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客观试题)和第Ⅱ卷(主观试题)两部分。第Ⅰ卷26分,第Ⅱ卷9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客观试题答在答题卡上,主观试题分别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分别交上来。第Ⅰ卷(选择题26分)一、(14分,每题2分)
试题预览
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客观试题)和第Ⅱ卷(主观试题)两部分。第Ⅰ卷26分,第Ⅱ卷9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客观试题答在答题卡上,主观试题分别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分别交上来。
第Ⅰ卷  (选择题26分)
一、(14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捡拾/拾级而上   隆重/安土重迁    稽首/滑稽可笑
 B.脉搏/一脉相承   咀嚼/咬文嚼字    湖泊/梁山水泊
 C.拜谒/殚精竭虑   纾难/别出机杼    募捐/蓦然回首
 D.信笺/浅尝辄止   虎踞/前倨后恭    辱没/繁文缛节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部署     撒手锏     两全其美       伶牙俐齿
B.蔓延     满堂彩     胸无城府       直截了当
C.安详     拌脚石     英雄辈出       诩诩如生
D.匮乏     辩证法     出其不意       经典著作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为了更好地实现古典诗词的         ,教育部语用司决定         大学生和社会力量为经典诗词谱曲,实现古典诗词与时尚流行元素的       ,      达到推广中华文化经典的目的。
 A.传播    调动    接合    从而     B.传播    发动    结合    从而
 C.传承    调动    结合    因而     D.传承    发动    接合    因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商业公司一般只让自己的业务员开拓市场,而不让其控制客户,以防备他们另起炉灶。 
B.因为被双规官员的情况仅在小范围内公布且语焉不详,民众的猜疑也就四处流传发酵。
C.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
D.虽来自非洲小国,可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能在霸权面前保持尊严,从不低三下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
D.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6.下列各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制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7.《红楼梦》中薛宝钗说:“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下列对其中划线部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工部,杜甫,唐代诗人,曾为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B.韦苏州,韦应物,唐代诗人,曾为苏州刺史,故也称韦苏州。其诗风格闲淡简雅。
C.温八叉,温庭筠,晚唐词人,“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其词风格浮艳靡丽。
D.李义山,李清照,南宋词人,其作品往往主题凄切,文辞难懂。其词风格隐晦含蓄。

二、(6分,每题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0题
和谐的文化传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2009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8. 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 “和”既可作“适合” 讲,亦可做“和谐”解。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
C.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与 “礼”的本质是一致的。
D.“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9.下列说法,不属于“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
A.“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C.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D.“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B.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
C.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
D.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

三、(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力。俺答①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未几,丁父忧。户部侍郎李幼孜欲媚居正,倡夺情②议,居正惑之。诸翰林皆以为不可,弗听。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被逐去。时彗星从东南方起,长亘天,人情汹汹,指目居正,至悬谤书通衢。帝诏谕群臣,再及者诛无赦,谤乃已。帝初即位,冯保朝夕视起居,小捍格,即以闻慈圣。慈圣训帝严,每切责之,且曰:“使张先生闻,奈何!”于是帝甚惮居正。及帝渐长,心厌之。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
(《明史•张居正传》有删节)
注释:①俺答,明时鞑靼首领。②夺情,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俺答款塞,久不为害   款:招待
B.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责:督责
C.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贷:宽恕
D.居正皆右之           右:尊重,重视
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居正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
①少颖敏绝伦                                ②用张佳胤往抚即定
③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                    ④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
⑤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                ⑥吏部尚书张瀚以持慰留旨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黔国公位高权重,多次犯法,张居正不惧困难,将其捕获,后来又请求宽恕他的死罪,将他收押在南京。
B.张居正善于用人,他使用了李成梁和戚继光,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戍守蓟门,两人屡立战功,被封为伯爵。
C.张居正在父亲死后,本应该按照当时的惯例丁忧守制,但在李幼孜等人的蛊惑下,他却想夺情,继续留在朝廷。
D.皇帝幼年时对张居正非常畏惧,渐渐长大后,内心却讨厌他。在张居正死后,又疑心他贪污财物太多,就削去他的封号,而且把他推荐重用的人也都撤了职。

第Ⅱ卷  (非选择题94分)
 四、(26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译文                                                          

   (2)帝诏谕群臣,再及者诛无赦,谤乃已。
译文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人还荆州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⑴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⑵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万里,①                   ”;王维《山居秋暝》“②                    ,清泉石上流”;杜甫《旅夜书怀》“ 星垂平野阔,③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④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⑤                ”。
 
(2)“日”是古诗常见意象。如《长歌行》“青青园中葵,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⑦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⑧                  ,空中闻天鸡”;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⑨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⑩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7—20题。

                                 谁说鳄鱼不流泪
    他们说我是不哭的,眼泪也是虚假的。我是南美茂密丛林中这片流域的霸主,一条足够强大的鳄鱼,我为什么要哭呢?
    我经常在暗夜里醒来,从同一个梦魇中惊醒。在梦里,我是孱弱的,双眼乏力无神,四肢不能活动自如。我刚出生不久,跟着母亲慢慢游走在湿地的边缘。是一个早晨,我清楚记得,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又凉又软地冲刷过我的身体。四周静谧祥和,我有些陶醉。
    我是妈妈最小的孩子,她给我食物,带我游玩。但是她从不微笑。偶尔眼里会有温柔的光溢出,那样使得她的眼睛看上去很美,但温柔是一闪而过的。她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词语叫弱肉强食,有一种定律叫适者生存。 
    所以不能当一个弱者。
    那个早晨我们遭到袭击,在溪流转弯的地方,母亲叫我向前。她严厉地命令我,很突然的。我听话,向前。鹅卵石划过我的肚皮,有些疼痛。我不想走,停下来,回头看母亲。这时候我发现她在转身,撤退。我不明白,连忙掉转身体,想去追赶她。
    突然,我被拦腰叼起。有锋利的牙,刺进我尚未坚硬的皮。我挣扎着,用尾巴拍打水面。母亲回头看我,眼里满是决绝。我突然想起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鳄鱼家族里,为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孩子都可以放弃。
    我的眼泪汹涌而出。母亲。母亲。
    这片丛林的又一强者是美洲豹。他们姿态优雅,牙齿锋利,经常在清晨觅食。有时候一条小鳄鱼,就是他们美味的早餐。
    捕获我的,是一只母豹。我不害怕,从母亲回头走掉的那一刻开始,我就不再害怕了。当母豹把我扔到她的孩子面前时,我居然有点喜欢她了。我的母亲也给过我食物,但是她从没有这样温情过。
    她舔她的孩子,叫他吃早饭,语气温柔。然后他们一起走向我。是一只幼年的公豹,额头上有奇特的花纹,像八只角的太阳。他走近我,看我。我心里想,你吃吧,你多幸福,有爱你的母亲。我什么都没有,我宁愿死掉。
   他看看我,突然回头问他母亲:她这么小,她的妈妈呢?然后很突然地,把我扔回了水里。他转身回到母亲身旁,看我漂走。
    我没有回到母亲身边,漂泊到另一个流域。我迅速地成长,自己捕获食物,保护自己。只是我会经常做梦,梦里全是母亲抛弃我的那个早晨。梦的开始总是比较美,然后画面更迭,悲伤重重。醒来的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你会是鳄鱼?
   我终于成年,皮质够坚硬,眼神够刚毅,心肠够狠毒,我成了这个流域的霸主。我也有自己的孩子,我努力做一个好母亲。我疼爱他们,保护他们,我想危险到来的时候,我不会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他们。
丛林里传说,鳄鱼家族里有一个好母亲。我的孩子们,都为此骄傲。
   有天夜里我在噩梦中惊醒,看见了火红的光。我叫醒孩子,带他们离开。是的,这里就要被毁灭。我早就听说,20公里外的丛林成了灰烬,而200公里外的丛林种了玉米。
    我们走了很久,回到了我曾生活过的地方。在这里也快没有食物了,很多动物都跑到更深的丛林去了。有两天,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的动物。
    一天清晨,我带着最小的孩子出去觅食。很不幸地,他被一只美洲豹捕获,就在我的眼前。我快步冲上前去,我要救回我的孩子。
    我冲上去,想用尾巴扫那只豹时,突然看到了他额头上的八角太阳。他那样瘦弱,肚皮凹进去,已经很久没有进食。我想如果他再没有食物,就会死去。而我,有那么多孩子。没有他,就没有我们。
    我犹豫了很久,终于转身离去。到了拐角处我回头,我看不清眼前的所有,因为我的眼里,满是泪水。

17.下面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2分)
A.自“我”很小时起,就听从母亲的教导:不能当弱者。而被母亲抛弃的悲伤记忆,又促使“我”的心肠变得狠毒。成年后,成为流域中的一个霸主。
B.小说前后两次写“我”流泪(文中划线处),第一次是因遭母亲放弃而流的悲伤之泪,第二次是“我”也象母亲一样放弃了自己的孩子而流的悔恨之泪。
C.“我”被一只母豹捕获,眼看要被吃掉,却两次说“我不害怕”“我就不再害怕了”,原因是“我”失去了母爱,失去了幸福和温暖,觉得生不如死。
D.小说细腻、生动地叙述了一个令人动情的故事。表面上写的是动物,但内蕴很深,传递着人性中对爱和幸福的理解。
E.小说运用对照原则,鲜明、深刻地突出了小说主题: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是连母爱也超越不了的残酷现实。

18.第2自然段开头“我经常在暗夜里醒来,从同一个梦魇中惊醒”,这句中的“梦魇”指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个“梦魇”?后文“有天夜里我在噩梦中惊醒,看见了火红的光”中的“噩梦”又指什么?(6分)

19.小说为什么采用动物视角来揭示人性的问题?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又好在哪里?(4分)

20.当初“我”的母亲抛弃了“我”使我险葬豹口,现在同样作为母亲的“我”却为报恩也舍弃了自己的孩子,“我”还算是好母亲吗?通过这篇小说,你对“母爱”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思考?(6分)

六、(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苍蝇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羡慕不已:蜜蜂的工作环境,总是那么花香四溢,馥郁芳香;再瞅瞅自己,生活的这片天地总是乱糟糟、臭烘烘的,更让人恼火的是,几乎所有的生灵都对蜜蜂大加赞赏,而对自己却鄙夷不屑。
    于是,它找到造物主,要求他把自己变成一只蜜蜂。造物主真的把它变成了一只蜜蜂。接下来的日它想一只真正的蜜蜂那样,每天早出晚归,采集一囊花粉,送回蜂房,放下,然后再飞出来,马不停蹄地飞向另一朵花。工作单调乏味不说,每天累个半死,却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一天两天,它还觉得新鲜,可到了第三天,它就受不了了。它悄悄地溜开,飞回到了垃圾堆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月考参考答案
1 C 2 C
3.B(传播:广泛散布;传承:传授和继承。调动:调集动员;发动:使行动起来。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接台:连接使台在一起。因而:连词,表示结果;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 C(“颠扑不破”用来形容理论学说)
5.C.(A.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杂糅,或删去“的原因”或删去“造成的”。B.搭配不当,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 D.成分残缺,“牢记”缺宾语,可以在“预防”后加上“的要求”
6 C
7. D(李商隐,字义山,喜欢用典,辞难事隐)

8. C.(“和”与 “礼”是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的)
9. B.(“诸子百家”存在于先秦时期)
10. A.(“和谐的文化传统”说法错误)

11.A   12.C   13.B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年少聪明才思敏捷,十五岁就做了秀才。当地的巡抚顾璘认为他的文章不同寻常,说:“张居正是国家的栋梁啊。”不久,张居正在乡试中中举,顾璘解下自己的犀牛皮腰带赠送给他。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徐阶等人都非常器重他。张居正执政,把尊崇主权、考核吏职、信守赏罚、统一号令作为主要措施。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早上下达政令而晚上就要执行。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当逮捕法办,朝廷大臣议论感到为难。张居正便提拔任用他的儿子,又派人飞快前往逮捕沐朝弼,他不敢动弹。押到朝廷后,请求宽免死罪,便把他押到南京监禁。漕粮运道开通以后,太仓粮食充足,可以支用十年。通过边界互市贸易,马匹增多了,便减少太仆寺所养的种马,而按一定价格从民间买马,太仆寺马政费用也积累到了四百多万。又制订考成法考核官吏政绩。开始,部院审核奏报抚按调查处理意见,往往扣压拖延而不上报。张居正命令按事情大小缓急规定期限,超过了期限而没有审批上报,当事者要判罪处罚。从此以后,这些官员都不敢文过饰非,延误公事,政治风气整肃一新。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以用智谋权术驾驭下属,人们大多乐意为他尽力。俺答和明朝在边境互市通好以后,很长时间没有入侵为害。只有小王子部众10多万人,由东北直至辽东,因为没有获准互市贸易,多次侵入边地劫掠。张居正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奋力作战,打败了敌人,因战功多,封为伯,而戚继光的守备设施也很齐备。张居正很支持他们,边境于是安然无事。浙江士兵、民众两次叛乱时,张居士派张佳胤前去安抚,立即平定,所以当世都称赞张居正知人善任。不久,张居正父亲去世,应该弃官家居守制。户部侍郎李幼孜欲讨好居正,倡议夺情,居正听信了他的话。诸位翰林学士都认为不可以,不愿意接受。吏部尚书张瀚因为根据私自心意压下圣旨不发,被驱逐回家。当时彗星从东南方向升起,长时间的停留在天空,人们议论纷纷,直指张居正,以至于有人在大街上张贴指责张居正过失的文章。皇帝下诏书告诫群臣,再有人谈论这件事的一律诛杀,绝不宽恕,议论的话才算停止。皇帝刚刚即位,冯保早晚服侍起居,有一些错事,就把它告诉慈圣太后,慈圣太后训导皇帝严厉,每次深切的责备时,就会说:“假使张先生知道,该怎么办呢?”于是,皇帝非常害怕张居正。等到皇帝年龄渐渐长大,内心非常讨厌他。不久,张居正生病了,皇帝多次颁布诏书了解病情。到张居正死时,皇帝为此而停止接见朝廷大臣,下旨在九坛祭祀,和国公师傅一样。皇帝疑心居正贪污钱财甚多,心里更想得到它们。言官们弹劾篆、省吾二人,并且弹劾张居正。篆、省吾二人获罪。刚刚提升的官员更加一心攻击张居正,皇帝下诏取消了他的上柱国、太师的封号和他的谥号。张居正所重用的人

14①从此以后,这些官员都不敢文过饰非,延误公事,政治风气整肃一新
②皇帝下诏书告诫群臣,再有人谈论这件事的一律诛杀,绝不宽恕,议论的话才算停止。
15.⑴运用想象(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⑵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象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回答“借……景抒发……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
17.BE (2分)
18.(6分)“梦魇”指遭母亲抛弃、失去母爱和温暖的悲伤。(2分)这个“梦魇”表现了“我” 心灵上所受的巨大伤害,为后文决心做一个鳄鱼世界的好母亲做铺垫。(2分)“噩梦”是指人类大肆毁林造田,使丛林里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生命遭受极大威胁的现实。(2分)
19.(4分)第一问,以下三点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1)用动物形象本身的动物性,能更形象地反映出人性中的自私冷酷,如“我”母亲的弃子行为;(2)用动物形象原本不具备的人性,便于突出人性中善的崇高与可贵,如小雪豹怜悯弃食及 “我”的弃子报恩的行为。(3)容易在一个形象中实现人性中善与恶的对比。
第二问:第一人称便于表达主人公更为深刻的内心世界,亲切、真实。(2分)
20.(4分)答案示例:
第一问:“我”的母亲是一个自私冷酷的、没有母爱的母亲,是一条信奉“适者生存”原则的典型的鳄鱼。而“我”则是一位好母亲。虽然弃子的结果一样,但不能 将“我”和母亲的做法等同,它们有质的区别:母亲当年放弃“我”,是一种逃脱,是无情;而“我”这次却是因为有一颗巨大的超越家族观念的“爱心”,是一种 感恩心理促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吉林省2010届高考复习质量检测』  下一个『江西省省重点学校2010届高三联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