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1(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1(语文).(高三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考模拟测试1(基础知识部分)语文(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审核:王斌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恫吓/吓唬负荷/荷枪实弹伺候/伺机而动干劲/劲旅强敌B.停泊/湖泊机杼/毁家纾难悖谬/未雨绸缪朔风/探本溯源C.纰漏/蚍
试题预览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
高考模拟测试1(基础知识部分)
语文
(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审核:王斌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恫吓/吓唬     负荷/荷枪实弹     伺候/伺机而动     干劲/劲旅强敌
B. 停泊/湖泊     机杼/毁家纾难     悖谬/未雨绸缪     朔风/探本溯源
C. 纰漏/蚍蜉     露骨/出头露面     对峙/恃才傲物     蜿蜒/剜肉补疮
D. 积淀/靛蓝     掣肘/擘肌分理     行头/行家里手     箴言/三缄其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已经司空见惯了股市大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
B. 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纷纷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哗众取宠”、“威胁交通安全”。
C. 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D. 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B. 使用节能灯的好处不是今天才为人知道,那为啥到最近这两年才出现销售、使用都火爆的情形?分析其中原因,关键还是各级政府的有效推动。
C. 分析人士认为,在曼谷骚乱事件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泰国经济仍然出现好转,主要应归功于政府推出的刺激经济的得力措施取得成效。
D. 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国现在生产疫苗的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所以还要坚持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各种防控措施,特别是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4、根据提供的信息,概括说明什么是“创业板”。(不超过50个字)(6分)
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充,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当然,回报可能也会大得多。
     创业板是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于是先解衵衣③,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梲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操怒,遣人骑送之。临发,众人为之祖道,先供设于城南,乃更相戒曰:“祢衡勃虐无礼,今因其后到,咸当以不起折之也。”及衡至,众人莫肯兴,衡坐而大号。曰:“坐者为冢,卧者为尸,尸冢之间,能不悲乎!”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注]《渔阳》:鼓曲名;参挝(cān zhuā):击鼓之法。②衵(nì)衣:内衣。
(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         阅:视察,考核
B.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     晏:安宁,安逸
C.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可:堪,值得
D.揽笔而作,文无加点           点:删改文字
6.下列的句子中,全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的一组是(3分)
①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     ②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
③衡狂疾,今求得自谢             ④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
⑤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           ⑥死公!云等道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祢衡是平原般地人,年少时就有才辩。但他恃才傲物,只与鲁国的孔融和弘农杨修投契。孔融曾多次在曹操跟前颂扬他。
B.曹操本想在大宴宾客时借击鼓之事一泄心中对祢衡不敬的愤恨,没想到祢衡竟当众把衣服脱得精光,使曹操反遭其辱。
C.刘表曾和众文人草拟了一份奏章来极力称赞祢衡的才思。祢衡回来看到后,觉得写得不够周全,就亲自动手重新写了一份辞义可观的奏章。
D.心胸狭窄的刘表不能容忍祢衡的侮辱轻慢,而将祢衡送给江夏太守黄祖。刘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借刀杀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4分)
                                       ▲                                         
(2)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3分)
                                       ▲                                       
(3)祢衡勃虐无礼,今因其后到,咸当以不起折之也。(3分)
                                       ▲                                       
三、古诗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辋川:水名,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的辋谷川口。诗人晚年隐居于此。裴迪:唐诗人,关中人,王维的好友,天宝后官蜀州刺史、尚书省郎。②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曾“凤歌笑孔丘”。
(1)诗歌首联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转”“日”二字加以分析。(3分)
                                        ▲                                        
(2)本诗颈联是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但在写法上却与陶诗不尽相同,请具体赏析。(4分)
                                        ▲                                      
(3)全诗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请你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陛下亦宜自谋,        ▲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2)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淇则有岸,       ▲      。总角之宴,     ▲     。(《诗经•卫风•氓》)
(4) 故木受绳则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荀子•劝学》)
(5)敬贤如大宾,         ▲        。(《汉书•路温舒传》)
(6)          ▲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巷子里的阳光
王克楠
(1)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宽宽细细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2)我很高兴有那样三道弯,倘若没有三道弯,大街上的尘土就会毫无阻拦地逼入我的院子,那将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开放的姿态。不熟悉路况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走到我家门口,鼻子碰到了墙壁,叹口气:唉,这鬼地方怎么是条死胡同?就无奈地回返了。
(3)我显然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我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4)我站在巷口,最喜欢看的,还是驳印在巷子里的阳光。阳光很好,它不会唉声叹气,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不露声色,真像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5)早晨的阳光是桔红色的,它像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热了。懒人们会说: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6)巷子里有几棵树,树干茁壮,树头蓬勃。夏天的午后,树下常有几个退休老人坐在小板凳上闲侃。就是这几棵树,支撑着阳光的舞蹈。阳光穿过蓬松的树头映在地上、墙上,地上和墙上就成了阳光的“舞台”。风是导演,树叶被吹得越厉害,阳光舞蹈的姿势就越激烈,反之,就温柔得很。它或刚猛激烈,或纤细入微,皆是一种自在的景致。
(7)中午的阳光惨白,白晃晃地扎眼。因而,中午巷子里很少有人走动。大家坐在家中饮茶,或睡午觉。心里想: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8)果不其然,一过下午两点,太阳就像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轻轻地投进小巷子里,投在人们的头顶上。人们便走出院子,走到树阴下打毛衣聊天,或把有毛病的自行车倒扣在巷子里,没完没了地修理。
(9)傍晚的阳光是有诗意的。它是太阳在一天之中的绝唱,它不知明天早晨还能不能吐着光彩从地的东边升上来。这有点好似人之将逝,还不知下辈子还能不能像活佛似地再转为人类。因而,傍晚的阳光最温柔,最贴人了。
(10)傍晚的阳光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走在巷子里,会感到有一种被强化了的意味,或者说一种末世的味道。该洗菜的过去洗菜,该洗衣的过去洗衣,但是,街坊们活动的幅度比白天要小了许多。也许,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感受到了与太阳的惜别。
(11)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老人和病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12)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老爷儿”。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13)——重复又有什么?人生在世不是进行着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重复吗?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色调度过一天又一天,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
(14)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回返的人感到惋惜,你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有删改)
11.请分析第12段“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中“扑扑扑”的妙处。(6分)
                                        ▲                                        
12. 你认为用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形容小巷的环境特点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
                                        ▲                                        
13. 第③段的“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和第②段的“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答。(6分)
                                        ▲                                        
14. 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丰富“意味”。(6分)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吃出来的血缘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单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鄉”,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桶(簋),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一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是“同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有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们一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餐制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怠慢客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反,为了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食”是要“死人之事”的,那么无妨先“病人之病”。作为主人,无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一“投资”;作为客人,则无妨看作接受情谊的一种“表态”。总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血缘的认同;共餐的目的,在于人情,在于血缘,而亲与疏、敌与友,竟在于“共食”与否。
甚至真正的兄弟,也不能长期不共食。所以,在中国,分出去的儿子,嫁出去的女儿,总要寻找机会回“娘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共食。至少,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可不吃的。这一回的家宴之所以尤为重要,在于它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前一年已然存在的血缘关系,是肯定和确认;对后一年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则是预约与重申。不难想象,在那万家灯火的岁除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举筷共食,母亲重温自己“食物和生命的提供者”角色,兄弟姐妹重申自己是“吃同一奶水长大的人”,那可真是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请客吃饭,无非是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
B.卫生而节约的分餐制在中国实在难以推广,因为中国人只讲义气而不注重科学。
C.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在一起共餐,在中国常常可以用来判别亲与疏、区分敌和友。
D.作者以吃年夜饭为例,进一步证明: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
16.“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分条作答。(6分)
                                       ▲                                         
17.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
高考模拟测试1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B(A.荷hè  C. 蜿/剜 wān  D.淀/靛 diàn )
2.C(A.不明“司空见惯”的语法功能。“司空见惯”,不及物,不可带宾语。B.不了解“不赞一词”的语源及其意义尤其是“赞〈添加〉”。“不赞一词”语出《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原意是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两义乃至于更多意义的成语要注意理解、识记的准确全面。尤其是其中关键词的意义。D.用错场合〈语境〉。“百里挑一” 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非常出众,不可与“极其缺乏”联用。)
3.B (A. “语序不当”造成“进行”前的主语残缺。可改成“教育部在……”C.句式杂糅。“主要应归功于政府推出的刺激经济的得力措施取得成效。”D.“动宾搭配不当”或曰“残缺动词”。“坚持〈采取〉……措施”)
4.创业板是为扶持具有高成长性的(2分)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1分)高回报高风险的(1分)二板证券市场(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B(晏:晚。)
6.B(②表现的是对“诸史”的要求;③是孔融为修补曹操与祢衡间的矛盾而编造的说辞。)
7.C(原文不是刘表与众文人草拟奏章来极力称赞祢衡,而是刘表与诸文人极尽才思写的奏章言辞不合祢衡意;祢衡亲自动手重新写奏章的原因文中并没有作具体的交代,所以“觉得写得不够周全”这一说法于文无据。且“开省未周”的意思是打开看,一遍还没有看完。周:量词,遍。)
8.(1)祢衡正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有异常人(或:与众不同),(鼓曲)音韵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情绪激昂(或:感情激动)。(每句1分)
(2)孔融退朝后责备(或:数落)他说:“正平(或:您)是个大雅的人,岂当这样呢(或:难道应该这样吗)?”(每句1分)
(3)祢衡违背事理,举止乖戾无礼,我们今天(就)借祢衡晚来的机会,全都用不起身(迎接他的方式)来挫折他(或:挫挫他的狂傲之气)。(每句1分)
附:【参考译文】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bō,地名,在今山东陵县)地人。少年时候就很有才情,长于机辩,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喜欢违背时俗,轻侮他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交好。孔融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在曹操跟前颂扬。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并憎恨(曹操),就自称有疯病,不肯前往,而且多次发表对曹操不恭不敬的言论。曹操心怀愤怒,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而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征召他担任击鼓的小史(史:小官名),借就大宴宾客的机会,来考核鼓史们的演奏水准。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他们脱掉原来的衣服,改穿单绞(苍黄色的单衣),戴上岑牟(鼓史所戴帽)。轮到祢衡,祢衡正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有异常人,(鼓曲)音韵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情绪激昂。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责他,这时祢衡就先解开内衣,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地站着,又慢慢取过岑牟、单绞穿戴好,(穿戴)完了,又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了一通才离开,脸色没有丝毫的羞惭之色。曹操笑着说:“我本想羞辱祢衡,祢衡反倒羞辱了我。”
孔融退朝后责备他说:“您是个大雅的人,岂当这样呢?”(并)趁机向祢衡表明了曹操对祢衡的爱慕思念之心。祢衡答应去(见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疯病,现在(祢衡)希望能够当面请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祢衡却穿着单衣、缠着疏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木杖,坐在大营门口,用木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大怒,派人马把祢衡送走。祢衡将要出发时,众人为他送行,预先在城南白色酒食接着又互相告诫说:“祢衡违背事理,举止乖戾无礼,我们今天(就)借祢衡晚来的机会,全都用不起身(迎接他的方式)来挫挫他的狂傲之气。”等到祢衡来了,众人没有一个肯起立(迎接他的),祢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众人惊问原因,祢衡说:“坐而不动的人,就像是坟墓;躺着不动的人,就像是死尸。我置身于坟墓和死尸之中,怎能不悲恸呢!”
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更是用宾客之礼善待他。刘表曾和一帮文人共同草拟奏章,并极尽才思。当时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看到了,一遍还没有看完,就扯碎了扔在地上,向刘表要来笔纸,片刻写成,言辞、义理都值得观赏。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黄祖的长子黄射(yì)和祢衡尤其交好。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都很华美。
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大宴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这是什么话!(云等道:当时俗语。)”黄祖大怒,喝令护卫役卒把祢衡拉出去,想要用杖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了祢衡。
三、古诗鉴赏(10分)
9.(1)首联诗人选取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勾勒出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谧和谐而又富有生机)的山中秋色图。(1分)
转,改换。“转”字写出了苍翠的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既写出了色彩的流动感,又借山色的运动变化,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日,天天。“日”字,不仅表现山中溪泉每日每时都在流动喧响,而且令人感觉它是始终如一的;这样,流动的水却同时有了一种静态的美。著此二字,山泉就有了人的感情。而诗人对辋川山水的喜爱、迷恋之情,也就从这两句诗中自然流淌出来了。(2分)
(2)陶诗是以拟人手法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缓缓飘动依依不舍的情味,王诗却以白描手法分写夕阳和炊烟一落一上的意趣;陶诗借“暧暧”、“依依”两个叠字形容词传情,王诗以“余”、“上”两个动词绘态写意,表现出落日将尽未尽和孤烟悠然直升的动态。(4分)
(3)尾联诗人以陶渊明自况,在自况中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效法之心(或: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而将裴迪比作楚狂接舆,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格的高度赞扬以及薄暮时分遇见友人的由衷喜悦和欢迎之情。(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以咨诹善道 (2)箫鼓追随村社近 (3)隰则有泮 / 言笑晏晏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爱民如赤子 (6)寄意寒星荃不察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拟声词,化静为动,让阳光澄明、灵动、可感;(2分)运用叠词,形象表现阳光点燃老人们不灭灵感的急切和慷慨,(2分)表达作者对阳光的赞美之情,突出阳光的博大和温厚。(2分)(意近即可,不能拘泥于答案中的文字)
12.恰当。(1分)因为小巷地处闹市,“拐过三道弯”、“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正如“结庐在人境”;(2分)这三道弯,隔离了马路上的尘土和喧嚣,小巷里是一个洁净、宁静的世界,“而无车马喧”。(2分)(酌情给分)
13.不矛盾。(1分)因为这的确是一条封闭、走不通的巷子,所以从客观上说是“死胡同”;(2分)但这有热情好客的主人,留你“小坐一会儿”;(1分)有温情的阳光,可以让你享受自在、质朴的生活,给心灵一个舒缓的空间,因此又不算是“死胡同”。(2分)
14.①阳光“不会唉声叹气”“不露声色”,教人乐观、谦和;②阳光“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告诉人一生中难免失意和挫折,关键是要调整自己,淡然处之;③滋润巷子里的生命,“点燃老人不灭的灵感”,教人博大慷慨;④“阳光也是重复的”“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启示人坦然面对死亡,关键是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答其它内容,只要合情理,也可酌情给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15.C(据原文,“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非请客吃饭的目的,故A项错;中国人并非不懂科学卫生,故B项错;“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非作者原意,故D项错。)
16.①儿子吃母亲的奶水长大,兄弟姐妹吃同一奶水长大(或:儿女寻找机会回到母亲身边共食以确认和延续);②乡亲、战友、同事同吃一锅饭而产生兄弟般的感情;③不同民族通过共食,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④主客之间通过共食交流感情、认同血缘。(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17.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既然吃了别人的饭,理应对他以死报效,更何况一起共食只不过有可能传染上别人的病而已。(本题6分,正确理解、准确表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若具体描述为:吃别人共食就有了血缘关系,就把他当作兄弟,他的事就是我的事,连死都不怕,染上病又何妨?得3分。) (218.76.216.13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下一个『山东省寿光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监测(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