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检测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检测
(高三下册 鲁人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山东省日照市2010年高三年级阶段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
试题预览
山东省日照市2010年高三年级阶段第二次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徜徉/逢场作戏 沏茶/休戚相关 创伤/悲怆欲绝
B.下载/千载难逢 儒学/相濡以沫 干涸/曲高和寡
C.数落/数罪并罚 拾掇/拾级而上 扛枪/力能扛鼎
D.亲家/罄竹难书 癖好/穷山僻壤 不啻/瓜熟蒂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销赃 变本加厉 明信片 舐犊情深
B.善长 察言观色 摄像机 出类拔萃
C.震撼 不径而走 绿茵场 招聘启事
D.焦躁 蛛丝马迹 挖墙角 韬光养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前一阵子各地疯狂 的房价成为来京的代表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②治理足坛腐败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反腐工作组短期一整,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才能 足坛的假赌黑。
③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 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A.提升 遏止 而是 B.攀升 遏止 还是
C.攀升 阻止 而是 D.提升 阻止 还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海尔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器产业发展的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B.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在灵动中不失稳重。
D.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落成之际,恰逢迪拜深陷债务危机之时,这座“通天塔”能否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撑住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的天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专家明确指出,此次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会恢复繁体字的使用,中国新生儿的取名用字也必须从中选取,乱取名、取怪名将得到遏制。
B.就在八名维和警察“回家”的途中,一首专为他们创作的歌曲《接你回家》悄然诞生,此曲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深情呼唤。
C.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D.主管会计只凭副总经理的一个电话,未按总经理的指示,将预付款电汇给对方,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于赵文化
在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赵文化是一枝艳丽的奇葩。从赵襄子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从慎子说法、荀子论礼到公孙龙辩名,这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片段,总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站在欧亚学的角度观望赵文化的兴起,其实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精神。透视赵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变革、法治、侠义是赵文化的基本精神。刘宏勋教授从赵国的历史经验中寻觅,认为赵文化的特点包括尚贤纳谏的“人和”风范、开放争雄的方略、法德合治的国策、任侠重义的美德。这些对赵文化的特性解析,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
荀子、公孙龙作为战国时代儒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为赵文化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成为众人瞩目的研究对象。荀子曾经“游学于齐”,因此荀子的文化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稳健、内向、务实、严谨的“君子”型性格,二是激进、豪放、热烈、外向的“斗士”型性格。这种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体现着赵文化的本质和特性。所以,与其把荀子与荀学称为“齐学”的代表,毋宁将之称为“赵学”的代表。高海波博士借助语用学原则,分析荀子、孟子“人性”的概念,认为荀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现象主义的思路,近乎“存在先于本质”;孟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近乎“本质先于存在”。正是对“人性”定义的分歧,才导致“性善”与“性恶”的争议。这种基于比较研究的论述,加深了对荀子思想的理解。
赵文化虽然不等同于赵国文化,但它的成熟有赖于赵国的强盛,仅就一种文化的生存状态来说,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孙开泰先生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透视赵武灵王的改革活动,认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来源于晋国新田文化,继承着新田文化的法治传统,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始使用大规模、正规化的骑兵,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同时正确处理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的关系,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宣兆琦教授透过赵文化的变革精神,认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普遍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变革思想,体现在“利其民而厚其国”的政治目的,体现在赵武灵王超人的智慧和勇气。这种考察历史的政治视角,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历史宝藏中挖掘文化资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董海林研究员论述赵国的兴亡,从中找出三条治国经验:改革则兴,守旧则亡;人才兴邦,庸才误国;团结兴旺,分裂必败。其中选人、用人问题,既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是国家兴盛的保证。
6.下列关于“赵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但它不等同于赵国文化。
B.赵文化是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的一枝奇葩。
C.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开放争雄、法德合治、任侠重义的特征。
D.赵文化的本质体现出一种荀子式的“君子”型与“斗士”型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特点。
7.下列不属于“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赵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体现出赵文化变革、法治、狭义的基本精神。
B.胡服骑射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为赵文化的重要内容。
C.只有从政治的视角来考察赵国历史,才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D.赵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赵国,赵国的不断强盛促进了赵文化的不断成熟。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角度,引用专家观点,对赵文化的兴起、发展、成熟进行了阐述。
B.荀子虽然曾经“游学于齐”,但是却不能把荀子与荀学看作“齐学”的代表,而应当看作“赵学”的代表。
C.荀子和孟子对“人性”理解的思路不同,对“人性”的定义有分歧,因此对“性善”与“性恶”存在争议。
D.当今地域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总结治国经验,古为今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禘③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微》)
注释:①臣妾,男女仆人。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禘(dì),古代帝王祭祀先祖的一种典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过:过错
B.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拜:酬谢
C.国必危,身必穷 穷:处于困境
D.公怒,不审 审:仔细考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怒,杀而去之 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够体现“治乱存亡须察其秋毫”的一组是 ( )
①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②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③鲁人必拯溺者矣
④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
⑤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
⑥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治世、乱世、生存、死亡,像可知,又像不可知;像可见,又像不可见。所以智士贤者都用尽心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以期做到明察秋毫。
B.子贡赎回了一个在诸侯做奴仆的鲁国人,但没有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却收下了人家一头牛。孔子肯定了子路的行为,否定了子贡的做法。
C.吴、楚两国边境城镇百姓因采桑姑娘游戏中的误伤事件而引起摩擦,后来事态逐步恶化,引发了两国军事冲突,楚国损失惨重,连楚平王的夫人都被掳到吴国。
D.季氏和郈氏因玩斗鸡引起冲突,鲁昭公听信了郈昭伯对季氏的中伤后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季氏,结果被季、仲、叔三家联合打得大败,逃到齐国,最终客死于干侯。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3分)
(2)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3分)
(3)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悲 秋
[南宋]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释:诗人因反对朝廷投降求和被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后人评此诗“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三个小题)
(1)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苏轼《赤壁赋》)
(2)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卫灵公》)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五、(12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不超过30字)(4分)
3月10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绿色消费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它倡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
绿色消费是
17.欣赏下面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4分)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不超过60字)(2分)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l5字)(2分)
18.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使前后照应,上下连贯,诗意合谐。(4分)
叶
当春风吹来时
①
款款地舒展
渴望拥抱金色的阳光
当秋风吹来时
她悄悄地飘落了
静静地思考
②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神秘的战栗
刘克敌
①公元前514年,一位伟大的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率领百万大军西征希腊。当他登高远眺,看到自己的部队正在踏桥西渡时,突然萌生出一丝悲凉:如此生龙活虎之战士纵然不牺牲于战场,数十年后也必然化为尘埃。他思来想去,悲从心来,禁不住潸然泪下。可以想见,这位伟大帝王的内心深处,那一刻一定有神秘的战栗掠过—— 这该是灵魂的洗礼、良知的发现,更是对造化的敬畏、对人生的慨叹。在那一刻,这位君主所感受到的,不再是自己的权力有多么大,而只是感到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永恒。他所能领悟到的,恐怕就是“刹那见终古”的境界吧。
②混迹于滚滚红尘之中,我们似乎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不是吗?当酷暑难挨的夏日,你的午睡被鸣蝉的聒噪所惊醒,于不经意间瞥见窗外那一枝摇曳的树枝时;当秋风袭来,你站立水边看那片片枯叶坠入水中时;或者在漫长的旅途中,邂逅一双纯洁而又美丽的眼睛然后又不得不分手时;或者在寂静清冷的冬夜,聆听到远方传来的一声汽笛时……每当此时,是否你的内心深处,会像春风吹过湖面激起一层涟漪,使你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悲哀,产生那神秘的战栗?
③遗憾的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对于这种人生的悲凉感和幻灭感,已经没有体验,抑或不再有时间体验——因为平庸的我们,都活得实在过于匆忙,以至忘记了拨动那可能生锈的心弦。
④这是怎样的不幸和悲哀啊,可惜我们不能发现,或者说不愿发现。面对一个日益沉沦的世界,好像我们已做好与其一同沦陷的准备。
⑤——倘如此,则人类存在的价值何在?
⑥人类本不能指望上帝的拯救——假如有,上帝的旨意其实也必然是让人类自救,但迄今为止,人类好像还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自觉和能力——追求物欲的力量看来总是大于追求精神的力量,我们似乎只有束手待毙,悲夫!
⑦唯一的出路在哪里?大概还是只有回到内心。心弦如果生锈,那就设法把它擦亮吧,至于得到拯救的机会有多少,且不去管它,聊胜于无毕竟也是一种希望。
⑧1888年,时已近疯狂的天才大哲学家尼采在被好友接送回家的路上,竟然即兴创作出一首后人命名之为《威尼斯》的极为优美感伤的诗歌,这该是他幸福的绝唱:
褐色的夜,
我伫立街头,
远处飘来歌声;
金色的雨滴
在颤动的水面上溅涌。
游艇、灯光、音乐——
醉醺醺地游荡在朦胧中……
我的心弦,
被无形地拨动了,
悄悄弹奏一支船歌,
战栗在绚丽的欢乐前。
——你们可有谁听见?
⑨在自己生命的终点就要到来之时,尼采又有这么一次心灵的战栗,他该是带着无上的幸福感离开人世的吧。
⑩不是哪个人都能有幸感受到如此美丽幸福的瞬间的,即便是天才的诗人也无法从容把握。此时此刻,诗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不仅能够幸运而深刻地感受此种美丽和幸福,而且可以把它抓住并传达给我们:“我的心弦/被无形地拨动了/悄悄弹奏一支船歌……”这“船歌”不就是诗人奉献给我们并要我们感受的“幸福之歌”和“艺术之歌”吗?
当然,我们也想成为诗人,但愿望是一回事,而能否实现是另一回事。我们更能指望的,也许只有某种程度的自欺欺人而已。好在这方面,古人已经给我们做好了准备。于是,我们最后看到了陶渊明的聪明与机智、无奈与怅惘: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问题解决了吗?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解决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诗人的心弦,应该是雪亮、一触即响的,时刻准备聆听来自宇宙的黄钟大吕之声,让自己的灵魂得以飞升、飞升、飞升……而我们唯一的希望,也只是渴盼自己偶尔会有几丝向上的冲动,如此而已,而已。
1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神秘的战栗”的理解。(4分)
20.文章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1.“心弦如果生锈,那就设法把它擦亮吧,至于得到拯救的机会有多少,且不去管它,聊胜于无毕竟也是一种希望。”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说:“诗人的心弦,应该是雪亮、一触即响的,时刻准备聆听来自宇宙的黄钟大吕之声,让自己的灵魂得以飞升、飞升、飞升……”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
七、(60分)
巴金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曾说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
请以“痛苦”为话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项,徜chánɡ徉/逢场chǎnɡ作戏;沏qī茶/休戚qī相关;创chuānɡ伤/悲怆chuànɡ欲绝。B项,下载zài/千载zǎi难逢;儒rú学/相濡rú以沫;干hé涸/曲高和hè寡。C项,数shǔ落/数shù罪并罚;拾shí掇/拾shè级而上;扛kánɡ枪/力能扛ɡānɡ鼎。D项,亲qìnɡ家/罄qìnɡ竹难书;癖pǐ好/穷山僻pì壤;不啻chì/瓜熟蒂dì落)
2.A(B项,“善长”应为“擅长”;C项,“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D项,“挖墙角”应为“挖墙脚”)
3.B[提升:提高(职位、等级等);攀升:(价格等)不断上升。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遏止,极力阻止,语意较“阻止”重。而是:前面多与“不是”搭配;还是:前面多与“不管是”“不只是”“不论是”等搭配]
4.D(A项,亦步亦趋:比喻没有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追随或模仿别人。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当。B项,评头品足,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不合语境。C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在此使用语义不符,不合语境。D项,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用在句中正确)
5.B(A项,成分残缺,应在“取怪名”后加“的现象”。C项,语义重复,应为“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归功于”。D项,表意不明,将句中第二个逗号去掉或在“对方”前加“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6.D(原文中说荀子“这种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体现着赵文化的本质和特性”,主客体颠倒)
7.C(将问题唯一化)
8.D(以偏概全。原文说“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历史宝藏中挖掘文化资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动词,犯错)
10.D(A项,前一句连词,和;后一句介词,和,跟。B项,前一句介词,对于;后一句介词,被。C项,前一句连词,表承接;后一句连词,表修饰。D项,都是介词,凭)
11.B(①④不能体现“治乱存亡须察其秋毫”)
12.D(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季氏的是郈昭伯而不是鲁昭公)
四、(24分)
13.(1)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3分。细:细小的事情;“见之以细”的句式;化:发展变化;各1分)
(2)季平子非常恼怒,就把郈氏的房屋侵占了来增大自己的宅院。(3分。归:使……归己,侵占;宫:宫室,房屋;益:增加;各1分)
(3)不明白别人的心思,虽然地位尊贵,对于国家安定有什么好处呢?(4分。达:通晓,明白;虽:虽然;安:国家安定;“何益于安”的句式;各1分)
14.(1)(4分)颔联融情于景(1分),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2分),寄寓了诗人怅惘、孤独的情感(1分)。
(2)(4分)古人写悲秋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别,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2分);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不念个人得失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2分)。
15.江流天地外 余音袅袅,不绝于缕
情随事迁 虽九死其犹未悔
有杀身以成仁 海内存知己
似曾相识燕归来 杨柳依依
(6分。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五、(12分)
16.(4分)一种以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新型消费行为”四个要点各1分)
17.(4分)示例:(1)画面左边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诉说着什么。(2分。内容全面即可)(2)①落下我,你会走不远的。②别落下我,我也很重要啊。(2分。紧扣画面内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即可)
18.(4分)示例:①她慢慢地苏醒了;②甘愿滋养广袤的大地(每句2分,内容、句式各1分)
六、(18分)
19.(4分)①神秘的战栗是指人的内心因受现实某种情景的触发而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应。(2分)②这种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对造化的敬畏、对人生的慨叹,是一种灵魂的洗礼,良知的发现。(2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1)这一段运用了比喻、反问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说明现实生活中能够触发神秘的战栗的情景比比皆是。(1分)(2)承上启下(或“过渡”),(1分)既是对上文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又引出下文作者对许多人缺乏神秘的战栗的感慨。(1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世俗社会中追求物欲的力量使人的心灵受到束缚,人们很难体验到神秘的战栗。(2分)应当回到内心,让心灵从世俗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的力量,不论灵魂是否得以飞升,总比跟随日益沉沦的世界一同沦陷强得多。(2分)(意思对即可)
22.(6分)诗人的心灵对造化对人生更为敏感,很容易被现实中的情景触动而产生神秘的战栗,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获得美丽幸福的体验。(3分)在世俗社会中,人不应只追求物欲而忽视了精神的力量,要回到内心,用心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丰富自己的心灵空间。(3分)(必须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作答,否则酌情扣分)
七、(60分)
23.(60分)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以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为准,可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鲁人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仙市中学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  下一个『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江苏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