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一中2010届高三月考(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吉林通化一中2010届高三月考(语文).(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通化市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年级、班级和学号代码在答题纸上的装订线内填写清楚。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
试题预览
通化市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年级、班级和学号代码在答题纸上的装订线内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无效。
3.保持卷面、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汉代司马迁《史记》首篇《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时期的历史。对这样一个时期,学术界或称为五帝时代,或称为传说时代、英雄时代、酋邦时代等。《五帝本纪》所记载的是信史还是传说?如何看待五帝时期的历史记载?这成为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说,有关文献上对中国历史的记载浩若烟海,但互相抵触的情况不少,让人莫衷一是,特别是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20世纪初疑古派出现,他们从疑古书开始疑古史,对史书记载的真实性发生怀疑,最大的贡献在于开始打破数千年来有关史书的神话,极大地解放了思想,人们可以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但问题出在疑过了头,对春秋战国之前尤其是商代之前的历史全盘否定。
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考古学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动手动脚寻找历史。8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丰硕成果,新的考古材料对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的历史,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记录。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史记》上有关五帝时代的记载,绝不完全是杜撰,其中有历史的影子,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从二十多年前夏鼐先生最早提出文明起源课题以来,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持续性热点。“九五”期间展开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了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年表,开创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联合攻关共同解决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问题的先例,为研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年代的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以后,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为主体,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并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虑到探源工程的复杂性,牵扯面之广,头绪之多,远比断代工程复杂,“十五”期间在中原地区进行了“预研究”和第一阶段研究,为“十一五”全面开展探源工程提出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解决古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问题。”王巍说,这里有几个层面,首先是文明起源和形成发展的概念,所谓文明起源就是社会从一个平等简单的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阶级、国家的产生)的变化。其次,文明的形成以国家的出现为标准。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但是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某一天突然形成的,国家出现后还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所以我们叫“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夏商西周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摘自2006年《新华月报》
1.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概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是研究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的一项探索工程。
B.是研究中华文明为何延续几千年的一项探索工程。
C.是探索中华民族从一个平等简单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的
   变化的奥秘的工程。
D.是为研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年代框架的系统工程。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
A.一些中外学者对五帝时期的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B.中国文献中对中国历史的记载存在不少互相抵触的情况。
 C.20世纪初疑古派对春秋战国之前尤其是商之前的历史全盘否定。
 D.上世纪20年代后,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且取得丰硕成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家机构联合攻关,众多知名学者共同参与同一项目,这在中外文
      明探索史上尚无先例。
 B.学术界所称的传说时代、英雄时代就是特指中国的五帝时代,这一 
    点目前尚无争议。
 C.鉴于探源工程的复杂性,尽管有多种力量合作,但是“十一五”期
      间的研究工作还是会遇到相当的困难。
 D.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国家形成后还在不停的发展变化,所以,
      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指霍去病)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诏诛浑邪王                   诛:杀
 B.浑邪王裨将见汉军               裨:补
 C.遂独遣浑邪王乘传诣行在所       传:传车,古代驿站上专用的车
 D.有气敢任                       任:放任,担当。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不懂得体恤士兵)”的一项是
 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②既还,重车余弃粱肉
 ③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④卒乏粮或不能自振
 ⑤无子,绝,国除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的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十八岁的
     时候,做了皇帝的侍中。
 B.霍去病擅长骑马射箭,两次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奉汉武帝之
     命,拨给他壮勇之兵,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敌人
     大军数百里,去夺取战功,杀俘敌人很多。
 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作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
     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死后,皇帝很悲痛,为他建立的坟墓,外形就像祁连山一样。
     他的儿子霍嬗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他的
       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
 译文:                                                                   
 (2)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①。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②,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③薄幸④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②骊山语罢:《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③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④薄幸:旧时称男子负心、薄情。 
8、这首词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抒情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9、作者用哪些角度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内心的?(4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①天高地迥,              ;              ,               。

②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

③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江水悠悠,千古诗魂
 江水悠悠,千古诗魂……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当她吟出这两句千古绝响时,似乎便注定了她坎坷的一生……
    心情凝重而崇敬,我缓缓的步入了那片茂竹修林。
    ⑴ 不像预料的那般阳光明媚、艳阳和煦,或许,这才是适合去拜望薛涛的天气。天空,飘着些许细丝,飘然落地,滋润着万物,生怕惊扰了安然长眠的江畔诗魂。
    望江楼,一座建于清代纪念女诗人的建筑,既丽且崇,又名崇丽阁。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千古绝对的上联,正如我们对这位女诗人的理解一样,永远道不清,说不明。也许只有这座楼,只有这副联才能与伟大的女诗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知当初他们修建这座楼时,可曾想到会有一幅木匾与它一起见证着这座城市古老的沧桑。
    薛涛是被父亲温暖的手牵着入川的,她看见了满山的苍翠,高兴得手舞足蹈。但这一切很快便在她年幼的岁月中消逝不见,父亲的撒手西去让她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不得不开始了自己飘摇的生活。
    当她撩开门旁如玉的珠帘时,便被眼前的男人所吸引,一名浓眉大眼的英俊男子,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在谈话声中刹时传遍了全身,少女般的怦然心动在心底萌芽,她将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位小自己十一岁、名满天下的男人元稹。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从此,薛涛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整个小屋周围的竹林在春风中摇曳着曼妙的身姿。
    我走到了竹林深处,一股清幽的竹香扑鼻而来。
    薛涛与元稹两人的缠绵爱情终于在一纸公文中断开了。
    月色皎洁,江水悠悠。“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执手相看泪眼的等待最终化作了“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的四首《春望》。春去秋来,苦苦的相盼已经使她太过麻木,忧伤已经占据了她心里的所有空间,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屋内,回想着曾经欢声笑语,窗外的夜已经很深了,她漫步到屋外牡丹花旁,伸手拂了拂盛开的花儿,张口吟道:夜深同花说相思。
    我的脚步沉重了许多,地上的青石板路已经有了些许水渍,我顺着林间小道来到墓旁,静静的伫立,久久的盯着不远处掩映着的石像前。
    女诗人手执书卷,身体略为前倾,若有所思的步伐显得轻盈而坚定,她也许已经走出了那段感情的阴影,她已经看透了一切:“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时光逆转,我仿佛踏在了一千多年前的黄土上面,薛涛正缓步从林间经过,径直向江边走去。我移动了脚步,紧随而去,她那一袭白衣在翠绿的竹间显得婀娜多姿,她静静的站在江畔,看着江上嬉戏的几只白鹅,脸上露出一阵笑容。
    一阵风吹过,身上带着点点寒意,低头理了理衣服,再次投过目光时,女诗人已不知所踪,眼前又出现了钢筋混泥土的现代化建筑。不远处,两只白鹭在从江面上轻轻略过,不时在江面上轻轻一点,便泛起阵阵微波。
    薛涛应该是瘦削的,即使在那个以胖为美的年代,太多的伤心已使她失去了丰满的身体。回头看了看,她仍旧在那片葱郁的竹丛之间沉思,嘴角泛起一丝安然的笑意。
    “众类亦去茂,虚心能自持。”这便是诗人的爱物,我漫步其间,细细的搜寻着,它们之中,可曾有着当年女诗人亲手种下的爱物的子子孙孙?
    天渐渐放晴了许多,雨丝也慢慢消失不见,躲雨的人群三三两两的从屋内走出,整个林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远处,一群小学生模样的人打着红红绿绿的雨伞站在诗人像前,摇头晃脑的听着老师的讲解。
    我看了看四周,刚才怎么没看见呢?
    薛涛,您看见了吗?您感到欣慰吗?
11、仔细体会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不像预料的那般阳光明媚、艳阳和煦,或许,这才是适合去拜望薛涛的天气。(2分)
12、作者写望江楼上的对联作用是什么?(6分)

13、文中多次写到竹,有什么目的?(6分)
14、文章末尾关于一群小学生模样的人听老师的讲解的部分是否多余?为什么?(6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跻身     同侪    针剂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B  殓葬     眼睑    验收      横征暴敛        勤俭节约 
C  禅位     阐述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D  凄怆     寒伧    创痕      沧海一粟        踉踉跄跄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联袂    春风和煦    委屈求全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B  矫健    拾人牙慧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 鸿鹄之志
C  肄业    毛骨耸然    计日成功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D  引申    毁家纾难    天随人愿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  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B  模拟辩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比赛项目,这是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被称为剑拔弩张的竞赛。
C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罄竹难书,我却独爱此两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B  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  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  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19、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 ③②①⑥⑤④   B ③⑥⑤②④①   C 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6分)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21、为建国60周年写一副对联。总字数不少于10个字。(4分)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有了你!”
    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A (需要解释本质和内涵)  
2.D(本项内容只能算是一个契机和条件,不属于直接原因)  
3.C(A无中生有;B 颠倒原文语序,说法不成立;D文中已经明确,国家
     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
  4.B(裨,副)  
5.A(①霍去病的理想抱负  ③霍去病作战的策略  ⑤霍嬗死去,他没有
儿子,因而后代断绝了,封国被废除)   
6.B(是甩开大军几百里,不是追击敌人大军几百里)  
7.(10分)
(1)匈奴单于因为身处西方的浑邪王屡次被骠骑将军率领的汉军打败,
      损失几万人而大怒。(共5分。语意大致正确,2分;3个采分点各
      1分:居,居守;数,屡次;为……所,被。)
(2)霍嬗年令小,表字叫子侯,皇上喜爱他,希望他长大后任命他为将
      军。(共5分。语意大致正确,2分;3个采分点各1分。幸,希望;
      壮,长大;将,任命为将军。)
参考译文: 
大将军卫青姐姐的儿子霍去病十八岁,受到武帝宠爱,当了皇帝的侍中。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两次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奉皇上之命,拨给他一些壮勇的战士,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同八百名轻捷勇敢的骑兵,径直抛开大军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结果他们所斩杀的敌兵数量超过了他们的损失。 
    这年秋天,匈奴单于因为身处西方的浑邪王屡次被骠骑将军率领的汉军打败,损失几万人而大怒,想召来浑邪王,把他杀死。因此浑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汉朝,就先派人到边境迎住汉人。这时,大行李息率兵在黄河岸边筑城,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就命令传车急驰而归,向皇帝报告。皇上听过汇报后,怕浑邪王用诈降的办法偷袭边境,于是就命令骠骑将军领兵前去迎接浑邪王和休屠王。骠骑将军已经渡过黄河,与浑邪王的部队相互远望着。浑邪王的副将们看到汉朝军队,多数不想投降,有好多人逃遁而去。骠骑将军霍去病就打马跑到敌营,同浑邪王相见,杀了想逃走的八千人,于是命浑邪王一个人乘着传车,先到皇帝的行在所,然后由他领着浑邪王的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投降者有几万人,号称十万。他们到达长安后,天子用来赏赐的钱就有几十万。划定一万户封浑邪王为漯阴侯。
骠骑将军为人寡言少语,不泄露别人说的话,有气魄,敢做敢为。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他回答说:“战争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代兵法。”武帝为他修盖府第,让骠骑将军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无心考虑私家的事情。”从此以后,武帝更加重用和喜爱骠骑将军霍去病。但是,霍去病从少年时代起,就在宫中侍候皇帝,得到显贵,因而不知体恤士卒。他出兵打仗时,天子派遣太官赠送他几十车食物,待他回来时,辎重车上丢弃了许多剩余的米和肉,而他的士卒还有忍饥挨饿的。他在塞外打仗时,士卒缺粮,有的人饿得站不起来,而骠骑将军还在画定球场,踢球游戏。他做的事多半如此。
    骠骑将军自元狩四年(前119)出击匈奴以后三年,即元狩六年(前117)就去世了。武帝对他的死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给他命名谥号,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称他为景桓侯。霍去病的儿子嬗接替了冠军侯的爵位。霍嬗年令小,表字叫子侯,皇上喜爱他,希望长大后任命他为将军。过了六年,即元封元年,霍嬗死去,皇上封赐他哀侯的谥号。他没有儿子,因而后代断绝了,封国被废除。
8.⑴、以失恋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失恋女子”身份点明1分)抒发了失恋女子遭遗弃后的哀怨,对负心的锦衣郎的谴责,与之决绝的愤怒。(“哀怨”“谴责”“愤怒”各1分)
9、以“人生若只如初见”男女初恋时的美好和幸福与“何事秋风悲画扇”女子被抛弃之后的悲痛和凄惨对比,突出了女子被抛弃之后的哀怨(2分);以唐玄宗对杨玉环山盟海誓、至死不怨的爱情和锦衣郎的轻易变心、背叛对比,突出了被抛弃的女子对对方的痛恨和决绝之情(2分)。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译文:如果相爱永远像初识,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当薄情郎轻易变心时, 男女的感情中本来就会出现这类事。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即使栈道雨声、铃声声声也无所怨悔。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 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10略
11.⑴、①表现出作者对薛涛坎坷的一生的深切同情。②表现出作者对安然长眠江畔的诗魂的凝重而崇敬的心情。
(每点1分,共2分。答案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隐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原因的鉴别能力;答题思路是,必须紧扣上下文,挖掘出文本的隐含信息,扣住关键词“坎坷的一生”“安然长眠江畔的诗魂”“凝重而崇敬”。)
 ⑵、①表现出薛涛“也许已经走出了那段感情的阴影,她已经看透了一切”。② 表现出薛涛“众类亦去茂,虚心能自持”的心迹。
(每点1分,共2分。答案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隐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原因的鉴别能力;答题思路是,必须紧扣上下文,挖掘出文本的隐含信息,扣住关键词“也许已经走出了那段感情的阴影,她已经看透了一切” “众类亦去茂,虚心能自持”。)

12.⑴、呼应标题和开头的“江水悠悠,千古诗魂”,揭示主旨。⑵、为下文具体抒写薛涛的人生作铺垫。⑶、表达作者对薛涛“千古诗魂”的崇敬和感叹。
(每点2分,共6分。答案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隐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原因的鉴别能力;答题思路是,回答本题应从此段对文章的结构、主题两个角度入手,结构上体现为对标题、开头的呼应,对下文的铺垫,主题上则是作者的感情倾向。)

13.⑴、以次此作为作者游望江楼的线索。⑵、为抒写薛涛的人生提供背景,侧面衬托了诗人超然不群的生活情趣。⑶象征着常留人间的千古诗魂。
(每点2分,共6分。答案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隐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原因的鉴别能力;答题思路是,回答本题应从文章的结构、主题两个角度入手。)

14.⑴、突出了后人对薛涛的缅怀和崇敬。⑵、更形象地表现出“江水悠悠,千古诗魂”的主题。⑶、自然地把文章思路带回现实,巧妙地结尾。
(每点2分,共6分。回答本题应从文章的结构、主题两个角度入手。答案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隐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原因的鉴别能力;答题思路是,把握住文章的感情脉络,剔除散乱的表层信息,从因果关系角度具体地阐释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特征;考生解题时要批文入情,把握文脉。)
15选择D
A  jī   chái  jǐ  jǐ  jì
B  liàn  jiǎn  yàn  liǎn  jiǎn
C  shàn   chǎn dàn dān  dān 
D  chuàng  chēn  chuāng  cāng  qiàng
命题思路:本题考察的是形似字。其中“同侪、殓葬、眼睑、箪食壶浆、殚精竭虑、创痕”都是容易读错的。“创”还有一个读音“chuàng”(开始或初次做)没有考查,要收集整理。
16   B
解析 A屈—曲 C耸—悚  成—程D随—遂。这里要注意的是“委屈”和“委曲”都有,前者是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或让人受到委屈”;后者则是指“弯弯曲曲或事情的底细或原委”,根据这个意思,“委曲求全”,应为“曲”(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17 A(“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B项“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可用“唇枪舌剑”。C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D项“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18 D
(A,搭配不当。“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句子可以改写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
B.开门迎客的主语不是布展工作,所以因在句前补上分句主语该园
C介词使用不当,“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去掉“上”或改为“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
19   B
20   比喻恰当,给2分;比拟恰当,给2分;关系表达准确,给2分。
21   字数 平仄 内容 (218.76.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湖北省八校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下一个『江西省五校2010届高三联考(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