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三校201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上海市十三校201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0年3月)编辑:刘彦利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一5题(13分)我们还能够如何旅行?胡晴舫(1)这是一个旅游过剩的时代,他们说。旅游变得太轻易、太舒适、太频繁、太理所当然,有智之士出来宣告旅行的死亡。(2)而文化,变成旅人最新的救赎。(3)当再没有新大陆或新岛屿可以让旅人以自己名字命名,发掘星
试题预览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2010年3月)        编辑:刘彦利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一5题(13分)
我们还能够如何旅行?  胡晴舫
    (1)这是一个旅游过剩的时代,他们说。旅游变得太轻易、太舒适、太频繁、太理所当
然,有智之士出来宣告旅行的死亡。
    (2)而文化,变成旅人最新的救赎。
    (3)当再没有新大陆或新岛屿可以让旅人以自己名字命名,发掘星球的权力又只是属于
少数菁英科学家的昂贵特权时,我们开始讨论文化。生态之旅、文化深度旅游、民俗之旅等。
新概念的提出为已经山穷水尽的.二十一世纪旅游寻新的生路。
    (4)你可以:去以色列的集体农场生活三个月,包含机票大约美金三千元;前往德国南部
巴伐利亚村落消磨一个夏天,团费只要新台币七万五千元;到英国牛津大学暑期进修,注册
费连生活费大概人民币七万五;上中国河南少林寺打拳,一个月六百美金;击纽约东村的戏
剧工作坊练肢体,两个月课程,学费美金三千元;窝在日本京都的温泉旅馆,着和服穿木屐,
一个晚上一万五千日币。
    (5)你也可以:照切•瓦格拉当年骑机车的路线认识拉丁美洲;走访海明成在巴黎厮混的
地点;依亚历山大大帝扩展帝国版图时的痕迹击游马其顿;躺在南中国海的一处小岛,听着
村上春树小说里提过的爵士乐。
    (6)在现代旅游系统中,文化经验是一种商品。文化,一如旅^脚上所踩着的运动鞋,可以被复制、量产,拿出来公开展示,标上价钱,贩卖给任何遐想异国情趣的人。怀旧的旅人,伤感追忆过去的黄金时代,任何事物冠上“文化”二字,必定无价、高贵、独特,不可亵渎。但,正如所有传说中的黄金时代,旅人的黄金年代也已经逝去,迟来的现代旅人只能面对堕落后的世界,学会认知如今的文化之旅如何成为利维•斯特劳斯最大的梦魇。
    (7)机械时代里,文化经验能够一再复制。曾经,文化需要一整个民族及许多世代的生命投资,经过时间的缓慢演进,经验分享与传承,现代的资本与技术使得文化情境的重现变得轻易快速,而且能经得起大量生产。
    (8)这是为什么每一个游客到了纽约一定要去百老汇看场音乐剧,在巴黎就要在香榭大道的露天咖啡座喝上一杯咖啡,在日本箱根必要泡一趟温泉,去了罗马就在许愿池丢一个铜板。这种复制的行为,本身已是一种文化仪式。仿佛没有完成这项仪式,旅行就不曾完整。
    (9)透过旅行这项行为,造成私有化的现象。纽约不再是纽约,巴黎不再是巴黎,东京
不再是东京而是“我的”纽约,“我的’’巴黎,‘我的”东京。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旅行书写在这个时代大量地被制造,也前所未有地严重贬值。
  (10)旅游照片,渐渐如同婚纱照片和新生儿相片,本来应该具有珍贵特质,在我们生命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①旦沦落与其它在机械时代被大量生产的物品一样,②多了,③不是那么稀罕。④,当那些婚纱照、新生儿、旅游相片被拿出来展示时,当事人津津有味、活色生香地高谈阔论,而访客只是礼貌性忍耐着,不时偷瞄腕上的手表,找机会离开。
    (11)旅行,这个概念与所有的不寻常冒险连接在一起的浪漫,不再遥远,如今,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享用。    
    (12)经验与个体生命的单独存在紧密结合。每一个存在部独一无二,每一趟旅行也都无法取代。重点,不是米兰之行,重点是“我的米兰之行”。当时,米兰街道的空气味道都特
别地与往年不同;“我’’还记得,雨水的味道是甜的。
    (13)当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到了罗马的老实泉前,将她的手羞怯地放进狮口中,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她想到奥黛丽•赫本和《罗马假日》。在那一刻,她就是奥黛丽•赫本,她就
是公主。
    (14)机械的复制能力,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经历一次读过听来的故事中的主角。文化的瑰丽色彩,增添旅游故事的价值性。    
    (15)遗感的是,机械复制的文化之旅,终究要像一张梵高《向日葵》画作的明信片,一只希腊街头小贩叫卖的仿古单耳陶壶,一把现代印度人做出来的古代西塔琴,买的人欢天喜地,但,总有人会跑出来告诉你,那些东西其实根本没有价值,它们的唯一用途就是证明你那无药可救的品住,及大众商业系统的确无所不在。
    (16)而文化跟旅人之间的关系,在机械时代里注定是重复的、缺乏创意的、虚假的、廉价的,以及媚俗的。唯一庆幸的是,告诉你这项事实的人,也逃不过媚俗的命运。因为,这个时代是我们共同的时代。
1.“救赎”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在第⑩段中的空格内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2分)
A.①却 ②一旦 ③就 ④所以    B.①以致 ②一旦 ③就 ④但是
c.①却 ②只有 ③才 ④所以       D.①以致  ②只有  ③才  ④但是
3.下列“旅行”中不同于另三项的一项的是(    )(2分)
A.照切•瓦格拉当年骑机车的路线认识拉丁美洲,走访海明威在巴黎厮混的地点。
B.普通人都能享用的、与所有的不寻常冒险连接在一起的、不再遥远的浪漫旅行。
c.记得空气的味道都特别地与往年不同、雨水的味道是甜的那次“我的米兰之行”。
D.女孩子在罗马老实泉前,将手羞怯地放进狮口中,觉得自己就是奥黛丽•赫本。
4.作者对所谓“文化之旅”持否定态度,是基于对“文化”怎样的认识?(4分)
(1) :                                       。
(2) :                                       。
    5.文章结尾说:“告诉你这项事实的人,也逃不过媚俗韵命运。因为,这个时代是我们
共同的时代。”分析这个结尾的含义。(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4分)
兰花盛开之坪  顾土
    (1)走进横断山脉,来到老君山麓,跋涉滇西北高原,驻足澜沧江畔,展开我的眼界,极目望去,峡谷之间是兰花簇簇,霞光之下是兰花缤纷,奇姿异色染遍了天地万物;经过的每一户门墙,每一家庭院,即便柴扉荆栏,也是兰花生长的世界。我茫然地探问正身居何处,
一个声音传来:兰坪!
    (2)兰坪,兰花盛开之坪。这是谁起的名字?是浑然天成,还是墨客的雅题,或者文化历史的厚积深聚?
    (3)兰坪的经是崇山,兰坪的纬是峻岭.我行走兰坪,好像登级而上,好像顺势而下,
  时而盘旋在彩云的边际,时而垂首向一条条青翠覆盖的峡谷沉吟。转瞬间,丘壑的毗邻,丰厚的草甸又猛然朝远方纵情铺展,蓝天下一片清馨和旷达。满目嫩绿的草儿,谷地错落有致, 衬托的是如火如茶的杜鹃,那杜鹃织出的花海,迎着灿烂的阳光绽放。不远不近的地方,起伏的峰岭在肥草沃坪的周围连缀成长长的屏风。屏风的背景是皑皑积雪,屏风的图案是墨绿的冷杉密林,是与云天相连的漫山浓荫。    
    (4)这是哪里?像天山草场,像呼伦贝尔的纵深地,像法国的枫丹白露?但我也愿意猜
  想,说不定是鬼斧神工的天上园林?一定是仙山琼阁的人间倒影。
    (5)此时,茫茫的原始森林向我舒展胸襟,我疾步往前,跳跃在奇花异卉间,攀援在乌道猱梯上。清冽的泉水始终与我结伴远行,湍急则歌,舒缓则咏,蜿蜒下去,以无变的节奏遵循着千百年的遗迹,为哺育我们的江河湖泊不知疲倦地注入永恒的生机。一块块巉岩迎面耸立,怪石的表层竟是花团簇拥,坚石中还生出高高挺拔的奇术,我称它“石花迎客”,我叫它“顽石开窍”。向导指着不时出现的参天古木又告诉我,这大概有八百年,这估计是一千年,这恐怕近两千年了!每株悠久的巨干都有一段深远的故事,喜怒哀乐,可歌可泣。一位久居山巅的老者向我喊道:这是族群的图腾啊,这是天地的恩赐!它祛病解灾,它庇佑我们的村落。随着他的指点,我看到,蔓枝繁叶下的苔藓还可以治愈我们人类束手无策的血癌!
    (6)面对千姿百态,看见姹紫嫣红,我明白了珍稀的含义。只有远避人迹,必须躲过常
识的触角,大自然才可能生机勃勃,才会无奇不有,才孕育着万物灵性。
    (7)静,是兰坪的灵魂。伫望巍峨雪山,那是镶嵌在天幕的雕塑;凝视五彩的山谷,那
是长眠在大地的油画;就是飞溅的清流、奔腾的江河,也是万籁俱寂的孤音独奏。我在深夜
发现一团篝火,这是一片普米族村落,隆重的婚礼正在亲人的喜酒和友朋的歌舞中进行。歌,
是低吟;舞,是轻舞;羯鼓,是浅拍;频颊举杯间祝福、微醺后的絮语欢笑,早已融化于山
野的襟抱,栅栏之外似乎是沉沉睡去的世界。  
    (8)①普米族崇奉祖先的原生地,永世怀念自己遥远的故乡。②普的意思是白,米即人,
他们源于古代西部的羌戎族群,史称“槃木”、‘‘西蕃”。③先秦时代,自青海的玉树、果洛,
多数人游迁至川西;唐代,他们又南进金沙江两岸;元的时期,他们终于运抵兰坪。④不但
是普米族,他们的山上居住的彝族,他们的山下生活的白族,也在世代传颂祖辈迁移的史诗。
⑤在富和山顶,一户年姓人家,念念不忘曾祖父如何由凉山一步步走来,曾经专程奔赴凉山
彝族寻亲问根。⑥他们一代一代传记着族谱家谱,远达二十代之前,而在凉山,宗亲的记叙与他们的思绪竟殊途同归。⑦很多白族人家也告诉我,他们的族源之一远在南京应天府。⑧朱元璋时,他们的先辈告别家乡,屯兵云南,天长日久,便与当地土著白族融为一体。
(9)在工业化的城市,人们夜夜沉湎于飘渺的未来,最关心的是正在发生的所谓所闻;而在天然的怀抱,人们天天畅想久远的传说,最挂念的是祖先的痕迹,以口传心受的方式维系着一条绵延不绝的血迹。口述的史话常常无需史册文字的印证,一张面孔,一种仪式,一袭装束,一段歌舞,就是文化传承的精神火炬。从语言、习俗、信仰、服饰、饮食之内,你会信服普米族古老传说的史实价值,懂得他们与藏族在远祖渊源、地域交融中为什么有那么亲密的关系。
(10)我们野宿高高的大养场,围火而居,繁星近在咫尺。我们与六万亩草甸共枕,和叠翠的山峦同眠。你好!在火星迸溅的不远处,一个细小轻捷的身影发出清晰的问候。我把手伸向夜幕,领来的是八岁的彝族儿童。他的眼神洋溢着聪慧,他的回答天真烂漫。“是的”、“是的”,我问他衣食,他只是这样颔首。我不知道他怎么下山,他告诉我迎着初升的旭日向下走,见到星星时一定可以在山底落脚;第二天和大人办完事就踏上规程,再见到星星时一定可以看见家门。我想知道他将来做什么,他说他要上大学。但我心里明白,他明年就将辍学,因为这里仅有小学三年级。还是一位山下普米族教师自愿上山坚持了十四年。太阳喷薄而出,我望见他早已伫立在山峰的最高处,他的双手正频频挥动。
(11)“我要上学!”我记住了大山之子这唯一的心愿。
(12)我期盼公路早早修进深山,然而我但愿汽车晚些打扰宁静的老林;我盼望大山儿女尽快走出来,然而我不愿游人过多的踏上恬淡的草甸。山路尚且崎岖,各种工业垃圾已经点点延伸到最深的山林、最高的湖泊、最清的溪泉;林海尚且遥隔,富裕的标志已经以风情的渐渐丧失作为沉痛代价。一旦人流涌动,我们将会遭遇什么?眼见不伦不类的材料堆砌的建筑一块块拔地而起,一路的塑料袋、易拉罐、矿泉水瓶、玻璃碎片侵袭着碧蓝、青翠、澄澈、橘黄,丰富的矿藏被一片片毁灭式的采掘,我担心未来的兰坪不复是兰坪!我们热爱原生态的兰坪,我们也需要现代生活形态的兰坪,难道我们永远处于两难的抉择中?
(13)眼前,是高高的碧罗雪山;足下,是滔滔的澜沧江水;我回首再望兰坪,忽然发觉,兰花只是这里的一角,而万花开遍才是最为壮美的景色。兰坪,不如说是万花之坪!
6. 第(2)段提出的兰坪“是浑然天成,还是墨客的雅题,或者文化历史的厚积深聚?”对这个问题,下文作了怎样的回答?(2分)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第(3)(5)两段写景,主要写丰厚的草甸及其周围的山岭、原始森林中的泉水和奇木。
B 第(4)段用一连串疑问式比喻句,生动地描绘出兰坪草甸“仙山琼阁”般的优美景色。
C. 第(7)(8)(9)三段写兰坪的淳朴风情、悠久历史、古老传说,亦即兰坪的文化历史。
D 作者既希望兰坪人尽快地享受到现代文明,又担心兰坪的自然生态遭到人为的破坏。
E 以“兰花盛开之坪“为组材线索,以作者的行踪为行文顺序,前后照应,形散神聚。
F 文章运用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真挚蕴藉。
8.“静,是兰坪的灵魂。”在第(7)段中,作者是如何着力表现这个“静”字的?(3分)
                                                                          
                                                                          
                                                                          
9.对第(8)段的层次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0.第(10)段写八岁的彝族孩童一心想上大学却面临辍学,为什么要写这件事?(3分)
                                                                      
                                                                      
    11.文章的结尾说:“兰花只是这里的一角,而万花开遍才是最为壮美的景色。兰坪
不如说是方花之坪!”为什么“兰坪,不如说是万花之坪”?(4分)
                                                                      
                                                                      
    l2.“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故都的秋》中这样的句子在结
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从本文中举出一个运用这种句式的例子,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终刚强兮不可凌。  (屈原《国殇》)
(3)黄沙百战穿金甲,                     。  (王昌龄《从军行》)
(4)                     ,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
(5)西塞山前白鹭飞,                     。  (张志和《渔父》)
(6)橘生淮南则为橘,                     。  (《晏子春秋.内篇下》)
(7)穷则独善其身,                     。  (《孟子‘尽心上》)
(8)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四)阅读下面词,完成第14—16题题(8分)    ,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阖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4.“永遇乐”这个词牌属于词中的(    )(1分)
A 单调、中调 B 双调、中调 C 单调、长调 D 双调、长调
15.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词和《声声慢》一样,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抒写她流离临安的凄苦心境。
B “人在何处”,写词人面对落日的凄凉景色,感慨自己因国亡家破而漂泊的身世。
C “次第岂无风雨”,含蓄地表达经历不幸后,对世事难料、祸患不测的恐惧心理。
D “谢他酒朋诗侣”、“怕见夜间出去”,表明词人虽逢元宵佳节,却无心外出游赏。
16. 这首词多处运用反衬手法,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5分)
送左未生南归序   方苞
    辛卯之秋,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至淮阴,始知《南山集》祸作,而予已北发。居
常自怼曰:“亡者则已矣,其存者遂相望而永隔乎?”
    己亥四月,予将赴塞上,而未生至自桐。沈阳范恒庵高其义,为言于驸马孙公,俾偕行
以就予。既至上营八日而孙死,祁君学圃馆焉。每薄暮公事毕,辄与未生执手溪梁间,因念
此地出塞门二百里,自今上北巡,建行官,始二十年前,此盖人迹所罕至也。予生长东南,
及暮齿,而每岁至此涉三时,其山川物色,久与吾精神相凭依,异矣!而未生复与余数晨夕
于此,尤异矣!
    盖天假之缘,使余与未生为数月之聚;而孙之死,又所以警未生而速其归也。夫古未有
生而不死者,亦未有聚而不散者。然常观子美之诗,及退之、永叔之文,一时所与游好,其
人之精神、志趣、形貌、辞气若近在耳目间,使其人未尝亡而其交亦未尝散也。予衰病多事,
不可自敦率。未生归,与古塘各修行著书,以自见于后世,则余所以死而不亡者有赖矣,又何必以别离为戚戚哉!
  17.本文作者方苞是清朝     派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文中“辛卯”、“己亥”用干支纪年法,“己亥”在“辛卯”之后第     年。(2分)
 18.写出以下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1)居常自怼曰(    )    (2)及暮齿,而每岁至此涉三对(    )
19.下列加点词与“沈阳范恒庵高其义”中的“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祁君学圃馆焉    B.自今上北巡,建行宫  ’
    c.昂其值,居为奇货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2分)
  A.①而予已北发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其存者遂相望而永隔乎    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①为言于驸马孙公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D.①各修行著书,以自见于后世    ②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每薄暮公事毕,辄与未生执手溪梁闻。
                                                                             
(2)余所以死而不亡者有赖矣,又何必以别离为戚戚哉!
                                                                             
22.作者在文中说,自古“未有生而不死者”;在文末又说“余所以死而不亡者有赖矣”。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4分)
刚  说  苏轼
    孔子日:“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人之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
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者,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
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崄者,皆异时可喜之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
必不仁也。
    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
公谓君日:“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
不肯为奈例司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方新法之初,监司皆
新进少年,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侧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通“鞫”)吏士
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日:“狱
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以非法斩人,
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
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
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君平生可纪者甚多,独书此二事遗其予勰、勴,明刚者之必仁以
信孔子之说。
23.写出以下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监司皆新进少年(               )
(2)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            )
(3)狱当论情,吏当守法(              ) 
24.第一段从(1)                     、(2)                     、  (3)                     
三个方面,推出“刚者必仁”的道理。(3分)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倡导的并非刚毅木讷,而是要有仁爱之心,这是孔子青睐刚毅者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同,所以罢免了苏辙的官职,任命孙介夫接替,孙未肯出任。
  C•孙介夫担任桂林节度判官时,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免除了十二个人的死罪。
  D•苏轼认为士人不会担心因刚正而折损,担心的是自己无法修养品行成为刚毅之士。
26:苏轼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根据作者的说法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                                                
(2)                                                     
  27 在选取材料表现人物方面,本文与课文《左患毅公逸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说
明它们的这个特点。(4分)
(1)《刚说》                                                
(2)《左忠毅公逸事》                                                      

二   写作7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教授讲了好多理论,最后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
层造起。”有一只青蛙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教
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乏蛙,我才问你一一难
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
有自已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命题姚为洲
.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0年3月)
    (--)(13分)
1.(2分)用“文化”来挽救已经山穷水尽的旅游  
 2(2分)A[......|(转折)却…||(并列)一旦…|||(假设)就…。(因果)所以…]
    3.(2分)c[此为独一无二、无法取代的个性化旅行;余为“机械复制的文化之旅”。]
    4.(4分)(1)文化需要整个民族及许多世代的生命投资,经过时间的缓慢演进,经验
分享与传承[2分];(2)它不可以复制、量产[1分],不可以标上价钱贩卖[1分]。
  5.(3分)在当今时代,复制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2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免不了
受其影响而接受、甚至趋附这种“文化”[1分]。
    (二)(24分)    
    6.(2分)兰坪是浑然天成[1分],也是文化历史的厚积深聚(1分]。
    7.(6分)B[句式是疑问,而非比喻。]  F[感情真挚,而非蕴藉。]
    8.(3分)用“雕塑”、“油画”比喻雪山、山谷等静态景物,而把动态、有声的清流、江河写成是“万籁俱寂的孤音独奏”。写深夜婚礼,用“低吟”“轻舞”、“浅拍”等词描写歌舞,并以“栅栏之外似乎是沉沉睡去的世界”来渲染寂静的气氛。[答出1点给2分]
  9.(2分)B[①②③普米族|(并列)④彝族和白族||(总分)⑤⑥彝族⑦⑧白族]
  10.(3分)为了表现兰坪新一代人对现代文明的向往[1分],说明虽然远避人迹的大自
然生机勃勃,但那里毕竟落后[1分],我们在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时,不可忘记让那里的
人尽快走出大山,享受现代文明[1分]。
    11.(4分)兰坪不仅盛开兰花,而且盛开各种各样的“花”:有丰厚的草甸、生机勃勃
的原始森林等[1分],有厚积深聚的文化、历史[1分].更有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分]。所以,“兰坪,不如说是万花之坪”。[起首语或结束语1分]
    12.(4分)整句与散句相结合[1分]。如“极目望去,峡谷之间是兰花簇簇,霞光之下
是兰花缤纷,奇姿异色染遍了天地万物”[1分]。整句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散句参差灵活,
舒徐自然[1分]。二者结合,张弛有致,富于变化,给人以高度的美感[1分]。
    (三)(6分)
    13.(6分).(1)俯察品类之盛(2)诚既勇兮又以武(3)不破楼兰终不还(4)郴江幸自绕
郴山(5)桃花流水鳜鱼肥(6)生于淮北则为枳(7)达则兼济天下(8)落霞与孤鹜齐飞【任选6
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四)(8分)
    14.(1分)D[从片数看,是双调(有两片);从字数看,是长调(91字以上)。]
    15。(3分)B[“落日融金,暮云合璧”,暮色美好,而非凄凉。]
    16.(4分)(1)以乐景衬哀情:描写“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的美丽景
致,反衬自己的凄恻心情。(2)以盛日衬如今:描写自己昔日作为闺门少妇“簇带争济楚”
的闲适和欢乐,反衬成为孤孀以后的憔悴和慵懒。(3)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辽宁省抚顺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下一个『四川省自贡市2010届高三三诊(语文)word版(2010自贡三诊).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