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四中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襄樊四中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试卷类型:A襄樊四中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刘建功高志杰叶盛超审题人:田兰会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蚌壳àng 宵衣旰食gàn 奸佞nìng 强词夺理qiǎngB.舳舻zhóu 天遂人愿suì 癖好pǐ 扺掌而谈zhǐC.露骨lù 惟妙惟肖xiào 奢靡mǐ 济济一堂jǐD.瞋目ch
试题预览
试卷类型:A
襄樊四中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建功  高志杰  叶盛超        审题人:田兰会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蚌壳bàng 宵衣旰食gàn 奸佞nìng 强词夺理qiǎng
B.舳舻zhóu 天遂人愿suì 癖好pǐ 扺掌而谈zhǐ
C.露骨lù 惟妙惟肖xiào 奢靡mǐ 济济一堂jǐ
D.瞋目chēn 与人为善yǔ 媲美bì 目不暇给j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慰藉 良晨美景 真谛 大材小用
B.昏聩 觥畴交错 整饬 义不容辞
C.体恤 甘拜下风 船舱 拾人牙慧
D.度假 歪门斜道 腹泻 连篇累牍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公安部门正式介入调查足球赌博案件,调查对象涉及足协高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B.韩国天安舰此前在朝韩有争议的水域遇爆炸沉没,在正式的调查结论还没有出来之前,韩国军方有意无意地暗示朝鲜与该事件有牵连,其中的玄机着实耐人捉摸。
C.他把名利视为过眼云烟,把委屈当作苦酒咽下,忍辱负重写下了一名普通民警的灿烂人生。
D.目前的情况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工作人员不仅没有精简,反而迅速膨胀,导致某些部门里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普遍。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一项的是(    )
A.不仅俄罗斯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独立电视台播发图片对新中国国庆庆典进行滚动报道,同时还连线自己在北京采访的记者进行现场报道。
B.中国移动正式推出OPhone这一自己主导研发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平台,是全球首个由运营商主导研发的移动终端软件平台。
C.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生产、消费、流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三亚市中级法院通过审理,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原局长郑通卫有期徒刑九年。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B.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等方面我们也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目标,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进、共渡难关。
D.自从施瓦辛格以得票51%的优势战胜了134位竞争者,当选为美国加州州长后,一个“如果”就让我不得安宁:如果张艺谋竞选某省省长,会怎么样,会发生些什么。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如果我们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许情况会大不相同。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唐代后期约2000多万贯,明朝最多只有1500万两(一两白银约等一贯铜钱)。清朝咸丰年间岁入约为4000万两,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人口估计为宋朝的3倍。
这巨大的财政收入是来自对人民的严酷压榨吗?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坏。那么庞大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的呢?唐代中后期农业税约2000万贯。宋太宗时年收入约3000万贯,其中农业税占65%,工商税占35%。真宗时年收入约6000万贯,农业税占48%,工商税占52%。神宗时年收入7000万贯以上,农业税占30%,工商税占70%。农业税从唐至宋没有大的变化,而在宋代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工商税收入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大增。
神宗时,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封建社会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才再一次超过农业税。
在土地政策上,宋朝“不抑兼并”,这与中国其他封建王朝迥然不同。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可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宋朝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措施——长期坚持大量募兵,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讽刺为“积贫”。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看城门的士兵。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文明的元大都城时,感觉身处人间天堂。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明朝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却被北方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原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戛然而止。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采用“抑兼并”“重本抑末”等基本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的王朝陷入了经济泥潭,反倒是“不抑兼并”,放任被看做是末节的工商业发展的宋朝取得了成功。这不正合了亚当•斯密的论断,看不见的手很多时候比看得见的手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吗?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6.根据原文,下列对宋朝经济的认识无误的一项是(    )
A.宋朝财政收入大增,主要是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可见,宋朝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无关。
B.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释放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C.宋朝的土地做到了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迅速,与之相应的国家财政税收大幅度增加。
D.宋朝的经济水平世界领先,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被称为“积弱积贫”的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其实超过了此前的任何朝代。
B.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普遍采用的是“重本抑末”的基本经济政策,但宋朝迥然不同。
C.宋朝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是由长期大量募兵带来巨大的军费开支所造成的。
D.文中提到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朝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8.根据原文,下列对宋朝工商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工商业税收在宋朝经济收入中一直占居第一的位置,所以说,工商业是宋朝经济的基础。
B.宋代工商业税收促进财政收入大增,这使得工商业曾经一时成为宋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
C.从宋代来看,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就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超过农业税,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清政府实行了土地集约化经营。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长期坚持大量募兵,宋朝也会与其他朝代一样发生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B.宋朝若不被来自草原大漠的蒙古贵族取代,其工商业有可能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也像宋代统治者一样在土地上“不抑兼并”,其经济水平都会大大改观。
D.从宋朝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我们若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就会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节)
注①:伥伥,惆怅的样子。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而读之 发:打开
B.夫学者未始不为道 为:探求
C.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 工:精细工巧
D.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 何其:多么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欧阳修表达谦虚之意的一项是(    )
A.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
B.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C.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
12.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虽受人尊敬,但仍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他好学自谦的话。
B.很多求学的人想探求道而不能到达道的境界,原因多是沉湎于文章之中。
C.欧阳修说吴充若追求不止,达到孟子、荀子的境地也是不难的,有说客套话的味道。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四、(24分)
13.(10分)
(1)翻译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3分)
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二本  第一折)
王实甫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注:此曲为莺莺的唱词。已有婚约在身的莺莺在佛殿巧遇张生,竟“好生顾盼”,自此以后,莺莺对张生的思念日见其深。
(1)此曲写景抒情一脉相贯,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两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此曲“语言浅近而语意含蓄”,请结合“隔花阴人远天涯近”一句作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出下列横线上的内容。(6分,每空一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善于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写琵琶女弹奏,如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的情形。
(2)古人常在诗文中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如苏轼《前赤壁赋》中“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和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3)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人吟咏的话题。悲秋者众多,赞秋者亦有之,但是在欣赏秋的清、静、悲凉方面,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______的《故都的秋》应该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
(4)擅长写“社会问题”剧的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在他的三幕话剧_____________中主要写了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五、(18分)
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
马德
①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
②我见过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也见过一头雄狮在草原上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飞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现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静。
③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如槽枥之间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猎物,斜枝之外的飞虫,在安静生命的眼中,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
④夏日的晚上,我曾经长久地观察过壁虎,这些小小的家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隐匿,就是藏身于寂静里。墙壁是静的,昏暗的灯光是静的,扑向灯光的蛾子的飞翔是静的,壁虎蛰伏的身子也是静的,那是一幅优美素淡的夏夜图。只是壁虎四足上潜藏着一点杀机,为整幅画添了一丝残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为这样,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
⑤安静的姿态是美的。蹲坐的云冈石窟里的慈祥的大佛,敦煌壁画里衣袂飘举的飞天,一棵虬枝盘旋的古树,两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晒太阳的老人,柴扉前倚门含羞的女子,这些姿态要么已看破红尘,要么正纯净无邪,恰是因为这些,它(他、她)或平和、宁静、恬淡、宠辱不动,或纯真、灵动、洁净、不沾染一尘世俗,于是便呈现给这个世界最美的姿态。
⑥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树,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不论这棵树是置身在庭院,还是独立于荒野。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⑦有一天,我去拜会一位遭受了命运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发深处,没有看书,没有写书法,只是端坐在那里,甚至都感觉不到他作过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谈着,一些陈年往事逐渐勾起了老人的回忆。当他谈到差一点被反动派殴打致死这一段时,语速平缓从容,脸上平静得没有一丝的波澜。这种平静,不是来自岁月的老练和世故,而是来自命运磨难后的超然与豁达。下午的阳光斜照进来,地板上、四壁上,横竖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空气中,一个安静生命的内核在浮沉中发出金属的脆响。
⑧这不由使我想起小时候,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父亲坐在山梁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远山黑黢黢的,村庄黑黢黢的,父亲的笛声婉转、旷远、悠扬。那一晚,山是安静的,水是安静的,村庄是安静的。
⑨我想说的是,只有在自然的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
16.文章第②段写马、雄狮、鸟,第⑤段写石佛、飞天、古树、新芽、老人、女子,分别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结合全文,说说“枝柯”“根系”在文中的含义。(4分)
“枝柯”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意境是情景融合而成的,好的诗歌和散文常常以意境取胜。试从意境的角度赏析第⑧自然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0.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4分)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2010世博会期间,湖北展馆的活动周定于7月18日—7月22日。请你围绕“荆风楚韵”的主题,根据下面提供的词语和要求扩写一段文字,作为湖北活动周的推介词。(要求:①扩写后的语段含有排比的修辞手法;②不少于70字)(4分)
神农梆鼓   武当仙韵   峡江纤夫   土家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襄阳古隆中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前的躬耕之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是襄樊的山景公园,景色优美,空气清新;人工栽种的牡丹、郁金香、桃花等更添胜景。为了让更多襄樊市民能够游览隆中,景区在2009年推出120元年卡的基础上,经过向市民征求意见,推出年卡套餐活动,智慧卡(学生卡)48元、大众卡59元、亲子卡(父母加一个孩子)139元、全家福(一家五口人)199元。“一卡在手,游四季隆中”。旅游门槛的降低,激活了以往在高门票前止步的襄樊本地市民游隆中的热情,年卡办理点前排起了长龙。
请针对以上消息写一段点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是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请以“青年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襄樊四中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A卷
1.A(B舳舻zhú  C奢靡mí  D媲美pì)
2.C(A良辰美景 B觥筹交错 D 歪门邪道)
3.B(“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此处指反复思索,考虑,应改为“琢磨”。A项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比喻某个人或某件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C项“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D项中“人浮于事”指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多人少。)
4.D(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置于“播发图片”之前。B项属于暗换主语,在逗号后应加上逗号和“这一平台”。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效率”后加上“的社会”。)
5.B(A项“如”后无明显停顿,删去冒号,“如”前的句号改为逗号;C项“携手共进、共度难关”是并列短语作谓语,且相对复杂,中间的顿号改为逗号;D用疑问句表示内心的思考,所以“会怎么样”“会发生些什么”后面都应该用问号。)
6.B(A项不能说“宋朝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无关”;C项“农业发展迅速”没有依据,从数据看,农业税也没有大幅度增加;D项“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错误,“取代”一词原文没有依据。而且,原文也只是说“神宗时……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
7.C(原文是说“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入不敷出”、“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
8.B(A.“一直占居第一的位置”不对,宋太宗时,农业年收入高于工商业年收入;“基础”说法也欠妥,我们所说的“基础”是多就该产业的社会地位而言,不仅仅是从经济收入来定位的。在我国历史上,农业一直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能说“宋神宗时,工商业是宋朝财政收入的主体”。 C.强加“只要……就……”充分条件,使得表意绝对,应该说劳动力的富足只是工商业发展的一个条件,工商业的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无中生有)
9.B(A项,宋朝没有发生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很多,长期坚持大量招募士兵只是原因之一,简单的反推不能成立;C项,宋代不抑制兼并,有利经济的发展,这与当时的工商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等历史原因有关,不能简单地推断到其他王朝;D项,说法过于绝对,文章中只是说很多时候经济规律比人为干预更有利,不等于说任何时候都更有利,更不能说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就一定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D(何其,这里是两个词,为什么他)
11.C
12.A(说的是吴秀才)
B卷
1.C(A奢靡mí  B舳舻zhú  D媲美pì)
2.C(A良辰美景 B觥筹交错 D 歪门邪道)
3.D(“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此处指反复思索,考虑,应改为“琢磨”。A项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比喻某个人或某件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B项中“人浮于事”指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多人少;C项“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4.A(B项“如”后无明显停顿,删去冒号,“如”前的句号改为逗号;C项“携手共进、共度难关”是并列短语作谓语,且相对复杂,中间的顿号改为逗号;D用疑问句表示内心的思考,所以“会怎么样”“会发生些什么”后面都应该用问号。)
5.D(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置于“播发图片”之前。B项属于暗换主语,在逗号后应加上逗号和“这一平台”。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效率”后加上“的社会”。)
6.A(B项不能说“宋朝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无关”;C项“农业发展迅速”没有依据,从数据看,农业税也没有大幅度增加;D项“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错误,“取代”一词原文没有依据。而且,原文也只是说“神宗时……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
7.B(A.“一直占居第一的位置”不对,宋太宗时,农业年收入高于工商业年收入;“基础”说法也欠妥,我们所说的“基础”是多就该产业的社会地位而言,不仅仅是从经济收入来定位的。在我国历史上,农业一直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能说“宋神宗时,工商业是宋朝财政收入的主体”。 C.强加“只要……就……”充分条件,使得表意绝对,应该说劳动力的富足只是工商业发展的一个条件,工商业的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无中生有)
8.C(原文是说“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入不敷出”、“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
9.D(A项,宋朝没有发生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很多,长期坚持大量招募士兵只是原因之一,简单的反推不能成立;B项,说法过于绝对,文章中只是说很多时候经济规律比人为干预更有利,不等于说任何时候都更有利,更不能说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就一定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项,宋代不抑制兼并,有利经济的发展,这与当时的工商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等历史原因有关,不能简单地推断到其他王朝。)
10.D(何其,这里是两个词,为什么他)
11.C
12.A(说的是吴秀才)

13.(1)①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盛大浩然有不可挡的气势,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
②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
(2)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14.(1)这两句一情一景,情景交融。(1分)“成阵”“风飘”写地上空中落英缤纷,这纷纷扬扬的暮春落花既是莺莺将要逝去的豆蔻年华的写照,也是莺莺愁绪的寄托。以情观景、情借景生,二者融合。(2分)含蓄地表达出莺莺青春虚度、有爱难成的万端愁绪。(1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紫峰中学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科期中考卷』  下一个『江苏省2010届高考前热身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