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华亭一中201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甘肃华亭一中201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华亭一中201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第I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狩猎(shóu) 根深蒂固(dì) 面颊(jiá) 浑身解数(xiè)B.痼疾(gù) 断壁残垣(yuán) 造诣(yì) 挈妇将雏(qiè)C.占卜(ǔ) 煞有介事(shà) 粗犷(kuàng) 审时度势(du
试题预览
华亭一中201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第I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狩猎(shóu)   根深蒂固(dì)   面颊(jiá)   浑身解数(xiè)
B.痼疾(gù)   断壁残垣(yuán)   造诣(yì)   挈妇将雏(qiè)
C.占卜(bǔ)   煞有介事(shà)   粗犷(kuàng)   审时度势(duó)
D.笨坯(pēi)   胼手胝足(zhī)   角逐(jué)   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凉爽的清晨,花园、小区、河畔处处可见慢跑、舞剑、跳舞的人们,还有的拉开场子吹拉弹唱,或者拉开嗓子引吭高歌。
B.陕北原生态歌手阿宝与熊汝霖合作的一曲《倾国倾城》,宛转悠扬,天花乱坠,诉说着一个“流传往日悲欢眷恋”“永远静夜如歌般委婉”的故事。
C.谷歌很可能于近期停止其在中国的搜索业务,消息一出如石破天惊,引起了谷歌的不少中国伙伴的担忧。
D.实现“人机对话”已是指日可待——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县团委发出的为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献爱心”的募捐倡议,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
B.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C.西南地区旱情极为严重。气象部门预报,预计未来几天西南旱区将虽然有下雨天气出现,但重旱区仍无有效降水,旱情仍将持续,损失会继续增加,抗旱救灾的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对此,必须有心理准备和清醒认识。
D.“上海世博会将首次设立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张海迪在回答提问时特别介绍,“‘生命阳光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一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①⑤②④③  B.⑥⑤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低碳生活”      创新生活     廖先旺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5.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目前的看法是,“低碳生活”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虽是新概念,却反映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才幡然醒悟。
C.要解决世界气候问题,在现阶段不仅必须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多难题,还要接受低碳生活理念。
D.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B.低碳生活理念与消费至上截然不同,消费至上是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C.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主要方法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就是要改变消费至上的文化。
D.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现实,就能够全面地有效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范文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②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时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降将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注] 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忤:触怒
B.竟失襄阳                      竟:最终
C.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     遁:失败              
D.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     恨:遗憾
9.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陈文龙“忠义”的一组是(       )
① 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     ② 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③ 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④ 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 
⑤ 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   ⑥ 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文龙本来很受丞相贾似道器重,并提拔他担任监察御史,但他从不阿附贾似道。
B.陈文龙极力反对贾似道任用范文虎、赵溍,贾似道立刻免了他的官职,但兵溃鲁港后,贾似道也追悔莫及。
C.福州投降元军后,王刚中派人到兴化劝降,陈文龙杀了王刚中,并写信斥责备王世强等人的叛国行为。
D.林华投降元军后,又下令让曹澄孙把陈文龙和他的家人都抓到元军中,百般凌辱,但陈文龙宁死不屈,终至绝食而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5分)
                                                                                                     
    (2)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为什么忧愁?请分条概括。(3分)
    答: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2分)
    答: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回想春天的气味
唐 敏
    ①我常常喜欢看童话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孩子们的故事,依然是让我最高兴的事情。也许是没有孩子的缘故吧,我的生命中的那个孩子就一直留在我灵魂里没有出去,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那个孩子想看。
    ②春节期间,我在家里休息,拿出《小飞人卡尔松》来看。我很喜欢背上有螺旋桨、会飞的小胖子卡尔松,还有那些描写屋顶上夜景的文字。
    ③我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到冬天北京的黄昏——覆盖着白雪的城市,显得很灰色,从地面、屋顶到天空。在一片无法让人愉快的灰色里,一轮太阳黄澄澄地贴在西边的天上,很稀薄的感觉。尽管下了雪,空气还是那么干燥,这与我从小生活的潮湿的南方真是不同啊。到了深夜,再去遥望夜空,在彻骨的寒冷中,月亮光虽明亮,却毫无灵动的水气,三两孤星也呆滞不动地嵌在空中。没有足够的水分,月光不会流淌,星星不会闪烁,美丽也就不会诞生了。
    ④我想,北京这个地方,春天即使回来,也是干巴巴的,树叶也会生长,绿色也会满目,但是不会有水灵灵的活力。北京城里的杨柳树,那些绿色的枝条和细长的叶子,很像是用纸剪出来,很干很脆,不带水分。
    ⑤回到屋子里读卡尔松,书中的小男主角小弟,在夜晚耐分凭窗眺望——
   “这是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好像在向春季空中闪亮的小星星挥手致意。”
    读到这儿,好像春风已经拂面吹过了。
    “这是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明亮的原因是月光融融,气温也暖融融的,因为“窗子敞开着”,说明气温宜人。至于“美丽”么,那是小弟的感觉。
    “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那是春风在吹拂。
 “空中闪亮的小星星”,说明了空气是多么湿润,星星才有可能闪烁起来。
⑥这是春季多么好的画面,藏在一本给孩子看的书里。很多人使劲地赞美春天,用尽华丽的辞藻,却写不出如此真实的春天的美感。
    ⑦就在那一个瞬间,我忽然回想起了小时候记住的春天的气味。那是童年时代,每到春天来了,寒冷消除,夏季还未到来时,在暖融融、湿漉漉的空气里,那种浓烈的春天的气味,让我一下子“回到从前”——南方的城市多雨,春季里总在下雨,过分的潮湿让小孩子们经常长疮,因为他们总是喜欢把脚泡在淤积着雨水的坑里。还有很多很多成长的烦恼,让孩子们忽略了春天。但是春天的气味真是太浓烈了,到黄昏与夜晚交接的时刻,那气味就灌满了大地和我们居住的房子的每个角落。
    ⑧在温水般的气温中,那气味是潮湿的,带着野蛮的青草的生涩气息,带着各种树木散发的汁液的气味,带着阴暗水沟里闷闷的臭味,池塘里发出腐烂的腥味,这腥味保留在池塘的鱼虾身上,使我很不爱吃它们。还有一种咸咸的气味是从高空中往下倾倒的,当时不明白那是什么味道,成年后才知道,那是大海的气息。
    ⑨当我闻到春天这种混合的气息时,觉得自己像糖块一样在溶化。厨房里传来做饭的气味,食物正在散发香气,使得空气更加混乱。天色昏暗,看不见纸上写的字了。于是就坐在那里闻春天的气味,晕乎乎地停止了大脑的活动。
    ⑩接着,感觉到心在动了。那是一阵子被彻底消融的感觉,要过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还在。
    ⑾于是藏在记忆深处的、儿时的春夜又回到脑海里——
    依稀可辨的是树冠的弧线,分出了天空和大地,带着红晕的黑暗里,穿过门前树木的枝叶,看到不远处亮起了一些昏黄的灯光,这些不够明亮的灯光在池塘里扭动,拉出长长的线条,微风带来炒菜的声音和孩子们的叫喊,他们在为吃饭高兴呢。
   ⑿回忆在慢慢变形,模糊,那混合的气味也变得不太确定。恰好因为记忆的模糊,使得春天更加美丽,不可形容。
14.请理解第1段中“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那个孩子想看”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15.第3段中,描写了“我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到的情景,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6.作者“回想”的“春天的气味”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6分)
答:                                                                                
17.童话里的春天和记忆里的春天表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请结合全文内容评价作者的生活态度 (6分)
    答:                                                                                 
六、(15分)
18.请根据下面一幅漫画内容,说说自己对漫画作者创作意图的领悟。(60字左右)(4分)
 
19.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文字,要求两段文字内容相关,句式大体一致,字数相差不超过10个。(4分)
示例: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以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以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
啊,体育,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近日,上海同济、华师大、华东理工、上外和东华等6所高校,在自主招生的理科考试中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放弃考语文。
旋即,一场“为何考英文,不考语文?”的争论在社会上展开——
有人说:学生压力够大了,语文是母语,没有必要逢考必有;有人说:凭什么不考语文,中国人自己的语言还要不要……
面对争论,孰对孰错?                 (腾讯教育2010年1月27日  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认真观察下面这组漫画,按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华亭一中201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答卷纸  
一二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一、二、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11(1)                                                                          
                                                                                          
(2)                                                                              
                                                                                                                     

12(1)                                                                          
                                                                                          
(2)                                                                              
                                                                                      
                                                                                          
(3)                                                                 
                                                                 
13(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4.                                                                                          
                                                                        
15.                                                                                          
                                                                                          
                                                                        
16.                                                                                          
                                                                                          
                                                                                          
17.                                                                        
                                                                                                                                                       
                                                                                          

六、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20.(1)                                                                      
(2)                                                                           
                                                                              
                                                                               
                                                                                  

七、21.作文
 
























































































华亭一中201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
1.B(A“狩”shòu;C“犷”guǎng;D“笨坯”的“坯”读“pī”)
2.D(A“拉开嗓子”与“引吭高歌”中的“引吭”意思重复)B.天花乱坠: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后形容说话非常动听,但空洞不切实际。天花乱坠是贬义词,与本句语境不合。可换为褒义词“娓娓动听”(娓娓,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好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C.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于媒体的消息惊人,属误用。 D. 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3.D(A“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有歧义,一是“许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一是“学校的许多老师和同学”;B.搭配不当。应在“全球气候变暖”前加上“减缓”;C语序不当。“将虽然”改为“虽然将”或“虽然”)
4.B                                                     
5.B(以偏盖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0年江西省名校高考信息卷一』  下一个『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2010年高考前矫正性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