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3)第一次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3)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必修3)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A、天梯石栈(zhàn)炮烙(1uò)负疚(jiù)弃甲曳兵(yè) B、畏葸(xǐ)不前坎坷(kě)暂(zhàn)时庠(yáng)序 C、奄奄(yǎn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必修3)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00分,时间为120分钟
                      2. 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
  A、天梯石栈(zhàn)    炮烙(1uò )     负疚(jiù)     弃甲曳兵(yè)
  B、畏葸(xǐ )不前     坎坷(kě )      暂(zhàn)时   庠(yáng)序
  C、奄奄(yǎn )一息    聒(guō )噪     黏(nián)液   抛头露(lù)面
  D、恬(tián)然自安     喀(kā)嚓       广袤(mào)    供(gōng)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揭竿而起  蹂躏  湮没    B、走投无路  应酬  寒喧
  C、穿流不息  厮打  遐想    D、截然不同  诡密  沉吟
3.请在横线上填人恰当的选项序号,使下列语段表述完整。(6分,每空1分)
  (1)“古体诗”又称“古诗”。五言、七言古诗在唐代得到了充分发展。七言古诗有两种表现
形式,一种以七言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等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如 _____;另一种每句七字,句式整齐,如 _____。唐代称律诗为“近体诗”,绝句中也有近体诗。律诗一般每首四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如 _____。
 【甲】白居易的《琵琶行》    【乙】杜甫的《登高》    【丙】李白的《蜀道难》
  (2)[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     外仙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红楼梦》第五回)此曲中的“金玉良姻”暗指_____,“木石前盟”暗指_____,“齐眉举案”暗指_____,曹雪芹借此曲暗示了这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
 【甲】贾宝玉和林黛玉    【乙】贾宝玉和薛宝钗
4.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6. 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2分)
①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___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___之以孝悌之义。
A、遗 振 述 B、贻 振 申 C、贻 震 述 D、遗 震 申
7.任选5道小题,在横线上默写原句。(共5分,每小题1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 ,__________ 。
  (2)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大珠小珠落玉盘。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3题。(共16分)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 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日:“ 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1)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关尹谓子列子日:“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 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2)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疆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列子。说符篇。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
8.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屈申任物而不在我 申:通“伸” B、度在身,稽在人 稽:考察、验证。
C、汤武爱天下,故王 王:称王。 D、度诸法士贤人之言 诸:各位。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A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
B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
C以是求利,不亦难乎所为问道者为富
D为鸡狗禽兽矣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具有称代意义的一项是(  )(2分)
A、人爱我,我必爱之 B、度诸法士贤人之言
C、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 D、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
11. 全文阐述的是道家的操行原则,下列句子未能表明人的言行节操应遵守道的法则的一项是(  )(2分)
A、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B、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C、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
D、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壶丘子林对子列子说知道保持后进就能保持自身。列子提出疑问:身体不正影子就弯,身体直立影子就正;那么不正与端正都是随从影子而不在身体。
B、文章第二段意在说明人的言行必须重视影响而经受考验。
 C、作者引用汤、武爱天下,桀、纣恶天下,意在论证“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的观点。
D、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从反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只有重道轻利,才能获得尊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小题3分)
(1)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2)幸哉余未汝语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14分)
永远的李白
刘雪枫
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
一千三百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
一千三百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
 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将近一百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世之歌》)。今年,同时是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和马勒去世九十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名人。
  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李白是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逸出传统程式的异数。一千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篇的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灵感,不论是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今天,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便不仅是诗的纪念。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本诗的纪念。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和“ 李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交织起来,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横跨一千三百年的李白,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
  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舞者用现代舞蹈语汇和现代音乐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不是一个穿长袍束高冠的李白,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一个衣着、服饰与我们无异的李白。交响音乐会《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交响合唱《蜀道难》和周龙的《唐诗四首》为核心内容,又辅之以数首根据李白诗谱写的交响声乐作品。如果说,周龙的《唐诗四首》更多强调的是包括李白《听蜀僧弹琴》等诗篇的意境和高雅的文人气质,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难》所呈现的便是一种在自由状态下创作的远离古典倾向的自然情感释放。作曲家根据李白诗歌所提供的绚丽意象,在音乐素材上采取的是更民间化的角度,他所释放的是“我”对家乡的感觉。
  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是本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压轴大戏,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朗诵会,会更多考虑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强调一种感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整场演出围绕李白那些最脍炙人口的诗篇展开。著名作家韩静霆撰写的台本将李白的代表作与他的人生品格和命运悲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朗诵、交响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烘托,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李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李白是永远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李白请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你的表达。”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
14. 为什么说“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 (3分)


15. 从全文看,“李白是永远的”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6. 文章说李白已经“ 横跨一千三百年”,却又是“ 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这是为什么?(4分)



17.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广泛影响,最后叙述了我们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的种种活动形式,表现了人们对诗人的怀念之情。
 B、“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也选择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形式来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
 C、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成功在于它一反传统诗歌朗诵会的形式,通过对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D、现代舞剧《梦白》让人们感受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李白形象,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
 E、文章语言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对现代舞剧《梦白》、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精心描写中,让人们体会到洋溢其间的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三、诗歌鉴赏题(共4分)
阅读杜甫《孤雁》,完成第19题。(4分)
孤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8.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语言运用题(共5分)
19.国家语委推出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有学者为庆祝这一盛会写了一幅对联。
上联:雅言传承文明五千年文化滋润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对话先贤论说古今普通话沟通你我心灵世界
下联被打乱,分割成了以下几句话,请你重新加以整理,对出下联。(2分)
①十三经精华涵养
②弘扬正气
③经典浸润人生
④规范字凝聚华夏气魄精神
⑤书写和谐
⑥横平竖直铁画银勾
下联是: 
20. 根据以下情境,接写一句话,使之委婉、平和而有说服力。(不超过40个字)(3分)
在大街上,有名青年碰倒了一位老大爷,他不但不扶起老人,连一句对不起的话都没有说。假如你看到了这件事,你对这名青年说:“                                     
              
五、作文(共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议论文。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61.134.63.10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自贡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扫描)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