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宁波职教高二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09年宁波职教高二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高二必修三 浙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年宁波职教高二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试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嗜(shì)好寥(liáo)落夙(sù)兴夜寐B.木屐(jī)租赁(lìn)羽扇纶(ɡuān)巾C.喋(dié)血黯(àn)然长歌当(dànɡ)哭D.椽(chuán)子编纂(zàn)殒(yǔn)
试题预览
2009年宁波职教高二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嗜(shì)好          寥(liáo)落          夙(sù)兴夜寐
B.木屐(jī)           租赁(lìn)           羽扇纶(ɡuān)巾
C.喋(dié)血          黯(àn)然             长歌当(dànɡ)哭
D.椽(chuán)子       编纂(zàn)         殒(yǔn)身不恤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嘶叫    混混沌沌       落蕊      屠戮妇婴
B.气概     前仆后继      绯红     心悦臣服
C.抄票     桀骜不驯      偃仰     亭亭如盖
D.休葺     瞻顾遗迹     老妪      蒸蒸日上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查究)
B.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拉帮结派的小人)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愿)
D.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明亮的天空)
[  ]4.下列各句出自课文,选出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句
A.即见复关,载笑载言。
B.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虎鼓瑟兮銮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每次交的作业总是石沉大海,要好几天才能发还。
B.倘能遇一文士,把这事迹铺叙起来,做一部稗官野史,也是千秋佳话。
C.敌人正要炸毁桥梁,我们的部队及时赶到,使敌人功败垂成。
D.不正之风在我们班上还表现为:组织上分成三个小派别以及不参加这些小派别的散兵游勇。
[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C.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赘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
D.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  ]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好的说理散文,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能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灯下漫笔》就是这样的说理性散文。
B.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我所住的并非是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有什么言语?
C.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当地的党风不正在作怪。
D.王林告诉我,录取通知书上说让他9月10日前去医大报到。
[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广泛地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激情,富于浪漫气息。两者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B.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愁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这个划分是就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同一作家往往既有婉约之作,又有豪放之作。
C.《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就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沉痛言论,选自杂文专集《南腔北调集》。
D.《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说明要实现理想,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为学者当“深思而慎取”的道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9.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放荡”,意谓放纵,不加拘束,略含贬义。
B、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一如风吹云散,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
C、三、四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抒发他心花怒放的心情。
D、全诗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诗句颇具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得意”,紧承“春风”,既指诗人沐浴自然界春风的愉悦,也指沐浴皇恩的欣喜。
[  ]10.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日”和“今朝”句对比,突出了诗人进士及第时觉得一下子冲出困境,踏上得意仕途的喜悦心情。
B、“春风”两句是神来之笔,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在春花烂漫的长安大街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极为生动鲜明。
C、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如何能“看尽”?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此刻的心情,虽无理却有情,让人读来并不觉得荒唐。
D、全诗狂喜之情迸射而出,一泻无余,于直率中显出豪放雄健的风格。
 [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等到)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高兴)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
D.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之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胁迫,挟持)
[  ]12.选出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A.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C.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D.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  ]14.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A.《卫风•氓》表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全诗以“我”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写法。
B.《秦风•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表现了战士们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采用重章复唱的手法,节奏整齐,便于歌唱。
C.《雨霖铃》是柳永的婉约之作,上阕写长亭相别,下阕写别后相思。作者描写景物由远及近,烘托了离别时凄凉的气氛。
D.《山居秋暝》是王维的山水名篇,中间两联都是写景,但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  ]15.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试卷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8分)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④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6.文中划线的词语“不能自已”是什么意思?写出在文中的含义。(4分)
17.《故都的秋》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郁达夫对故都之秋的向往之情和留恋之情,当中又描绘了几幅秋景图,如果没有这(以上节录的)一段,文章也算完整,请你写出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8.从文中找出本段的主旨句。(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共11分)
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濛濛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心瓣,而莲,当然也不曾向我展现她的灵魂。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Narcissus) ,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十月,那朵自恋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丛沙草,万顷江田。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了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一位诗人,一生也只追求几个中心的意象而已。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谷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宛在梦中央。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得凄楚的联想。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它更为飘逸,更富灵气的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美国画家佛瑞塞有一次对我说:“来台湾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象的更美。”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爽朗,似乎在说:look at me!莲只赧然低语:Don't stare,please.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它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而终隐于水的西子。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忽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艺术、爱情、宗教,到了顶点,实在只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节选自余光中散文《莲恋莲》)
【注】纳息塞斯  相传自古希腊神话,Narcissus是一个俊俏少年,由于形貌出众,无数少女恋慕他,向他示爱,但皆遭其高傲拒绝。一个心灵受创伤的少女便向神明申诉,于是女神便惩罚少年毕生恋慕自己。一天,当他俯身池塘看见自己的倒影,竟为水中的倒影陶醉不已,再无法自拔,最后饿死池塘边,化为一棵花卉。后人便用他的名字Narcissus(水仙),为此花命名。
19.第二自然段开头说:“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这里的“画”指的是什么?(3分)
20.第三自然段中反复使用“对我而言”和“联想”各有什么好处?(4分)
21.第一自然段中说“第一次看见莲”,次段中又说“我当然早见过莲”,这样写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9分,每小题3分)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 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化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22、下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即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B.网络社会的时问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问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
    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问感受,人们在同一时问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个空间。
23、下面不属于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一项是   (    )
    A.突破时空限制,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使人际交往更具体。
    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C.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D.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强化文化认同和信仰。
2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社会空问是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可见网络社会的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B.经济活动高速有效,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这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
    C.文章有较多篇幅分析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可见作者对它持消极态度。
    D.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有多种方式和力量,只要找到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方式和力量,人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27题。(8分)
于是余有叹焉。 ①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5.给空缺处写出原文。(2分)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夫夷以近         ⑵其孰能讥之乎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六、默写与语言运用。(共9分)
28.根据课文原文,补写出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择四题,4分)
⑴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⑵唯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⑶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⑷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⑸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           。(《六国论》)
29.一个句子,句式整齐匀称,多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叫整句;句式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渲染气氛,加强语势;散句自由活泼,富有变化。有些整句和散句可互变。请把下面的散句改成整句。(3分)
漓江的水,你似乎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因为它静;它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至于绿,那简直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30、.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上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国家工商总局近期选择了石家庄、昆明、沈阳和浙江义乌的四个综合批发市场进行电池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了26家经销单位经销的40种电池,经检验合格商品20种。在抽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电池放电容量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0%;碱性电池汞含量达不到低汞电池的要求,本次抽查的9种碱性电池中,有5个仍为高汞产品,碱性电池含汞量合格为44%;电池标识不规范,24种电池的含汞量标识不规范和不符要求,符合要求的仅为40%。
六、作文。(6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有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她里面承载着亲情、友情、乡情、爱情……拨动这根“情弦”,善良、挚爱、高尚、忠诚,会潮水般地涌入心头,让人感动不已。你曾经被感动过吗?比如读了一篇文章,听到一首好歌,遭遇一件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2006年高二语文(创新班)第三册期末试卷答题纸
一、 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24 、                         
25、                                                                            。
                                                                                
26、                                                                            
27、                                                                             
                                                                                  
28、⑴                        ⑵                                                                                                      
⑶                                                                                                                                                        
⑷                                                                              
(5)                                                                              
29、                                                                            
                                                                                
30、                                                                            

2006年高中语文会考模拟试题详细答案讲解(第三册)
1.D  编纂(zuan)
2.A  B、心悦诚服;C、钞票;D、修葺
3.D  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
4.D  A、既见复关;B、览;C、鸾
5.B   A、“石沉大海”比喻杳无音信,或不见踪迹。也比喻不见动静,毫无效验。此处用词不当,既已发还,就不是石沉大海。C、“功败垂成”指事情在接近成功之际遭到失败,有同情、惋惜的意味,不宜用在“敌人”方面。D、“散兵游勇”是贬义词,原指没有统属的溃散的士兵,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而独立行动的人。
6.B  表概数不能用顿号。
7.A  B、语义重复,“并非”即“并不是”。C、句式杂糅,去掉“在作怪”。D、句意不明:可以理解为“9月10日去报到”或“9月10日之前去报到”。
8.C  选自《华盖集续编》
9. A   10.B   11.B  “开心颜”是动宾短语,意为:心情愉快,露出笑脸。
12.A.  A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B:介词,“在”;C:目的连词,“用来”;D:介词,“凭借,用”。
13.D  ABC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D为名词作动词。
14.C  景物描写由近及远。    15、C  其它三项都是被动句。
16.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对于秋天的热情和喜爱之情是一种由不得自己的很自然的感情。
17.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①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之秋、故都之秋。②表达了对秋的珍爱情感。③从行文章法上显出开阔的思路。④创造了一种人文氛围,增添了文化气息。
18.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19.小莲池中的莲花,在迷蒙的烟雨中,豪艳又凄清,华美又冷隽,美丽如画。
20.(1)强调对莲的特有感受,总领下文。(2)借引神话传说中美女形象,盛赞莲是美、爱和神综合的象征。
21.不矛盾,因为以前是用眼睛看,“只是睫瓣,不是心瓣”,而这次用了心灵,感知了莲的灵魂。
22.D(根据第一段“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一句。可看出“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个空间”不合文意。)
23.A(第五段谈应对挑战的办法,没有“突破时空限制”的意思。)
24.D(A项:第一段没有“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这样的绝对说法。
   B项:全文没有“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这样的绝对说法。
   C项与与全文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不相符合。)
25.(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6.(1)平坦;(2)谁
27.(1)译文: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2)译文: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28.(1)无边落木萧萧下
   (2)恐美人之迟暮
   (3)暮霭沉沉楚天阔
   (4)惊涛拍岸
   (5)战不善,在赂秦。
29.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30、批发市场五成电池不合格 (124.89.193.22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浙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10年浙江省金华地区高考科目调研测试卷』  下一个『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