                
16. 文中划线的句子“它们(蜡烛)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有何深刻的含义?(4分)
答:                                                                            
                                                                                
17.结尾处作者“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这里所说的“永恒的光明”指什么?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六、语言运用(15分)

18.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析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德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混  浊     
    杨东明
一条混浊的大河。
灰色的堤坝在两山之间冷漠地矗立而起,截断了它那大漠狂沙般的黄色的热情。上游的水依旧是黄色的,平静得像一张摊开的饼。下游的水自然也是黄色的,坝底的泻流孔和山边的隧道排沙泻流洞犹如巨兽的鼻孔,喷出漫天的黄雾。
一只小小的划艇载着一胖一瘦两个人,沿着堤坝在上游的河道里漂。瘦子坐在船头,胖子坐在船尾,因而那船便微微翘起,颤动着,像是坠着鱼钩的鱼漂。
水底莫非有一只吞了钩的大鱼?那船好似被拖拽着,顺着堤坝向岸边的山崖滑去,船底那怪异的大鱼是要进洞了吧?——排沙泻流洞就在那山崖下,一边发出怒不可遏的狂吼,一边搅起黄沙般的漩流。
坝上和崖上的人见了,禁不住大声喝喊:“快回!”船上的人不呆,胖子和瘦子一起拼命打圆了浆,小船像只被粘住的苍蝇似的鼓着翅膀挣着腿。然而,那船依然向那深幽幽的洞口滑去……
岸上的人都看见了,胖子忽然跃起身,坚决地从船上跳进水里;岸上的人也都看见了,瘦子忽然弯下腰,坚决地向船里一缩……
小船被吸进了洞中。
胖子拼命游了一段,终于沉了底。
小船却奇迹般地穿越了几百米隧道,从下游的洞口弹射而出,将瘦子平安的载回。
有人赞叹胖子……
有人赞叹瘦子……
人们询问瘦子,那时他们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却沉默着,只望着大河。
河水是混浊的,似乎永远也不会澄清。
(略有改动)
【问题】:这是一篇蕴含着深沉哲理的作品,阅读后思考:面对那条“混浊”的生活大河,我们到底做胖子还是做瘦子?为什么?请写一段文字,简要地表达你的观点。(100字左右)
【答案】:




100


2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总共不超过50字。(6分)
三个朋友郊游,迎面遇到一棵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对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你出三个人所说的话。
⑴木材商说:“                                                            ”
⑵植物学家说:“                                                          ”
⑶画家说:“                                                              ”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循环图。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个闯了祸的小学生的作品?当年,小学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心,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就杀了一只狗,谁知道这只狗恰巧是校长的宠物。校长罚他完成上述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写道:“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善。”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也不失为一种美丽。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一定有所感悟。请以“美丽的错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临沂市2010年语文中考试题』  下一个『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