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0中考(WORD版有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2010中考(WORD版有答案)(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姓名:准考证号□□□□□□□□□成都市二〇一〇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其他类型的题。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18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页,答第I卷前,考
试题预览
  姓名:               准考证号 □□□□□□□□□

成都市二〇一〇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页,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第I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机读卡的横竖格式。

一、 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xuàn);我听见有人啜(chuò)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B.曾鲜(xiǎn)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赵州桥结构匀称(chèn)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D.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ié)难作者,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jiáo)消化。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她忽然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B.托尔斯泰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具有犀利的眼光,能够看清真相,能全面揭示广茂无垠的宇宙。
C.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常有的预兆,我感到一种不可明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学者感到挺纳闷,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葵葵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B.要把成都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C.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成都市二〇一〇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题  号 三 四 五 总分 总分人编号
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上一个『汤汪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试卷』  下一个『贵港市201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