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0届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卷
(高三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届安溪一中高三年统练试卷(六)(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 古诗文阅读(34分)(一)根据课文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空缺的内容:(10分)(1)知我者,谓我心忧;。(《诗经•黍离》)(2)见贤思齐焉,。(《论语》)(3),达则兼济天下。(《孟子》)(4),哀民生之多艰。(《离骚》)(5),烟光凝而
试题预览
2009届安溪一中高三年统练试卷(六)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根据课文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空缺的内容:(10分)
(1)知我者,谓我心忧; 。(《诗经•黍离》)
(2)见贤思齐焉, 。(《论语》)
(3) ,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4)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5)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6)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李白)
(7)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杜牧)
(8)臣生当陨首, 。(《陈情表》)
(9)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辛弃疾)
(10)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李清照)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沈贞甫墓志铭
(明)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山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及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注:①燹:xian 野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 )(3分)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②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④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⑤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事?(3分)
(三)古诗歌鉴赏(6)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静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1、这首绝句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2分)
2、请用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分析这首古诗。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8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勘叹咏絮才”说的是林黛玉和谢宝钗,而“一从二令三人休,哭向金陵事更哀”更是王熙凤一生命运的写照。
B、1482年1月6日,巴黎市民们沉浸在愚人节极其欢乐的气氛中,司法官的大厅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结果长得最丑、笑得最怪、最难看的卡西莫多当选,人们给他穿上王冠和道袍,把他抬上轿子,到大街小巷游行。
C、高觉新是《家》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矛盾,是个“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在封建传统势力的压迫下,抛去了深爱的表妹钱梅芬,却娶了不爱的瑞珏,所以婚后觉民对瑞珏根本就没有感情,一直处在思念表妹的痛苦之中。
D、以赵伯韬为“多头”和以吴荪甫“空头”的角斗很是激烈,最后大事坏在杜竹斋的手里。可以说杜竹斋的反戈一击是吴荪甫惨败的最根本原因。
E、法院开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时候,聂赫留朵夫认出了玛丝洛娃,非常吃惊,他认为自己是造成她的不幸的罪人。
2、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不得全选;100字左右)(5分)
①简述《家》中瑞珏之死的相关内容。
②简述《复活》中玛丝洛娃不小心毒死商人的过程。
(二)文化经典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3分)
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3分)
(2)孔子在这段文字中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三、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智慧
中华文化能够在世界各地广泛而持久地传播,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丰富性和先进性。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使中华文化的发展高潮迭起,辉煌灿烂,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以其历史悠久,更主要的是以其丰富性、先进性和博大恢弘,在世界文化史上获得了持久的魅力。
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智慧,突出表现在丰饶的物产上。海外各民族首先是通过那些体现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物产产品来知道和认识中国文化的。说到中国古代的产品,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丝绸。“丝绸之路”的命名正反映了丝绸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上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到秦汉时代丝绸生产已经遍布全国,同时丝绸也是最早大宗出口的货物,甚至远销到罗马帝国。罗马城中有专门出售中国丝绸的市场,贵族们不惜重金购买丝绸,锦衣绣服成为富家时尚,元老院的议员们都以能穿丝袍为荣。在中国丝绸大量外传很久之后,中国的养蚕和缫丝以及制造技术也逐步传到国外,对许多民族的服饰变化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瓷器是一种综合表现中华文化的特殊物质形态,是多种文化形式的物质载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蕴和艺术意境,体现着中国人对美的感受、趣味和创意。大约从唐代开始,瓷器就已经销往国外。从南宋到明代中期,即12世纪到15世纪,是外销瓷器最繁盛的时期。瓷器大量外销,传播到世界各地,给各国人民提供了一种便利的生活用具,也向他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风采。中国瓷器在各国都受到热烈欢迎。据比较保守的估计,在18世纪,专为欧洲烧制的“中国外销瓷”,至少在6000万件以上。中国瓷器技术也陆续传播到海外,朝鲜、日本、波斯、埃及以及欧洲都学会了中国的制瓷技术烧制出各种仿中国瓷器。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如天文、地学、数学、生物学、化学、医药学、冶金技术、建筑技术等,这些领域的成果都曾陆续传播到海外。英国著名的学者R•G坦普尔曾说:“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的欧洲革命,只是输入中国的思想和发明以后才开始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个世界并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其意义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技术领域,对文化的传承、人类征服世界能力的提高,对世界历史的演变,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作为西方文明发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文艺复兴运动,从一开始就是受到“四大发明”的刺激和推动,并以此为物质前提的。
古代中国人不仅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科技文化,而且在哲学、艺术、政治文化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和物质文化、科技文化一样,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向海外传播的过程中给其他民族的文化带去了中国的智慧。实际上,以上所说的传播到海外几项文化成果,只是择其要者,述其大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几乎中华民族创造的所有文化成就,从物质到精神,从生产到生活,从政治到艺术,从宗教到民俗等等,都或多或少、或远或近传播到海外,对世界各民族文化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影响。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所产生的影响,概括地说,主要有这样几点:
①丰富了各民族文化的内容;②为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照;③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激励、刺激、开发、推动作用,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了刺激动力;④启发了各民族进行文化创造的灵感和智慧;⑤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参与世界性的文化交流,获得世界性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
(《新华文摘》2008年第2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并使它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丝绸之路”的命名反映了丝绸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上的重要性,各国人民正是通过丝绸来认识中国文化的。
C、中国古代的瓷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蕴和艺术意境,大约从南宋开始,瓷器就已经销往国外了。
D、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其意义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技术领域。
E、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丰富了各民族文化的内容,为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照,提供了文化的理想模式。
2、“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智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根据原文概括。(3分)
3、请概括出“中华文化能够在世界各地广泛而持久地传播”的原因。(3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迷 路
刘国芳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
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说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小说为什么以“迷路”为题?请结合全文分析。(3分)
2、“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3、作者在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全文举例(不少于两个例)分析。(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月11日:为了忘却的纪念
吴鑫
①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一名发言人9月5日称,“9、11”事件后纽约世贸中心大楼废墟上升起的第一面美国国旗竟然不翼而飞。
②去年9月11日发生恐怖袭击当天,三名纽约消防员麦克威廉斯、约翰逊和艾森格林从停在附近的库佩拉奇思夫妇的游艇上取走了一面美国国旗,并在世贸中心废墟上升起。这次颇有历史意义的升旗仪式被抓拍下来,成为纽约消防队员救助恐怖事件遇难者的标志图片。随后,这面国旗于去年10年随“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开赴阿富汗反恐战争前线,直到今年3月被送回到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办公室。据悉,布隆伯格已经下令有关人员对此进行调查。
③这似乎是“9、11”周年纪念活动中的不协调音。进入9月以来,伴随着媒体的大篇幅报道,纪念活动开始升温,世贸中心的残骸几乎走遍了美国的每一个州的展览中心,唤起人们对一年前悲情时刻的记忆。
④9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将9月11日定名为“爱国者日”,号召全美国永远铭记在“9、11”中牺牲的人们,向他们的英雄事迹致敬。
⑤9月5日,介绍纽约的警察在“9、11”中英勇表现的展览在纽约警察博物馆开幕,其中有23名殉职的纽约警员的相片和遗物,以及从世贸中心废墟中寻获的摩托车残骸、警察巡逻车的后车厢和被损坏的警报器。
⑥9月6日,美国国会在距离世贸中心不远的联邦礼堂举行会议。这里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200多年前宣誓就职的地方,1789年美国国会的第一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美国国会经过200多年,首次回到它的“发源地”开会。会议50分钟只要是演讲、颂诗以及音乐。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歌谱哈特表示:“我们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同我们的悲伤基本相称。美国正在从事一项使命,不是为了报复,也不仅仅是为了打败恐怖主义,而是再一次显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自由终将战胜狂热。”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达施勒表示,历史将记录下恐怖分子的失败。他说:“美国的实力不是钢铁或水泥,而是我们对宪法和人权法案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的信仰。”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说:“袭击事件发生后,我们的国家就陷入了战争。我们的自由是用很高的代价获得的,我们不准备让它流逝。”会后,议员们参观了“零地带”。那里,摆放着大量的鲜花,以纪念在“9、11”中丧生的2819人。
⑦9月7日,纽约的孩子们在中央公园参加一个呼唤“和平”的活动。9月8日,纽约圣帕特里克节大教堂会举行一个大弥撒,分别代表美国51个州的51架小飞机当天下文飞越纽约原世贸中心上空,以示悼念。
⑧9月10日晚,纽约的多个地方都会举行烛光守夜活动,还有纪念步行活动,与第二天纽约隆重的纪念仪式相连接。
⑨更重要的活动当然在9月11日。这一天,布什及夫人劳拉早晨将首先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一个非公开的宗教仪式。在美国东部时间8点46分,即一年前被第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的时刻,白宫将举行默哀仪式。然后,布什将前往五角大楼参加纪念仪式,然后赴宾夕法尼亚93号航班坠毁的地点献花圈。据推测,这架航班当时正欲前往袭击华盛顿的另一个目标。下午4点30分,布什将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安放花圈。当晚9点零1分,布什将在纽约向全国发表讲话。
1、本文主要记叙“9、11”周年纪念活动,第①②段先写国旗丢失的事件,第⑥段又引用了很多人物的言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文章最后一段罗列了六件将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事件,为什么这样写?(3分)
3、新闻是客观冷静地用用事实说话,但文中依然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文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好吗?请谈谈自己的理由。(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8分)
1、读下面一则寓言,概括其寓意。(2分)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2、“嫦娥一号”卫星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环月轨道,传回了清晰的可见光图片,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下面与“嫦娥”有关的数字隐含了两条重要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15字)(2分)
0.4秒——“嫦娥一号”发射时间是18时05分04秒6,与理论最佳时机误差只有0.4秒。
0.03%——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允许误差是2%,实际达到0.03%,只需一次修正,就准确进入绕月轨道。
100%——“嫦娥一号”的5万多个元器件,98.8万行飞行控制源代码,100%由我国科研人员自行设计、研发。
第一条信息:
第二条信息:
3、根据示例,仿写语句。(2分)
示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许身社稷的誓言,也是他作为两朝辅臣忠心报国的见证。
4、试就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不计平仄和押韵)(2分)
上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
下联: 。
六、写作(70分)
有人遇挫而怯,有人知难而进;有人急功近利,有人视富贵如浮云……
请以“莫为浮云遮望眼”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 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根据课文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空缺的内容:(10分)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5)潦水尽而寒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6)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难》李白)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
(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辛弃疾)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李清照)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参考答案】
1.D(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此处指姊妹,因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系。B项“文字”, 指书信或诗文。C项“修饰”, 语境指仪表修饰和品德修养)
2.C(C项“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从”“向、 对”。B项分别是动词“到”和助词“的”。D项分别是“在”“因为”)
3.A(排除②③即可)
4.翻译句子:
(1)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2)(我)常常他雅洁的书房,和他一边品茶一边谈论文学,有时谈到一整天。
5.文章在着重回忆沈贞甫的三件小事是:①自己困厄不堪却深受沈贞甫的敬重;②严谨治学,劳累而死;③昔日同游同乐,啜茗论文,今日独处寂寞忧伤。
附译文:
我初次认识沈贞甫时,他还很年轻,在马鞍山一座寺庙旁读书。等我娶了王氏,(王氏)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经常在岳丈家见面。我曾经到邓尉山中小住,贞甫也来同住,天天到虎山、西崦周围的山上游玩,观赏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定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边,界于昆山、嘉定之间,沈家世代在此居住。贞甫因此更加亲近善待我,每天都和我有书信往来。尽管我仕途坎坷,但唯独沈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来拜访我,加以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正确。
我隐居在江海边,达二十年之久,其间经历了许多丧老病死、坎坷磨难,被世人所嗤笑,而贞甫毫不因别人的说法改变自己,与我共进退。即使我偶尔得到重用,令众人惊诧莫名,可是贞甫也不会瞧不起我。唉!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处事不卑不亢、上进好学,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是同道中人就不曾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特别喜欢到名山大川、寺庙道观中读古书,每到一处就潜心读书。听说别人有好书,就想尽办法借来,亲自抄写,多达几百卷。现在有为科举速成的为学之道,都认为研习经书、学习古籍是迂腐的,沈贞甫却单单这样喜欢并精研经典古籍,在古籍研究方面大有长进,从未停止。后来不幸得病,一病数年,可是著述更加勤奋。我十分敬仰他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
』  下一个『
2010届福建省高考语文热身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