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铜仁地区高三诊断性测试(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0年铜仁地区高三诊断性测试(含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三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3月12日9︰00—ll︰30】2010年铜仁地区高三诊断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
试题预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考试时间:3月12日 9︰00—l l︰30】
2010年铜仁地区高三诊断性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 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本卷共l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愤懑(mèn)      挑拨离间(jiàn)        菲薄(fěi)         退避三舍(shè)
B.质量(zhì)      宁缺毋滥(lìng)       重创(chuāng)      既往不咎(jiù) 
C.教室(shǐ)      量体裁衣(liàng)       给养(jǐ)          矫枉过正(jiǎo)
D.龟裂(jūn)      晕头转向(zhuàn)      复杂(fǔ)          载歌载舞(zà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能活多久,而在于怎么活。善待生命,把生命的每一分光辉都用于创造,那么生命的价值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B.近几年来,美国在大力研发太空武器、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方面不遗余力,试图全面提升太空防御和进攻的作战能力。
C.木拱廊桥是我国传统木构侨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结构形式,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现存木拱廊桥主要分布于福建东北部和浙江西南部等地。
D.赵本山的小品《捐助》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在这笑声中都付诸东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全国假日办发布的信息,截至10月10日止,2009年国庆长假期间,旅游投诉率明显下降,有些旅游城市甚至出现了零投诉。
B.屈原特殊的身份、个性、遭遇、追求,决定了“楚辞”的政治学意义与丰富、生动的古史价值。
C.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D.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静坐溪水之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               ,             ,
          ,          ,          。然后站起身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着腹地进发。
① 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                  ② 我伸手检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
③ 留作进山寻找野趣的纪念                ④ 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
⑤ 最后装进衣兜                          ⑥ 对着太阳看了看
A.②④①⑥⑤③    B.①⑤③②⑥④     C.①②⑥⑤③④    D.②⑥④①⑤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山是“铜鼓文化”又一中心
被视为我国西南和东南亚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铜鼓文化”研究近来有了新进展。地处西南山区、与越南接壤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因发现种类繁多的铜鼓,而被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铜鼓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同时还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铜鼓在100多年前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时至今日,对于铜鼓起源地之争,多数学者赞同诞生于云南。1975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土的“万家坝型”铜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铜鼓。近年来,在云南文山陆续出土和发现民间收藏的138面铜鼓中已确认有6面是最早类型的万家坝型铜鼓,分布密度仅次于楚雄。铜鼓研究专家、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声教授考证,这些铜鼓出现的时代大约在春秋早期到战国晚期,与整个万家坝铜鼓的年代框架一致,因此他提出,云南文山很可能是除楚雄外铜鼓的又一个诞生地。
学者们认为,文山在铜鼓演变过程中也有特殊地位。1919年出土于文山广南县的石寨山型铜鼓,是万家坝铜鼓之后的又一代表类型,因造型精美、花纹繁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鼓面上有明显的万家坝型花纹“遗传”。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用自然科学方法对云南早期铜鼓进行铅同位素分析,认为广南鼓矿料来源于滇中地区。李昆声等人提出,这证明文山在最早的万家坝铜鼓向石寨山铜鼓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铜鼓文化在东南亚国家也曾一度兴盛,尤其是在越南,铜鼓蕴藏数量仅次于中国,至今越南仍以铜鼓作为国家的一个象征。云南中部地区、广西和越南北部被看作铜鼓分布的三大中心地带。学术界的一种观点认为,铜鼓传播的路线大体是自滇西、滇中一带,逐步向东和向南扩散。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品流通重要驿道的文山,恰好处于三大中心的枢纽位置,因此还可以把文山看做铜鼓传播和民族文化交流的一个“中转站”。对于铜鼓的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中原地区以鼎为尊,南方则以铜鼓为贵”之称。公元前七世纪,当中原“青铜时代”逐渐衰落时,与中原文明中“鼎”一样占有重要地位的铜鼓,开始在中国长江以南和东南亚许多民族中诞生和流传。
不少学者认为,铜鼓铸造技术与中原青铜铸造一脉相承。中国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蒋廷瑜研究员指出,铜鼓纹饰中有太阳纹、云雷纹、蛙纹等,描绘了龙舟竞渡、集体围猎等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点的图案。这些都印证了中原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长期交融,共同组成了丰富博大的中华文化。同时,“铜鼓文化”纵横上万里,绵延数千年,从中国南方到东南亚半岛,都共同拥有造型各异的铜鼓,这正是铜鼓受到国际上多领域学者重视和研究的关键原因。
5.下列对“铜鼓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铜鼓在历史上与中原文明中“鼎”一样占有重要地位,学术界有“中原地区以鼎为尊,南方则以铜鼓为贵”之称。
B.“铜鼓文化”被视为中国西南和东南亚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发源地在地处西南地区、与越南接壤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C.铜鼓文化在东南亚国家也曾一度兴盛,越南的铜鼓蕴藏数量仅次于中国,而且至今仍以铜鼓作为国家的一个象征。 
D.“铜鼓文化”因为纵横上万里,绵延数千年,从中国南方到东南亚半岛,都共同拥有造型各异的铜鼓,因而受到国际上多领域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专家考证表明,近年文山发现的铜鼓出现的时代与整个万家坝铜鼓的年代框架一致。
B.铜鼓于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在中国长江以南和东南亚许多民族中诞生和流传。
C.近年来,在云南文山陆续出土的138面铜鼓,分布密度仅次于楚雄。 
D.铜鼓的纹饰和图案印证了中原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长期交融,共同组成了丰富博大的中华文化。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云南文山发现的铜鼓分布密度小于楚雄,由此可以断定文山铜鼓产生的年代略晚于楚雄铜鼓。 
B.越南的铜鼓蕴藏数量仅次于中国,表明越南的铜鼓文化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
C.文山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品流通的重要驿道,表明此地发现的铜鼓是从其他地方传播来的。 
D.铜鼓铸造技术与中原青铜铸造一脉相承,可见南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郑逢元,其先世山东东昌人。幼颖异至孝性成。父病惊悸,祈药礼神,哀痛迫切,竟感神,梦示而父病愈。及为诸生,操行立学,慨然有经济之志,天启间,尚书熊明遇忤珰谪戍平溪,见而奇之,许以公辅器,相与谈论诗文无间。崇祯癸酉中,以养亲故,为务川教谕。课诸生必遵鹅湖、月川之法,奖勤罚惰,师道尊严,督抚交荐。崇祯丁丑,超擢楚衡郡司马。清廉方正,劝豪敛迹,遂晋太守。元在衡既久,一切公私巨细之务,无不历剔而振。举贤,声益著。衡、永间,土贼纷起,承平将三百年武备废弛,殆莫能制。元训练乡勇,扼要设伏,悉扫平之。先是贼犯常、岳,武昌戒严,至是贼平。楚藩劄①示督抚镇道,谓衡非元守,则全楚悉为贼垒矣。偏抚李乾德上其绩,授监军副使,元感激涕零,益思报国,与诸郡将随方设略,或剿或抚,尽平余孽,屹然西南保障。于时,大司马王应熊督师讨川中流寇,而贼势转炽,屡书凶。元入蜀,协谋讨贼,楚督师何腾蛟批军政书云:楚才而蜀用之,恐为识者鄙。因与李乾德交荐,遂加参政,为滇、黔、楚、蜀、粤五省监军道命。岁丙戌,妖僧姓查,于辰、沅间冒称宏光,楚人轻剽,为其煽惑,乌合数万,地方骚动,且遣使致书,加元显秩。元知其赝,斩使焚书,一面申滇、黔督抚,一面会和湖南郡将,星驰电扫,妖僧伏诛,民及宁靖。
戊子冬,晋左司马右都御使,赐尚方,便宜行事。庚寅,孙可望据黔称黔王,威屈大臣,任意生杀予夺,实怀篡志。元因书《王命论》以讽之。归卧杜门,威不能屈。抗节八年不屈于可望,始终一心,臣节不愧。
竟以缁衣归田,孝事老母,不啻孺慕者,然门生故吏得睹其面。尝有诗自述己志,隐然以陶处士自居。母年八旬,元年六十,尚孝养十有余年,生事葬祭,足为世法。其生平忠孝大节,实足壮山河之气,与日月争光。讵可任其淹没而不核其事实以诏异世哉!所著艺文什不存一,盖因时事多艰,无暇捃摭②耳。卒年七十有六。     (节选自《黔诗纪略》)
注:①劄:“札”的异体字。向皇帝或长官进言议事的一种公文。  ②捃摭(jùn zhí):搜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才而蜀用之,恐为识者鄙    鄙:浅陋
B.因与李乾德交荐              交荐:一起举荐
C.慨然有经济之志             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
D.尚书熊明遇忤珰谪戍平溪     忤:触犯,冒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郑逢元“孝事老母”和“报效君国”的一组是(      )。
A.尚孝养十有余年,生事葬祭,足为世法      书《王命论》以讽之
B.一切公私巨细之务,无不历剔而振          忤珰谪戍平溪
C.祈药礼神,哀痛迫切                      归卧杜门,威不能屈
D.以养亲故,为务川教谕                    督师讨川中流寇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逢元祖籍山东东昌,从小聪明孝顺。考中秀才以后,更是注重自身修养,品行廉洁正直,立志学业。情绪激昂,志向远大。跟被贬谪到平溪的熊明遇谈论诗文,无话不说。
B.郑逢元做务川教谕时,教育各生员一定要遵循曹端礼法,推行师道尊严的教育思想,奖勤罚懒,收到良好效果,总督和巡抚一起举荐他。崇祯丁丑年被破格提拔为衡阳郡太守。
C.郑逢元身为南明臣子,极力维护明朝统治,他清剿匪患,痛恨叛军。坚持操守,写文章讥讽指责孙可望,因此升任左司马右都御使,并获赐尚方宝剑。
D.缁衣归田后,郑逢元杜门谢客,只有他的学生和旧时同僚才能见到他。这时候,曾经有诗歌抒发自己的心志,但因时事艰难,没顾得上搜集整理,留下的文艺作品还不到十分之一。

2010年铜仁地区高三诊断性测试
语  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本卷共4页,11小题,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与诸郡将随方设略,或剿或抚,尽平余孽,
                                                                               
⑵遣使致书,加元显秩。元知其赝,斩使焚书。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⑴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认为全诗那一句最能表现出“送别”友人的主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⑵第三联是怎样表现洞庭湖的昼夜景象的?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                 ,
                。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⑵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                          ,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安回望绣成堆,                  。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秦岭阴阳
张雨生
渭河干涸了,纯粹一条黄泥带。从河床上向南眺望,秦岭横卧在眼前。汽车进入山谷。雄浑的山背,兀立的峰峦,陡峭的悬岩,突然间,列阵似的扑面而来,精彩纷呈的景观绵延不绝,让人眼花缭乱。秦岭不再像高埂,而像一堵大屏障,立地扯天般地紧逼到眼前。一下子闯进来,一头撞上这个屏障,好似前面无路可走。浮云如烟,地气如雾,屏障上的自然雕刻影影绰绰,虽然穿行其间,却又一片茫然。此时秦岭给我的印象是它的深邃与神秘。
阴坡路程很短。从宝鸡出发,经大散关到秦岭山脊,仅有50多公里。阴坡为断层陷落带,分布着古冰川刨蚀的槽谷,深深切入山体,横卧在秦岭之中,以至成为南北交通的优良孔道。走过这50公里,便走到了黄土高原的边沿,走到了北国风光的尽头。回头望,秦川大地烟霭沉沉。
秦岭山脊的唯一标志物是个火车小站。小站上立着一块水泥碑,上书“秦岭”。小站所在的山梁是南北的分水岭。
过了秦岭小站,从阴坡进入了阳坡。从地理位置上看,是从祖国的北方进入祖国的南方;从气候区域看,是从暖温带进入亚热带;从植被分布看,是从落叶阔叶林带进入含有常绿阔叶树种的阔叶林带;从江河流域看,是从黄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岭之阴,岭之阳,地貌大为不同,景物差异明显。想想看,中国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火车站,还有比这个小站更有意思的吗?
秦岭古道是一条军事古道。古代,秦地与蜀地不相通,隔着秦岭各自独立发展。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率兵翻越秦岭,灭了古蜀国,设置蜀郡。秦岭古道的开辟,首先是为着行军打仗,也促使蜀地融入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岭古道也是一条文化古道。1200多年前,李白惊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指包括这一带。“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此为传说,描绘了开凿秦岭古道的悲壮。古道再向前走,经过青莲古镇,那是李白的故乡。安史之乱后,冒着战火烽烟,杜甫拖带一家老小,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从这条古道上走过。一路上多有行吟,留存于文学史。此次横穿秦岭,杜甫再也没有回来。后来从长江三峡出川,飘零途中,客死湘水。
阳坡进入了视野,景观一派艳丽。先有坡坡岭岭上的红叶。红叶多是枫叶,夹杂在松林之间。正值深秋,松林与枫林,一片黛绿,一片火红,相互辉映的景观延绵几十公里,一山比一山灿烂,一坡比一坡浓艳,穿行其间,像走进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地势渐渐平缓。秦岭像从南向北涌动的波浪,浪头为阴坡,浪背为阳坡。阳坡是从容的,舒缓的,没有阴坡那么急促,那么险要。这里是汉水的源头,也是嘉陵江的源头。
下起了小雨。明显看得出,阳坡雨水充沛,峡谷里溪水哗哗,能见到瀑布。阔叶林渐渐茂密,丛竹摇曳多姿,还有阔叶的野芭蕉。见到了山村人家,前后都是水田,水稻略显黄色。池塘边有雪白的水鸟飞翔觅食。是鹭鸶?是朱鹮?20多年前,汉中洋县发现了几只漂亮的朱鹮,如今繁殖到100多只。全世界其它地区的朱鹮都灭绝了,唯有中国有,唯有汉中有。听说,朱鹮已经向西迁徙。可惜,鹭鸶与朱鹮,我分不清。烟雨中,一派南方景象了。(节选自2007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14.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简要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5分)

15.为什么作者说全国各地许多火车站都不及“秦岭小站”“更有意思”?(5分)

16.从全文看,介绍“秦岭古道”的两段文字具有哪些表达作用?(6分)

17.文章最后两段是怎样描写秦岭阳坡的“景观一派艳丽”的?请作简要赏析。(6分) 

六、(15分)
18.下面文字中有一处属于句式杂糅的语病,找出这句话并加以改正;画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请找出来,将序号填在横线上。(5分) 
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①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②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致,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过③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70年代,经过了④科学家的努力, “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⑤教科书。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是⑥人类自然科学史上⑦的三大计划。
⑴有语病的一句是                                                                  ,
改为                                                                                
⑵必须删去的词语是                        
19.阅读下面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高考作文评分控制组对影响高三学生作文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文字、修辞方法 51.55%
层次结构 层次、过度 21.55%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26.90%
    (1)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得出一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反映的情况,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右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你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这个标志图案;再指出图案的象征意义。(6分) 
⑴图案介绍:
                                                                                 
                                                                                  
⑵象征意义: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以前,有一个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农夫询问哲人:“我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幸福呢?”哲人惊诧地问农夫:“你现在生活得不幸福吗?”农夫连忙点头说:“是的。我每天都得为一家人的生计操劳和奔波,感觉生活没了奔头。”哲人笑了笑说:“如果有人肯出10万两黄金来买你健康的心脏或会思考的大脑,你同意吗?”农夫果断地摇了摇头。哲人又问:“如果有人肯用阔绰的别墅换取你的儿女,用香车良田换取你的妻子,你愿意吗?”农夫又是一阵摇头。于是哲人便大笑起来:“你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因为你拥有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幸福就在你的手里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铜仁地区高三诊断性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
1.A(B.宁nìng  C.室shì D.复fù)
2.D.付诸东流,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此处用错对象。
3.B(A.“截至”与“止”重复;C.成分残缺。应在“小康”后加“的角度”或“的高度”作“站在”的宾语;D.句式杂糅。去掉“要”)
4.D(从句题中的语境分析,合理的衔接和顺序应该是先“伸手检出”接着“对着太阳”看石子,再是看到“里边红色”,然后便是“爱不释手”,于是“装进衣兜”,“留作……纪念”)
二、(9分)
5.B(第一段只是说“被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铜鼓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否是发源地,还只是“可能”;并且,即使是发源地,也只是“之一”。)
6.C(根据原文“陆续出土和发现民间收藏的138面铜鼓”,可见138面铜鼓不全是出土的,还有些是民间收藏的。)
7.D(A.铜鼓的分布密度大小与产生年代早晚没有必然联系;B.越南的铜鼓蕴藏数量小于中国,不一定表明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C.文山虽然是商品流通的重要驿道,但不能就此说明文山所有的东西包括铜鼓也是从外地流入的。)
三、(9分)
8.A(鄙:看不起)
9.A
10.C(不是因为指责孙可望而升任左司马右都御使,获赐尚方宝剑。)
四、(23分)
11.(10分)
⑴郑逢元跟各郡将领依据情势制定平贼方略,有的消灭,有的安抚,完全平息了残余匪患。(“随方”、“设略”、“或”“余孽”各1分,句式1分,共5分)
⑵姓查的妖僧派信使送信给逢元笼络他,要给逢元优厚的俸禄。逢元知道这个宏光帝是妖僧假冒的,斩了信使,烧了书信。(“遣使”“致书”“显秩”“赝”各1分,句式1分,共5分)
12.(8分)
⑴“离人独上洞庭船”;表现了诗人的自伤之意和念友之情。诗人感到孤独,完全是由友人的别离引起的,故而这种自伤正是对友人的依恋。(1问2分,共4分)
⑵运用想象表现了洞庭湖白天波翻浪涌、奔流不息,入夜星河璀璨、水天连成一片的浩瀚景象。(答出“怎样表现”2分,说出“昼夜景象”2分,共4分)
13.(任选一小题作即可。每空1分,共5分。多字、漏字或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⑵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五、(22分)
14.( 5分)巧妙地运用了“反客为主”和“化静为动”等表现技法,运用比喻灵活的将秦岭主体化和动态化。(2分,答到一点即可。)这样描写使自然景物更加鲜活、生动和形象,“秦岭”的雄浑突兀如在眼前。(3分)
15.(5分)因为“秦岭小站”是秦岭阴阳两坡的分界(1分),从地理位置、气候区域、植被分布、江河流域等因素看,这个小站的南北两面,即秦岭的“阴阳”地貌大为不同,景物差异明显(4分)。
16.(6分)一是突出“秦岭古道”贯通“秦岭阴阳”的客观属性,暗合题旨;二是揭示了“秦岭古道”巨大的社会历史意义;三是点明了“秦岭古道”深厚的文化生成意义,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拓宽了表现范围;四是延续思路,实现了思路对接,完成了由“阴”而“阳”的空间转换。(答到3点即可,每点2分)
17.(6分)作者采用从高到低由北而南的顺序和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1分,只答顺序亦可)先描写深秋时节岭坡上枫林和松林夹杂,黛绿、火红相互辉映,绵延壮观;接着用比喻、对比等表现秦岭阳坡的“五彩缤纷”和从容、舒缓;然后写“小雨”中的秦岭阳坡溪水哗哗,能见瀑布,阔叶林摇曳多姿,以及野芭蕉、山林人家、水田等;最后,将笔墨定格于池塘边翔食的水鸟,凸显了“一派南方景象”的秀美特色。(概括4点各1分,形成整体1分)
六、(15分)
18.(5分)
⑴有语病的一句是 “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致”,改为由于历史的原因(2分。找出、改正各1分)
⑵必须删去的词语是  ③ ④  ⑥ (每1处1分,共3分)
19.(4分)
(1)影响学生作文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2分)
(2)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抓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2分)
20.(6分)
⑴图案介绍:该标志图案由阿拉伯数字“1”和“8”组成一只飞鸟的形象。(3分)
⑵象征意义:“18”意味着成人,飞鸟象征青年的羽翼长成,可以独立翱翔于社会的天空。(3分)
七、(60分)
(略) (59.175.139.17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验卷』  下一个『2010年中考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