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第1课时高二Ⅱ部语文组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特殊句式2、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3、把握文中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控制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思想一、孔子及《论语》简介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
试题预览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案     第1课时
                                    高二Ⅱ部语文组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特殊句式
2、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把握文中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控制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思想
一、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以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中的“子”特称孔子。    
二、解题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文章记录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关于“志”的讨论,寥寥三百余字,写出了孔子和他的四学生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志趣爱好,如子路的直率粗犷,冉有、公西华的谦虚谨慎,曾皙的从容淡泊以及孔子的循循善诱。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三、文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曾晳(   )   千乘(    )之国   比及 (    )   夫子哂(   )之   以俟(   )君子  小相(   )   铿(   )尔  冠(   )者  浴乎沂(   )  舞雩(   )  喟(   )然  论(   )语
2、解释下列多义词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其礼乐,以俟君     
       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先生如其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与   遂与外人间隔     
     唯求则非邦也与    
     以吾一日长乎尔   
 尔  求,尔何如       
     子路率尔而对曰   
     铿尔,舍瑟而作    
3、写出下列各句的词类或用类型
   可使足民    
   如会同,端章甫    
   浴乎沂,风乎舞雩    
   三子者出,曾晳后    
4、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加以解释
   鼓瑟希    
   莫春者   
5、写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类型
   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介词结构后置
   异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风乎舞雩 
   可使有勇    
四、经典内容赏析
   1、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明确:
   2、用现代语言说出四个弟子的志向,并分析他们的性格。
     子路志向:

性格:
     冉有志向:

         性格:。
     公西华志向:
性格:。
     曾晳志向:

       性格:
3、孔子对四个弟子的态度如何?
   明确:
4、孔子赞同曾皙的志向,但他对三个弟子的志向都作了评说,就是没有评价曾皙的志向,你认为孔子会怎样阐述他的理由?
参考答案:A、曾皙描述的是一幅舒适安逸的春游图景,一个国家的人民能享受如此的生活,说明了国家安宁,人民富裕,生活舒适,这是孔子施行“仁政”的理想状态,与孔子的治国主张一致。
B、曾皙想做一个施行“仁政”的国君,他描绘的是一些左右侍从陪伴国君,前呼后拥地去游玩的图景。也是孔子的治国理想。
C、曾皙的理想最为远大,他也想治理好一个国家,而且他的理想表达得更为委婉含蓄,可见四个弟子中最长于辞令的还是曾皙。
D、这是孔子“礼乐治国”的主张的体现。
E、曾皙描绘的是一幅隐士的隐居生活。孔子思想上很苦闷,他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用“仁政”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只有鲁国的国君采用过,并一度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后来他听信小人之言,不再采用孔子的主张,所以他“喟然叹”,表现了他内心的苦闷。
 
五、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马缨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16.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 (123.55.136.21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八年级(下)文言文综合练习』  下一个『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月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