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封禅(shàn)含蓄隽(jùn)永冠(guān)名权不亦乐(lè)乎B.恪(ɡè)守乳臭(xiù)未干酸乳酪(lào)难兄难(nán)弟C剿袭(chāo)三
试题预览
湖南省衡阳县一中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封禅(shàn)    含蓄隽(jùn)永   冠(guān)名权   不亦乐(lè)乎
B.恪(ɡè)守    乳臭(xiù)未干    酸乳酪(lào)    难兄难(nán)弟   
C  剿袭(chāo)   三聚氰胺(qíng)   拆烂污(cā)     恶(è)衣恶食 
D.青荇(xìng)   衣不重(chóng)彩   瞎掺和(hé)      一傅众咻(xiù)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引发全球的金融风暴,我们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政府千方百计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家团结一心,共度时艰。
B. 四川省汶川八级特大地震过去了,人们开始反思大地震给中国的启示和教训。中国一些地质学家经过现场勘查,再次对龙门山地震带上的岷江上游修建众多水电站置疑,同时也怀疑紫坪铺水坝是诱发汶川大地震的导火线。
C. 尽管此文个别词句仍有锤练余地,但瑕不掩玉,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不俗文才仍搏得了人们的青睐。
D.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势才得以缓和,冲突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外媒评论说:人民海军在亚丁湾长达124天的护航表明,中国“蓝水”海军呼之欲出。
B. 与其说这雄伟壮丽的建筑群是人类的奇迹,毋庸说它们是历史发展造就的产物。
C. 达赖喇嘛在西方上蹿下跳,小而言之是摇尾乞怜,大而化之是数典忘祖。
D. 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共同防御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地震发生后,当大批子弟兵前往救援的同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灾区,帮助灾民恢复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
B.导演陆川坦言拍《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观众看到这部电影,目前,这部影片的日本商业发行已有突破
 C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近日中央财政预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32亿元,财政部表示,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支持各地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参保居民及时报销医药费用。
D. 南水北调工程由于尚未全线贯通,因此去年奥运期间北京人喝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南水”,而是由河北的4座水库供应给北京的3亿多立方米“应急水”,这相当于北京主要的水源地密云水库一年供水量的一多半。
 
 5.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是(    )
     将树比人自古有之。既像人,就有性格:枝条纤细低垂,形若含羞少女,流露阴柔之美;主干粗壮伟岸,——。这不是典型的刚柔相济么?树也有感情:抽芽吐蕊,春风骀荡,定有几多愉悦;——,不由一番得意。
 ①俨然彪形大汉,充满阳刚之气
 ②充满阳刚之气,俨然彪形大汉
 ③艳阳高照,花团锦簇
 ④花团锦簇,艳阳高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实用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6.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7.对文中划线句子“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8.下列不属于作者为汉语忧心不平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B.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C.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感到国人脸上无光。
 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母语修养,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3题。
紫石泉山房记
(清) 吴拯寰
予家旧居歙西岩镇之南山,先大父既老,乃筑室岩镇上游,徒居之。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入门折而西,有书室两楹。逾书室而南,则圃也。圃多植桃李梅桂之属,竹间之。与门前之竹,中外掩映,故大父自题其圃曰竹圃。圃有紫石池,泉虢虢流其上。豫章尚书曹公秀先东游,尝栖息于此,爱之,名其轩为紫石泉山房者,曹尚书也。
岩镇有万家之市,而予家独远市而居,人迹罕至。以处读书之士为室.予生八岁,始
读书轩中,幼稚不自揆,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以与游、杨、黄、蔡①诸贤伍。而是时塾师,方训迪以科举俗儒之学,而予又私爱古人之文艺诗歌,早夜讽习以分其勤,盖二十余年矣。中岁以后,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四圣②之易.及凡六艺之文,口吟心绎,奉以为仪。于出处、进退、取与之大节,未尝敢陨越也。然而视听言动之违乎礼者不少矣。荒陋之辞,足以宣昭圣训者,又无几矣。回忆入塾之初。方冀与古人颉颃④千栽之上,今老矣,而尺寸之获,仅终于斯;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
曩者,栋宇初兴,黝恶⑤鲜浓,泉甘竹绿,童冠咸集,读书之音琅琅,不可谓非盛也。转瞬之间,游从旧侣,半皆散亡。竹既雕残,池亦竭矣。此虽志得气扬之子,追寻旧躅⑥有不禁涕零者。况以垂老无成之人,日览斯泉,能不凄然顺影而自悼哉!
阶下有梅二本,枯朽久矣。嘉庆二年,根旁忽产双芝。是年,予举孝廉方正于乡,子邦佐亦游乡学,里人以为此双芝之瑞应。予笑曰:“区区者,乌足称瑞哉!意小子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呜乎!是则诚瑞也已!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吴定:亨殿麟,号淡泉,安徽歙县人。曾向桐城刘大槐学习。著有《紫石山房诗文集》等。②游、杨、黄、蔡:游酢,宋建阳人,师稃颢、程颐,学者称荐山先生;杨时,宋将乐人,办学于二程,学者称九峰先生。黄斡,宋闽县人,少受业于朱熹,世称勉斋先生;蔡沈,宋建阳人,少师事朱熹,学者称九峰先生。③四圣:伏羲、文王、周公、孔子。④颉颃:翱翔回顾。⑤垩:涂饰。⑥躅:足迹。
9.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     滨:靠近
B.而予家独远市而居     远:远离
C.竹既雕残,池亦竭矣     竭:干涸
D.区区者,乌足称瑞哉     乌:黑色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入门折而西     B   与门前之竹,中外掩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春与秋其代序
  C以与游、杨、黄、蔡诸贤伍     D 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
    宁许以负秦曲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交代紫石泉山房的位置、环境及得名来由,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读书学习    作铺垫。
B.作者从小就在轩中勤奋学习,与游酢、杨时、黄斡、蔡沈这些名流切磋、讨沦,但因偏爱文学而荒废了科举。
C.昔日的紫石泉山房,依山傍水,竹木交映,泉水汩汩,书声琅琅,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尚书曹秀先非常喜爱那里。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在记写紫石泉山房昔盛今衰的过程中,流露出作者自己学无    所成的遗憾与感伤,但篇未对“双芝”的议论,则为文章添上亮丽的一笔。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始读书轩中,幼稚不自揆,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3分)
译文                                                                       
(2)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3分)
译文:                                                                 
⑶ 意小子二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3分)
译文:                                                                 
                                                                       
13.作者追寻旧时足迹不禁流泪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4分)

四、古诗文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千秋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②元祐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春色图景?在词中有何作用?(4分)

(2)有人评说“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分)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 《过秦论》指出,秦始皇转入守势后采取了“废先王之道,            ”的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铸以为金人十二”的弱民政策以及一系列的防民政策。
⑵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3) 莫听穿林打叶声,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五  文学类文章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6—20题。 
 陌上花开缓缓归 
忍 冬
    ①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属于清乾嘉诗人赵翼的,可昂首远望,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
②漫步陌上,心情是诗意的那种,优雅而散淡,不忍匆促,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③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诵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④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阴中飘然而来,驿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递给夫人。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镠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镠,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吴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⑤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过剑戟弓弩的无情。从此,陌上花开依旧,只是钱镠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终于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归”……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⑥漫步陌上,尽管不能如吴越王妃那样一路招摇地走在陌上花丛中,也不能像东坡那样怀一颗忧伤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诗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钱镠与王妃的“缓缓归”当作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⑦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⑧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⑨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16.第三段说:“人归缓缓,那花便有了灵性,便开得执着,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3分)

17.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同是陌上花开,各人的感受不尽相同。钱镠与苏东坡的感受有何不同?(4分)

18.第五段说:“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请回答:陌上花,明明开在陌上,为什么说它“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 为什么“令人唏嘘不已”?(4分)

19.文章第⑦段说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文章最后又说 “我心已是陌上花开”,作者有哪些感悟?请用简要明白的语言分点陈述。(4分)

20.本文富有诗意之美,请细加体会并简要赏析。(4分)

六、语言表达(12分)

21.学校在开展“一中好语言”征集活动之后,又准备征集校园 “温馨提示语” 广播稿,请热爱学校的你拟写这样一则广播稿。(60字以内)(4分)

22 .阅读下面的对联作题(4分)
     读三苏,诵三曹,--------,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
  ⑴上联空处可填-------
⑵下联空处可填-------


23. 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题目。(20个字以内,不得出现数字)   (4分 )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




七、写作(60分)

以“听,多漂亮”为题,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附: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C
6.D
7.B
8.C
9. D(乌:疑问词,哪里,怎么)
10.C(都是目的连词,来。A项,前者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后者也是连词,但表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却”;B项,前者为介词,跟,同,后者为连词,和;D项,前者为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在……方面”,后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11.B (游酢等人是宋朝学者,作者却是清代人,怎么可能在一起切磋讨论呢?作者只是 “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而已,意思是玄想着向宋朝几位学者贤人学习)
12.(1)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  到今,没有见过啊。(“然后”、 “就”各1分,“未之见”倒装句1分)
(2)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又给我这个  征兆吧!(“意”、“犹”、“兆”各1分)
 ⑶我才在轩中读书,幼小不自量力,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沿着宋朝贤人的足迹走到他们的庭院里去(意思是玄想着向宋朝几位学者贤人学习)
13.物非:昔盛今衰(要具体说明)    人非:旧友已散,志气未扬(要具体说明)
14. (1)描写了一幅城郭外溪水边,花影摇曳纷繁,莺声呖呖的春深景色。(2分)以景衬情,更好地表达词人的愁苦。(2分)(意思对即可)
(2)词人由眼前,忆往昔,忧未来,深感前路茫茫,生命如春天一样正在逝去。(2分)忧愁悲苦如浩瀚的大海噬啮着词人的心灵,“愁如海”一语形象地表达出词人的谪恨离痛之深广,确为全词点睛之语。(2分)(意思对即可)

15.(1)焚百家之言  销锋镝
⑵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⑶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16.人脱离俗累,心态从容,用陶醉欣赏的心情去看花,(2分)才能感到花是具有灵性富有生机的,看花才是有情趣的事情。(1分) (答不出原因此题不得分)
17.钱镠: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的情感 。苏东坡: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悟。
18.这是作者细细品味历史和现实后产生的感悟:陌上花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与载体。(意思相当即可) (2分)  作者在追思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咀嚼东坡的诗句后,产生岁月无情、世事沧桑的感慨。(2分) 
    
19.⑴自然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和载体。
    ⑵人类可以通过接触自然来感悟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⑶自然给予人类心灵以慰藉与陶冶。
⑷心灵要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共4分)

20.答题要点:(意思相当即可)(4分)
(1)意蕴美。陌上花开的自然风情之美;怜美惜春的柔情之美;凭吊历史的沧桑之美;心灵回归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恬静之美。
(2)语言美。散文文字清新,富于诗意;穿插的历史典故和古诗佳句,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和文采;“缓缓归”的一唱三叹中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感悟。(分析图画美如“形象美、色彩美、空白美”和音乐美如“节奏感强、回环往复”等亦可)

21. .符合广播稿特点1分,温馨亲切1分,内容2分
    示例:同学们,尽情投入到精彩的课间体育活动中吧!明媚的阳光在召唤,活力的乐章正奏响!让我们像快乐的音符般跃动吧!

22.示例:上联空处----研三袁;  下联空处----心羡四君 
23. 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


作文:按高考评分标准计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的家过去住在歙县西面岩镇的南山,先祖父年纪大了,便在岩镇的上游建了栋房屋,搬过去住。房子正门靠着溪水,门前种了几十竿竹子。进门转弯向西,有两间书房。过书房朝南,就是花园。园子里种了许多桃树、李树、梅花、桂花之类,夹杂着种些竹子。(园内的竹子)和门前的竹子,内外呼应,相互映衬,所以先祖父把那园子题为“竹圃”。园中有紫石池,泉水在里面汩汩地流出来,南昌曹秀先先生从东边游览到这里,曾经在这里住宿,喜欢它,把那轩命名为“紫石泉山房”的,便是曹尚书呀。
岩镇有上万户人家的市集,而我家独自远离市区居住,人迹少到,给读书人住是合适的。我到八岁时,才在轩中读书,幼小不自量力,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沿着宋朝贤人的足迹走到他们的庭院里去,来和游酢、杨时、黄斡、蔡沈等许多贤人在一起。可是那时私塾先生却教我科举之类的一般读书人的学问,而我暗中却喜欢古人的文艺诗歌,早早晚晚讽诵学习以至分散精力(到文学上面),(这样子)差不多二十多年了。中年以后,(我)才全身心放在《四书》和四圣的《易经》,以及所有六艺的文字上面。嘴里吟诵,心里默念,把它们作为学习的典范。在出处、进退、取舍的大问题上,未尝敢胡乱去做。可是违背礼法的视听言行还是不少呢。荒谬浅陋的话,足以表明圣训的东西又没有学到多少呢。回想当初进学堂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和古人思接千栽,现在老了,点滴的收获,仅仅就是这些;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到令,没有见过啊。
从前,我家房屋刚刚造好,粉刷得很鲜艳浓厚,泉水甘甜,竹子翠绿,儿童和青年们都聚集(在这里),书声琅琅,不可以说不兴盛。转眼之间,那些同学旧友,一半都散开了。竹林已经雕残,池子也已干涸了。此情此景,即使是得志而意气昂扬的人,追寻着旧时的足迹,也不禁要流泪的。何况我这个年迈而没有成就的人,每天看着这泉水,能不凄怆地顾影白怜吗?
台阶下面有两棵梅树,早就已经枯朽了。嘉庆二年,梅树根的旁边,忽然生出两个灵芝。这年,我在乡间被举孝廉方正,儿子邦佐也到乡学读书去了,乡人认为这是应着双芝的祥瑞。我笑道:“这区区小事,哪里可以称为祥瑞呢!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又给我这个征兆吧!”唉!(如果真是那样的,)那倒的确是吉祥呢! (114.105.40.8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下一个『2010年淄博市第二次模拟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