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六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蒙城六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蒙城六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分)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
试题预览
蒙城六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在下列横线上规范书写名句。(6分)
    ①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④《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
⑤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其原因正像作者在议论中所说的那样,是因为:                     。
(2)默写杜甫诗歌《江南逢李龟年》(4分)
“        ,                  。                  ,                   。”
答案:(1)①思君不见下渝州  ②深林人不知  ③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⑤其受于人者不至  (2)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题。(7分)
汉字真的落后吗?_____说在七八十年前,我们的先辈们,那些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斗士们对这一问题还不能kǎi(    )然回答的话,_____,作为他们的子孙们,我们则可以理直气壮而又毫不迟疑地回答:汉字并不落后。汉字_____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_____是qì(    )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文字之一。
(1)(2分)根据拼音在文段的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汉字。kǎi(    )然    qì(    )今
(2)(1分)文段由于打印疏忽,有一处标点符号被漏打,请直接在文中补上。        
(3)(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理直气壮:          
(4)(2分)根据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案:(1)(2分)慨  迄  (2)(2分)“五四”  (3)(2分)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4)(4分) 如果  那么    不仅  而且
3.《童年》一书的主人公是     ,这一人物形象留给读者印象最深,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
答案: 阿廖沙  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不但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启示:在恶劣的环境中人应该学会坚强,战胜邪恶,走正自己的路。
4.语文综合运用。(8分)
(1)时下年轻一族“追星”已成潮流,你如何看待“追星”这样的行为?(不超过50个字)
你的看法:                                                                                。(3分)
(2)你的偶像明星(名人)是:       (1分);你喜欢、崇拜他,是因为他:          。(2分)
(3)对“追星”导致父死家破的杨丽娟,为了劝勉她,你会对她说:(2分)              。
附:杨丽娟事件
1994年杨丽娟突然梦到刘德华,命运从此改变。
  1995年迷恋刘德华已理智尽失,不上学、不工作、不交朋友。
  1997年20岁的杨丽娟在父母的支持下,花了9900元参加了一个香港旅游团,却未能看见华仔。
  2003年父母为满足女儿追星的心愿,连家里的房子都卖掉,一家人搬到了每月花400元租来的房子中。
  2004年杨丽娟得知刘德华在甘肃拍《天下无贼》后,每天从早至晚都站在自家的8层楼顶,但仍未见偶像。
  2005年得知华仔住所,与父亲再次赴港,失望而回。
  2006年3月父亲卖肾筹措资金帮女儿赴港追星。
  2007年3月25日第三次赴港的杨丽娟终于可以与偶像近距离接触,还被安排上台跟刘德华谈话及拍照。
  2007年3月26日老父跳海自杀,留遗书大骂刘德华。
  2007年3月27日杨丽娟埋怨刘德华 痛哭失声连呼后悔
  2007年3月28日杨丽娟母女返回内地。
答案:(1)追星本来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这个角度看,追星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狂热,那追星就失去了青春、纯真的色彩。由此可见,追星只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缀,而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应当理智对待,切忌盲目。(答案不限于此) (2)略(只要喜欢、崇拜的理由正面、积极、向上即可得分)(3)略
二、阅读(47分)
(一)  广告时代(16分)
作为一个广告人,我对大城市那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特别敏感。每天都要看广告听广告评广告讨论广告设计广告,时间长了,我就像掉进了广告的陷阱之中,深感痛苦和厌倦。
终于,忍无可忍,我回到我阔别多年的老家,并且专门住到一个远离县城的小镇上。这里山清水秀,民风古朴,正可以用来修心养性,医治我疲惫至极的身心。而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广告风也刮到这大山深处来了,醒目的墙上,街两边的电线杆上,都贴上了形形色色的打印体和手写体广告。
这天早上,我见一堆人站在一张用白纸写成的广告下,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便走拢去看个究竟。只见广告上写着:“广大农友须知:昨天在这里卖稻种的,是我的儿子,他说是良种,其实是劣种,请买了这种种子的,千万不要当种子用,并请大家互相转告,请买了种子得到我家退还,本人将如数退款,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大家退款。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也,本人教子无方,对不起广大农友,请有关部门对我进行处罚。”落款是“板栗坡村刘贵根”。
我当即决定回去取相机,把这幅广告牌下来,把这个场面拍下来。由于心情太激动,我没走几步就一路小跑起来。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广告,最有价值的广告,最能动人心弦的广告。
我把相机取来了,先站在远处拍下一堆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的镜头,又挤拢去拍那幅广告的“特写”。可我举起相机却傻眼了——那幅广告上竟然别覆盖了一幅新的广告!只见广告上写着:“各位农友,由于我父亲思想陈旧,不懂科学,分不清什么是良种什么是劣种,所以它才写了那个让大家找他退款的广告,这完全是一个误会,请大家不要退款,放心使用。”
我一下子就被闹糊涂了。但我还是举起相机,把这个广告拍下来。
我决定吃过午饭就到板栗坡村去找刘贵根老汉聊一聊。吃饭的时候,我就像亲戚打听板栗坡村离镇里又多远,他们说不远,只有两里多路,还说刘贵根是个老老实实种了一辈子田的庄稼汉,基本上是个文盲,他那个广告,肯定是找人写的。他们也听说了广告的事,但他们没有买那种种子,他们说:“我们幸亏没买。”
吃了饭休息了一会儿,我就起身到板栗坡村去。走到镇上,听人议论说刘老汉又贴了新的广告,我就想还是先看看他铁的新广告再说。
还是在那个地方,照样围着一堆人。我走拢去,见刘老汉的广告又覆盖在他儿子的广告上。只见广告上写着:“广大农友:别听我儿子胡说,他卖的种子肯定是假的,这是他亲口对他媳妇说地,是我老板在厨房里亲耳听到的,不信大家可以到县里找人鉴定,凡是相信我的,我负责如数退款,不相信我的,到时候吃了亏请千万不要怨恨我,我在这里宣布,从今天起,我和我儿子刘石头断绝父子关系,他要是在赶紧我的家门,我就打断他的狗腿。”
我即刻掏出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
虽然现在已进入广告时代,但这很可能是全世界最少见的广告。
5.这篇小说通过三则广告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2分)
 6.请简述三则广告的主要内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对广告“深感痛苦和厌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8. 为什么作者不给第一自然段画线部分加标点,使之变成看广告,听广告,评广告,讨论广告,设计广告?(2分)  
 9.小说中虽然没有对刘贵根老汉与其儿子进行正面描写,但通过三则广告以及周围群众的反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人的性格特点。(4分)
    刘老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老汉的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对刘贵根老汉“广告”的态度是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2分)
 11.读了这篇小说,你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的广告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广告业拟一则广告。(2分)
答案:5.讲述了一个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两种价值观在两代人之间的激烈碰撞的故事。
6.①父亲揭发儿子卖假稻种;②儿子反诬父亲不懂科学;③父亲以确凿的事实对儿子的欺诈行为作进一步揭发。
7.虚假广告太多
8. 不加标点,更能突出我对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的厌倦。
9.刘老汉:实话实说、倔强正直、嫉恶如仇;  儿子:自欺欺人、钱迷心窍、厚颜无耻 
10.支持、赞赏。最好的广告,最有价值的广告,最能动人心弦的广告,全世界最少见的广告。    
11.坚持诚信、反对欺诈(意近即可)
(二)母亲的三句话(15分)
周华诚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有删改)
12.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回答两点即可,2分)
13.通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4分)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写的是__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写的是__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14.语言品味(4分)
(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2分)
(2)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2分)
15.说说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2分)
16.“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吗?请简述。(3分)
答案:12.中心内容:围绕母亲三句话写  叙事线索:母亲的三句话  文体特点:记叙文  主要人物:母亲  
目的意义:暗示母亲的三句话对“我”影响大(答出2点即可,2分)
13.遇到困难要坚强(执著) 牵牛 遇到压力要放松(坦然)  吵架(各1分,共4分)
14.(1)(一语双关) 既指现实的冬季,又指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1点1分,共2分)(2)为母亲的话作铺垫  表明母亲的话很平常、很朴实  源于生活经验的总结(点出用意1分,分析说明1分,共2分)
15.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表明“我”从母亲身上不断获得教益或围绕母亲的三句话组织安排材料,使全文结构完整。(围绕材料安排作答,言之成理,答出1点即可,2分)
16.略(简述经历或谈感悟均可,要求文从字顺,表意清楚,真实可感,3分)
(三)(16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③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8.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4分)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9.   有人说:“俄而百千人大呼”一句前转接太快,不合生活实际,应当由夫妇一家,写到邻家、街坊,再写“百千人大呼”,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3分)
20. 加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修辞的表达效果。(4分) 
21. 口技者的表演具有逼真的效果,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在哪里?(2分)
答案:19、这样写反而过于哕嗦,不能表现大火灾“间不容发”的情景,更不能极快地将口技推向高潮,反而冲淡了口技者的技艺。 20、议论,修辞手法有:对偶、夸张、顶针。从不同方面高度赞扬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21、段中最后一句。“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4.105.239.22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考试(二)』  下一个『2010年北京西城区二模试题详解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