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叙事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考文言文阅读——叙事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D、叙事类文言文阅读。一、(09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试题预览
D、叙事类文言文阅读。
一、(09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方法总结】解答文言实词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联系法。联系课本等已有知识解读实词。②代入法。由于目前文言文考查大多采用选择题型,为了帮助自己阅读理解,扫清阅读中的文字障碍,我们可以将所给选项的文言实词解释代入原文中,联系上下文,能保证全文翻译畅通的就是正确项,否则就可以排除。③推断法。遇到疑难词句,根据语法结构推断词性(用法),根据上下文意,寻求隐含信息,推断词义,确定答案的选项。
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参考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方法点拨】为增加文言文信息筛选类试题隐蔽性和迷惑性,命题者常在选项中加入一些干扰因素,如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添枝加叶等,所以在解题时,要仔细审清选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 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 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重点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
【技巧点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把握隐含在文中的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参考答案】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
【知识拓展】文言文翻译四要领:
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的省略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同学们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中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先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
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参考译文】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子革对灵王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 嚣尹牛、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履,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放,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彶、王孙牟、夔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事.齐,王舅也z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7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①,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斧斤,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平: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7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昆吾:陆终民生六子,长名昆吾,少名季连,季连是楚的远祖,所以称昆吾为皇祖伯父。昆吾曾住在许地,故说旧许是宅。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 次:驻扎
B.去冠、被,舍鞭 舍 :放下
c.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事:事情
D.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肆:放纵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析】事:侍奉。
【方法点拨】做文言实词类试题时,应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将文言实词放到句子里解释,联系原文释义,在这个基础上确定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选出答案。
2、(改编)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执鞭以出 以勇气闻于诸侯
B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子与有劳焉 于是余有叹焉
D. 是良史也!子善视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析】c项,语气助词,可不译。A项,连词,表修饰/介词,凭借;B项,动词,到/介词,对于;D项,代词,指代左使倚相/助词,的。
3.(改编)将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都反映楚灵王贪暴的一 项是……………( )
①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②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
③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④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⑤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⑥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牛、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句①说的是周穆王的行为。句②是析父对子革说的话,通过排除法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探究】在叙事类文章中,信息主要指文中的种种事实,也指作者要表达的意向、向读者传达的意思等。要做到正确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前提是读懂文章,会正确翻译,同时,还要能够辨析文章中的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
4.(改编)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灵王企图称霸天下,又刚愎自用,纵欲无度。
B.楚灵王借游猎之名,率大军围徐以威胁吴。
c.楚之右尹子革等用委婉严正的忠言劝谏灵王,灵王最终彻底悔悟。
D.孔子说,楚灵王如果能克制贪欲,复归于礼,就不会在乾溪受辱自杀。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楚灵王并没有彻底悔悟。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2)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
【参考答案】
(1)后来楚灵王又移驻在乾溪,作为荡侯五人的后援。
(2)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现在您和王谈话,只随声附和,我们的国家将怎么办呢?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析】(1)“次”译为“移驻、驻扎”;“于”,介词,译为“在”;“以为”译文“作为”;“之”,代词,“荡侯五人”。
(2)“。。。。。。,。。。。。也”属于判断句式; “望”译为“声望”;“若之何”可译为“怎么办”。
【解题探究】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同时,在解答翻译试题时要有采点意识,把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准确的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楚灵王在州来游猎,驻扎在是颍尾。派了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牛、陵尹喜带领军队围攻徐国,用这个来威胁吴国。后来楚灵王又移驻在乾溪,作为荡侯五人的后援.
那时天正下雪,楚灵王穿戴着皮帽子、秦国所赠的羽衣、翠羽装饰的披肩、豹皮鞋子,手里拿着鞭子走出来.仆析父跟在他的后面. ;右尹子革在傍晚时去朝见国王,楚灵王接见了他。〈楚灵王)摘掉皮帽子,卸了披扁,放下鞭子,跟子革说:“从前我们的祖先熊绎,和吕彶、王孙牟、夔父、禽父一同侍奉周康王。齐、卫、晋、鲁四国都有分器,唯独我们没有。现在我想派人到周室去,要求把九鼎赐给我们做分器,周王会肯给我吗7子革回答说:“会给您的啰!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住在荆山那偏僻的地方,坐的是柴车,穿的是破衣,住在杂草丛中;在山林之间奔走,奉事周天子;我们只有桃弓棘箭贡给周天子,抵御不吉祥的事物。齐君,是周王的舅父;晋和鲁、卫,是周王的同母弟弟.楚国关系疏远,因此没有分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和这四国都侍奉您了,都要听从您的命令,难道周王还敢爱惜九鼎?灵王说:“从前我们的先祖伯父昆吾,原是居住在许这块地方的.现在郑人贪婪地夺取了许国的土地,而不交给我.我如果向郑图索取,他们肯给我吗?子革回答说:”会给您的啰! 周王不敢爱惜九鼎,郑国还敢爱惜原是许国的土地吗? 灵王说:“从前诸侯疏远我国而畏惧晋国,现在我国大筑陈、蔡、不羹的城池,它们都有兵车千乘,这件事你也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吗?子革回答说:“会畏惧您的啰!单是这四个小国的力量,就足够使诸侯畏惧的了,再加上楚国的力量,诸侯还敢不畏惧您吗!
〈这时〉工尹路请示说:“您命令我剖开圭玉做斧柄的装饰,请问怎样装饰?灵王进里面看去了。析父对子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现在您和王谈话,只随声附和,我们的国家将怎么办呢?子苹说:“我已磨快了刀等着。王出来,我的刀锋就要砍下去了I
灵王出来,又和子革谈话。左史倚相从灵王跟前快步走过去.灵王说:“他是一个很好的史官啦!你要好好重用他。他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子革回答说:“我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随心所欲行动,周游天下,使到处都留下他的车轮印和马蹄迹.祭公谋父作了一首《祈招》诗来制止周穆王的野心,周穆王因此能够在袛宫善终.我问他这首诗,他竟然不知道。如果要问更远的事,他怎么能够知道呢7灵王说:“你能够吗?子革回答说:“能够。(祭公谋父所作的)诗说:‘祈招多么和乐镇静,传扬着美好的名声。我们君王的行为,完美得像玉,坚重得像金,他使用民力从不过度,总是反复权衡,就像对待饮食一样,从没有过于醉饮的贪心。’”
灵王〈知道子革是劝诫他的〉作一个揖就进去了。送上的食物吃不下,夜里睡不着,这样过了几天。但是他不能克制自己,后来终于遭到祸难。
孔子说:“古书上有记载:‘克制自己,遵循先王的礼法,就是仁。’讲得真好啊!楚灵王要是能够这样做,难道他会在乾溪受辱自杀吗?
三. (江苏省2010届上学期高三调研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 4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注: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1 .(改编)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 虞:忧虑
B.于是有水火之孽 孽:罪恶
C.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 信:相信
D.自以幸为天子近臣 幸:荣幸、宠幸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解析】“孽”的意思是灾难.灾祸。
【知识拓展】“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是机械地考查文言实词知识的识记,而是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下列属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失火的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
A.阐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的道理。
B.肯定王参元“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的才华。
C.改变王参元“进而不能出群士之上”的现状。
D.表达“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的愧疚。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文章借王参元家失火的事,劝王参元出来做官,积极从政,以发挥自己的才干,改变“进而不能出群士之上”的现状。
3.(改编)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骇”“疑”“喜”三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后文叙议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作者在贞元十五年就读到王参元的文章,在读后的六七年中一直没有对王参元的文章作出应有的评价。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针砭了当时诋毁人才的恶劣的社会风气。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 “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等内容不是作者的看法。
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4分)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2分)
(3)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4分)
【参考答案】
(1)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吃惊,接着又怀疑起来,最后却非常高兴,原本打算慰问您,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始”.“吊”.“更”译对,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但我偶尔在同事中称道您几句,还是有人挤眉弄眼,暗暗讥笑。(“窃”译对1分,句意正确1分)
(3)烧黑了房屋,烧红了墙壁,来表示您家已经一无所有了,这样您本身的才能就能够自然显露出来而不受玷污了。(“黔”.“乃”.“污”译对,各l分。句意正确1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参考译文】
收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了火灾,家里什么也没有留存下来。我刚听说大吃一惊,接着又产生一些疑问,最后竟然感到非常高兴。原本打算慰问您,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又简略,因此还不能详尽地了解您受灾的情况。如果真的烧得精光而一无所有,那正是我要特别祝贺您的原因。
您殷勤奉养父母,生活得很安乐,只希望过恬静舒适.平安无事的日子。现在竟遭受到烈火焚烧的意外事情,而使您震惊恐惧,甚至连油脂.淀粉这样的东西,也许都供应不上了,我因此起初感到大为吃惊。
人们的言谈之中都说,事物的圆满或空缺,灾祸或幸福,都是相互依存转化,来去无定的。有的人将要大有作为的时候,开始总会经历一个困苦动荡.担心受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有水火的灾害,就有小人的怨恨毁谤。历经劳苦变动的磨难之后,才能奔上光明的前途,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但是;这些说法不仅大而无当而且荒诞不稽,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因此就一定相信,所以我接着便对它产生了疑问。
凭着您读了不少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又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所作所为都显示出您的多才多能,然而作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从而未取得显赫尊贵的地位,这里并没有其他原因。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存着许多财物,爱慕廉洁名声的人都怀有顾虑畏惧心理,因而不敢称道您的好处,尽管自己内心明白,但却藏在心里,含在嘴里不敢说出口来。这是因为公道难以显扬,而世人又多猜忌的缘故啊!谁要一开口,那些爱叽叽咕咕嘲笑别人的人,就认为他得了许多贿赂。
我从贞元十五年看到您的文章以后,藏在心里没敢讲出的赞赏的话大约五六年了,这是我只顾个人得失而长时间有负于公道,不仅是有负于您啊!等到作了见习监察御史和礼部员外郎以后,我自认为有幸当了皇帝身边的大臣,能够畅所欲言了,并想借此机会荐举您,消除您胸中的郁闷。但是当我在适当机会向同僚们称道您的时候,还是有人挤眉弄眼,暗暗讥笑。我深恨自己道德修养还不突出,清白的名声还未确立,而被世人强加上许多罪名,与好友孟几道每谈及此都感到十分痛心。如今您的家幸好被天火烧得精光,众人的疑忌也随之而全部化为灰烬。烧黑了房屋,烧红了墙壁,表明您家已经一无所有了,这样您本身的才能就自然显露出来而不致辱没。您的真实情况完全表现出来,这真是火神所给予您的莫大资助啊!那么,我和孟几道几十年对您的了解,还不如这把火一个晚上给您带来的荣誉大呢。从此您不仅被人谅解,而且会得到公开的赞扬,使那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开口为您说话了。出题考试,决定录取的主考官们,也都敢任命您官职而不再胆战心惊了。这样一来,即使想像过去那样屈己受辱,难道还能办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我最后才特别高兴起来。
古时候各国有了灾祸,同等地位的国家都要向受灾国表示慰问。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
高考文言文阅读——政论
』  下一个『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