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试题(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四川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试题高2011级语文命题人:彭铁、马晓亮、罗雪莲、陈渝兰审题人:朱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讣告(ù)伫立(zhù)角斗(jué)险隘(à
试题预览
四川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试题
高2011级  语  文 
命题人:彭铁、马晓亮、罗雪莲、陈渝兰   审题人:朱 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讣告(bù) 伫立(zhù)  角斗(jué) 险隘(ài)  否级泰来(pǐ)  
       B.蹊跷(qī) 铿锵(kēng) 纯粹(suì) 噪音(zào) 夙兴夜寐(sù)  
       C.暮霭(ǎi)  媲美(pì)   推诿(wěi) 畸形(jī)  麻痹大意(bì)
       D.修葺(qì) 哺育(pǔ)   皓月(hào) 污秽(huì) 前仆后继(p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骋    凋敝    各行其是   久负盛名   生死攸关
B.脉搏    振撼    意气用事   流言蜚语   罄竹难书
C.妥协    装帧    摩拳擦掌   以老卖老   变幻莫测
D.度假    鬼秘    独辟蹊径   按部就班   唇枪舌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影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
大失所望。
B.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以优雅曼妙的舞姿和美轮美奂的效
果给广大观众极大的震撼。
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进步,
生活也会因此变得美好。
D.这座公园有10多万株乔木灌木,四季成荫还有65亩碧澄的湖水,荡着
喜人的绿波,可谓秀色可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他在中美贸易协定中所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不能
肯定,中美两国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B.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同意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
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C. 如果是两三年以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在今天,就连对
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D. 那些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应该能承担派出讲学人员、接待
访问学者、举办培训班以及为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任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 叶叶相交通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B.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后五年,吾妻来归
  C. 感君区区怀            可谓智力孤危
  D.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者无,可乎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师法先秦汉魏,又张扬个性的“唐宋古文运动”造就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大散文家。其中欧阳修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搜集了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到公元前六世纪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古称“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等合称“六义”。
C.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
D.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名潜,字元亮。他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开创了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先河。今存诗125首,多为五言诗。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许多古建筑,何以能千年不遭雷击?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当今的科学界。相反,将古建筑装上避雷针,反而更易招来雷击。其实古建筑避雷,是风水理论和阴阳学说的巧妙结合,即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的有机结合。
由建筑物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自然消雷,使建筑物周围大地与云层间雷电大量消失,雷电被吸引到周围的凸尖物体上;而绝缘避雷,则使建筑物本身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是通过雷击选择性,即将雷电吸引到建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来实现消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性是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一个推论。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自然消雷(雷击选择性),任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电击毁。自然消雷与雷击选择性,都是由于地面凸起物在雷电场中产生的电晕电流而存在。一般而言,自然消雷能力强,雷击选择也明显,但在保护古建筑不遭雷击上,都必须借助于古建筑良好的绝缘性。
基于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的认识和探索,中国古代很早就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也就是说,从对雷电现象的认识水平来看,中国古代实现绝缘避雷是可能的。
五台山古建筑,从使用材料看,主要有纯金属、木材和砖石三类。纯金属建筑,如铜殿、铜塔等,与自然融为一体,其防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木构和砖石建筑,从结构上讲,主要包括台基(地基部分)、墙体和顶三部分。台基是基础部分,所用材料有砖石、灰浆(成分为白灰、糯米、白矾等)、木材和小夯土灰等。从导电性能上说,这些材料都是绝缘和近似绝缘的。从构造上说,这种选料与制作十分讲究的基础工程都具有防潮、防腐、防震等功能,水更不易侵入。因此,整个地基部分就是一个良好的绝缘体。墙体的主要材料为木材、砖石、灰浆、油灰(成分为面粉、白灰、烟子、桐油等)、砖灰、麻、油漆等,都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从工艺和构造上讲,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并能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顶部的材料为木材、瓦、油漆、金属等,除金属外都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另外,比较讲究的建筑物表面部分基本上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用油漆和桐油漆过,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和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
从整体上看,五台山古建筑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若不遭破坏,是不易着雷的。同时,五台山古建筑群有着良好的通风透气环境,使得古建筑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不遭破坏。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与所处环境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的相辅相成,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不仅处于弱电场中,而且本身电阻较高近似于绝缘体或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使得雷击的主放电过程不会在建筑物上产生,从而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不过,绝缘避雷最典型的例证,当属太原双塔。太原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是明代砖构建筑的优秀之作。底平面八用形,内部空心式,各13层,高均在54.7米以上。塔身为全砖石结构,仅在各层角檐装有一根桃木。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周围环境的自然消雷能力有限,本身也仅有高耸的尖顶及各层出檐具有一定的但又远不足以避雷的自然消雷能力,其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高地,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与五台山类似建筑一样或更甚,在雷雨天近似于绝缘体,耐雷水平很高,实际上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大悬垂串一样。    (选自《中国科技十二讲》)
7.对五台山古建筑群能绝缘避雷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五台山古建筑的通风透气环境良好,使古建筑群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
没有遭破坏,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B.五台山古建筑群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
其顶部使用的材料都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
C.五台山古建筑使用的材料有纯金属、木材和砖石三类,这些材料都是绝缘或近
似绝缘的,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
D.五台山古建筑群建筑物的表面部分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
用油漆和桐油漆过,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或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
8.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自然消雷,是由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它是通过雷击选择性,
即将雷电吸引到建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从而来实现避雷的。
B.绝缘避雷,强调建筑物本身应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不过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
对的,如果没有自然消雷(雷击选择性),任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击毁。
C.太原双塔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
缘性能。
D.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是通过雷击选择性来实现避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
性是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共同点。
9.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建筑避雷原理,暗合现代避雷原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先民伟大的创造才
能。
B.由五台山古建筑群和太原双塔可看出,中国古代很早就对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
有着一定的认识和探索,并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其运用于建
筑实践中。
C.太原双塔地势高,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即使在雷雨天
也近似于绝缘体,加上它有着与五台山建筑类似的自然环境,所以耐雷水平很
高。
D.五台山古建筑群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而所处环境又有着较强的自然消雷
能力,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处于弱电场中,或者说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
体,没有了遭雷击的可能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①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后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淄侯植②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日:“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日:“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③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忌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选自《三国志》) 注:①太祖:曹操。②临淄侯植:临淄侯曹植。③槎桎(chá zhì):拦截野兽的围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以学行闻    学行:学问品行    B.举孝廉茂才  举:科举考试
    C.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足:值得    D.则谓为见问  见:指代自己
11.魏文帝称苏则:“直臣也。”以下句子中能表现苏则“直”的一组是( ) 
    ①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   ②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③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④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⑤亲自教民耕种               ⑥然以此忌惮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
所在之处都传颂他的威名。 
B.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
百姓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C.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无所顾忌,正言厉色地
上前与之辩论,因而被文帝忌惮。 
D.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直言不讳。因而,他的谥
号为刚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① 
【注释】:①“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 王维与          一起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颔联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运用了        的手法,烘托了        的氛围。(3分)
(2)“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二字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请对其中的一个字加以鉴赏。(5分)
                                                                      
15.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游褒禅山记》)
     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扈江离与辟芷兮,。                      。(《离骚》)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六国论》)
     腰若流纨素,                    。(《孔雀东南飞》)
                 ,不思其反。(《卫风•氓》)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置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笔。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此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不是能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耻笑),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⑦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迅疾的样子)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6.品味文中下列语句,回答问题。(6分)
(1)“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中的“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拒绝根的存
在?(3分)
                                                                         
(2)“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7.下列两个句子中的“此”分别指代什么?(4分)
(1)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2分)“此”指代                     
(2)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2分) “此”指代                           
18.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⑥自然段,
分条表述。每条均不能超过5个字。(6分)
                                                                 
19.作者在第⑦自然段中描绘了昆仑山、骑士、成吉思汗马队等诸多形象,其作用
是什么?(6分)
                                                                            
六、(15分)  20.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
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6分)
           由西湖茶博会组委会主办,历时一个月,围绕“茶文化提升人类休闲品质”
的主题,以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展览为载体,并通过炒茶比赛、茶品牌评比、学
术交流等活动,挖掘和提升杭州茶文化内涵及文化品质的“国际茶文化旅游节”,
于4月1日在杭州拉开序幕。
     (1)                 (2)                   (3)                 
21. 要想表达“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这个意思,下面四句
中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  )(3分)
A.不管怎样,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B.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
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
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前人逊色,要创造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防治噪音污染早就有法规出台,可是噪音污染依然难以控制。据海口市环保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城市噪音分为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交通噪音和社会生活噪音。根据噪音的性质不同,分管的部门也不同。海口市的噪音污染防治由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市执法局、市公安局等9个部门分管。正是由于涉及部门多,市民的投诉常被推来推去,导致“投诉无门”。
记者从长春市环保局了解到,噪音污染不仅困扰着市民,也困扰着执法部门。有关人士称,由于噪音性质的不同和对噪音污染执法权的交叉管理等问题,造成一些执法部门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甚至有部门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同时,噪音污染治理存在取证难、监管难和执行难的问题。噪音可以随时产生,也可以随时消失,如餐饮业、娱乐业等造成的噪音不定时,如果监管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就很难查处。环保部门在查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处罚和责令整改等方式,但有些噪音制造者不够重视,很多情况下是“罚后又犯”。 
噪音污染难以控制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概括。
                                                                        
七、作文(60分)
23.请阅读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成人冠礼仪式上的“十八岁的誓言”(节选),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女:十八岁,并不是在今天才闯进我们的世界。然而,就在今天,那童年、少年
的时光,那些点点滴滴的回忆顿时化作溪流,在我心底汇集
男:十八岁,比想像中还要庄严而富于张力。我不禁低头思索,感到了将要肩负
的责任,而抬起头,眼前,通往未来的路正为我静静开启。
女:我们遗漏的,是每天家常便饭中那一缕淡淡的温馨。我们已经发现,那睡前
的一杯牛奶,饭后的一杯热茶,并不是平常简单的生活细节。
男:我们遗漏的,是对那一缕淡淡温馨的细细品味。我们应该知道,未来、理想、
责任,并不是内涵空洞的概念。
女:不知从何时起,最亲近我们的那个女性,慢慢老去,静静送走了她的青春,
把它们发酵成为坚强与干练,但那时的我们未能及时发现。
男: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最疼爱我们的那个男子,悄悄地磨去他当年的豪情,将它
们打磨成了稳重与柔情,只是那时的我们并未真正察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2011级2009—2010上期半期考试题
高 2011 级 语文    (答题卷)
四 五 六 七 Ⅰ卷 Ⅱ卷 总分


四、(23分)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5分)                                                          
                                                                      

②(5分)                                                           
                                                                     

14. ①(3分)                                             

②(5分)                                                           
                                                                   
                                                                     
15.(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扈江离与辟芷兮,。                      。(《离骚》)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六国论》)
    
 腰若流纨素,                    。(《孔雀东南飞》)
     
              ,不思其反。(《卫风•氓》)  
16.(6分)①(3分):                                                       
                                                                       
②(3分):                                                             
                                                                                                                                             
17. (4分) “此”指代                                  
“此”指代                                   
18. (6分)
                                                                          
                                                                         
                                                                          
19. (6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七年级语文课外语段练习』  下一个『毫州市09—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