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检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语文检测试题(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题2010、4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5、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试题预览
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题   2010、4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_               ___。

5、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名著导读(2分):根据《教学大纲》初二读《海底两万里》和《名人传》两部课外阅读名著,请你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          》(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事件)。

三、古诗文鉴赏(1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有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         )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D.若既不出户         (         )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2分)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

 

 

四、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共16分)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根据文章的内容,请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有何表达作用?(3分)

 

 

4.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     __________           。(4分)

5.“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6.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注意答题时间,简要回答)(2分)

 

 

 

 

 

 

 (二)阅读《无价的奖赏》   (24分)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        ),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让他们举着写有“一万元悬赏”的寻物牌,来回走动。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地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挨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

    ③拾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看起来挺精神的。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在假期经常来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提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提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包里少的钱,甚至动了粗。”民警看了看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④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辨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⑤她走上前去,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也谢谢你。,”

    ⑥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窜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⑦等她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竞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赎回”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⑧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提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诬赖我是小偷,我当时很后悔把包给了他。今天下午,当我看到地上的提包时,我心情很复杂,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捡起了它,怕失主着急呀!这次我得做得聪明点,于是先交上空包,投石问路。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⑨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为那个受了委屈依然善良的男孩,为那个在困境中生存但内心并不贫穷的孩子。她总以为能让人心动的是金钱,却不知道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人的体态、言语和笑容衍生出来的温暖与尊重。多少怀揣着真诚而来的帮助,多少明媚而纯粹的心境,被我们审视、猜忌和怀疑的目光灼伤,变得冷漠而麻木。其实,每一个善意都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龊的猜疑。

 

7、请给划线的字注音。(4分)⑴、破 绽(       )    ⑵、忧心如焚(        )

8、请将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按顺序填人下列空格。(4分)

拾提包——(                     )——(                     )

9、文章用了一定的笔墨写另一个丢包人,这对表现丢包的女士起什么作用?(3分)

 

 

 

10、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3分)

例句:

 

简析:

 

 

11、请按要求,为第9段划线句子作批注。(3分)

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剧中框定的词语作批注。                                                                

答案:                                                                      

 

 

1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4分)

 

 

 

13、根据全文内容补充第④段男孩“男孩涨红了脸”时的心理活动。(3分)

 

                                                                                  

 

 

五、作文(50分)

半命题作文: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虚荣 坚强 幸运 依赖父母)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一、答案(略)

二、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世人。

三、(一)答案:1、①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官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河乐观精神。

(二)答案:1、B 

2、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4、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四、

1、勤于用脑

2、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符合文章内容即可给分。   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3、划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大脑比作机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或: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    

4、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5、不能删去。“几乎”意思是差不多,表范围,表明并非全部的部位越用越健康,也有例外,删去后意思成了,人的各个部位都是越用越健康,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6、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7、(zhàn)(fén)

8、还空包——送票据  ;

9、另一个人的无端猜忌怀疑与丢包的女士形成对比(说对丢包的女士起“衬托”“反衬”“烘托”作用也可),突出了丢包的女士的真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个性。

10、例:“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例子典型1分)

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的女士焦急的心情。(分析突出了景物特色和人物心理特征2分)

11、“呆呆地”,意思是因惊讶而不知所措的样子,这里生动传神的写出了那个小男孩的行为和善良的心灵对她的震惊之大,从而表达了对小男孩敬佩感激的情感。

12、其实,每一个善意都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龊的猜疑。

赞美了小男孩的善良,含蓄的指责了无端的猜疑,照应了前文,点明了对每一个卑微的善举都应该心怀感恩,只有真诚和善意才能消除隔阂这一中心。

13、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17.136.9.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人教七上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下一个『2010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