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一课一练·克己复礼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论语〉选读》一课一练·克己复礼(高二选择性必修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论语〉选读》一课一练·克己复礼一、基础知识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监于二代B.盖十世希不失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答案】D(A.“监”通“鉴”,借鉴。B.“希”通“稀”,少。C.“错”通“措”,放置。)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一
试题预览
《〈论语〉选读》一课一练·克己复礼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周监于二代 
B.盖十世希不失矣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答案】D (A.“监”通“鉴”,借鉴。B.“希”通“稀”,少。C.“错”通“措”,放置。)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
B.郁郁乎文(完美)哉          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也
C.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    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D.食旨(美食)不甘            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
【答案】B(A.克:约束;归:称许。C.鲜:少。D.期:一年。)
3.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答案】D(都是连词,如果。A. 表反问,吗/助词,然,什么的样子;B.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4.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请问其目                          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答案】C(与句末“与”配合表示测度语气,大概,恐怕;其余为第三人称,代人或物。)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B.食旨不甘
C.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D.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答案】D(A项中两个“是”、“臣”、“父”、“子”中的第二个均属于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甘”形容词用作动词;C.项中“善”形容词用作名词。)
6.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甚矣吾衰也
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C(C句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为主谓倒装句。)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7~10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1)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将奚(什么)先                   三年之丧,期(期限)已久矣
B.有是哉,子之迂(迂阔、迂腐)也     旧谷既没(尽),新谷既升
C.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得当)       女(通“汝”,你)安,则为之
D.无所苟(如果)而已矣               然后免(免除)于父母之怀
【答案】D (苟:苟且,马马虎虎;免:离开。) 
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卫君待子为政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B.有是哉,子之迂也      女安,则为之
C. 君子于其所不知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D.名不正,则言不顺      今女安,则为之
【答案】C(C.介词,对,对于。A.动词,治理/动词,演奏;B.助词,的/语气助词,不译;D.连词,那么/连词,就)
9.下列各项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必也正名乎        B.衣夫锦
C. 子将奚先          D.有事,弟子服其劳
【答案】D(A. “正”:形作使动,使……端正;B.“衣”为名词作动词;C.“先”:形作动,先做。)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译文:                                                                  
(2)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                                                                  
【答案】(1) 所以,君子给事物定的名分和称谓一定可以顺当说得出来,说出来的事物一定可以行得通。
(2)宰予不也是在他的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的怀抱之爱吗?
(二)课外阅读
(200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答案】C(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及项梁之薛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 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 度吾所能行为之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答案】A(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答案】C(“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
1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答案】D(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
【课外阅读参考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便留下奉事项羽。汉高帝二年,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叔孙通负责拟定仪式礼节。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去,说:“您所奉事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违心替您办这种事。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
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十月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叔孙通出宫后,把五百斤黄金,都分赠给各个儒生了。这些儒生都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晓当代的紧要事务。”

三、综合运用
16.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          ;“会学”是指             ;“坚持学”是指               。
【答案示例】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并且愿意付诸行动;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够持之以恒。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
答:                                                                   
【答案示例】(1)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提现了不同的观念。)
(2)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
(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24.135.107.22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下一个『《〈论语〉选读》一课一练·待贾而沽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