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信息预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0年高考语文信息预测(高三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0年高考语文信息预测(课标版)和2009年相比,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保持了稳定,没有变化。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新课程高考的省份逐年增加,先期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的高考试卷也逐步步入稳定期。2007年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2008年增加了江苏,2009年天津、安徽、福建、浙江、辽宁加入新课程高
试题预览
2010年高考语文信息预测(课标版)
和2009年相比,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保持了稳定,没有变化。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新课程高考的省份逐年增加,先期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的高考试卷也逐步步入稳定期。2007年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2008年增加了江苏,2009年天津、安徽、福建、浙江、辽宁加入新课程高考,2010年则又有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实施新课程高考。从继承发展的角度来看,先期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区,需要几年的时间保持稳定;2010年开始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更需要解决平稳过渡的问题。
二是考试中心的《考试大纲》只是命题的指导性文件,而无强制性的刚性要求。各分省自主命题的省市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通过制定各自的《考试说明》来命题。
因此,平稳平实成了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的主旋律。
命题走向蠡测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主旋律。依纲据本,融入新课标理念;关注生活,彰显时代风貌;融合借鉴,凸现地方特色是备战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方向。
以下是我们对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命题的几点预测:
1.以纲为纲,关注变化。
这里说的第一个“纲”是指考纲(《考试大纲》)和大纲(《课程标准》)。考生在复习中应紧扣“考纲”和“大纲”。因为“考纲”是命题的依据,为考生指明了复习的方向,考纲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在高考题中体现出来,也反映出一定的命题趋势。
2.关于各类文本的选材及备考。
先说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材。
由于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列入必考范围,因此,今年新课程高考的试卷选材仍将以文艺随笔和学术论文为主,如2009年的全国课标卷、山东卷、辽宁卷、浙江卷和安徽卷,选材注重文化因素,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人文情怀;同时,还将注重与教材的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导向,如2007年山东卷、2008年广东卷和江苏卷的选材。选材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从作品集中选取。其中近几年广东卷、江西卷的选材最具代表性。2009年广东卷的选文《自由与科学》,此文最初发表在1940年出版的《自由的意义》文集里,后被《民主与科学》2000年第1期收入;2008年广东卷的文章选自朱光潜的《诗论》中第三章《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的第一节“诗与直觉”;2009年江西卷的文章选自朱光潜《谈美》;2008年江西卷的文本节选自《赵鑫珊文集》(第一卷)中的《哦,美丽的白日梦》。其它还有:2009辽宁卷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该文选自《中国古代文论管窥》(齐鲁书社1987年出版);2009年全国卷Ⅰ所选文章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等等。
二是报章杂志中选取。如,2009年安徽卷《史学视野下的“通俗历史热”》选自2007年3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山东卷《“断桥”考》,选自《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全国课标卷《诗与歌词》选自《解放日报》2009年1月25日第7版;江苏卷《说“异”》选自2008年11月26日、27日的《文汇报》、《散文海外版》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福建卷的《尺度》选自《书摘》2009年第1期;浙江卷的选文出自王德峰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第四部分;2009年全国卷Ⅱ论述类文章的选文出自《文史知识》2009年第2期。其它的还有,2008全国课标卷的选文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选自《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2008年全国卷Ⅰ《盖天图仪考》选自《文博》2008年第1期,2008年全国卷Ⅱ《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选自《河北学刊》2004年第24卷第3期,后载入《新华文摘》2004年第18期,等等。
这类选文突出的特点是其时效性强,有时代气息。文章涉及的问题往往是某个领域学术研究的新成果,设题依旧突出“信息性阅读”的特点。
备考启示:
根据考纲的要求,建议师生在平时训练时,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全文,把握命题,然后回答问题。这个思路和高考命题者的拟题顺序刚好相反,命题者的拟题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比如2009年广东卷的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命题,命题人先命制有关对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理解的试题(第十一题、第十二题、第十三题)这是局部,然后从几个分论题的归纳,提炼、整合的角度命题(第十四题、第十五题)。平时训练的时候要先从作者的观点态度开始,然后找到中心论题,而后是分论点,再到重要句子和到重要概念。
如2009年广东卷,考生首先应把握作者爱因斯坦的思想倾向,其主纲“科学要发展必须要有自由”,然后注意中心论点,先说打算,中心论点跟他的思想是一致的,即科学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必须要有相关的、充分的自由。其次找出中心论点,再根据中心论点找分论点——两个目标,两个目标之下又分别有达到这目标的条件,以及重要的概念和重要的句子。文章思路非常清晰。所以,首先从总体上要读懂作者的思想体现,其次要去寻找中心论题、分论点,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细节。一般分析性的考题都从这些角度去设问,如第十四题和第十五题面。另外,涉及个中心论点的考题,如对中心论题发问,一般在开头和结尾部分去找。如对分论点发问,一般在原文中除去开头和结尾自然段之后,在中间几个并列自然段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去寻找和归纳答案。也是极少有隐藏在自然段中间的。如果命题人设计的问题跨了几个自然段,如第十五题的要点,就是分散在两个不同的自然段中,那么考生要在不同自然段中去寻找重要细节和信息,然后整合作答。
次说文言文的选材。
主要有四类:一是“二十四史”中的史传文。如近几年的全国课标卷、全国卷、广东卷,等等。“二十四史”中,中古以后的正史列传因文学价值不高而极少进入命题人的视野。二是文人撰写的写人叙事类散文。如2009年江苏卷、福建卷、江西卷、湖北卷。三是先秦散文。如2009年山东卷、天津卷。四是记、论、序、跋等文言散文。这类文章在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取材中有增加的趋势,如2009年浙江卷、安徽卷、湖南卷、重庆卷、四川卷。其中湖南卷一直坚持从文言散文中选材的方向。全国课标卷、山东、广东、江苏、辽宁、北京等卷别应该关注人物传记(叙事类文章);天津、福建、浙江、湖南等试卷应关注文言散文。信息筛选、文意概括和翻译题将保留,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考查,有的卷别将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即在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题中,将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放在一起来设题考查。文言断句的命题形式趋于多样化。
备考启示:全国课标卷(包括辽宁卷)、全国卷仍将从“二十四史”中选材,尽量少在中古以后的正史列传上耗费时间。记、论、序、跋等文言散文难度稍大,似不宜作为备考重点;文人撰写的写人叙事类散文介于二者之间,从文本轮换的角度考虑,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再谈文学类文本的选材。据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但高考受选材的篇幅等影响,一直从散文和小说中取材。
已经实施新课程高考试卷的选材要关注文本的轮换的因素,从小说中选材的应关注散文,而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的,如山东卷,则应关注小说的阅读。
2010年将实施新课程高考得试卷的选材,应该认真研读省市公布的《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或样卷,如2009年辽宁省的首次新课程高考前,省有关部门公布的《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分别列举了之外小说各1篇,2009年高考试卷中考查的即为中国当代小说。从平稳过渡考虑,选材以散文为首选,就借鉴其它卷别选材和设题经验而言,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小说的选材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新课标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之中,如2007年、2008年全国课标卷的《林冲见差抜》(节选自《水浒传》)和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二是名家的整篇小说,如2008年江苏卷汪曾祺的《侯银匠》。我们以为,还是以名家的整篇小说为宜。因为从长篇中节选的文字,往往“窥一斑而难知豹”。选文的难度就受更多因素的制约了,尤其是外国小说,对考生而言,有文化背景差异,会加大阅读的难度。此外,外国作品从原作翻译成中文,是否失去了一些原有的味道,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当代小说亦然,当代小小说以讽刺、影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为主,不符合高考选文积极向上的主旋律。
关于散文的选材。当代散文是首选,兼及现代散文。选文是名家名篇,底蕴深厚,文情并茂,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意在引导考生披文入情,发掘文本的人文蕴含。字数在1100——1350之间。其文章出处有从作品集里选取的,有从新近的报章杂志中选取的。如2009年的选材:江苏卷的《上善若水》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10期,广东卷《耕作的诗人》和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均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全国卷1的《彩色的荒漠》选自花城出版社《2006中国散文年选》,全国卷2的《岳桦》选自《散文百家》2009年第2期,湖南卷《云南看云》选自《沈从文随笔•生之记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福建卷的《阿庆》选自《丰子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本篇曾载于1983年2月9日《文汇报》,并收入《缘缘堂随笔集》(1983年),还见于人教社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读本》中,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见于散文集《记住回家的路》(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4月),与2006年湖北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选文一致。
关于小说的选材。2009年高考小说的选材有两个方向:一是当代名家的非名篇。如辽宁卷的《遗璞》选自《太白山记(短篇卷)》(贾平凹小说精粹),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安徽卷《董师傅游湖》选自《惚恍小说(四篇)》,载《小说月报》2008年第5期。二是外国小说,如浙江卷的《魔盒》,作者为英国的大卫•洛契佛特,选自《译林》1983年第3期。
最后说说实用类文本的选材。三年来的全国课标卷坚持从作品集中选取人物传记,特别是2008年和2009年的选材,都和教育家有关。广东卷和山东卷则注重文体的轮换。人物传记从个人传记(2009年全国课标卷阅读材料选自《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辽宁卷《达尔文的拖延》选自《自达尔文以来》第一部分第一章,海南出版社2008-12-01第1版)和杂志(2009年广东卷《黄侃先生二三事》选自《传记文学2003年第4期》)中取材。新闻,如2007年广东卷和2009年山东卷的访谈则从网络中取材。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主要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和文言文阅读及文学类文本选材是否相雷同。二是受文章体裁轮换的影响。如广东卷和山东卷,2007年和2008年广东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分别为《访钢琴家傅聪》(访谈)、《绝妙的错误》(外国科普文章),山东卷的选材分别为《梦碎雅典》(新闻)、《我所认识的梁漱溟》(传记)。受上述因素,尤其是文章体裁轮换因素的制约,今年新课程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将会有较大的变化,如全国课标卷将从新闻、报告、科普文章中选材,广东卷将把新闻、报告作为选材方向,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2010年这类文本阅读的设题难度将会加大,使之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真正做到“难度等值”。
还要说明的是,近2年,有多份单独命题的省市卷中的阅读材料出自本省市的作家之手,或者材料中记叙、描写的是本省市的社会生活,彰显了地域特色。如,2008年山东卷的《歌德之勺》的作者张炜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的作者牟宗三是山东栖霞人。江苏卷《侯银匠》的作者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其中的“轿船”等民俗的描写,具有浓浓的水乡风土人情。北京卷的《碧云寺的秋色》,描写的就是北京西山碧云寺的秋景。
备考启示:有必考和选考之分的高考试题,采用题组选考的方法,从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这两个阅读材料各命一组题,两组题在题量、题型、赋分、难度等方面保持一致,做到题组等值。而实际上,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难度并不等值。试卷中前者的难度明显大于后者。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无论是现当代传记还是新闻、科普文,其设题大都停留在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层级,从试题的难度上考虑,备考中淡化文学类文本而强化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复习,不失为明智之举。
3.探究标准答案与评分细则,规范答题训练。
在阅读类文本的复习备考中,规范答题训练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但以往的做法多从平时训练的题目本身入手,通过强化训练和建立“错题本”的形式来进行的。不妨换一种方法,探究高考“标准答案”与评分细则之间的关系,做好规范答题训练。
探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标准答案”(参考答案),要从命题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有研究者认为,在高考的命题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大学老师。他们在制定参考答案时,更多的是从学术和学理上的角度,从唯美、完美上来拟定参考答案。而参与阅卷的,大多数是一线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在高考阅卷的试评中,“标准答案”与考生的实际答题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有了操作性更强,更有区分度的“评分细则”。二者的关系表明,如果高考试题的区分度不大,说明绝大部分考生的答题模式、答题类型差不多。而真正能拉开区分度的,是能够更加准确回答问题而拿到高分的人。因此,在备考中要切实加强答题时用语的准确和规范的训练,如,文言文翻译题的采分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解答古诗鉴赏题的步骤有哪些,文本阅读简答题及探究题如何明确“问什么(题干要求,命题及答题指向)”“答什么”,以及“怎样答(答题步骤)”。
4.语运题。
高考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向来有高考语文命题者的“试验田”之说。其选材及设题关注社会生活,贴近考生实际,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的命题思路。2010年高考语文语运题的命题形式在继续保持多样性的基础上,更富实用性,取材更加生活化,题目综合性增强,情境设置真实。
从考查形式来看,压缩语段,扩展语句,仿用、变换句式,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传统题型仍是考查的重点。
就考查的内容而言,2010年高考语运题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是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表现在考题的设置着力强调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如,2009年北京卷、湖北卷都以建国60周年为背景取材设题。江苏卷和四川卷都以汶川地震为背景取材设题。新闻类素材本身就直面社会生活。
二是联系校园生活,贴近考生实际。主要表现为命题材料的设置以校园生活为背景,贴近考生的实际。如2009年湖北卷的“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安徽卷“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全国课标卷“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句子的排序、衔接题)、广东卷的“南粤中学举行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等等。
三是注重与教材联系。近几年,江西卷和湖北卷语运题的设置注重从教材或者《语文读本》中选材。如,江西卷2008年仿写题的原句采自高一教材《我的空中楼阁》。该句描写的是“山上有了小屋”的美,句式灵动,比喻新奇,文采斐然。命题人指出,教材上这样的“好段子”俯拾皆是,平时有意引导学生细嚼慢品,并相机进行仿写训练,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和语感能力的积累,可收潜移默化之效。2009年的句式变换题的例句出自教材第6册(王力先生的《语言与文学》)。湖北卷2008年要求从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角度对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予以点评。2009年将仿句和名著阅读(《守财奴》、《项链》、《荷花淀》)相结合。此外,2009年四川卷的仿写题从《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取材。
5.关于作文。
一是命题形式的变化。从命题形式上来看,各地考题的延续性更为明显。纵观近三年的考题,注重某一种命题形式的试卷,三年后应该会改变命题形式,如山东卷前几年一直采用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2009年则采用了标题作文;上海卷和天津卷近三年都采用标题作文的形式,而2009年则分别改为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2009年只有天津卷采用了话题作文形式,因此,2010年材料作文和标题作文唱主角的命题格局会延续,但各地将呈现稳中求变的特征。材料作文、标题题作文的空间会相对稳定,其形式渐趋多样化。长期以标题作文命题的省市,应该关注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材料作文命题的省市,则应关注标题作文,而话题作文则可能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2006年至2009年,全国卷一直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随着新课程高考命题省份的增加,这几年采用全国卷的省份,将采用标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三是限制性呈加大趋势。为扭转作文考试多年来赋分极重而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并不与其相称甚至有一定反差的现象,近2年不少卷别加强了限制的力度,如湖南卷的限制文体,江西卷指定文体,等等。广大考生,尤其是北京、湖南、江西等地考生更应该注重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训练与写作。
二是命题内容将关注社会现实与抒写自我感悟,突出情感与认知。纵观2009年高考的18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关注社会与自己成了命题的主旋律:关注社会现实的,如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西卷的“兽首拍卖”、山东卷的“见证”,等等。抒写自我感悟的,如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天津卷的“我说90后”、 重庆卷的“我与故事”、 江苏卷的“品味时尚”、广东卷谈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对“常识”的看法、湖南卷的“踮起脚尖”,等等。2010年,关注社会现实与抒写自我感悟仍然会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
中性词和多义性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关键词。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有可能对人的审美、对社会风尚及流行文化的审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范畴进行考查。而引导中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考题会逐渐成为命题的热点。
同时,2010年高考的作文命题将更加突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的入文精神尤显重要,这自然也将成为考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作文备考:加强文体训练,拓展立意空间
从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及阅卷情况分析,限制文体或在考场上写好自己已定的文体,以成为一种趋势。因此,考生应切切实实加强文体训练,特别是议论文和记叙文的专项训练。而以此相关的,则是在审题立意上要下足功夫。无论是材料作文、标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立意的高下是考场作文水平高低的试金石、风向标。同时,在素材运用方面也应做足文章。关于这几个方面,考生须从考场高分中借鉴成功的范例。 (124.165.252.6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下一个『2010年江西省名校高考信息卷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