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泰州地区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10年泰州地区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七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诅咒(zǔ) 困窘(jiǒng) 摩挲(suō) 憎恶(zèng)B.头角(jiǎo) 遴选(líng) 萦系(yíng) 钟磬(qìng)C.攒聚(cuán) 倜傥(tǎng) 腻味(nì) 殷红
试题预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诅咒 (zǔ) 困窘 (jiǒng) 摩挲 (suō) 憎恶 (zèng)
B.头角 (jiǎo) 遴选(líng) 萦系 (yíng) 钟磬 (qìng)
C.攒聚 (cuán) 倜傥 (tǎng) 腻味 (nì) 殷红 (yān)
D.上溯 (shù) 挑衅 (xìn) 深邃 (suì) 万籁 (lài)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工程快要竣工了,”李总凝望着高耸入云的大楼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B.你看过《阿凡达》这部电影吗?小王?
C.要想取得成绩,就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王教授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真让人羡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我市青年干部参加在职硕士学位教育蔚然成风。
B.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C.这次体育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风毛麟角。
D.上海世博会瑞典参展方在其博物馆启动仪式上别有用心地请来了中文老师现场教授中文。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世博会标志性建筑——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也是上海世博会主入口。
C.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发出通知,号召全省教育系统迅速开展向王茂华老师学习。
D.世博会的每一段重要历史,上海世博会筹办和举办的每一个重要瞬间,都是精彩的德育教材,值得我们去深入领悟和仔细阅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普少习吏事(熟悉)        卒用其人(终于) 孔子不能决也(判定)
B.日始出时去人近(离开)  太祖常劝以读书(拿)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C.富人于五所园也(建造的园子) 缘坡植牡丹(沿着)  遂以名楼(命名)
D.非显者刺(投名帖)       四闼霞敞(窗)     他日补缀旧纸(连缀)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我来到了海边,________________,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感受到了,大海,这就是大海。
①我倾听着耳边呼呼的海风声,海浪拍打岩石的敲击声
②但我清楚地知道,这就是大海,一望无垠的大海
③倚靠着扶栏,向下眺望
④尽管是夜晚,一片漆黑
A.③①②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共35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
⑴抉择        ⑵践踏      ⑶断垣颓壁        ⑷金碧辉煌
⑸堪察        ⑹抱怨      ⑺芳草如荫        ⑻接踵磨肩
⑼云霄        ⑽装璜      ⑾远涉重洋        ⑿丰功伟绩
改  正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2分,每空1分)
⑴桃李不言,                    。⑵             ,鲜克有终 。
⑶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
⑷居高声自远,                    。⑸                 ,禅房花木深。
⑹游子乍闻征袖湿,                  。⑺                ,潭影空人心。
⑻《登岳阳楼》中诗人从岳阳楼上观洞庭湖,气象极为壮观的诗句:             ,  
                 。
⑼杜甫晚年举目无亲,体弱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但是在《登岳阳楼》一诗中所写的“                 ,                 ”两句诗,体现了他为国事担忧的情怀。
⑽《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采用以声衬静的手法表现环境幽静深远的的诗句是                 ,                。 
9.阅读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回答下面的问题。(共5分)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②半落青天外,一水③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许多凤凰飞集此山,因而筑台称凤凰台。一说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②三山:山名,在南京市长江边。③一水:指秦淮河。
①这是一首记游抒怀的诗,前半部分写_____,后半部分写_____(两处均不超过4个字)2分。
②“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浮云比喻什么?________(1分)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名著阅读。(5分)
⑴顽童汤姆非常讨厌牧师骗人的鬼话,因此在牧师滔滔不绝讲大道理的时候,他用口袋里的_______战胜了教堂里的一只狮毛狗;一天半夜,汤姆索亚和好友哈克溜到坟场,想实验一下死猫能不能治好瘊子,无意中却目睹了一桩杀人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与汤姆索亚一起在山洞中迷路的是哪位同学?_______ 用一句话概括《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刷墙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专题综合实践活动。(11分)
自2009年4月泰州国际旅游节圆满落幕以来,泰州旅游业已经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用泰州市旅游局局长陈士宏的话说:“泰州旅游从当初的久居深闺无人知晓,到如今的一举成名人来人往,泰州旅游不知不觉间完成了自己的凤凰涅槃。”在第二届旅游节举办期间,某班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表现对泰州旅游业的关注。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小组搜集了下列文字资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1)4月2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兴化千岛菜花节在金色的田野中,拉开了大幕。“兴化油菜,全国挂帅”,早在1958年,兴化的油菜歌舞就唱进了中南海。如今油菜的种植面积达到10万多亩。兴化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举办千岛菜花旅游节,亮出生态牌、文化牌,让世人了解带着泥土气息、书墨芳香、文明和谐的新兴化。   
(2)4月6日,第五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暨2010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在风光旖旎的十里溱湖拉开帷幕。“溱潼会船节”由南宋相沿至今,历经千年而不衰,被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海内外盛赞为“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
(3)旅游节期间,泰兴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与区域生态旅游项目,打造生态旅游度假胜地。融革命教育与游览休闲于一体,开发了黄桥战役纪念馆及泰兴古银杏群落观光游等景点,让游客在秀丽的景色中感受泰兴文化。靖江近几年经济迅猛发展,市委市政府投资打造了一批以马洲公园为代表的风景名胜,为靖江市民奉上一桌丰盛的文化大餐。相关媒体于4月中旬在全市开展了“新靖江八景”评选活动。
根据资料,简要说说上述景点吸引外地游客的共同优势:(3分)
                                                                          
【活动二:归纳信息】某小组同学从网上搜集到下面一则图表,阅读后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中国个人旅游开支统计数据
年代 开支总额(人民币) 占个人消费总额比例
1988年 580亿 1.4%
2006年 12590亿 7.8%
2009年 45172亿 18.1%
                                                                 2分
【活动三:漫画解读】请认真观察这幅漫画,你对导游的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2分)
 
【活动四:口语交际】请你结合本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就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向陈士宏局长提两点建议。(4分)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14题。  (共12分)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②使侄录之( )
③侄罔然而止      ( )④执所书问曰(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何字也?                            
②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1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  阅读《世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回答15—19题。(共15分)
世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1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但世博会长期囿于少数发达国家,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的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也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段征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发挥“中途加油站”的重要作用。 
3不可否认的是,世博会在我国老百姓中的知名度不及奥运会。但是,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亚于奥运会。 
4在国际上,素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同奥运会一起,被誉为全球两大顶级盛会。有数据预测,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将达到每年0.3%左右。 
5根据规划,上海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的直接投资额将达到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同时,世博会的需求将催生一大批中外合资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海内外客商参与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6有人曾测算,北京申奥成功后,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因此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而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人数更可能打破历史纪录。 
7据权威部门测算,如果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参观者将超过7000万,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上海世博会门票价格为170元人民币,购票游客为4300万人次,则门票收入将达73.1亿元人民币;如果参加世博会人数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综合各项,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90亿元。 
8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9而且,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持续的无法计算的后续效益。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华东,甚至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价值将难以估算。 
15.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成功申办世博会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文章第(3)段中说“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亚于奥运会”。联系下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2分)
                                                                          
17.第(8)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请说说第(8)段划线句子中“据权威部门测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9.读完全文,具体说说世博会能给中国带来什么。(4分)
                                                                      
㈢ 阅读陈鹏举的《悠悠楠溪江》,回答20—24题。(共18分)
悠悠楠溪江               陈鹏举
①楠溪江生长在永嘉。它使当时的永嘉太守谢灵运成了山水诗的第一人。
    ②我大概是为了看望谢灵运,才到楠溪江的。因为在我记忆里,许多诗人写过的山水本来未必好。到了楠溪江,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
    ③在楠溪江的半腰渡头村,去乘漂流的竹筏。一团青葱中,流水无声,村口树上那悠长的蝉声,把这没有尽头的安宁,唱成了舒坦和慵懒。三两顶竹做的斗笠,让两岸的山形稍稍闪过了一番坚挺。据说这水边的小路很漫长,可以到达山的心坎。一位永嘉的朋友,曾经一次次从这儿步行十多小时去深山的丛林中讨生活。他说这儿的山水太静,静到会让人从心中渗出苦味。于是,在这个源头,一个小小的竹筏,让不同心情的人,都把自己的心浸到水中去,把宁静浸到了骨头里。
    ④楠溪江见不到现代生活的景致,这是一片上古留下来的天地。水清澈到鱼以为它活在天上。江两边的滩林,半在水中,半在水上。我一直不敢去想人眼的差异。因为人眼的差异,说明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曾见过来自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一些作品中的纯净和明媚,我一直以为是因了人眼的差异。直到有一天,我被告知欧洲的许多天空和大地,真是这样的纯净和明媚时,我才有了一个成年人的惊异。我甚至因此相信那种高贵的青黛,是欧洲人很荣幸的独有。然而在楠溪江,我见到了这种青黛,这种停泊在水天之间,被午后的阳光映出来的青黛。这时节,万籁俱寂;在这源头,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黛色参天二千尺”,一下子明白了这纯净明亮的青黛,绝非独独属于欧洲人。
    ⑤ 眼中的水天出奇地空阔起来,人与这水天也出奇地感觉到了一种亲密,甚至很想在这水天之间有一个久长。撑筏人很快活,用歌声,也用他四肢的语言,叙说着他的快活。在这源头,快乐和恬淡像诗画一样氤氲。
    ⑥住在楠溪江边的芙蓉山庄。入夜,山庄前的名为“芙蓉三冠”的山峰,被一轮明月映衬出一个深深的山形。那晚,高大的山形依然寂寞。山前有滩林般的几丛枝干很美的树影,树前是一条溪流,水声很低,然而很欢快。动情的是各色虫鸣,还不时有几句蛙的情话。虫声十分精致,也十分富丽。它们与这山这水、与楠溪江一样永远,让我们飘然、逸放、陶醉。小坐片刻,沉思相随。一位与水墨交游了大半生的画家明白了,中国画的全部美意,正在于它是用水墨描写大自然无限美妙的夜。一位用文字过滤百年孤寂的鉴赏家,明白了山、水,还有虫的歌唱,并不需要见诸文字。而我只是明白了自己的多余,明白了人其实并不被山、被水、甚至被虫子放在眼里。
    ⑦芙蓉山庄,住去了生命中很轻也很重的一夜。
⑧离开楠溪江之前,又去拜访了楠溪江边两个古老的村庄:芙蓉村和苍坡村。这两个村庄大都有了一千个年份。村庄里的石街和屋宇都已苍老得散发出草木的滋味。鸡叫声是如此地悠长,仿佛来自久远的宋代。苍坡村有个说是建于宋代的木质凉亭。这亭里外有两圈木凳。阳光很淡然,好像弥漫着许多年月。两圈木凳上或坐或躺着七八个老人,个个慈眉善目,像是宋代翰林院中的人物;个个很健康的肤色和饱满的身子,又像是那遥远的年代退了伍的将军。阳光与他们的谐和,谱成了生活的艺术。这个村庄都姓李。听得说到李姓,老人们都扳着指头悠悠地说起李家的大业来。而楠溪江也在村前悠悠地流。
(注:谢灵运,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选文有改动。)
20.文章第2段说“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结合全文内容,“真该有着谢灵运”有哪些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⑦段写道“芙蓉山庄,住去了生命中很轻也很重的一夜。”怎样理解“这一夜”“很轻”又“很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4段中作者写“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文中第3段和第6段划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 第3段中作者引用永嘉的朋友的话,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语言和情感的角度赏析第6段划线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楠溪江源头因为有谢灵运而多了几分诗情画意,作者认为人与“这水天”有着一种出奇的亲密。华夏大地,能让文人墨客产生这样亲密情感的又何止楠溪江一处,请列举一处山水,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仿照下面的示例作简要阐述。(3分)
【示例】南山:陶渊明为之作《饮酒》,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除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
         (2) 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 书写工整规范。(4分)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C 2C  3A   4B  5A 6B
7.勘 茵 摩 潢
8.略。
9.凭吊古迹;慨叹今事。
浮云比喻奸佞小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忧君王被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流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10.(1)甲虫     印江杀了仇家,却将凶器放入昏迷的波特手中。
(2)贝基(蓓姬) 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刷墙,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
11.【活动一】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有文化内涵;风景优美。(一点1分)
【活动二】从1988年至2009年,中国个人旅游开支总额呈增长趋势,个人旅游开支占个人消费总额的比例呈增长趋势。(答到一点即可。)
【活动三】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四】本题4分。称呼l分,建议内容2分,语言连贯、得体1分。建议要合理,紧扣主题。
12.(1)喜爱(欢);(2)叫、让;(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拿,持。
13.(1)这是什么字(呢)?(2分);(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2分)
14.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1分)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原因写①或②都可得分)(2分)
15.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16.上海世博会跟奥运会相比,会期时间长,参与人数多,经济增长速度要比奥运会快。 
17.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精确地说明上海举办世博会会促进给地方经济的发展。
18.不能,因为本段所列举的数字是经相关部门进行核算,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随意编造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就没有这个效果。所以“据权威部门测算”不能删去。
19.①给了中国全方位展示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
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显示了中国国力强盛
③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④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20.有三个原因:一是这源头有着浸到了骨头里的宁静,这是山水诗经常歌咏的内容,所以真该有着谢灵运;二是这源头有着纯净明媚,这也是山水诗经常歌咏的内容,所以真该有着谢灵运;三是这源头有着快乐和恬淡,这是山水诗经常歌咏的内容,所以真该有着谢灵运。(3个得分点,每个1分,意合即可)
21.(4分)“这一夜”“很轻”的意思是这一夜那些永远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飘然、逸放、陶醉。(2分,意合即可)
“这一夜”“很重”的意思是这一夜那些美丽风景,引起了人们的沉思。(或“启发人们明白了很多很重要的道理”,2分,意合即可)
22.目的是为了衬托楠溪江的纯净明亮的青黛。(2分)
23.(1)目的是为了论证楠溪江源头有着浸到了骨头里的宁静,会让不同心情的人,都把自己的心浸到水中去,把宁静浸到了骨头里。(2分)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赋予这些景物以人的情感,写出了其令人飘然、逸放、陶醉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楠溪江的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分)
24.苏东坡——杭州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分) (121.230.169.11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0年泰兴镇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  下一个『2010年泰州姜堰励才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