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下学期质量抽测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下学期质量抽测
(高三下册 沪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上海市青浦区普通高中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编辑:刘彦利(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共11分)①一抹夕阳洒在圆明园西洋楼的遗址上。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历经沧桑的断壁残垣上却被涂上了“勿忘国耻,发愤图强”的黑色字迹。昨天,记者在圆明园遗址公
试题预览
上海市青浦区普通高中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编辑:刘彦利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共11分)
①一抹夕阳洒在圆明园西洋楼的遗址上。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历经沧桑的断壁残垣上却被涂上了“勿忘国耻,发愤图强”的黑色字迹。昨天,记者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看到了这一景象。
②下午4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在“大水法”正中的石门内侧,记者看到用黑色油笔写的小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记者试图擦拭字迹,但没有效果。在大水法的一角,记者看到了“保护文物古迹请勿攀登刻画”的提示牌。从“大水法”向西,许多遗迹上都有游人用黑色油笔写的小字,其中“勿忘国耻”写得最多。记者注意到遗址区内的国耻墙上就写着“勿忘国耻”的字样。
③在“谐奇趣”遗址园内,一名红衣女生正在俯身注视着一块石头上的小字。记者注意到这些用涂改液写的小字最后一句是“谁能为国家曾经的耻辱雪耻”,落款是某美术学院的学生。这名女生对记者说,她非常能够理解写字的这些人,“谁看到这些遗址都会愤怒的”。她告诉记者,她也是学习美术的,但不会以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愤怒,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去表达,“这种行为并不艺术,是对国家文物的一种践踏”。一名老人则明确地表示“勿忘国耻”其实是“无耻”,“这种没有公德的人不配谈‘爱国’”。
④也有些游客提出了另一种意见。一位外地游客对记者表示,这些遗址的确容易令人想起那些屈辱的历史,如果能够再修一道专门给游客刻字,表达自己心情的石墙,与公园内的国耻墙相呼应,“也许这会成为另一种风景”。 (原载《北京青年报》2006.03.22)
1、第③段中的划线句是一个病句,请将它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对本文结构分析和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总分”式 ①/②③④
B. “总分总”式 ①/②③/④
C. 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 ①②/③/④
D. 从“所见”到“所闻” ①②/③④
3、请根据文章第②段的内容,按照下面的句式和要求,概括一则议论文论据。
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存在着□□□□□□□□□□□□□□□□□□□□的现象。(要求:不遗漏信息,语言表述凝练。空格内不超过20个字)(3分)
4、请根据文章内容提炼出作者的观点:□□□□□□□□□□。(空格内不超过10个字)(3分)
5、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共14分)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11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12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6、鲁迅先生,原名___________,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2分)
7、第③段划线句中修辞手法的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在第④段对“微跛的孩子”的描写中,摘引三个最能表现他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的词或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文章的副标题是“悼念鲁迅先生”,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么写的用意何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三)默写:(选填5空,共5分,每题1分)
12、(1)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6)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7)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7分)
满江红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①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②成底事③?平凡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④。
【注】 ①严陵滩:东汉严光隐居时钓鱼的地方。 ②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 ③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 ④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因为平仄要求,故改“行”为“乐”。王粲,字仲宣。
13、柳永,________朝__________派词人。(2分)
14、柳永《八声甘州》中与“游宦区区成底事?”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1分)
15、对词的上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雨”、“川”、“帆”、“蓼”和“风”,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B.“飞短艇”的“飞”字,表现渔人归心似箭的喜悦之情。
C.“村落”寄托了词人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
D.一静一动,通过对比,表达词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
16、词的下片运用了典故,请具体说出其表达效果。(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7.解释下列句中带点词。(4分)
(1)四海一: (2)缦立远视
(3)燕赵之收藏: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8.下列加点字与其他三个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骊山北构而西折 B. 朝歌夜弦
C. 族秦者秦也 D. 廊腰缦回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0.在本文中,杜牧通过对阿房宫的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旨在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共10分)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石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斧斤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圩①,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②,而瘠有税之户也。余闻其说而是之。
[注释] 填圩:①堆得像圩堤一样。 ②无税之佣:不交田赋的伐木者。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问诸乡人 可二三寸 今以斧斤童其山 一雨未毕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今以斧斤童其山 B.而病有谷之田
C.而瘠有税之户也 D.余闻其说而是之
23.本文告诉我们,要保持水土,就必须___________,在论述分析问题时,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4分)
(七)作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时下中学生爱看《百家讲坛》听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看名著缩写本、欣赏电视剧代替了大部头名著原著的阅读;《古文观止》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了解明清史实,只需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
有人认为,现代的中学生越来越肤浅、浮躁,他们正在被“文化快餐”吞噬,一味吃快餐会造成营养不良;也有人认为名著虽好,但太深奥,啃不动,而“文化快餐”通俗化、大众化,吃起来轻松省力,也算是接近了名著,为什么一定要在中学时代读那些大部头名著呢?
你如何看待“文化快餐”?请从材料出发,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共11分)
1、谁能雪洗国家曾经的耻辱(或“谁能为国家雪耻”)(1分)
2、C(2分)
3、在遗迹上任意刻画“勿忘国耻”字样(3分,得分点:在遗迹上、任意(或“不顾警示”)、刻画“勿忘国耻”字样,语句不通顺扣1分,超字数扣1分)
4、爱国要有(或“不能没有”)公德心(3分,答出“公德心”给2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超字数扣1分)
5、要求:在内容或主旨上能统摄全文,适当考虑文采。(2分,不能涵盖全文、意思大而无当、语意不通的,酌情扣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共15分)
6、周树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1分,答错一空就不给分)
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吊唁者们带着敬慕和哀悼向鲁迅先生遗体鞠躬的情形(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吊唁者们自然流露的/诚挚的/发自内心的敬慕与哀悼”)。(2分,手法1分,作用1分)
8、迢迢、直直(地凝视)、深深(地鞠躬)、一连鞠了七个躬、红涨着脸(红涨着眼睛)(3分,每空1分,将一处内容拆成两处填写的只计1分,摘引错误的、摘引句子的不给分)
9、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或“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进一步深化了孩子对伟人有着朦胧敬慕的主旨,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3分,手法1分,作用2分。手法写“类比”、“照应”也给分。)
10、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2分,得分点:孩子对伟人、模糊(意思对即可)。抄原句“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或“一种冥冥中的、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戚或尊重”也给分)
11、AE(4分)
三、默写:(共5分,每题1分)
12、(1)栏杆拍遍
(2)一水中分白鹭洲
(3)吹尽狂沙始到金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落木千山天远大
(6)浮云游子意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7分)
13、(北)宋 婉约(2分)
14、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1分)
15、D(2分)
16、写严光钓鱼处,(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王粲《从军行》),表达词人渴望归隐,向往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运用典故(或“用典”),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2分,典故内容1分,情感1分或表达效果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共12分)
16.(4分)(1)统一 (2)通“慢”,长久 (3)收藏的珍宝等 (4)承担,承受
17.(2分)C
18.(4分)略
19.(2分)借古论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爱民,不要骄奢淫侈,否则,将蹈秦亡之辄。
六、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10分)
21.之于 大约 斧头 完 (各1分)
22.D (2分)
23.保护森林(制止滥伐森林) (2分) 对比 (2分)
作文 40分 (218.76.231.9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沪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2010甘肃省河西各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下一个『
2010年上海市青浦区普通高中联考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