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晋城市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语文试题3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出题人张楠审核人史凤琴一、选择题。(共4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燕(yān)王园圃(pǔ)契(qì)丹盛(chéng)以锦囊B.遽(jù)止驽(nú)劣勖(xù)勉飨(xiǎng)士卒C.鲰(zōu)生刎(w
试题预览
2 0 0 9——2 0 1 0 学 年 度 第 二 学 期 月 考
       高一语文试题      3月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出题人  张楠        审核人  史凤琴
一、选择题。(共4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燕(yān)王    园圃(pǔ)    契(qì)丹    盛(chéng)以锦囊 
B.遽(jù)止     驽(nú)劣    勖(xù)勉    飨(xiǎng)士卒
C.鲰(zōu)生  刎(wěn)颈 目眦(zì)      数(shù)目项王
D.玉玦(jué)  刀俎(zǔ)   车骑(jì)    夜缒(zhuì)而出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云蒸霞蔚  一望无垠  罡风  蹂躏  暮蔼
B、莽莽沧沧  颓垣荒冢  车辙  齑粉  干瘪
C、小心翼翼  绿阴蔽天  骸骨  弥漫  姿态
D、浮想联翩  骚人逸士  奢豪  慵懒  沮咒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物是人非,不禁浮想联翩。
B、他的提议,看似合理,其实是心怀叵测,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C、这座宝塔破破烂烂的,茕茕孑立在危崖上,使人不禁产生沧桑之感。
D、我们要把荒诞不经的迷信活动驱逐到人类的精神世界之外。
4.选出搭配正确的一组词语(      )
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的名句,(   )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    )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到其中优美的图景,(     )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    )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
A、体会  感受  想象  感触  领会
B、体会  捕捉  想像  感触  领略
C、体味  捕捉  想象  感到  领略
D、体味  感受  想像  感到  领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如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等等。
B.国家工商局、技术监督局负责人近日强调,必须把制造伪劣商品特别是制造假酒这人命关天的非法行为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C.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D.近代考古学的新发现,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阅读下文,回答7~10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奉卮酒为寿
7. 加点字的用法与“籍吏民”中的“籍”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刑人如恐不胜      B.顺流而东行
C.择善而从之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8. 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卒廷见相如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沛公军霸上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 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籍何以至此?    D.吾属今为之虏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动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这里是“间道”“小路”的意思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 璧有瑕,请指示王
C.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相如因持璧却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引赵使者蔺相如                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怒发上冲冠   ③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⑤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⑥臣请就汤镬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二、背诵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6.总此十思,               ,简能而任之,                 。(《谏太宗十思疏》)
17.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秋水》)
19.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                、            、          ;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             、你的自由。 《祖国阿,我亲爱的祖国》   
三、给下面文言文选段加注标点:(5分)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四、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现代诗,回答20、21两题(6分)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这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注:本诗大约写成于1925年或1926年间,正当闻一多留美归来,返抵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后不久。它和《发现》《祈祷》等可以组成一个组诗,是他回国后爱国主义诗情的结晶。
20.“一句话”指的是哪一句话?“一句话”暗示什么?(3分)

21.诗题是“一句话”但作者没有把这句话一下子说出来,却先写了六句话,请你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2-25题。(17分) 
读书三境界
①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22.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品”的具体含义是:(6分)
“吞”: 
“啃”: 
“品”: 
23.作者认为“吞”“啃”“晶”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分)

24.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25.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
B. 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
C.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
D. 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
五、语言表达与应用。(7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语脉相通的反驳结束语,注意此处用语的微妙性。(3分)
在美国一所大学里,曾发生过一次激烈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美国一些人因为误解,曾一度大肆宣扬北京打狗问题,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人不讲人道主义,一些美国学生就此向北大学生张有学提问。张有学回答说:“北京是打了些狗,但都是疯狗,疯狗是要咬人的。北京打疯狗,正是为了保护人。如果你们说这是不人道,那么我要问,在我国农村,农民最爱的是牛,因为牛是勤劳的,可是你们每天大量杀牛,                                                   
                                                                   ”对方哑然。
(二)仿照下面的句子,仍以“祖国的大自然”为陈述对象,另写一组句子。(4分)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上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朴素的雪白长袍。
                                                                               
                                                                               
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小女孩趴在自己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很可爱。看到小狗那么可怜,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便把她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另一扇窗。从这个窗口望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而空,心情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托了托孙子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这个世界。
请以“开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在作文中可以用也可以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 0 0 9——2 0 1 0 学 年 度 第 二 学 期 月 考
语 文 试 题 答 案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45分,每小题3分)
1.C  2.C  3.A  4.B  5.A  6.D  7.A  8.C  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B
二、背诵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略)
三、给下面文言文选段加注标点:(5分)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四、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现代诗,回答20、21两题(6分)
20. (3分)咱们的中国(1分)   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大众当家作主,充分表现出诗人对来理想社会的无限向往和赞颂之情(2分)。
21. (3分)制造强烈的悬念和进行夸张的铺垫,引起读者感情的震动,产生强烈的“预期”,当“咱们的中国”这句话爆出来后,就会感到震惊、兴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2-25题。(17分) 
22.“吞”:泛读或博读(生吞活剥,囫囵吞枣)(2分) “啃”:精读(咀嚼消化,强行吸收)(2分)“品”:体悟( 焚香沐浴,如饮醍醐 )(2分)(可从文中找答案,也可自己概括。)
23.层递( 层进、递进 )关系,(2分);“吞”是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乔”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2分)(意思相符即可)
24.(4分)开放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5.A(3分)
五、语言表达与应用。(7分)
(一)(3分)
“这也是不人道吗?”或“我们可以说你们不人道吗”。如果答成“你们就人道吗”“你们就更不人道”之类的句子不得分,因为这样答,在指责对方不人道时,也就默认了己方不人道,达不到反驳的目的。
(二)(4分)
示例一: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着它的心情。春天,它朝气蓬勃,带着新生的喜悦;夏天,它热烈温暖,笑声朗朗;秋天,它带着忧郁告别南飞的大雁;冬天,它白衣素服,寂寞酸楚。
实例二: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着它的画卷。春天,它画出了万紫千红的油画;夏天,它画出了绿树葱葱的水彩画;秋天,它画出了黄澄澄的蜡笔画;冬天,它画出了白雪皑皑的水墨画。六、按要求作文。(60分)k (218.76.235.16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第二学期初二语文调研测试试卷』  下一个『全国高中生语文能力竞赛文学文化常识部分专项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