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0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原创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琥珀∕跋扈恍惚∕鸿鹄吓唬∕醍醐灌顶B.胚芽∕辔头悖论∕蓓蕾溃脓∕溃不成军C.歆享∕馨香脖颈∕哽咽甘霈∕凤冠霞帔D.罄尽∕磬乐鸡肫∕囤积椎骨∕惴惴不安2.下
试题预览
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卷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原创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 琥珀∕跋扈     恍惚∕鸿鹄    吓唬∕醍醐灌顶  
B. 胚芽∕辔头     悖论∕蓓蕾    溃脓∕溃不成军
C. 歆享∕馨香     脖颈∕哽咽    甘霈∕凤冠霞帔
D. 罄尽∕磬乐     鸡肫∕囤积     椎骨∕惴惴不安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学校图书馆里装帧精美的各类科学图书和科技成果的图片资料,图文并茂,五采缤纷,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
B. 随着网络功能的日益强大,以简短的文字记录进行信息传递的发贴子成为网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极大方便和丰富了网民的生活。
C.杭州西湖区著力改造的西山游步道,因其特有的生态、野趣和有氧特色,成为杭州人实现休闲健身和低碳生活的好选择。
D. 来到仓前,从日新月异繁华暄闹的新街沿着路标,踏上徐霞客当年驻足的福源桥,仿佛与时光交错,和一袭青衫的先生在共同发出感概和赞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看毕淑敏的《女理发师》,其中一个叫汤小希的护工很是让人感慨,她说:“我这个人,模仿力强。如果照顾的是俗人,自己也就满身市侩气了。如果病人德高望重,我也会变得德艺双馨。”
B. 改革开放初期江南河网平原上的大小村镇都鼓足了破旧立新的干劲,纷纷拆桥拓街、填河筑路,以期筑巢引凤 ,而周庄则反其道而行之,顶着前所未有的反对和质疑压力,开创了江南古镇保护的先河。
C.虽然时隔近半个世纪,巴黎的世博会仍然让人难忘,博览会的辉煌和丰富,几乎使以往的所有世博会都黯然销魂。
D. 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而吴宇森给予了这种艺术以更多的美学意义,他的电影作品《变脸》把这种美学发挥的淋漓尽致,倾国倾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燕窝长久以来都被公认为最具营养的食品,尤其是血燕,更是个中极品,因为它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种类。
B. 面对广大群众关于办公室、会议室、礼堂等工作场所不属于禁烟场所的质疑,广州政府发表声明作出回应,其理由是,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场所。
C. 赵本山已成为春节晚会观众认可度最高,他在春晚无论和谁表演什么都被大家津津乐道,又获大奖的小品《捐款》就是明证。
D. 陡然间,流浪汉——犀利哥,一位普通的江西鄱阳农民爆红于网络,在很多人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出名出位的今天,犀利哥的走红实在令人艳羡。其实鲁迅先生很早就说过,中国人爱凑热闹,或许就是这样的民族特性,推动着我们追捧新奇事物、搞怪人物、低俗文化等等。
5.把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3分)
为了缓解贫困家庭看书难问题,长春市决定在即将举办的首届长春图书博览会期间,向城区5.6万户低保家庭发放购书卡。
首届长春图书博览会由长春市人民政府、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吉林出版集团、长春市新闻出版局承办,于5月29日至6月6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届时,将有10万余种图书和12类50多项活动集体亮相展会,为广大市民献上高品位的文化大餐。
为了让广大低收入群体也能参与这次文化盛会,长春市将在书博会期间为城区5.6万户低保家庭每户发放价值50元的购书卡,为全市近2000个农家书屋和有关中小学校各赠送1000元购书卡。另外,长春市的9所特殊学校也将分别得到价值1万元的购书卡。届时,得到购书卡的低保家庭等可在书博会上随意选购自己喜爱的图书。 


6. 王洪临近高考丢失了身份证,被校友小李拾到并送回。王洪去致谢,但小李不在,便决定写下留言条。下面请替王洪写下留言条以表达谢意。要求合乎格式,语言得体。(4分)





7.2009年6月13日济南《齐鲁晚报》刊登了题为《几句口角,两条人命》的刑事犯罪案件的报道,稿子是3天前写好的,但当时没有发,3天后才见报。稿件为什么推迟发表呢?原因是济南市公安局认为犯罪嫌疑人的女儿,要参加中考,怕稿子见报影响女儿的情绪。广州《南方都市报》对此事很重视,发表了题为“‘延缓报道’彰显人性之辉”的评论,认为此举“进一步体现了我们执法中的人文关怀”。就此评论你怎么看?简述理由。(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原创
学术争论还是利益博弈
2009年12月27日上午10时52分,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了一项很有分量的考古成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由于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代枭雄曹操生性多疑,更因担心死后墓葬被人偷盗而修下七十二座疑冢,这一考古界的重磅消息一经公布就备受关注。消息传出首日,48家网络媒体就已经发布或转载了119篇关于曹操高陵确认的报道。其中中广网上《曹操墓惊现安阳 千古之谜被破解》一文系当日转载次数最高的报道,转载量近百次。仅有中新网和《新闻晨报》的两篇报道给这股热潮浇了冷水。中新网找到了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袁济喜表示,鉴于安阳方面提出的确认这一古墓是曹操墓的“六大依据”“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现在刚刚发现了一些间接的还不是直接的证据,就匆匆忙忙地定论是魏武大帝的墓并不是很严肃的。”《新闻晨报》则找到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北辰、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三位专家也异口同声地表示这一“新说”还有待新的证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另类声音并不明显,上述两篇文章的转载量仅为41次。
随着事态的发展,从欣喜中回过神来的网民群体也开始对这一重大发现进行反思。12月29日发布的49篇网络帖子中,34篇是网民对这一重大发现的质疑。细读这些草根网民的质疑,抓住的是此前安阳方面称确认曹操身份的两件主要文物———“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认为目前确认言之过早。
就在论战双方唇枪舌剑之际,袁济喜、马未都等专家的质疑声逐渐走强,原本不作回应的安阳曹操墓考古项目领队潘伟斌不客气地回应:“一些人之所以质疑,是想借曹操墓炒作自己。” 没过多久,潘伟斌不容置疑的态度很快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的支持。刘庆柱在专访中特别提出,“安阳曹操墓的证据已经足够,如果是业内人士提出异议,就不能说外行话,应在考古学学科内讨论问题,要说业内的话,符合学术规范的话。” 
不过,潘伟斌和刘庆柱的这番回应,被网络舆论称为“学霸作风”。62位网络编辑转载了《外行莫论曹操墓是一种学霸说法》一文,认为真假曹操墓的争论是典型的“以势压人”,以个人的学术地位作为争论的论据,已经让“真假曹操墓”的争论失去了学术研究的高雅性,俨然变成了一场小学水平的吵架与厮打。
当然即便还没找到足够铁证,当地政府高调表态曹操墓周围2.5公里方圆都已经划出来要作为保护区。虽然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说,曹操高陵的发掘,以保护和研究为目的,不会用于商业开发,也不会允许进行任何商业活动。而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却明说要“将曹操高陵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为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今年1月13日,曹操墓又有了新进展。带队赴河南省安阳市考察西高穴“曹魏大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态,给这次考古发现来了个总结陈词:“通过考察,安阳发现的东汉大墓从考古学上可以确认就是曹操墓。”
但是,社科院的确证消息也没能给曹操墓的真伪划上一个句号。IRI数据显示,只有40.0%的网民表示相信社科院专家的曹操墓被确定的说法。37.7%的网民认为社科院给出的说法并不可信,认为得出结论的时间过于仓促,更指出社科院的“终审”缺乏直接依据。此外,还有15.3%的网民用调侃的态度回应此事。 (引自2010年1月20日《中国改革报》有删改)
8.下列对媒体和网民对河南安阳宣称“曹操高陵确认”的反应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 “沉不住气”,当做事实争相报道和传诵。
B. 褒贬不一,支持和反对各占一半。
C. 媒体从欢欣鼓舞争相支持到泼冷水,有所质疑;网民由盲目跟风到颇有主见。
D.崇尚专家,表示相信社科院专家的曹操墓被确定的说法。
9.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曹操生性多疑,担心死后墓葬被人偷盗而修下七十二座疑冢,所以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的曹操高陵不可能是真的。
B.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专家袁济喜认为安阳方面提出的确认古墓是曹操墓的“六大依据”“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因而不能定论曹操墓的真伪,这种质疑得到刘庆柱等专家的支持。
C.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给这次考古发现做了总结陈词:“通过考察,安阳发现的东汉大墓从考古学上可以确认就是曹操墓。”为曹操墓的真伪之争划上一个句号。
D. 网民抓住安阳方面称确认曹操身份“魏武王”石牌与石枕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认为目前确认曹操墓是真的言之过早。
10.联系上下文,简要说明文中“学霸作风”的含义?(2分)

11.联系全文,针对现实,对“安阳市市长张笑东说要‘将曹操高陵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原创
橘子
【日本】芥川龙之介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今天和往常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送水车仿佛被遗忘在那里似的,戴红帽子的搬运夫正向车厢里给他小费的什么人致谢——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舍地向后倒去。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印刷质量不高的几栏铅字格外明显地映入眼帘。不用说,火车现在已经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隧道。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理会,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这时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照旧关好的。   
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吧,一面颜色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着。 
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12.小说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如此描写有何作用。(3分)

13. 小说为什么以“橘子”为题?改为“乡下小姑娘”或“旅途”好吗?请简析。(3分)

14.小说中的两次描写,姑娘“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和“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是否重复?说明理由。(4分)


15. 小说结尾作者为什么说:“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结合课文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16. 本文构思严谨自然,结合作者的情感变化,谈谈主题是如何表现出来的。(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原创
怪说     黄宗羲
梨洲老人坐雪交亭中,不知日之早晚,倦则出门行塍亩间,已复就坐,如是而日而月而岁,其所凭之几,双肘隐然。庆吊吉凶之礼尽废。一女嫁城中,终年不与往来。一女三年在越,涕泣求归宁,闻之不答。莫不怪老人之不情也。
老人曰:“自北兵南下,悬书购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围城者一,以谋反告讦者二三,绝气沙墠者一昼夜,其它连染逻哨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濒于十死者矣。李斯将腰斩,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免,岂可得乎!’陆机临死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吾死而不死则今日者是复得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复闻华亭鹤唳之日也。以李斯、陆机所不能得之日,吾得之,亦已幸矣,不自爱惜,而费之于庆吊吉凶之间,九原可作,李斯、陆机其不以吾为怪乎!然则,公之默默而坐,施施而行,吾方傲李斯、陆机以所不如,而又何怪哉!又何怪哉!”
注:梨洲老人,作者自称,雪交亭在作者家中。     北兵:指清兵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是而日而月而岁                 日:一天天
B. 而费之于庆吊吉凶之间           费:费用              
C. 悬书购余者二          悬:张贴
D. 以谋反告讦者二三      讦:揭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一女嫁城中,终年不与往来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 其它连染逻哨之所及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吾死而不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D. 李斯、陆机其不以吾为怪乎!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短小精悍,不拘一格,议论、抒情、叙事相结合。以梨洲老人的自述,自问自答的解嘲抒写了心理历程。
B.本文文题为“怪”却并未从理论上阐释何为怪,何者非怪,而是以“梨洲老人”为中心,第一段自叙其起居,经历,第二段解释劫后余生,第三段以超乎常情的行为,点示主题,让读者体会“怪”意。
C.本文选材精当,老人例举李斯、陆机的例子看似表明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实则引出下文的“然则”句,呈现主题。
D.本文以一老人的自述,写出了清初“文治武功”威压下一个失去故国的读书人内心的无言哀痛,叙事平平但思考深沉。
20. 用“/”为下列句子断句。(3分)
陆 机 临 死 叹 曰 华 亭 鹤 唳 岂 可 复 闻 乎 吾 死 而 不 死 则 今 日 者 是 复 得 牵 黄 犬 出 上 蔡 东 门 复 闻 华 亭 鹤 唳 之 日 也 以 李 斯 陆 机 所不 能 得 之日 吾 得 之 亦 已 幸 矣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女三年在越,涕泣求归宁,闻之不答。莫不怪老人之不情也。(3分)
     
(2)公之默默而坐,施施而行,吾方傲李斯、陆机以所不如,而又何怪哉!(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原创
种梅    
           宋•刘翰
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
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注:本诗是诗人于宋亡以后,隐居武夷山十年,重返故里所做。
22.这首诗首句点明了                     时分的景象,奠定了全诗           基调(2分)
23.诗歌二、三句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简要赏析。(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原创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24.(1)看上章从中可以归纳出什么学习方法?(1分)
    
(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含义一样吗?你认为哪句更有现实意义?(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则风斯在下矣,        ,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2)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苏洵(《六国论》)
(3)丰草绿缛而争茂  ,                 。草拂之而色变,             (欧阳修《秋声赋》
(4)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子曰:“            ,群而不党。”(《论语》)
四、作文(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引用自《教育论坛》话题作文部分材料创编)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在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到处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两个人在路上谈起了观感。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道:“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乙反问道:“你看见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艰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xīn  gěng  pèi (A.hǔ/hù  hū/hú  hǔ/hú;B pēi/pèi  bèi  huì/kuì;D qìng   zhūn/tún  zhuī/zhuì)
2.C(A.五彩缤纷;B. 帖子;D.喧闹  感慨)
3.B(A.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C.黯然销魂: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D.倾国倾城: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4.D(A. 搭配不当,删去“种类”;B.虚词使用不当,“关于”应为“对于”;C.成分残缺,应是“观众认可度最高的演员”)
5.(3分)参考答案:长春将在首届图书博览会期间向低收入群体发放购书卡。
6. (4分)(按格式完整、语言流畅,内容得体赋分)例文:
小李:
你好!高考临近身份证丢失使我寝食不安,焦急万分。多亏你及时送回。今天,我专程来致谢意,不巧未能见面,实在遗憾。再次由衷的表示感谢,也希望以后多多联系。
                                                                            王洪
                                                            X月X日
7.(5分)参考答案(一):我认为《南方都市报》的评论很好。人文主义关怀应是我们所特别关注的,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传播给受众的应包括两层的,一是事实本身,一是事实蕴含的意义。但长久以来,媒体只满足于新闻报道,很少时间去思考这些报道的意义,评论难得露面。《南方都市报》把此事提高到理论高度,揭示出它的人文关怀的意义,这也显示了《南方都市报》的慧眼慧识,这给了新闻媒体很好的启示。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南方都市报》的评论欠妥。新闻报道的主要任务是把事实展示给读者,新闻稿件只要能把事实本身叙述清楚就可以了,读者自己会去思考,《南方都市报》把此事提高到理论高度的评论会给读者一种枯燥说理的印象,不为读者所喜爱,还会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妨碍读者的自我评判。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8.C( A. B. D.三项均有失偏颇)
  9.D. (A. “曹操生性多疑,担心死后墓葬被人偷盗而修下七十二座疑冢,所以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的曹操高陵不可能是真的。”因果关系牵强;B.“这种质疑得到刘庆柱等专家的支持。”刘庆柱支持的是潘伟斌的反驳;C.“为曹操墓的真伪之争划上一个句号。”太绝对;)
10.(2分)以势压人,主要针对潘伟斌对质疑武断定论为想借曹操墓炒作自己以及和刘庆柱认为安阳曹操墓的证据已经足够,业内人士提出异议是外行话不符合学术规范等言论。
11(4分)根据文章的感情倾向,围绕经济与文化、文物保护的关系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二)
12.(3分) 阴沉、昏暗、寒伧、寂寥。(1分)与橘子的温暖,姑娘的行为形成对比,(1分)为抒写姑娘的善良淳朴、作者的人生感悟做铺垫。(1分)
13.(3分) 因为橘子明亮的金黄色是光明、纯洁的象征,和小姑娘及弟弟的红脸蛋一黄一红的暖色调,冲去了“我”心中的昏暗,共同与环境的凄冷形成对比,(1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对读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表现了小姑娘与弟弟之间真挚的感情,并对人生产生了希望,(1分)这样更好的揭示主题,改为其他的则会淡化这种作用,所以不好。(1分)
14.(4分)不是简单的重复,(1分)前一处由于作者对人生的疲劳和倦怠,认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0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下一个『2010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