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解密时间:2010年1月18日上午9:00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l页至4页,第Ⅱ卷5页至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l.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
试题预览
解密时间:2010年1月18日上午9:00
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l页至4页,第Ⅱ卷5页至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l.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歆羡(xīn)       管弦(xián)          模样(mó)            一曝十寒(pù)
      B.忌讳 (huì)      机杼(zhù)           编纂(zuǎn)        怏怏不乐(yàng)
      C.怪癖(pì)        上溯(sù)            薄情(bó)            吹毛求疵(cī)
      D.解剖(pō)        着装(zhuó)          譬如(pì)            削足适履(xu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牢骚            告诫                殒身不恤            磬竹难书
      B.寥落            气慨                不容置喙            血气方刚
      C.倾泄            名分                直截了当            名列前茅
      D.阑珊            坐镇                记忆犹新            独当一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         键是要认识错误,避免重蹈覆辙。   
      B.目前,网上“偷菜”已经蔚然成风,不少人为玩此游戏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更有甚者因此而玩物丧志,迷失自我。
C.苏轼的《赤壁赋》,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带入了一个空明绝俗的世界,情、景、理达到完美而和谐的统一,让人不能不叹为观止。
      D.以韩寒为代表的80后作家,由于新思潮的影响和市场开发的成功,其文学观
念已和他们的前辈南辕北辙。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全球超过1.7万的物种入围2009年“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而人类活动可能是一些物种受到生存威胁的主要外部因素。
B.随着网上交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在网络平台上交易,黑客们也利用木马病毒窃取账号,吞噬钱财,每年因网络安全损失的钱财高达76亿元以上。
C.据报道,围绕《魔兽世界》游戏的监管纷争有望在1个月内得到解决。这款游戏在大陆的运营商可能会向有关部门支付罚金,从而准许继续运营。
D.《哥本哈根协议》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义务,表现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史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达夫所所说“‘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 据此他提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也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外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这种“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5.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      贤立言”的文章。 
   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      学同步对接。
   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      而走向辉煌。   
   D.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      现作家的个性。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      的情感、精神。 
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      能矫饰、虚构。
   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     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     身的情感世界。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      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 
B.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      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
C.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      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像的成分。
D.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      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卒葬之                                卒:最后
   B.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C.而又不随以怠                            怠:懈怠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求学的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即除魏阉废祠以葬之     
B.有怠而欲出者                    而为秦人之所劫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D.其孰能讥之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游记,但同一般的游记写法有所不同,作者并不侧重于写景,而是      着重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议论。 
   B.本文结构严谨,叙述和议论前后照应,如第一段提到“华山”的误读,为后文论述“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埋下伏笔。
   C.本文详略处理非常艺术,对慧空禅院、石碑、前洞的描写较少,对后洞的奇      妙景色则描写较多,这样就为下文借事喻理提供了依据。
   D.作者从游洞的亲身经历中感悟到:要看到世上“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      必须“志”“力”“物”三者兼备,其中“志”最为重要。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总 分 人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译文: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遁世,这里借指裴迪。
(1)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2)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两句景物描写的妙处。(4
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又重之以修能。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想当年,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静女其姝,              ,爱而不见,               。(《诗经•邶风•静女》)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得分 评卷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裸木黄桑
吴光辉
我来到皖北的皇藏峪是那么的不期而至,去亲近那片淡黄如烟的森林是那么的出乎意料,想委身于那片裸木黄桑又是那么的身不由己。这情景简直就如同两千多年前,慌不择路的刘邦逃到这里一样的命中注定。  
那个深秋的傍晚,我的双脚长出了思想,在那片充满生命枯叶的山坡上游荡,我那灵魂上的每一个毛孔,也就一个不剩地被惊悸所突然占据,我便觉得自己就像走进了《聊斋志异》中狐仙出没、阴森悚然的阴阳界。刹那之间,我的心猛地一颤,忽然觉得这片山林就是我的今生和来世了。
据当地老乡说,两千二百多年前的那个没有下雪的冬天,刘邦被项羽一路尾追逃命于此,仓皇躲进了半山腰里的一个山洞。打那以后,当地人就把原名黄桑峪更名为皇藏峪了。据说刘邦逃到这里,为了活命只得啃起了树皮,所以皇藏峪的黄桑就再也没了树皮,树干全都光光滑滑的,宛如裸体。这里的黄桑因此就被称为裸树了。
我想,赤裸袒露的不仅仅是黄桑的躯体,还有那孤独、沉默的倔强性格。你看那皇藏
峪的所有裸树那深褐色的树干,全都粗犷弯折、形态苍古、枯藤缠绕,全都扭着、曲着、
拧着、挣扎着,全都长满了能够表明它们苍古年代的结疤。它们身上那些干裂枯竭的一道
道树纹,便是一部黄桑王国的《史记》,好像正向人类诉说着它们古老家族的辉煌。
这里的黄桑高至数丈,粗壮、高大、阳刚,因而引来无数多情的山雾,在他的腰间环绕,竞相挥动着飘拂的云裳,争先恐后地曼舞出婀娜多姿的柔情。我便站在树根,对着高耸入云的树顶,用尽全身力气高喊出我的敬仰。我仔细仰望那黄桑的树顶,看到无数纵横交错的枝杈,犹如老人们干瘪黝黑、布满青筋的手臂,坚韧甚至狰狞地伸向天空,仿佛是想抓一把天上的云彩当成衣裳,穿戴在已赤裸了两千年的胴体上。枝头的树叶茂盛蓬勃,犹如华盖,阵阵清香便从叶间唱响。树根的四周却有一片即将化作尘土的枯叶在盘旋起舞,无声地低吟出丝丝残香。它们上下呼应着、唱和着,然后弥漫整个森林,汇合成了古老生命的绝唱。
当然,最能震撼我的,还是那些横亘交叉的根。它们盘绕于石板之上,深扎于石缝之间,在没有土壤的山坡上艰难顽强地吮吸着生存的希望。我看到一株上千年树龄的黄桑,树干仅有碗口粗,而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根,从一块巨石之中生长出来,树根们居然冲破了坚韧的石板,如蛇,如龙,如钢,亦如石破天惊。
我忽然觉得这片漫山遍野的黄桑,简直就是上天精雕细刻了千万年的人物群雕,仿佛就像秦始皇陵后那片似乎是血肉凝固而成的兵马俑。接着,我武断而固执地想,这片数十万株黄桑,肯定就是刘邦驾崩时的陪葬了,肯定就是刘邦那如鞭炮突响而又不得不永归沉寂的人生的前因和后果了。永归沉寂,化作尘埃,是每一个生命的必然归宿,包括汉高祖刘邦,也包括所有的“朕”,当然也包括我。而这片黄桑们最能体现生命走向归宿时痛苦抗争的顽强。最能诉说历经数千年的生存较量之后,突然又不可抗拒地走向死亡时的悲伤。否则,黄桑们也就不会呈现出与千万种树木完全不同的抗争形态来。
前几天,我突然听说皇藏峪的那片黄桑,被一蓬又一蓬带着私欲的火,烧毁了一片又一片。然后又听说有人将那批伤痕累累的千年黄桑拦腰锯断,运往外地卖钱去了。这些顽强生存下来的几千年的裸树黄桑们,也就是这样在顷刻之间,无法逃避地永归沉寂、化作尘埃了。我想这难道不也就是我的归宿、我的来世,以及我们人类的归宿,我们人类的来世么?
14.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称黄桑为“裸木黄桑”?(4分)
答:                                                                        
                                                                              
15.文中所说的黄桑与许多树木完全不同的“抗争形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
括作答。(6分)
答:                                                                        
                                                                            16.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开头三段写到了刘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文章结尾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答:                                                                        
                                                                            
17.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以第5段为例,任选一种简要赏析。(4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六、(15分)
   
18.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后面的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如果给语言下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赞成将语言定义为“人类交流
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如果仅就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来看,则           
①但问题似乎只涉及思想的表达,那么思想的存在呢    
②这种工具主义理解,仅仅指出了思想的表达对语言的依赖关系
③有了语言思想才能得到表达,没了语言思想便无从表达
④只有肯定了思想的存在,我们才能谈论思想的表达
⑤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答:                     (填序号)
19.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出四川省旅游发展的三个特点,要求不超过15字。(6分)
四川省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已打造出诸如中国死海、九寨天堂、西岭雪山、邛海景区等一批成熟景点。在红色旅游方面,已成功推出朱德、邓小平、陈毅故居等“将帅故里游”项目。在乡村观光旅游方面,结合当地农、林、牧、渔特色,成功推出了龙泉桃花会、新津梨花会以及成都近郊的“五朵金花”等一大批受人称赞的“农家乐”。在会展旅游方面,利用成都市的区位优势,今年以来,四川省成功举办了中国旅游论坛、国际文化旅游节、西部博览会、四川国际电视节等一系列高规格的国际会展活动。仅在今年举办的第lO届国际电视节期间,成都4A以上景区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在自助自驾游方面,截止到今年10月,四川省已编制完成并上网发布了1109条旅游线路,涵盖了全省21个市州主要景区。

20.参照示例,在以下篇目中任选两篇,加以点评。要求:能体现文章特点,语言简炼,有一定意蕴,不超过15字。(6分)
示例:《我与地坛》——生与死的考验,灵与肉的追求。
《花未眠》——美的启迪,美的开光。
篇目:《道士塔》《孔雀东南飞》《五人墓碑记》
(1)(3分)篇目:                    

(2)(3分)篇目:                    


得分 评卷人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纽约一名叫伊凡娜的女士通过手机的备份资料发现自己丢失的手机在一个名叫莎莎的
女孩手上,便要求对方归还,却遭到拒绝和辱骂。于是她的好友埃文在网上公布了此事,并声称这样做是为了教育人们懂得“拾金不昧”。随即这一消息迅速在网上传播。埃文收到大量的邮件,人们纷纷询问手机的下落并出谋划策。地方和全国性媒体都开始热切关注此事。警察局也决定把手机作为被盗窃的财产来对待。最后,纽约警察局逮捕了莎莎。在实现了原定的目标——公开谴责和收回手机——之后,埃文和伊凡娜拒绝起诉莎莎,莎莎随即获释。
莎莎的母亲对记者说了一句令人难忘的话:“在我的生活中,我从未想到一部手机会给我带来这么多头疼的事。”引发头疼的也许并不是手机,而是网民。他们的深度参与甚至改写了整个故事。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和联想呢?请结合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2)自选文体;(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和套作。
等级
分数









等级
分数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O分
  总分
  评卷人

  基
  础
 内容
(20分)

  等
  级
表达
(20分)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用错标点减分

 
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项模mó—mú,C项癖pì—pǐ,D项剖pō—pōu)
2.D(A项磬—罄,B项慨—概,C项泄—泻)
3.C(A项望文生义,“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能当做典范和准则”;B项褒词贬用,“蔚
然成风”是指“好的事物发展兴盛”;D项使用对象不当,“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是就同一事物而言)
  4.A (B项前后矛盾,“高达”“以上”只能保留其一;C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将“准许”改为“获准”;D项成分残缺,应将“承担义务”改为“承担的义务”)
二、(9分,每小题3分)
5.B(张冠李戴,“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
    6.D(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7.B(A项主观臆断,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和“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可知,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C项过于绝对,“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错;D项以偏概全,“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错,在“人与社会”关系上着力的散文一样可以动人)  
    三、(9分,每小题3分) 
    8.A(卒,死) 
    9.C(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均为连词,前“以”表修饰,可译为“而”,后“以”表目的,可译为“来”;B项均为连词;前“而”表承接;可不译,后“而”表转折,可译为“却”;D项前“其”为副词,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后“其”为代词,可译为“他”) 
    10.C(对后洞的描写也很少,主要是概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10分)(1)(5分)(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想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大意3分,落实“咎”“极”的意思各1分)
    (2)(5分)我对于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
传的文字却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大意3分,落实“悲“传”的意思各
1分) 
    12.(8分)(1)(4分)塑造了一个隐居田园,安闲享受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诗人隐居田
园,倚仗临风,听寒山流泉、晚树鸣蝉,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满足和怡然自得的情怀;结尾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和似楚狂接舆的裴迪一起享受这闲居之乐,也表现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总体概括形象特点,给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给3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参考示例1:这两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黄昏时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静谧
和谐的原野景象。一个“余”字描绘出渡头夕阳欲落的动态美,而一个“上”字,又写出墟里炊烟悠然上升的生机美。
    参考示例2:这两句选取了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描绘出静谧和谐,富有生机的田园乡村
风景画,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落日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富有代表性的不同意象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生机的乡村风光画。
    总体概述,给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给2分;如从其它角度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13.(5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扈江离与辟芷兮  迷花倚石忽已暝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俟我于城隅  搔首踟蹰  长使英雄泪满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该空不计分。
    五、(22分)
14.(4分)①树干光滑裸露,袒露出孤独沉默的倔强性格。②树纹干裂枯竭,显露出古
老的辉煌。(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15.(6分)①树干粗犷扭曲,长满结疤。②枝杈纵横交错,坚韧向上。③树根横亘交叉,
顽强生长。(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下一个『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