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三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语文版必修三月考试题(高一必修三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版必修三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刘永生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潦(lǎo)水呕哑(yā)阿(ē)房宫衡阳之浦(pǔ)B.丽谯(qiáo)横槛(jiàn)蛩(qióng)吟罢还酹(lèi)江月C.郁塞(sāi)颙
试题预览
语文版必修三月考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刘永生
                        第︱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潦(lǎo)水   呕哑(yā)    阿(ē)房宫      衡阳之浦(pǔ)
B.丽谯(qiáo)  横槛(jiàn)   蛩(qióng)吟罢   还酹(lèi)江月
C.郁塞(sāi)   颙(yóng)望  盛钱囤(dùn)     架梁之椽(yuán)
D.鼎铛(dāng) 参(cēn)差    黏(niān)便滚    笳(qiē)鼓悲鸣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日前在靖江考察课程改革时,对当前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反戈一击,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B.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涨船高,参加高层次高品位文化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
C.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有意义。
D.为了招徕生源,一些民办高校在考场外搭起展板,与传统名校唱对台戏。这边说与国际接轨,那边说有外资注入……煞是热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各煤炭生产企业都要尽快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再发生。
B.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原则有利于鼓励青年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C.今年第15号热带风暴“利奇马”自9月30日中午进入南海中部海面以来继续西行,逐渐向海南逼近,在南海海域作业的2万多只海南渔船纷纷回港避风。
D.由于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使的哥的姐叫苦不迭,只能把车停在大街上,被动等客,再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街转悠主动邀客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拋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因此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费孝通,有删节)
5.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就是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化。
B. 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C. 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D. 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有所“选择”的心态。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天下大同”即人类能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B. 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C. 我们不仅要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文化。
D. 在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场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中,我们要警惕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的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遭到的猛 烈的攻击。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
B. 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现在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C. 我们不要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D. 要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8.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者适至,血偶涴衣         涴:弄脏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9.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虽然已经主动认罪,但薛奎仍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丁夫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


第‖卷  (120分)
四、
翻译句子(1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5分)
译文:                                                                        
                                                                     
⑵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5分)
译文:                                                                        
                                                                       
诗歌鉴赏(每小题4分,共8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杨 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 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注:“南朝旧曲”本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玉树后庭花》。陈后主耽于声色,终于亡国。后人便把这首曲子看做亡国之音。
(1)请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4分)
      答: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         ,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②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          ,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一点飞鸿影下。           ,           。(《越调 天净沙》)
  ⑤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20分)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几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倘佯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一一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子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乏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4.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6分)
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条理地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
(1)屈原择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择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择死与择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题(12分)
18.请写出下面普京这段话所包含的潜台词。(2分)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向俄罗斯公务员发出警告说:“如果你们想赚钱,那就去做生意,如果你们想继续做公务员,那就请你们靠一份国家工资生活。”
潜台词:                                                                       
19.按照例句,仿写两句话。(4分)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                                               
如果说人生是                                               
20.仔细观察右面这枚“国家节水标志”,准确理解标志的含义,然后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文字,使上下句衔接自然。(6分)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标志中圆形背景实际为绿色)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        ;手又像        ,象征            。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苏轼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赤壁感悟了豪迈和沧桑;王禹偁在“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的竹楼中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的“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项城三高2009——2010学年下期
高一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1.A
2.A(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此处不合语境。B.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C.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谈论道理,后泛指空谈大道理。D.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与对方竞争或反对.搞垮对方。)
3.C【解析】A.“避免”和“不再”重复。B.“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前,缺动词。D.去掉“由于”。
4.分析:该语段采用排比、比喻修辞,写出了语文的丰富多样。抓住分号前的“想象”、“目光”、“寓情于物”、“对白”、“意象”几个词语,联系供选句子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一一对应,例如“戏剧”的特点就是舞台人物有大量的对白,由此可知①应填入第四处横线上。依次类推,可确定B项正确。 
点拔:间隔式排列的短语,一定要将其与已提供的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找出二者的关联之处。 
    5.D (A项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欣赏即“自美”的文化心态;BC两项是概括和比较概括地阐述面对纷至沓来的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我们需持的态度;D项阐述具体恰当。)
6.B (仇视西方的对象范围不当,应该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的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国家的民众”。A项对“天下大同”的理解,符合原文第三段首尾有关内容概括的文意;C项符合原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对涌进来的异文化要“欣赏”“理解”等意思;D项符合原文“……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的意思。)
7.B (“已经成了”推断无据,应该改为“容易成为”。AC两项推断依据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等;D项的推断依据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和“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8.D贷:宽恕
9.B(排除③④句。③为卢之翰所为,④言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处置)
10.A(赌徒是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的,而不是主动认罪的。)
11.⑴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安用……哉”应译为“为什么……呢”,感叹句或反问句均可;“用”,应译为“因为”;“陈腐”,形容词用为名词,应译为“陈腐的粮食”;“困”,应译为“使……困苦”。共3分,“今幸兵食有余”句1分,“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句2分,大意2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5分)
   ⑵大臣们屡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被酒”,可译为“醉酒”或“喝酒”;“威仪”,意为庄严的容止,译为“威严”“威严风度”“威望和仪表”亦可。“非所以重朝廷也”句,应译为判断句;“所以”,应译为“用来……的做法”;“重朝庭”,可意译为“加重朝庭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共3分,“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2分,“非所以重朝廷也”句1分,大意2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5分)
译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夫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夫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夫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一年之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办法赡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召入朝任龙图阁学士,后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薛奎说:“不仅是臣下应该做到善始善终。”并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让,皇上同意他的话。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喝得大醉。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12.(8分)
(1)(4分)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之情。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2分);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2分)(答出思想感情计1分,具体分析计1分,共4分)
(2)(4分)都是以乐景衬悲情(2分)。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1分);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
(1分)(如果只答到“以乐景衬悲情”而无分析,计1分)
14.(4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
15.(6分)本题难度较大,答案表述不求一律。下面是对三句话的内容与句间关系的解说,供参考——
第一句,作者以揣度的口吻提出对“偏差”的思考。读者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倾向,即“偏差”是”‘故意所致”。第二句,作者仍以揣度的口吻表述,实际上,揭示了前一句所谓“故意”的原因。这两个“疑问句”,不在于质疑,而在于解疑。第三句,作者明确提出自己对“政治”的见解,表达不赞同世人“故意”制造的“偏差”,即忽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终结了前两句所谓的“疑问”。(解说每句话的内容,3分;能指出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句间联系,3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2分。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整理,意思对即可。)(2)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上一个『金华十校2010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下一个『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