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新闻阅读训练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考复习新闻阅读训练题(高二选择性必修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闻阅读练习(一)班级姓名学号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回答1-3题(15分)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庆典在俄罗斯举行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铅云低垂,纳粹兵临城下。数十万苏联红军官兵列队走过红场,接受斯大林检阅,然后在市民泪光注目下直赴战场。  2005年5月9日,莫斯科天空雨后放晴。二战老兵和俄罗斯现代军人重赴红场,
试题预览
新闻阅读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回答1-3题(15分)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庆典在俄罗斯举行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铅云低垂,纳粹兵临城下。数十万苏联红军官兵列队走过红场,接受斯大林检阅,然后在市民泪光注目下直赴战场。
  2005年5月9日,莫斯科天空雨后放晴。二战老兵和俄罗斯现代军人重赴红场,接受俄罗斯总统普京和50多位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检阅。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和纳粹德国投降60周年庆典的阅兵仪式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举行。
一、普京向老兵鞠躬
伴随着浑厚的军乐,4名俄罗斯礼仪兵迈出正步,高举印有锤子镰刀图案的红旗走进红场,拉开了莫斯科大阅兵行进式的大幕。
  老兵们熟悉的《喀秋莎》再次回荡在红场上空,主席台上不少耄耋老人跟着低声哼唱。身着战争时期苏联红军各式军装的年轻士兵步入,时光仿佛倒回60年。此后,那场战争和今日纪念活动的真正主角亮相。身为卫国战争亲历者的2600名老兵乘坐军车组成方队重返红场,重现苏联红军各方面军1945年胜利后参加红场阅兵式的历史场面。
  “我向所有参与卫国战争的老兵深深鞠躬,”“胜利属于老兵!”阅兵开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主席台前发表讲话。军车上,无论是佩戴奖章的老兵,还是身着战时天蓝色衣裙的老妇,相同的是满头白发、永不褪色的记忆和怀念去者的一束红色康乃馨,9日的红场名副其实。
  和平年代的灿烂烟花,幸存的老兵和老人有幸看到。然而,战争亲历者中的大多数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军人,再无缘看到,也没有机会在历史舞台上留下名分或自己的记忆。
  虽然我们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能否理解2700万条生命乃至更大范围内更多生命的意义,但正如BBC节目主持人所说的一样:“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幸存者为我们回忆。”
                         二、                  
  “胜利意味着,由于我们所有人都得到了平安,意味着,由于我们,今天没有人还要去打仗。”80岁的老兵叶莲娜•马尔基纳说。时隔60年,老兵们再次走上红场时心中充满骄傲。
  退役的陆军上校杜纳耶夫谈及战争中印象最深的事,毫不犹豫地说:“血,触目皆是殷红的鲜血。试想一下,一个士兵体内有5升血,那么二战的战场上有多少鲜血!”
  在莫斯科饭店,俄罗斯国防部为俄罗斯老兵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二战老战士举行盛大宴会。这些外国老兵,分别来自印度、罗马尼亚、朝鲜、英国、以色列、德国和美国等国家。他们都有一大片奖章挂在旧军服胸前。他们眼含热泪,畅饮伏特加,骄傲地回忆着战斗岁月。
  “这些俄罗斯士兵当年真的和我们一样。”81岁的美国加州老兵德尔伯特•菲尔波特说,“我们有同样的目标。他们努力击败德国人,我们也要打败德国人。我们是朋友。”1945年4月23日,菲尔波特作为美军步兵下士见证了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的历史性场面。
  80岁的马尼洛维奇(罗马尼亚人)17岁参加卫国战争,先后参加了解放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的战役,赞扬俄罗斯主办了这场庆典。
  午宴对德国老人登伯格更具有特殊意义,他1935年逃出德国,后来加入红军与纳粹作战。他说,胜利就是从纳粹手中挽救了人类文明,“对我来说,希特勒和德国人民不一样。”
                               三、                 
  一辆象征着二战胜利后凯旋的“胜利列车”8日中午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白俄罗斯火车站,再现了60年前同一时刻的壮观场景。
  列车车头一如当年一样悬挂着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头像。车上配备的武器均为真枪实弹。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前往站台迎接。随后,与数十名老战士代表登上站前广场上搭起的音乐舞台,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欢迎仪式正式开始。
  卢日科夫在致辞中宣读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欢迎词。他说,“胜利列车”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联系着我们历史的光辉一页,意味着英雄的解放者凯旋而归”。一群俄罗斯姑娘手捧象征和平的鸽子放飞空中,场上“乌拉”(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选自2005年05月10日《北京晨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美伊战争发生后,世界各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战示威游行活动。埃及、约旦、摩洛哥、巴勒斯坦自治权力机构等阿拉伯国家的人民都举行了反战示威游行活动。美国一些反战分子也于三藩市(旧金山)示威反对战争。
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回答有关朝鲜进行核装置试爆的报道时表示,在朝核问题上,中方反对朝鲜半岛出现核武器。
1.请给本文的二、三两个部分拟小标题,提示或概括新闻该部分的内容。(4分)
二、                                                    
三、                                                     
2.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写新闻都希望“得到最大的反响”,这也可以理解为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时代精神。请就这方面对这篇新闻作简要评析。(5分)
                                                                              
                                                                              
                                                                              
3.有人认为这篇新闻重点报道“老兵”,切合“纪念”的主题;也有人认为,纪念嘛,就应把焦点对准年轻一代;也有人认为,报道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活动,不应只把镜头对准莫斯科,而应有更广阔的报道。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可就其中一方面或几方面来谈)(6分)
                                                                              
                                                                              
                                                                              
                                                                              
                                                                              
                                                                              

新闻阅读练习(二)
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
记者(以下简称“记”):“哪位中国作家有望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这样的话题近几年一直在中国国内争论不休。你怎么看待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心态?
马悦然(以下简称“马”):我想告诉中国的作家们,不要把这个奖看得太重要了。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的,它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我们选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但不能说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我们只是认为这个人写的东西是个很好的作品,就这样而已。现在这个世界上有500个作家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每年只能发一个。
记: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不同的文化,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如何能做到公正?
马:这是不可能的。标准很苛刻,作品文学价值要求很高。公平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观念。
记:你虽然一再强调这个奖并不是那么重要。但事实上,一些中国作家仍然很在乎。
马:我现在每个月至少会收到15封信,给我寄稿子,要我把书稿翻译成瑞典文、出版,给他们弄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那你帮助他们了吗?)当然没有!因为我翻译的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喜欢的作品。
记:有一种说法,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一个障碍是缺少好的翻译家。你怎么看?
马:一个中国人,无论他的英文多么好,都不应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英国人,文学修养很高的一个英国人,他通晓自己的母语,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现在出版社用的是一些学外语的中国人来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这个糟糕极了。翻得不好,就把小说给“谋杀”了。
记:你最近可有翻译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 
马:这段时间,我在翻译山西作家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连说两遍书名,语气轻柔)。译本在瑞典马上就要出了。这部小说,写的是山西北部山村的农民在“文革”时候的生活,他是用农民的语言来写作,非常动人。在1973、1974年,他们穷得要命,吃的都是土豆。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痛苦,精神上也有一种痛苦。(语气突然变得愤慨)中国要是没有办法把农民问题解决好,那中国就没有希望了(注:助手陈文芬说,马悦然前年去了作家李锐插队时呆过的山西邸加河村,目睹了当地一些农民的现状)。
记:许多人都知道你致力于研究、传播中国文学,却不知你也关注中国的社会现状。
马:是的,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乡愁。
1.请结合访谈内容,具体说说这篇人物专访之所以成为一篇优秀新闻作品的原因。(5分)
                                                                               
                                                                               
2.本文受访者马悦然先生对中国文学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5分)
                                                                                                                                                              
                                                                               
                                                                               
3.从文本看,中国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种心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态?(5分)
                                                                                                                                                                                                                                                                                                                                                                                                                                                                                          
新闻阅读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怀亮:文化贸易托起民族文化复兴的希望
——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怀壳教授
    记者: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今年高招新增的本科专业,其中有中国传媒大学的文化贸易专业。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丈化贸易研究的学者,您为什幺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李怀亮: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英文资料,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中国的文化贸易进出,极为悬殊。外国文化产品,主要是美国的文化产品占领了中国的很大市场,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几乎听不到中国的声音。但是,中国并没有什么强烈的反应。目睹中国的青少年学生崇尚西方文化,过洋节、听摇滚乐、看西部大片,我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时,国内还在争论文化能否产业化的问题, 而美国1996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就超过了航空航天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文化贸易成为国 际文化竞争的基本平台。
    以法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中,和美国相比虽处于弱势地位,但它们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抗争,以捍卫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而当时中国在国际上捍卫民族文化的呼声还是很弱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关于“文化殖民主义的影响及对策”的国际会议,中国都没有参加。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当时的国际文化竞争中,中国的这种状况,却让人心忧如焚。我暗下决心,我的学术研究要完全转移到国际文化贸易上来,为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记者:您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李怀壳:以前,我们更注重的是文化产品的制作,没有重视或者说就是忽略了市场销售环节,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发,这造成了我们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极为不利的状况。我们提出,我们的研究应该首先着眼于确定国内外的文化市场,再反过来指导文化企业确定制作什么样内容的文化产品。
    我们把研究定位在为中国的文化企业走向世界提供理论支持,  为中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我们还介入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前不久,我所受托起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境促进出口管理条例》 (草案)已上报给文化部。
    记者:据报道,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存在巨大的逆差,我国的中小学生深受西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的影响,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李怀亮:这个问题应该历史地来看,因为西方处于强势地位,近代以来一百多年,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 因而,文化贸易存在逆差是必然的,并非就一定是坏事。但对于国际市场上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做法、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产品出口较少的现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应该制定政策鼓励中国的文化产品更多地走向世界, 向国外输出我们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改善中国在世界的形象。
    针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应该开展对我国传统文化自信心的教育,比如说在语文和历史教材中,增加一些有关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受到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做到“润物于无声”,这才是有效的。
1.请概括说明作为大学新增的本科专业,“文化贸易专业”是学习研究什么的。(4分)
                                                                    
                                                                       
                                                                       
                                                                     
2.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什么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至今仍十分落后?请结合文本内容做简要的分析。  (6分)
                                                                       
                                                                       
                                                                     
                                                                     
3.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产品大举进入中国,作者认为“文化贸易存在逆差是必然的,并非就一定是坏事”。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5分)
                                                                       
                                                                       
                                                                     
                                                                     
                                                                              

新闻阅读练习(四)
班级         姓名         学号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神舟五号”副总设计师郑松辉在华工大向人们讲述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本报讯 记者王倩、实习生朱穗怡报道:昨天下午,前来广州参加“挑战杯”开幕式的“神舟五号”副总设计师郑松辉,在华南理工大学就“神舟五号”的设计及发射过程向数千名师生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①30年前制定了“714计划”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进行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郑松辉从中国载人航天的“家史”讲起,当时这一计划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钱学森主持,计划代号“714”,主要进行载人航天飞船模型研究,那时起名为“曙光号”。“714计划”在几年中就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成果,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而被迫中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863计划”的推动,中国又开始了对载人航天计划的新一轮研究论证。 
郑松辉说,当时的论证焦点集中在中国究竟要不要搞载人航天。如果要搞,是从载人飞船开始,还是直接赶超美国一步到位搞航天飞机?这一场论证进行了两年之久,最终科学家们根据中国当时的经济、科技实力决定,从载人飞船起步。1992年,载人航天计划在搁置了30年后再次立项,代号“921”。 
②                           
郑松辉说,载人航天工程必须以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求,而这些保障航天员生命的技术要求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例如,飞船返回舱重达3吨,在1万米高空的下降时速达每秒200米,只有把这个速度降低到每秒7米以下才是安全的。郑松辉很欣慰地说,“神五”返回那天非常成功,返回舱慢慢飘到内蒙古上空,先打开引导伞,再是降速伞,当到达10公里高度时,一张1200平方米的巨大降落主伞徐徐打开。 
为了保证这一套程序万无一失,从1994年开始,研制人员先后进行了72次返回舱空投开伞试验。郑松辉还透露,如果飞船在宇宙轨道飞行中遇到意外,比如失火、或被小流星击中时,舱内压力将会迅速急剧降低,危及航天员的生命,但逃逸救生系统将帮助航天员脱离危险,这时他将有10分钟时间穿上宇航服并进入着陆器返回地球。 
郑松辉说:“正常的飞行程序只有一条,而故障模式下的应急程序比正常程序多10倍以上。不过很高兴,这些预先设计好的营救方案最后一个也没有用到。” 
③我们的费用低得惊人
“神五”成功后,针对一些境外媒体的猜测,郑松辉特别强调,虽然我国“神舟”飞船在外形上与前苏联的飞船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绝没有抄袭前苏联的设计。 
郑松辉指出,“神舟”在初期论证阶段,的确请了前苏联的航天专家来中国讲课,同时也派了一些科学家出国学习,但如果仅仅是照搬“苏式”做法,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技术中最关键的部分,所以中国的载人飞船要上天,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数据,因此“神舟”飞船内部构造的许多技术要点都是我们自己研制和攻破的。“神舟”系列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期大概花费180亿元,和外国同类计划相比我们的费用低得惊人。德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尚在论证阶段,但仅仅是论证他们就已经耗资20亿欧元。我们低成本高效率的成功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震动。 
④                         
对许多“太空迷”的登月盼望,郑松辉回答道,中国已经将“探月”计划立项,几年内有望实现。 
郑松辉强调,“探月”与“登月”是两个不同概念:探月是把卫星送上轨道,围绕月球行走,并且利用卫星上的科学仪器探测月球的奥秘;而“登月”是把探测器(太空船)降落在月球上,随后这个探测器是能回到地面的,像美国的“阿波罗号”太空船。 
郑松辉说,中国的探月计划将在几年内实现。因为中国作为一个空间大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奔月航天器、月球着陆器都已具备条件,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待“探月”成功后,将会考虑“登月”,但登月由于技术难度高,需要长期的准备,近期不会有计划。 (《羊城晚报》2003年11月21日)
1、选文共有四个小标题,请根据选文内容,拟出第②个、第④个小标题。(4分)
答:                                                                            
                                                                              
2、选文中郑松辉说:“正常的飞行程序只有一条,而故障模式下的应急程序比
正常程序多10倍以上。不过很高兴,这些预先设计好的营救方案最后一个也没
有用到。”(见画线句)请找出这两句话照应了选文中的哪一句话,并分析这两句
话强调了什么。(5分)
答:                                                                           
                                                                             
                                                                            
                                                                                
3、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很快,“神五”“神六”成功升天并安全返回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发展这种高科技航天事业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据了解,“神五”“神六”的研制和升天的花费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对此,有人认为很值得,但也有人认为不值得。请问,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用80字左右的篇幅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新闻阅读练习(五)
班级         姓名         学号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1—3题。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
   (记者王鹤、刘晓星报道)“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浏览一下该贴吧,共有主题594个,帖子6118篇,内容除了毕业留言、笑话,更多是评选帅哥美女和爱情告白,还有辱骂同学及老师的言论等,言辞中不乏“上床”、“贱人”、“泡妞’’等露骨字眼。对此,一名11岁孩子的家长感叹道:“真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心里能装下那么多事情!”
    记者随意浏览了包括中小学生的20多个贴吧,发现里面很热闹,许多帖子都受到热烈追捧,你来我往的情况很多。其中,小学生的贴吧内容更丰富,言辞更激烈,原创帖更多,很多是讨论早恋的感觉,以及评价身边美女俊男的帖子,而中学生的贴吧更多则是集中在情感、人际交往、学习以及对“性”的好奇。
   “小莉因为看到贴吧上有人把她评为年级的四大丑女之一,最近一个月都不怎么跟我说话。”正在念小学六年级的小婧告诉记者。她的小姐妹小莉原本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而且很愿意替女孩子们出头。有些调皮捣蛋的男生欺负女同学,小莉总会挺身而出,和男孩子们理论。结果,这些男生就以“八婆”称呼她,一开始,小莉不以为意。可是有一天,有人在学校的贴吧上评选年级四大丑女,把小莉提了出来,说她长得难看,还老爱抛头露面,后面有七八个人跟帖认同。小莉看了这些帖子以后,嚎啕大哭,这段时间,她就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连头都不愿意抬。
    由于贴吧上都是匿名帖,即使上面的话说得很过分,大家也不知道该向谁追究责任。在百度贴吧里很多中小学校名字的贴吧,此类骂人帖并不鲜见,用语之狠让人吃惊。在越秀区某小学的贴吧上,就有这么一段对话:“怎么杀戴××?”“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打断他的骨头,吃了他的心!”除此之外,还有抱怨老师的:“认为夏老师是虐待狂的进来!”“罚抄10遍课文.不坏才怪!”           
   “我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无聊的论坛。”医生孙小姐说。她的儿子小方今年读初一,平时孙小姐对儿子上网看得比较严,小方一般在休息时间玩玩赛车之类的竞技游戏,以及上与学习相关的网站,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不过,当孙小姐在记者介绍下看完贴吧里的帖子后有点吃惊,她说,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的网站。其实贴吧上的话题在她的意料之中,很多成年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有类似的想法和好奇。不过,把孩子私下里想的问题正大光明地搬到网络,并用不理智的言论来讨论就不妥当了。孩子们天天都在上面讨论这些无聊的问题很浪费时间,而且孩子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如果经常上这样的论坛,说粗口或不用正常的方式讨论问题,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某知名IT公司的刘先生说,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从小就喜欢电脑,也喜欢上网。他是一次无意间看到自己女儿在这个论坛上灌水时发现这种论坛的。看了这些帖子后,他大吃一惊,由于在百度开个贴吧很容易,而且上去贴帖子的人都是匿名的,所以很多小学生和中学生可以很自由地建立这种论坛。虽然现在的孩子懂得多,想得多,但对很多都只是一知半解。不少孩子看到别人在贴吧上写的暗恋故事、情感经历,觉得很浪漫、很美,就有样学样,或者想入非非。贴吧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孩子缺乏分辨能力,很容易学坏。
    为什么中小学贴吧会如此火爆呢?某重点中学一位专职心理老师表示,一般孩子从1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性”,企图了解“性”,但获知渠道却很少,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他们对两性关系可能产生一种向往的心态,便在贴吧上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定位都处于一个混乱时期,不清楚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应该有个什么样的形象,于是便会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包括说脏字,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一种“酷”的表现。在很多孩子看来,以匿名的形式去表达这种尝试,既满足了心理需要,又比较安全,不容易受到权威的指责。因此,他们便在上面尽情释放,畅所欲言。
    某医院心理科主任医生说,早恋、暗恋之类的话题,孩子们都会因为好奇私下讨论,但是贴吧容易使孩子过多关注这类问题,当孩子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都接受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下一个『送东阳马生序问答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