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试题
(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终考试复习《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试题命题人:李建威时间:2010-06-03一、默写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2、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论语》3、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 ,未之有也。《大学》4、无我之境,
试题预览
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终考试复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试题
命题人:李建威 时间:2010-06-03
一、默写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2、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论语》
3、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 ,未之有也。 《大学》
4、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5、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
冯延巳《鹊踏枝》
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 《论语》
二、填空
1、“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分别是: 、 、 、 。后来,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加上 ,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
2、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三通”分别是 代 的《 》、 代 的《 》和 代 的《 》。
3、按照传统的说法,所谓中国的经典,主要是指“六艺”之学,即《 》《 》《 》《 》《 》《 》。经孔子删订之后,称做“ ”。
4、“三礼”是指 、 、 。
5、我国最大的丛书是《 》开始编撰于乾隆年间,全书分 、 、 、 、四部,故得名。
6、孔子在读《 》时有“韦编三绝”的故事。
7、春秋战国时期,各种主张和学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 ”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思想流派是 和 ,创始人分别是 和 。
8、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9、 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系统地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体系。
10、《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50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为: 、 、 、 。
三、基础知识选择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盍不(hé) 翳桑(yì) 摭取(zhí) 观其徼(jiào) 见素抱朴(xiàn)
B.衮职(gǔn) 偾事(fèn) 舛漏(chuǎn) 寘诸畚(běn) 与为公介(yǔ)
C.偈子(jié) 纂组(zuǎn) 潢潦(huáng) 胹熊蹯(fán) 罄其狂瞽(gǔ)
D.埽除(sǎo) 秔米(jīng) 剿袭(chāo) 纳刍荛(yáo) 自诒伊戚(yí)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小路前面有个物引著 D.俟其生芽,撒于田中
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B.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C.道可道,非常道 D.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
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B.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C.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D.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四、课内文言句子翻译
1、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4、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五、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4题:
(一)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②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注】 ①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②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4分)
(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3分)
2、这段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①,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①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说,“‘得之’应该改为‘去之’”。此处可从。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孔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求谏》,回答5—8题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极言:竭力陈说
B.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冀:希望
C.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后:皇后
D.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渐:开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寻亦诛死 寻:不久 B.但思正人匡谏 但:只
C.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比:和……比较 D.信为难矣 信:确实
7、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
B.①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②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C.①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②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
D.①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②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8、下列各句,都能反映唐太宗“虚怀若谷”的是 ( )
①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②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③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④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⑤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9、翻译下列句子:
(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2)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诚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参考答案
一、 默写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3、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4、人惟于静中得之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5、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6、戒之在色 戒之在斗 戒之在得
二、 填空
1、《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清史稿》
2、唐代杜佑的《通典》、宋代郑樵夫的《通志》、元代马端林的《文献通考》
3、《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经”
4、周礼、仪礼、礼记
5、《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6、《易》
7、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孔子 老子
8、春秋笔法(或春秋书法、微言大义)
9、朱熹 《朱子语类》
10、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
三、 基础知识选择
1、A 与为公介(yù) 偈子(jì) 纳刍荛(ráo)
2、D “阙”通“缺” 是知也中“知”通“智” “著”同“着”
3、A 状语后置 其他三项都是定语后置
4、B 舍:名词作动词 曲、免、润都是使动用法
四、 翻译
1、愿意把我的车马和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觉得可惜。
2、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3、国家小,人民少,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徙。虽有船和车,没有地方乘坐它;虽有武器装备,没有地方陈列它。
4、晋灵公不行君道:重重地征税,用来雕饰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丸射人,来看人们躲避弹丸的(情形);厨师煮熊掌没有熟,(晋灵公)就把他杀了,把尸体放在畚箕中,让女人拿着经过朝堂。
五、 阅读理解
1、(1)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2)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
2、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人,他的回答都不一样。
3、(1)财富与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就宁可不享受。
(2)君子哪怕吃一顿钣的时间也不能违背仁,仓促的时候必定立足在仁上,生活颠沛困顿的时候也必定立足在仁上。
4、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翻译】 (一)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而担心。”
子游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
(二)
孔子说:“财富与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就宁可不享受。贫贱,是人人所讨厌的,但不应该得到而得到了,君子将不抛弃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道,又怎能称得上君子呢?君子哪怕吃一顿钣的时间也不能违背仁,仓促的时候必定立足在仁上,生活颠沛困顿的时候也必定立足在仁上。”
5、C 后:君主
6、C 比:近来
7、B ①就 ②是A中都是“每当”,C中都是“近来”,D中都是“总是,常常”。
8、D ③是说唐太宗“勤于政事” ④是说唐太宗“处事谨慎”
9、(1)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
(2)我每次闲居静坐,就自己从内心反省,常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上不符天意,下为百姓怨恨。 (222.138.108.18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
江苏省如东县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
』  下一个『
凤城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